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唐玄宗流放的卢藏用是什么人?用奇招获得武则天青睐

被唐玄宗流放的卢藏用是什么人?用奇招获得武则天青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353 更新时间:2024/1/24 6:42:53

每当一提起卢藏用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隐士,是历史上比较特殊的群体,这些隐士大多很有才华,因为看透世情,不愿意与当朝权贵同流合污而选择消极避世。但是也并不是所有隐士都是如此,唐朝时候就有这么一人,他当隐士,并不是因为看透世情自得其乐,而是因为这是当官的捷径。

这个人叫卢藏用,家里也是大族,卢藏用才华横溢,不管是读书还是写文章都不错,但是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仕途不顺啊!所以卢藏用必须想办法走捷径。走什么捷径呢?

有了,那时候武则天比较喜欢隐士,因为她觉着这些人既然选择归隐,那么对于世间问题肯定有独到看法,所以就喜欢找一些隐士出来做官,而卢藏用就是看中这一点,跑到终南山去当隐士。

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天,武则天又不在长安,跑到洛阳去办公,卢藏用一看这样,急急忙忙又跑到嵩山去隐居。所以人们都称卢藏用为“随驾隐士”,就是说皇帝跑到哪他跟到哪。但是你还别说,卢藏用这条法子还真管用,没过多久武则天真的注意到他,并且把卢藏用封为侍郎,卢藏用当“隐士”那么久,终于换来出山机会!

卢藏用为当官,能够在终南山当那么久的隐士,可见他是多么热衷于仕途。所以没有什么事情是卢藏用做不出来的。他当侍郎之后,为往上升官,可是无所不用其极。

平常对上司阿谀奉承也就罢了,但是为讨好太平公主,竟然甘愿当太平公主的面首,当时人对卢藏用非常鄙视。后来唐玄宗上台,因为太平公主的

原因,把卢藏用发配流放,这样他才结束自己仕途生涯。

与卢藏用相反的是,当时有个叫适的官员,也很想出人头地。但是人家比卢藏用可要正直得多,也有原则得多。王适为人聪明,对天下大势有自己独到看法,所以经常到宫里去跟各种达官贵人谈话,向他们推销自己。但是那些达官贵人都很腐败,平常斗个鸡玩个蛐蛐还好,但是说起治国平天下可就一窍不通。所以他们听着王适在那里侃侃而谈,其实心里并不认可他。

王适后来见得多了,也知道这些人都只会贪图享乐,根本不知道进取,于是就放弃跟他们谈话。后来他听说朝中李将军是个有眼光的人,于是就去见李将军。那位李将军的确是很想做一番事业,他跟王适一谈,觉着王适这个人很有本事,眼光独到,所以就主动跟王适交往,并且提拔他做官。

王适因此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后来有个军阀卢从史知道王适厉害,于是就来找他谈话,希望他去帮助自己做事。但是王适却说,卢从史虽然位高权重,但是这个人很张狂,不值得共事,所以就谢绝卢从史要求。从这里可以看出,王适是个非常有原则的人。

到后来,王适功成名就,自己感悟到人生真理,觉着人生浮华一场梦,就决定辞官归隐,他带着自己妻子儿子,坐着车就去深山里当隐士。朝廷里有人再找他,他也不搭理。所以说,王适跟卢藏用一比,高下立判,前者是真正隐士,后者是十足小人。

标签: 卢藏用唐朝

更多文章

  • 年少有为的卢藏用为何直到自己归隐才得重用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卢藏用

    俗话说,古代很多统治者都喜欢去深山老林里找高人隐士当高参。可以说,隐士和牛人、高人基本可以画等号。由此,隐居成了一条做官的通天捷径。于是就催生了一批贪图升官发财的冒牌隐士,唐朝时的卢藏用就是一个典型。卢藏用出身名门,他爷爷当过财政部长,老爹担任过军政高官。小卢自己也挺争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只是运气

  • 唐代诗人卢藏用为何被称为“多能之士”?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代诗人卢藏用

    卢藏用简介上提到卢藏用大约出生在664年,字子潜,是唐代诗人,家在幽州范阳,也就是当今的河北涿州。卢藏用出身于名门贵族,他的爷爷曾经官至财政部长,而他自己又是天下最有名的文学青年之一,擅长琴,棋,书法等,被世人称为“多能之士”。卢藏用画像年纪轻轻就因为文采过人而被人熟知。他也是陈子昂的好朋友,他曾经

  • 李正己:安史降将和藩镇之淄青节度使,割据齐鲁六十余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正己,唐朝

    李正己(733年~781年),本名怀玉,营州人,高句丽(高氏高丽)人,唐朝地方割据军阀。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参与平叛李正己,本名怀玉,骁勇强健有勇力。公元758年,平卢(今辽宁朝阳)节度使王玄志卒,李怀玉杀其子,与兵士共推侯希逸为军帅,侯希逸乃李怀玉表

  • 欧阳询简介 史上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欧阳询,唐朝,楷书四大家

    史上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欧阳询[1](557一641年),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

  • 揭秘真实的悯农诗人李绅:李绅品行低劣生活奢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悯农诗人,李绅,唐朝,唐朝诗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以一首短短二十个字的悯农诗《锄禾》,名声响彻古今中外,然而近年来,常有文章揭发他后来品性不端,如生活奢侈糜烂、对百姓不复有悲悯之情甚至严苛以待,在官场上用非常规手法栽赃陷害打压政敌,甚至有人还爆料说连那首《悯农诗》作者都不是他。如此众说纷

  • 揭秘唐代悯农诗人李绅:实为李党骨干受皇帝器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悯农诗人,李绅,唐朝诗人

    亳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产生过许多彪炳千秋的大家,单就文学家来说,除了标新立异、开一代诗风的曹氏父子外,还有一位蜚声诗坛的人物,他就是唐代著名的悯农诗人李绅。出身官宦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长于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市)。 李绅的曾祖父李敬玄,武则天当政时官至正一品中书

  •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燕山,楼兰,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其诗词全文如下: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译文】这是一首赠别诗,出征者是陈子昂的友人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激励出

  • 揭秘:武则天为何要把诗人陈子昂送进大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陈子昂,大牢

    导语:陈子昂本来是和天子同在一条船上的,也多次在武则天面前直言相谏,痛贬时弊,呼吁改革,可专横自负的女皇哪能听取一个知识分子的忠告呢?北京自古至今产生的最好的一首诗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后来就少有佳作了。我想北京这座古都的历史乃至现实,都是很散文化的,很戏剧性的,却不一定适宜于诗歌的生长。然而一

  • 李德裕所作的《长安秋夜》,反映了作者从政生活的一个片段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德裕,唐代

    李德裕,字文饶,小字台郎,唐代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曾二度为相,历经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德裕所作的《长安秋夜》吧。长安秋夜李德裕 〔唐代〕内宫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译文及注释译文皇宫传出诏书问讯前方战机,金銮殿处理完国

  • 李德裕所作的《谪岭南道中作》,描写了作者贬官途中所见风光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德裕,唐代

    李德裕,字文饶,小字台郎,唐代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曾二度为相,历经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德裕所作的《谪岭南道中作》吧。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 〔唐代〕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