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李世民一代明主为何会当众护起犊子来

唐太宗李世民一代明主为何会当众护起犊子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523 更新时间:2024/2/13 21:48:53

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是个非常有人缘的皇帝,尤其他善于接受批评,身边能容留魏征房玄龄褚遂良这些心直口快的大臣。李世民18岁参军,29岁当皇帝,他也是从基层一点一点熬上来的,所以,非常清楚民间和臣僚之间那些事儿。

贞观二年,他曾深有体会地对侍臣说:“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看来,有什么样的皇帝,才有什么样的大臣,上上下下的政治机器,就像是老天爷安排好的,配套来的。皇帝也是人,又傻又笨的没几个;可是,皇帝杀罚独断,一言九鼎,自然“官大脾气长”,又有几个永远英明神武、从谏如流呢?这个假设,连李世民都不相信,他三十四五岁就看透了,说“自古帝王亦不能常化”,“自古人君为善者,多不能坚持其事”.翻译成白话就是:好皇帝也不能保证天下太平,更无法一辈子做好事、做善事——国家的一把手,能清清楚楚地干几十年事业,也算天下苍生的福分了。

唐太宗口碑那么好,晚年仍然刚愎自用、荒淫奢靡。说句俗话,这就是人的动物性。作为父亲,李世民非常注重亲情。贞观七年,也就是633年,他喜爱的儿子——吴王李恪,被派往现在的济南,做“齐州都督”,当然,这是让孩子到基层镀金,捞取政治资本的意思。饶是如此,李世民还极为伤感,他对身边的大臣说:“父子之情,岂不欲常相见耶?但家国事殊,须出作藩屏。且令其早有定分,绝觊觎之心。我百年后,使其兄弟无危亡之患也。”皇帝子女一大群,谁知道哪个当储君,哪些当亲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慢慢考察。李世民一番舔犊之情,也的确叫人感动。他不但舔犊情深,还像普通父亲那样“护犊子”,甚至为孩子们的利益,跟朝臣们吵得唾沫星子乱飞。

唐玄宗时代,有个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吴兢,善于治史,还做过开元年间的谏议大夫。为了给李隆基提供资政读本,他耗费12年时间,终于完成了著名的《贞观政要》,全书10卷、40篇,分门别类,讲的都是唐太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写事儿。其中竟然涉及到李世民“护犊子”。

贞观十三年,也就是639年,礼部尚书王珪上奏:“按照法令,三品以上的官员,在路上遇到皇室亲王,不应该下马;现在,见到诸位皇子,所有大臣都下马致敬,这违背了朝廷礼仪。”就这么一点儿事儿,李世民就非常不痛快,他沉下脸质问:“你这是什么意思啊?莫非是蓄意抬高朝廷大臣,以此贬低我的儿子吗?”魏征赶紧出来打圆场,说:“汉魏以来,皇帝的儿子以及诸位亲王,都被排到‘三公’之后。

现在,三品以上的官员,还有六部尚书、九卿郎官,给皇子、亲王下马行礼,的确是他们不该接受的。无论从前朝说,还是从本朝论,都不合规矩。”

李世民仍然固执己见,他辩解道:“设立太子,就是预备他将来做皇帝。一个人的高低贵贱,不能只看年岁。如果没有太子这个名分,我那些同父异母的儿子们,便可以挨个儿当太子。难道如此尊贵的地位,还不值得满朝大臣恭敬吗?你们愣拿三品官阶压他们,明摆着是轻视我的儿子们。”魏征立刻话锋一转,换了侧重点,他说:“殷人崇尚质朴,如果哥哥死了,兄弟可以继承他的地位。自从周朝以来,储君必须是嫡系的长子,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杜绝成群的皇子觊觎至尊大位,避免兄弟骨肉互相猜忌、自相残杀。因此,皇太子和诸位皇子、亲王,完全是两回事儿,必须非常慎重,分得非常清楚。”

尊卑长幼,直接涉及到政权格局,李世民自然知道其中的利害。“护犊子”也不能乱了纲常,为了树立储君的权威,他不得不牺牲了其他儿子的特殊待遇。礼部尚书王珪的奏章随即获得了批准,从此,三品以上朝臣,遇到除太子之外的皇子们,再也用不着诚惶诚恐地下马致敬了。

标签: 唐太宗李世民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沉迷酒色与弟媳乱伦 还因服用丹药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李世民

