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如何处置受贿叔叔 驾驭下属有奇招!

唐太宗李世民如何处置受贿叔叔 驾驭下属有奇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523 更新时间:2024/2/13 21:48:41

贞观六年(632年),右卫将军陈万福从陕西九成宫去京城长安,一路上大摇大摆,好不威风,途经某处驿站时,还把政府招待所的数石麦麸子拿走了。堂堂一位朝廷命官,吃的是皇粮,享的是厚禄,用度宽裕不愁,怎么还要向区区几石麦麸子伸手?想必是平时索拿卡要惯了,这回也习惯性地顺手牵羊占点便宜。

不料这“麦麸门”的消息很快传遍京城,尽管事不算大,却是违法索取,影响恶劣。唐太宗知道后非常恼火,立刻召见陈万福。陈万福心里发虚,诚惶诚恐地等候太宗发落。谁知太宗非但不罚,反而赏赐数石麦麸,命令他当众背回家去。侍臣们随即搬来一袋袋麦麸,堆放在陈万福面前。满朝武窃窃私笑,指指戳戳,陈万福满面羞惭,悔恨不迭,却也只得谢恩领赏,低头弯腰,一趟一趟地在众目睽睽之下背着麦麸往返。

唐代史官吴兢在《贞观政要》里说:“太宗赐其麸,令自负出以耻之。”原来,李世民“赐麸”是为了使贪者“知耻”:居官不廉,贪取分外之物一丝一毫,当为人所不齿!表面看来,太宗的“奖励”很温柔,实际上比刀子割肉的惩罚还要厉害。

其实,唐太宗采用这种“治心”的治吏办法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早在贞观元年就曾经发生过一起类似的事件。长孙顺德(长孙皇后叔父)在负责“监奴”时,发现几名奴仆偷盗宫中财宝,本该依法将这几个偷盗者处斩,但是他收受了这些案犯的贿赂—数十匹绸缎,便瞒天过海,私了此事。事发后,唐太宗召见长孙顺德,质问道:“论身份,你是外戚;论功劳,你是开国元勋。地位高,爵禄厚,可以说富贵到家了吧,你怎么不守气节不顾名誉,搞出贪污受贿的丑闻呢?”说罢,命人搬来一批绸缎,一摞一摞地搭在他的背上,说:“这是朕给你的奖赏,统统背回家吧!”

长孙顺德一张老脸早已挂不住了,顿时羞得满面通红,深悔自己不该因贪小利而失大节。太宗正是以“赐绢”来刺激长孙顺德的愧悔之心。当时,有个大理寺少卿不懂,向太宗提问:“顺德贪赃枉法,罪不可恕,怎么又赐给他丝绢呢?”太宗回答说:“人生性灵,得绢甚于刑戮;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意思是说,“奖”长孙顺德一些绢绸,让他当众出丑知耻,这种教育远胜于刑罚。人有灵性,应该明荣辱、知廉耻。如果他不觉惭愧,不知悔改,丧失了知耻心,那不就是禽兽了吗?杀了他也没有用。

显然,在处理“贿绢门”及“麦麸门”这两件事上,唐太宗所关注的重点不在刑罚惩治,而在道德教化,对犯罪者施以耻感教育,达到心灵救赎的目的。唐太宗对贪官“贪啥奖啥”的戏剧性讽刺手段,今人没必要也不可能去效法,然而,其“教人知耻”的“德治”精神仍可与今天的“法治”并行不悖。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尤要加强“知荣知耻”教育。陈毅诗曰:“有草名含羞,人岂能无耻?”知荣方有作为,知耻则不乱为,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拒腐防腐,养清正浩然之气。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李世民一代明主为何会当众护起犊子来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是个非常有人缘的皇帝,尤其他善于接受批评,身边能容留魏征、房玄龄和褚遂良这些心直口快的大臣。李世民18岁参军,29岁当皇帝,他也是从基层一点一点熬上来的,所以,非常清楚民间和臣僚之间那些事儿。贞观二年,他曾深有体会地对侍臣说:“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看来,有什

