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小故事《故囚报李勉》,李勉是怎么保住性命的?

小故事《故囚报李勉》,李勉是怎么保住性命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961 更新时间:2024/1/8 23:46:39

唐朝有一个叫汧的人,字勉,在开封做县尉,相当于现在的警察局长。有一天李局长到监狱里提审犯人,这个犯了死罪的人浑不畏死,颇有几分神闲气度,像是江湖侠士。李局长也是个豪侠爽气的人,一看此人模样就有了爱惜之情,就像之后的公明释放晁盖一样,将这个犯人放了。那个年代的监狱管理估计也就是马马虎虎,李局长义释死囚的事情也没人追究。

几年后,李勉功成身退,江湖那么大,当然也是要去看一看的。游历到了河北的时候,他有意或无意地遇到了当年释放的那个囚犯。

唐代河朔之人以放任豪侠著称,行走江湖义字当头,出来混的,欠账要还。

眼见恩公来了,故犯具陈酒肉,礼遇有加。他对妻子说:“李勉是救过我命的人,我们要好好报答他。”

妻子说:“我们送他一千匹缎绢好吗?”

丈夫说:“我的命岂是一千匹缎绢能够衡量的?”

妻子说:“两千匹可以吗?”

丈夫说:“也许还不够吧。”

妻子顿时眉头一皱:“这样还不够报答他,我们干脆杀了他!”

故事讲到这里就我停了一下,同事们的表情无不愕然。明明夫妻二人商量如报答恩人,怎么画风一转变成了一个恩将仇报的故事?他们纷纷催我讲下去。

我又把这个故事从人性的复杂的讨论拉回到了红拂女聂隐娘一样的刺客传奇中。囚犯手下有一个仆人觉得李勉这样被杀实在可悲,就把故囚夫妇的计划告诉了他。李勉一听穿着睡衣仓皇夜奔,一直到百里之外的一家荒村夜店才停下了脚。老板问他:“你这般慌是见了鬼吗?”李勉涕泪泗流地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倾诉了出来。话刚说完,房梁上就跳下了一个黑衣人,黑衣人幽幽说道:“还好我知道了原委,否则我已枉杀一人!”言毕,拂衣而去。

天明,李勉看到门口放着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正是囚犯他夫人的头颅。

同事意犹未尽:“这个刺客为什么不趁李勉在路上逃跑的时候杀死他,而是选择等在酒家这个人多眼杂的地方杀他?”

“果真如此,这就不是一个侠客的传说,而是另一个东郭先生与狼的寓言了吧。”这个回答我也不满意。

标签: 故囚报李勉

更多文章

  • 李勉埋金的故事原文及翻译,表现了李勉怎么样的品质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勉

    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此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临绝语勉曰:“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于此得疾且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足下为余毕死事,余金奉家人可否?”勉许为办事。及礼毕,置金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洪州牒来,而累路寻生行止,

  • 令狐楚因亲吏赃污事贬衡州刺史发生的一些小趣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令狐楚

    令狐楚(766或768~837)令狐绹之父,唐代文学家、政治家、诗人。汉族,字壳士。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初唐名臣令狐德棻后代。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登进士第。唐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出为华州刺史,拜河阳怀节度使。后为皇甫镈推荐,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入为

  • 令狐楚守兖州的轶事:正值大旱米价飞涨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令狐楚

    令狐楚(766或768~837)令狐绹之父,唐代文学家、政治家、诗人。汉族,字壳士。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初唐名臣令狐德棻后代。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登进士第。唐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出为华州刺史,拜河阳怀节度使。后为皇甫镈推荐,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入为

  • 酉阳杂俎白话解说:李夷简与多闻天王刺青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夷简

    据说唐代有一个皇室宗亲叫做李夷简。唐宪宗李纯元和末年,李夷简在四川成都任职。成都的集市中有一个好勇斗狠的地痞,叫做赵高。赵高经常因为寻衅滋事被官府捉拿入狱。赵高的背上满满地纹了一幅毗沙门天王刺青。毗沙门天王,又名多闻天王,因为传说多闻天

  • 崔群:唐朝中后期宰相,曾知贡举,主管天下科举考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崔群,唐朝

    崔群(772-832年),字敦诗,号养浩,贝州武城(今河北故城南)人。唐朝中后期宰相。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清河崔氏小房。 唐贞元八年(792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即位,拜翰林学士,迁礼部侍郎,选拔人才公允持正。元和十二年(817年),拜中书

  • 韦贯之人物生平简介,为什么被贬官?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韦贯之

    韦纯年轻时中进士,唐德宗贞元(785年-805年)初年登贤良科,被授校书郎。任满后,转长安县丞。德宗末年,京兆尹李实有权势,建议德宗的事几天内就能办成。当有人向李实推荐韦纯时,李实答:“我常听闻他贤,他和我的住所同里。我常想见他,如果有机会,我会向皇帝推荐他。”推荐者将此事告诉韦纯,但韦纯虽然没有表

  • 韦贯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韦贯之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

  • “韦贯之”宁饿死也不为裴均歌功颂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韦贯之

    韦贯之(760年-821年),本名纯,字贯之,一字正理,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吏部侍郎韦肇之子。韦贯之出身于京兆韦氏逍遥公房 ,进士及第,德宗贞元年间中举后历任校书郎、长安县丞等职务,顺宗李诵即位后升任监察御史,宪宗李纯即位后历任礼部员外郎、吏部员外郎、巴州刺史,在回京任中书舍人之职后,因

  • 权德舆人物生平简介,主要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

    权德舆为天水略阳人,后徙居润州丹徒。其家世源远,自十二世祖前秦仆射安邱公权翼以来,数代为宦。父亲权皋,曾为安禄山的幕僚,“安史之乱”爆发前,他当机立断,以逃离叛逆的义勇行为而受到时人的称赞。权德舆就出生在这样祖德清明家风雅正的仕宦家庭。权德舆自幼聪明好学,“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十五岁有文章数

  • 玉台体原文、翻译及赏析,权德舆古诗鉴赏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玉台体

    玉台体唐代:权德舆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译文昨晚我裙带忽然松弛解开,早晨又看见蟢子双双飞来。要赶紧描眉擦粉梳妆打扮,莫非是我的丈夫快要回来。注释蟢子:小蜘蛛脚长者,俗称蟢子。铅华:指脂粉。藁砧:丈夫的隐语。鉴赏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皆在“撰录艳歌”,徐本人是当时著名的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