    李世民,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是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在公元626年登基之后,重用贤才,对内善于纳谏,以德服人,并劝课农桑,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对外开拓疆土,扩大影响力,在位期间先后降服了东突厥和薛延陀等,各族相处融洽,并尊称其为“天可汗”。李世民开创了在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贞观之治”,并为唐朝之后

  • 李世民执政开启贞观之治 物价低廉米价最低!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贞观之治,李世民

    古代的米价,是社会政治状况、经济状况、治安状况、发展前景的风向标,如同今天的股市、房市一样,时时牵动着上至皇帝公卿,下到胥吏平民的心。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恐慌。我们就来打量一下唐朝的米价。古代的计量单位中,一般的最小单位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石)。升和斗为最常用的计量单位,平头百

  • 解密: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凭借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太宗,唐朝,贞观之治

    在《北平无战事》的电视剧里,经常听到建丰同志(蒋经国)在电话里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用人要疑,疑人要用。”然这种用人要疑的精神,最容易出现一种不信任感,一旦信任感丧失,就可能人心尽失,团队也就失去了战斗力,因为士只为知己者死。李世民能够在乱世之中得天下,并且开创“贞观之治”,这一切与李世民的用人是密

  • 李世民是靠女人得天下的!与父亲妃子乱伦谋权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

    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原本隋朝人,出生于北周贵族家庭的他,在七岁的时候就袭封唐国公。李渊的大姨是隋文帝的孤独皇后,与隋炀帝杨广则是姨表关系。而且李渊因为着其特殊的身份关系,备受重要,曾先后当了荥阳和楼烦这两个郡的太守,并在不久之后正式留任于太原。照理说,李渊身为皇亲国戚,并且备受表弟隋炀帝的信任和重

  • 李世民最倚重的老臣长孙无忌死在武则天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长孙无忌,武则天

    长孙无忌,看过关于唐太宗的电视剧的人应该都知道他,他曾帮助李世民策划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得帝位,后又将自己的妹妹送进宫,当上了皇后,他自己的为官之道也一路通途,位极人臣,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了。可是最后长孙无忌也死的很惨,被人诬陷谋反,最终自缢身亡。可以说,在李世民当皇帝时,长孙无忌真

  • 唐太宗李世民强加了哪四个亡国罪状给隋炀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太宗,隋炀帝,罪名

    《论语·子张》中有这样一句话“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也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意思是说,纣干的坏事不像传说的那样厉害,由于他处在忙国之君的下流地位,人们就把他当作坏的偶像,把天下所以的坏事都归到他的头上了,这说明历来相传的纣的罪恶都是陆续加上去的,《尚书》中只说,纣只是一个糊涂人,贪酒、不

  • 李世民一生精于帝王心术辨人无数 却败在李绩身上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李绩,李治

    每一段历史都会由某个人去承担起创造的责任,那些“领头羊”们,无一不是千古留名的英雄伟人,周武王、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等等,历史上有一批极具领导才能的人,他们自己本身也许并非知天文地理,通晓万物的大智慧者,但他们之所以都能成为领袖人物,成就一番帝王霸业,就是因为这些人熟练地掌握了帝王权术的奥秘。他们

  •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初夜 竟靠这种手段迷住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李世民,唐朝

    我们都知道武则天是一代女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也有着一定的胆量与机智才能达到女皇的境界。武则天的聪慧,让她在后宫中脱颖而出,勾住了李世民的心。她是用了什么样的手段才得了如此厚爱呢?15岁就入宫的武则天并没有赢得李世民的关注。有一次打听到,皇上近日要宠幸徐惠,于是千方百计讨好徐惠。与徐惠熟悉后,武则

  • 血腥的明君!李世民处死单雄信还疯狂大屠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单雄信,唐朝

    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有两种野蛮的行为最令人反感,其一杀降,其二屠城!李世民绝对是中国古代明君的典型,但这两件事偏偏他都干过。做就做了,至少要敢作敢当吧,但李世民恰恰又敢做不敢当,把这两件事全推到李渊的身上,让老爹做起了“背锅侠”。一向以仁义著称的李世民为啥也这么疯狂血腥呢?且看【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

  • 李世民和李隆基:谁治理下的朝代才是真正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李世民,李隆基,皇帝

    “开元”和“天宝”,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加上其父唐睿宗李旦禅位时的“先天”,他在位44年间,共用了三个年号。整个唐代,年号变换最多最快者,当数他的祖父高宗李治与祖母武后,两口子前后执政50余年,共使用32个年号,其中一年一换者11起,一年两换者5起,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我估计这是武则天的主意,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