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生前做了一件不果断的事,结果,害大唐基业动荡300年

李世民生前做了一件不果断的事,结果,害大唐基业动荡300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984 更新时间:2024/2/14 9:46:51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政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父亲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成为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戎马一生,英雄气概,却在对儿子继承皇位的这件事情上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结果,却给近三百年的大唐王朝的皇位继承,留下了很多复杂的问题。

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八岁时被立为太子,少年时的小太子聪明乖巧,李世民很是喜爱。长大后,太子性格逐渐变得叛逆,行为偏激,竟然,喜欢上了突厥文化习俗。并且,还说突厥话,穿突厥服,行突厥礼,扮演突厥可汗,甚至,还异想天开,想去突厥当干部。

史料记载:李承乾迷恋声色,骄奢淫逸,搞同性之癖,还常常偷平民百姓的牛马来炖煮...

...李世民对这个太子是越来越失望。更让李世民不能容忍的是,太子李承乾居然想要谋反。所以,李承乾的堕落,让李世民更加的喜欢上了魏王李泰

结果,怕这个弟弟对太子地位有非分之想,为保太子地位,李承乾开始谋划着除掉弟弟。他培养刺客和勇士,勾结同党,一心想刺杀弟弟,逼宫夺位。李承乾的阴谋很快就被揭穿了,图谋造反,按律当诛,可是,李世民根本不忍心杀死自己的儿子,就征求大臣的意见。

此时,有人建议李世民:既不失父爱又能让儿子善终。李世民很是赞同,于是,李承乾被贬流放,虽然,失去了太子地位,但是,却能苟且保命。很多人都说:李承乾的图谋不轨,其实,跟李世民对李泰的偏爱也有很大关系。

话说,早期的李泰聪明好学,才华出众,李世民甚是溺爱,李泰酷爱文学,李世民就支持他开设了文学馆舍,吸引了很多有识之士。一天到晚进进出出的人很多,之后,李泰还主编了影响后世的《括地志》,李世民便更加宠爱这个儿子了。

对于这个儿子,李世民每个月给他的生活费远远超过了前太子李承乾的,甚至,还关心到了李泰生活中的点滴之事,真可谓是无微不至。也可以说,正是这种过度的关心,让李泰产生了一种误觉,误以为李世民像是要把太子的位置传给他,于是,李泰逐渐滋长了谋取皇位的野心。

李世民对儿子李泰的重视毫不夸张,有一次,李世民听说有好些官员对李泰不够尊重,非常生气,就把这些官员都招来,说:“朕对自己的儿子们严加管教,让他们时常保持低调,现在你们居然不尊重他们,你们要放纵他们,朕还怕收拾不了你们?”

官员们吓得都不敢支声,此时,只有大臣魏征直言不讳,认为:大臣们都很尊重礼仪,也很礼待魏王,那种只要求大臣尊重皇子,皇子不尊重大臣的制度是不需要效仿的。李世民无话可说,才表面上承认自己私心太重了。

可以说,李世民立了李承乾为太子,却又对李泰宠爱有加,此时,他的态度让众人猜疑。甚至,在礼遇自己儿子的问题上,对大臣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万一皇太子有什么变故,其他儿子也会成为你们的主人,怎敢不尊重他们呢?”

从这些话语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李世民在皇位继承的问题上一直犹犹豫豫,态度模糊。在王位世袭的年代,这种态度会潜伏很大的政治危机。

公元642年,大臣褚遂良向李世民表明: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明确太子人选。李世民这才让大臣魏征做了太子李承乾的老师,以消除大家的猜疑。表面上态度明确,但是,还是晚了,李承乾最终失去了太子的地位,被贬为了庶民。

李承乾被贬后,李泰就成为了太子的最合适的人选。

由于,李世民的过分溺爱,李泰急于想成为太子,就时常向李世民迎合讨好,还暗中来削弱弟弟李治的威胁。最终,这个阴谋让李世民终于清醒了,立李泰为太子,李承乾和李治将会处境危险,最后,不得不忍痛割爱废掉李泰。

看到爱子们为争夺皇位丑态毕露,李世民倍感失落,他在大臣们面前故作自杀状。长孙无忌赶紧相扶并问:“陛下想立谁为太子?”李世民说:“李治。”接着又问:“对李治做太子大家有什么看法?”长孙无忌答道:“李治仁厚孝顺,大家都愿意归顺他,不信可问问大臣们。”

其实,在这关键时刻,大臣们谁都不敢发言。李世民感觉立李治为太子是最明智的选择。李治生性仁善,尊敬兄长,立为太子,三个儿子就都能保全性命,安然无恙地活着终老。所以,李世民让长孙无忌配合演的这一出,只不过是做给天下人看。

李治被立为太子后,李世民又犹豫:是不是让李恪代替李治更合适。李恪文武兼备,英明果断,很有帝王之相,虽然,最后没有选择了李恪,但却埋下了深深的政治隐患。唐高宗李治即位后,长孙无忌以“房遗爱谋反案”杀害了对他构成很大威胁的吴王李恪。

所谓的“房遗爱谋反”事件指房遗爱(房玄龄次子)和妻子高阳公主(太宗第十八女)阴谋发动的宫廷政变。高宗派长孙无忌审理此案,长孙无忌借此机会将吴王李恪也牵连进来,李元景、李恪、房遗爱、高阳公主、薛万彻、柴令武、巴陵公主等全部被杀。

