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真的是个完美的君主吗?他是怎么让那些罪大恶极之徒变成正人君子的?

李世民真的是个完美的君主吗?他是怎么让那些罪大恶极之徒变成正人君子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73 更新时间:2024/1/26 22:01:59

现代史学家们对古人的评价通常是站在比较可观的角度上的,由于,其严谨的态度使许多古代人的形象得到还原。唐朝的李世民被众多历史学家奉为圣明之君,他生前的作为也被很多人传诵,其中,“唐皇纵囚”的做法更是让这位皇帝名垂千古,时至今日后人仍赞颂他的这一行为。

贞观年间,李世民亲身来到监狱,视察关押的囚犯。看到那些面临死刑的囚犯,皇帝大动恻隐之心,于是,便下旨让这些即将离开尘世的罪犯暂时假释回家跟妻儿团聚,甚至,还跟死刑犯约定:要在来年秋收后到了执行死刑的时候一定要守约回来赴死。

这道圣旨被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的监牢之中,自此,全国的死刑犯在死前都能享受这个政策。

在李世民刚刚颁布这道圣旨之初,朝中大臣们觉得此举十分欠妥。他们认为:倘若让这些罪大恶极的坏蛋获得短暂的自由,他们很有可能就此逃窜,到时候岂不天下大乱?

让这些大臣大跌眼镜的事发生了,第二年入秋收结束的时候,之前让李世民放回家里的死刑犯们,都非常自觉的前往皇宫,慷慨赴死。更加让人惊叹的是,将近四百个死刑犯人,居然没有借机逃窜的家伙。

听到这个消息,李世民非常感动,觉得这些人良心未泯,当即下旨:让这群守信的死刑犯恢复自由。

让我们从表面上来分析这件事,从结果来看,李世民的这一行为展现了一个无上君主的感召力,能将犯下滔天大罪的恶徒感化成懂得感恩的正人君子,李世民无愧于圣贤君主的称号。

可是,仔细想想,这件事的逻辑根本经不住推敲,简直不堪一击。

唐宋八大家欧阳修有一篇史论文章《纵囚论》,文章开门见山,从“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说起,定下全文基调。接着,通过唐太宗纵放死囚的史实,用君子与小人相比较,论析指出唐太宗的做法有悖人情,违反法度,是沽名钓誉的一种手段。

因此,作者认为:唐太宗的做法不值得效法,而应该“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文章据史立论,层层辨析,论证充分,结论高远,警醒人心。

欧阳修先生提出的质疑,虽说,这种言论从表面看来很不近情理,但是,仔细琢磨还是有几分道理的。试想,高尚的君子能有几人能将生死置之度外呢?何况那些身负罪孽的恶徒?皇帝就算再宽容仁慈,也不可能仅凭一段温馨时光就改变这群人的本性。

再说,李世民已经坐了六年龙椅,若他真的那么贤明,哪来那么多斗胆犯下套天恶罪的人?莫非,他们在犯罪之前没能受到皇帝的感召?

欧阳修进一步推测,李世民感召死囚的奇迹实际上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阳谋,司法官员早就跟那群幸运的囚犯透露了李世民的旨意,这群家伙自然会按照剧本在来年秋季归来面见圣上,走个形式然后恢复自由。

囚犯逃脱死罪,皇帝获得美名,可以说,这桩买卖让双方都觉得很划算。

还有就是,唐朝的时候是保甲制度,采用“乡里邻保”的方式,民户均按“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的网络组织起来。政府以“手实计账”的方式确定户籍,对不同户籍种类的人口分别予以严格的管制。城市里更是划分成坊严格实施宵禁,所以,就算潜逃,那还能逃到哪里去?最终,只能回去投案,皇上高兴了就可能赦免。

我们再来看看李世民的人品,他真的是个完美的君主吗?

肯定不是!

他所传下的一切美名都载入史册,可是,唐朝史书被李世民勒令修改过,所以,这些彰显功德的事迹极有可能是李世民美化自己的盛装。老年时期的李世民,开始沉浸于安逸享乐,征调民夫大肆修建宫殿;听信一家之言,为今后的李家统治埋下祸根。

而玄武门政变,正是他永远都抹不去的污点。

一片肃杀之气笼罩玄武门,李世民挥剑砍向与自己一起长大的兄弟。除此之外,李世民还胁迫自己的父皇让位,将李建成李元吉一脉全部赶尽杀绝。在这件事发生之前,李世民更是跟自己的弟妹保持不清不白的关系。并且,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后,兄弟的妻妾无一逃离李世民的魔爪。

政变闹得人尽皆知,李世民也没法抹消民众的记忆,所以,只能通过推卸责任和篡改史籍来洗刷自己的罪恶。想要千古留名,单单隐瞒罪恶是不够的,还得突出自己贤明的形象,所以,李世民便设计剧本搞了几场政治秀。

唐朝史书记载,李世民继位第二年,都城大旱,到处都是飞舞的蝗虫。李世民体察民情,亲自来到田里抓了好多蝗虫,还对它们说:“你们吃了老百姓的身家性命,倘若百姓有罪,那就全归咎到我的身上吧,你们来吃我的心吧。”

说罢,他不顾周围众人劝阻将蝗虫一口吞下,此后,蝗灾果然消除。

老百姓不是傻子,这故事实在太不靠谱了,完全可以说就是胡扯。不过,李世民为了作秀展现的演技值得敬佩,九五之尊吞蝗虫这可是大手笔。

李世民的十几个儿子中,大部分都落得凄凉下场,其中,还有三个曾起兵造反,太子李承乾也参与其中。连自己的继承者们都教育不好,连自己的亲生骨肉都未能感化,李世民是怎么让那些罪大恶极之徒变成正人君子的?

