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同样是不正当手段夺位,为何李世民成明君典范,而朱棣饱受骂名?

同样是不正当手段夺位,为何李世民成明君典范,而朱棣饱受骂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984 更新时间:2024/1/26 16:39:08

其一,李世民与朱棣都是王朝开国皇帝之子,但其历史功绩以及后世知名度又都不逊色于其父。

其二,李世民与朱棣在位期间都开创了盛世局面。

唐高祖李渊建立大唐王朝,诸多儿子中唯有次子李世民功劳最大。后来,李世民夺位登基,他统治期间,政治清明,军事强大,经济复苏,文化繁荣,全方面超越了李渊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诸多儿子中唯有四子朱棣最能征善战。后来,朱棣夺位登基,他统治期间,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开疆拓土,明朝国力达到鼎盛时期,史称“永乐盛世”。

其三,死后庙号均为“太宗”。

这一条可能会引起质疑,笔者略作解释。与李世民一样,朱棣死后的庙号其实也是“太宗”,至于“成祖”,那是他死后百年由其孙子的孙子的孙子嘉靖皇帝后改的。

何为“太宗”?按照昭穆制度的规定,“太宗”那是“太祖”外最尊贵的庙号,只有王朝的佼佼者才能获此殊荣。所以,李世民和朱棣死后庙号均为“太宗”,也可侧面反映出其崇高历史地位。

其四,李世民与朱棣都是通过发动政变武力夺取皇位,得位不正。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如下作深入探讨。

李世民为夺取皇位发动的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期间,他先杀死了长兄太子李建成以及四弟齐王李元吉,后又逼迫父皇李渊退位让贤,虽然成功登顶帝位,却被冠上了“逼父杀兄”的恶名。

朱棣为夺取皇位发动的政变史称“靖难之役”,期间,他以“清君侧”之名率军攻破南京城,直取明皇宫,建文帝于大火中不知所终,朱棣取而代之登上帝位,却被公认为“弑君篡位”的典范。

不过,虽然李世民和朱棣都是夺位皇帝,登基后也都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但是,他们的后世之名却相差很大。在大多数人眼中,李世民是千古一帝,是盛世明君,而朱棣却被骂成暴君中的暴君,作风人品皆饱受诟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第一,李世民以“仁”治国,朱棣以“暴”治国。

李世民与朱棣虽然同为武将出身,上阵杀敌时都心狠手辣,但在治理国家方面他们却有截然相反的理念。

李世民在位期间,施行“以文治天下”,他虚心纳谏,厉行节俭,劝课农桑,避免征战,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以最柔和的手段达到了国泰民安的终极目的。

而朱棣在位期间,无论是派郑和“七下西洋”,还是亲自南征北战,开拓国土,虽然每件事都是为国为民,但也都是劳民伤财之举,盛世背后隐藏的却是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第二,对臣子的态度不同。

对于臣子来说,李世民是仁君,而朱棣无疑是暴君。以对待敌人旧臣为例,魏征是李建成的心腹,但李世民却对他礼遇有加,虚心纳谏,即便屡屡被魏征批评甚至指责也毫不记恨,而是重用之、信任之。

反观朱棣,对于朱允炆的旧臣方孝孺,他非但没有宽仁以待,还将其诛灭十族,可谓是残暴至极。

历史是文人书写的,李世民善待臣子,所以后世之名自然绝佳,而朱棣残杀臣子,所以后世之名自然不良。

第三,虽然李世民与朱棣都是武力夺位,但有本质上的不同。

这一条是笔者要着重强调的。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他对付的主要对象并非皇帝,而是皇子,其本质是“夺嫡”。而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他则是把利刃直指正统皇帝朱允炆,其本质是“篡位”。

“夺嫡之争”历朝历代都是有的,皇子为了夺取皇位不择手段大家也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李世民“夺嫡”的手段确实狠辣了些,但由于其本质与“篡位”不同,所以后人更能接受。

而在中国传统价值观里,“弑君篡位”那可是最十恶不赦的大罪。朱棣虽然未曾亲手杀死建文帝朱允炆,但他武力篡位却是不争的事实。更何况,朱棣并非不想杀朱允炆,而是朱允炆下落不明让他无从下手。

综上,虽然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夺位登基,但李世民比朱棣更为后人所接受是有原因、有根据的,并非毫无道理。

标签: 李世民朱棣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前,为何李元吉比李建成更想杀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玄武门之变,李元吉,李世民