李世民对皇位继承问题上的优柔寡断,最终,给大唐王朝带来了许多政治上的残杀争斗,实不可取。

标签: 李世民

更多文章

  • 同样是不正当手段夺位,为何李世民成明君典范,而朱棣饱受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世民,朱棣

    其一,李世民与朱棣都是王朝开国皇帝之子,但其历史功绩以及后世知名度又都不逊色于其父。其二,李世民与朱棣在位期间都开创了盛世局面。唐高祖李渊建立大唐王朝,诸多儿子中唯有次子李世民功劳最大。后来,李世民夺位登基,他统治期间,政治清明,军事强大,经济复苏,文化繁荣,全方面超越了李渊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 玄武门之变前,为何李元吉比李建成更想杀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玄武门之变,李元吉,李世民

    李渊建立唐朝之后,李建成和李世民为太子之位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当时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李渊的四子李元吉似乎比李建成更着急想杀掉李世民。李元吉是李建成的铁杆粉丝,是太子党元老中的元老。李渊和窦氏共育有四个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和四子李元吉。常言道,儿不嫌母丑,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母不嫌

  • 魏征死后,为什么李世民亲手推倒了给他立的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魏征,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和贤臣魏征,是历史上流芳千古的“明君贤臣”的佳话典范,李世民以胸怀广阔雄才大略著称,而魏征则是直言进谏忠心耿耿的形象,李世民和魏征的组合,开创了我国历史上“贞观之治”的盛世。但是这对组合,也不是一直都那么心心相印,魏征死后,李世民还愤怒地亲手推倒了自己给他立的墓碑,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魏

  • 李世民宁可寒众将心,也要杀掉单雄信,真是用心良苦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单雄信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虽然这句话没有什么问题,那也要看人走的方向对不对,水流的方向对不对。有时候水流着流着就流进沙漠了,而人走着走着也就走偏了。都说良禽择木而栖,这其中也是有区别的,有些良禽眼光好,找了个里外都很结实的树木,而有些良禽眼神 不好,只找了个外表看着结实的树木,所以到最后,结果自然天差

  • 李渊说功臣谋反,本想饶他一命,李世民说:他没谋反,功臣却被斩首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李渊

    隋朝末年,李渊带领着自己的儿子们打下了大兴城。在这里的李渊算是扎稳了脚跟,他打下大兴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公报私仇,包括隋朝时期得罪他的人,还有一些前不久得罪他的人,比如说杀了李渊儿子的那些大臣们。被处死的人中有一个叫做李靖,后来唐朝的功臣。李靖之所以连带着被李渊处死,是因为李渊起兵之前,李靖想要去

  • 真正的李元方原来是李世民的亲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元方,李世民

    《神探狄仁杰》作为我国长篇古装推理悬疑剧的代表作,深受广大观众的喜欢,剧中的李元芳形象深入人心,元芳那文质彬彬的儒将形象,高深莫测的武功,以及对狄仁杰的忠心耿耿,深受观众喜爱。其实唐朝,特别是初唐年间,并无真正的李元芳这个人,更不会有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李元芳此人。小编查遍史料,发现除了明朝有一个大臣叫

  • 盘点隋唐最优秀的四位谋士,李世民占了三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房玄龄,唐朝

    隋唐时期,因为隋炀帝的暴政横行,最终隋失其鹿,天下英雄共逐之。在众多诸侯中,涌现出了李渊、窦建德、薛举、李轨、萧铣、王世充等枭雄,他们倾尽天下之才,网罗谋士武将。其中就涌现出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咬金、单雄信、王伯当、罗艺等赫赫有名的将军,无独有偶,在武将手执兵戈纵横战场的幕后,一大批熟知谋略的谋士

  • 比匈奴更凶悍的民族,李世民给与不一样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

    突厥人: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他们也是中国西北草原上,比匈奴、鲜卑、柔然更加凶悍强大的游牧民族。突厥是一个崇拜狼并以狼为图腾的民族,唐太宗李世民对这个民族的评价是“见利即前,知难便走,胜为求财,败无惭色”。突厥是公元五、六世纪,崛起于漠北草原的游牧民族,关于突厥人的起源有着诸多的版本

  • 李世民平定了拥兵百万的突厥,为什么打不过10万人的高句丽?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高句丽

    说起历史上战功卓著的皇帝,李世民肯定算一个。他登基后的第四年就灭了号称拥兵百万的东突厥,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让人不解的是,贞观19年唐军在面对只有10万大军的高句丽为何就失败了呢?贞观十九年二月,李世民以高句丽摄政弑主虐民为由,御驾亲征,从洛阳北进,率兵攻打高句丽。但是东渡辽水后,遭到了高句丽

  • 县令羞辱的穷小子,被李世民请了4次,当上宰相后直接收拾县令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

    李世民是古代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并且他和别的明君一样,也都是求贤如渴的典范,比如在李世民身边的魏徵,其实现在我们大家说起魏徵,就会觉得魏徵多好多好,名臣中的典范等等,并且还和李世民组合成了君臣典范,其实相比于魏徵的夸夸其谈,在李世民的身边还有着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大家可能都很不熟悉,因为在历史上的他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