所以,这种把戏恐怕连当时的老百姓都骗不过去。

标签: 李世民

更多文章

  • 中国最牛的老丈人,连李世民得叫他一声外曾祖父!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独孤信,隋文帝,宇文护,杨坚,

    最牛的老丈人非独孤信莫属了,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三个王朝的皇帝。嫁女儿给帝王的事情多了,但是三个女儿嫁给三个帝王的事就不多。更不多见的是,他并不是将女儿嫁给皇位继承人,而是嫁给了和皇位关系并不大的三个人。独孤信,西魏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将,出身鲜卑望族,祖籍云中,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历史记载,独孤信是

  • 李世民用嘴含住了父皇的乳头是真的吗?史书上有记载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应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宫廷政变。那是唐太宗李世民踏上至高权力的最关键一步。公元626年7月2日拂晓,李世民在玄武门埋伏兵马,射杀了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砍下这对难兄难弟的脑袋,血淋淋地提到正在后苑海池游船上行乐的唐高祖李渊面前。刀剑相向,血光淋漓。想见身着甲胄、手持兵戈的李世民

  • 李世民为了当千古一帝,干了件前所未有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光是皇帝就出了将近五百位,其中不乏残忍嗜杀的帝王,还有更多碌碌无为的皇帝,然而有些帝王一出现,便注定要名传千古,比如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便是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其次还有李世民,他也是十分有名的皇帝,而且唐朝还是中国历史上最繁华的朝代之一。李世民作为唐朝最有才华的皇帝,他的文

  • 千古明君的李世民, 为什么一定坚持要杀单雄信,他求情都不行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凌烟阁

    武德元年的时候,当时的李世民处死了一些人,这其中就包括了飞将单雄信。当时处死的时候,徐世勣自己一人力劝李世民放过单雄信,甚至可以用自己的功劳来保单雄信一命。但是李世民还是拒绝了,悲痛的徐世勣为了报答单雄信的救命之恩,自己割肉喂单雄信吃下,表示自己没有忘曾经的誓言。然而李世民为什么非要杀单雄信,我们来

  • 为什么刘秀的云台28将没李世民的凌烟阁24功臣名气大?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凌烟阁

    历代帝王能够荡平天下,除本身英明神武之外,少不了一群出生入死的有功之臣。东汉初期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唐朝初期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其中典型的两个例子。但从名气上比较,实力毫不逊色的云台二十八将却比不上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个中原因较为复杂,且听细细道来。首先,两者的对手实力有差异。云台二十八将击败的

  • 玄武门之变是迫不得已?李世民早已权势滔天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世民

    说起唐太宗李世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李世民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特别的一个皇帝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不仅是唐朝盛世的奠基人,并且开创了文明至今的贞观之治,唐朝盛极一时,周边的各族人民尊称他为天可汗。但我们都知道人无完人,历史也大多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李世民一生之中黑点并不多,但是他的皇帝之位的夺得却

  • 李世民答应李渊不杀侄儿,可听到此人姓名后,却一口气全杀光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李建成不一定是昏君,但李世民一定是明君,然而李世民一生中有一个永远都洗不掉的黑点,杀了哥哥李建成还杀了李元吉,玄武门之变后更杀了十个侄儿,手足相残这是李世民最被后人诟病的地方,然而当时的李世民已经答应了李渊不杀侄儿,为何之后又出尔反尔呢?尉迟恭是玄武门之变的最大功臣

  • 李世民陵墓没有金银珠宝 唯有这一件文物堪称天下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李世民

    649年7月10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享年52岁。李世民的一生,是无比辉煌的一生。他17岁投身军伍,去雁门关营救被突厥骑兵围困的隋炀帝杨广。19岁鼓动父亲李渊从太原起兵,逐鹿天下。之后,李世民南征北战,为大唐王朝的建立屡立奇功。可以说,如果要为大唐王朝的开国功臣们颁发奖状

  • 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亲兄弟,为什么还被称为明君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李世民

    假设李世民没有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而是被这两兄弟给害死了,那么李世民还能算上是个有才能的君主么?只会让大家觉得李世民打打仗还可以,但是政治能力却比较低下。从汉代“独尊儒术”以来,杀害亲人的行为,在道德上的确是让人无法接受的。这件事,也成了李世民人生中一个最大的瑕疵。但是李世民作为一个大有作为的政治人

  • 李世民只杀这两位功臣,一位李舍不得杀,一位李杀了都不解恨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李世民

    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皇帝,很善于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恩威并施,双管齐下,把一个个能人异士治理得服服贴贴,却又使名将功臣多半得以善终。凌烟阁二十四元勋像就是例子。当时李世民年迈体衰,开始怀念往事,追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战斗岁月。将他那些老部下的形象绘入凌烟阁,以为人臣荣耀之最,此后凌烟阁功臣成为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