    李渊建立唐朝之后,李建成和李世民为太子之位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当时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李渊的四子李元吉似乎比李建成更着急想杀掉李世民。李元吉是李建成的铁杆粉丝,是太子党元老中的元老。李渊和窦氏共育有四个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和四子李元吉。常言道,儿不嫌母丑,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母不嫌

  • 魏征死后,为什么李世民亲手推倒了给他立的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魏征,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和贤臣魏征,是历史上流芳千古的“明君贤臣”的佳话典范,李世民以胸怀广阔雄才大略著称,而魏征则是直言进谏忠心耿耿的形象,李世民和魏征的组合,开创了我国历史上“贞观之治”的盛世。但是这对组合,也不是一直都那么心心相印,魏征死后,李世民还愤怒地亲手推倒了自己给他立的墓碑,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魏

  • 李世民宁可寒众将心,也要杀掉单雄信,真是用心良苦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单雄信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虽然这句话没有什么问题,那也要看人走的方向对不对,水流的方向对不对。有时候水流着流着就流进沙漠了,而人走着走着也就走偏了。都说良禽择木而栖,这其中也是有区别的,有些良禽眼光好,找了个里外都很结实的树木,而有些良禽眼神 不好,只找了个外表看着结实的树木,所以到最后,结果自然天差

  • 李渊说功臣谋反,本想饶他一命,李世民说:他没谋反,功臣却被斩首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李渊

    隋朝末年,李渊带领着自己的儿子们打下了大兴城。在这里的李渊算是扎稳了脚跟,他打下大兴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公报私仇,包括隋朝时期得罪他的人,还有一些前不久得罪他的人,比如说杀了李渊儿子的那些大臣们。被处死的人中有一个叫做李靖,后来唐朝的功臣。李靖之所以连带着被李渊处死,是因为李渊起兵之前,李靖想要去

  • 真正的李元方原来是李世民的亲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元方,李世民

    《神探狄仁杰》作为我国长篇古装推理悬疑剧的代表作,深受广大观众的喜欢,剧中的李元芳形象深入人心,元芳那文质彬彬的儒将形象,高深莫测的武功,以及对狄仁杰的忠心耿耿,深受观众喜爱。其实唐朝,特别是初唐年间,并无真正的李元芳这个人,更不会有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李元芳此人。小编查遍史料,发现除了明朝有一个大臣叫

  • 盘点隋唐最优秀的四位谋士,李世民占了三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房玄龄,唐朝

    隋唐时期,因为隋炀帝的暴政横行,最终隋失其鹿,天下英雄共逐之。在众多诸侯中,涌现出了李渊、窦建德、薛举、李轨、萧铣、王世充等枭雄,他们倾尽天下之才,网罗谋士武将。其中就涌现出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咬金、单雄信、王伯当、罗艺等赫赫有名的将军,无独有偶,在武将手执兵戈纵横战场的幕后,一大批熟知谋略的谋士

  • 比匈奴更凶悍的民族,李世民给与不一样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

    突厥人: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他们也是中国西北草原上,比匈奴、鲜卑、柔然更加凶悍强大的游牧民族。突厥是一个崇拜狼并以狼为图腾的民族,唐太宗李世民对这个民族的评价是“见利即前,知难便走,胜为求财,败无惭色”。突厥是公元五、六世纪,崛起于漠北草原的游牧民族,关于突厥人的起源有着诸多的版本

  • 李世民平定了拥兵百万的突厥,为什么打不过10万人的高句丽?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高句丽

    说起历史上战功卓著的皇帝,李世民肯定算一个。他登基后的第四年就灭了号称拥兵百万的东突厥,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让人不解的是,贞观19年唐军在面对只有10万大军的高句丽为何就失败了呢?贞观十九年二月,李世民以高句丽摄政弑主虐民为由,御驾亲征,从洛阳北进,率兵攻打高句丽。但是东渡辽水后,遭到了高句丽

  • 县令羞辱的穷小子,被李世民请了4次,当上宰相后直接收拾县令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

    李世民是古代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并且他和别的明君一样,也都是求贤如渴的典范,比如在李世民身边的魏徵,其实现在我们大家说起魏徵,就会觉得魏徵多好多好,名臣中的典范等等,并且还和李世民组合成了君臣典范,其实相比于魏徵的夸夸其谈,在李世民的身边还有着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大家可能都很不熟悉,因为在历史上的他没有

  • 李世民弑兄夺位,历史上却零差评,靠的是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

    对于玄武门事变,相信大家很熟悉了,不管是历史课本还是影视剧中都是很重要的历史事件,那是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7日),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夺位斗争。但我认为将玄武门之变视作普通的夺嫡事件是不妥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