  • 李世民沉迷酒色与弟媳乱伦 还因服用丹药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李世民

    李世民,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是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在公元626年登基之后,重用贤才,对内善于纳谏,以德服人,并劝课农桑,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对外开拓疆土,扩大影响力,在位期间先后降服了东突厥和薛延陀等,各族相处融洽,并尊称其为“天可汗”。李世民开创了在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贞观之治”,并为唐朝之后

  • 李世民执政开启贞观之治 物价低廉米价最低!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贞观之治,李世民

    古代的米价,是社会政治状况、经济状况、治安状况、发展前景的风向标,如同今天的股市、房市一样,时时牵动着上至皇帝公卿,下到胥吏平民的心。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恐慌。我们就来打量一下唐朝的米价。古代的计量单位中,一般的最小单位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石)。升和斗为最常用的计量单位,平头百

  • 解密: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凭借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太宗,唐朝,贞观之治

    在《北平无战事》的电视剧里,经常听到建丰同志(蒋经国)在电话里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用人要疑,疑人要用。”然这种用人要疑的精神,最容易出现一种不信任感,一旦信任感丧失,就可能人心尽失,团队也就失去了战斗力,因为士只为知己者死。李世民能够在乱世之中得天下,并且开创“贞观之治”,这一切与李世民的用人是密

  • 李世民是靠女人得天下的!与父亲妃子乱伦谋权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

    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原本隋朝人,出生于北周贵族家庭的他,在七岁的时候就袭封唐国公。李渊的大姨是隋文帝的孤独皇后,与隋炀帝杨广则是姨表关系。而且李渊因为着其特殊的身份关系,备受重要,曾先后当了荥阳和楼烦这两个郡的太守,并在不久之后正式留任于太原。照理说,李渊身为皇亲国戚,并且备受表弟隋炀帝的信任和重

  • 李世民最倚重的老臣长孙无忌死在武则天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长孙无忌,武则天

    长孙无忌,看过关于唐太宗的电视剧的人应该都知道他,他曾帮助李世民策划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得帝位,后又将自己的妹妹送进宫,当上了皇后,他自己的为官之道也一路通途,位极人臣,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了。可是最后长孙无忌也死的很惨,被人诬陷谋反,最终自缢身亡。可以说,在李世民当皇帝时,长孙无忌真

  • 唐太宗李世民强加了哪四个亡国罪状给隋炀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太宗,隋炀帝,罪名

    《论语·子张》中有这样一句话“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也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意思是说,纣干的坏事不像传说的那样厉害,由于他处在忙国之君的下流地位,人们就把他当作坏的偶像,把天下所以的坏事都归到他的头上了,这说明历来相传的纣的罪恶都是陆续加上去的,《尚书》中只说,纣只是一个糊涂人,贪酒、不

  • 李世民一生精于帝王心术辨人无数 却败在李绩身上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李绩,李治

    每一段历史都会由某个人去承担起创造的责任,那些“领头羊”们,无一不是千古留名的英雄伟人,周武王、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等等,历史上有一批极具领导才能的人,他们自己本身也许并非知天文地理,通晓万物的大智慧者,但他们之所以都能成为领袖人物,成就一番帝王霸业,就是因为这些人熟练地掌握了帝王权术的奥秘。他们

  •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初夜 竟靠这种手段迷住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李世民,唐朝

    我们都知道武则天是一代女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也有着一定的胆量与机智才能达到女皇的境界。武则天的聪慧,让她在后宫中脱颖而出,勾住了李世民的心。她是用了什么样的手段才得了如此厚爱呢?15岁就入宫的武则天并没有赢得李世民的关注。有一次打听到,皇上近日要宠幸徐惠,于是千方百计讨好徐惠。与徐惠熟悉后,武则

  • 血腥的明君!李世民处死单雄信还疯狂大屠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单雄信,唐朝

    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有两种野蛮的行为最令人反感,其一杀降,其二屠城!李世民绝对是中国古代明君的典型,但这两件事偏偏他都干过。做就做了,至少要敢作敢当吧,但李世民恰恰又敢做不敢当,把这两件事全推到李渊的身上,让老爹做起了“背锅侠”。一向以仁义著称的李世民为啥也这么疯狂血腥呢?且看【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