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唐演义中的顶级猛将,秦用最后什么结局?

隋唐演义中的顶级猛将,秦用最后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691 更新时间:2023/12/30 4:38:33

秦用是《兴唐传》中的人物,他是秦叔宝的义子,手持一把黄铜窝瓜锤,胯下一匹闪电黄龙驹,天下无敌。秦用是隋唐第十条好汉,在武艺值上要高于其义父秦叔宝。

隋唐演义中,有四位好汉善使大锤,除了李元霸和裴元庆之外,就是秦用和梁师泰了(也就是所谓的四猛八大锤)。不过,李元霸和裴元庆是天生神力,他们都是天生的武将,根本不需要什么武艺值的碾压,一定程度上来说,秦用和梁师泰才是战场上真正拼杀出来的名将,而非单靠蛮力的好汉。

秦用是隋唐演义中的顶级武将,他的武艺值要远高于秦叔宝和单雄信,这在与突厥的对峙中就可以看。

隋末天下大乱之际,突厥曾趁势力南伐中原,当时,十七岁的秦用被派去镇守瓦口关。也就是在这场战斗中,秦用一战成名。

突厥大将红海为北漠名将,其实力不亚于秦叔宝、单雄信等人。在瓦口关战役之时,秦叔宝曾与红海交手,不到十个回合,秦琼就落败而走。这样的武将,几乎可以说是天下无敌,能够击败秦叔宝,其实力自然不俗。不过,红海虽然击败了秦琼,但他却万万没想到,自己会败于一个毛头小子之手,而与他对阵交战的,正是瓦口关大将秦用。

瓦口关战役第二回合,秦用上场,这一次,秦用要报红海欺辱其父之仇。仅仅一锤,秦用就将红海打死。可能红海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位看起来瘦弱的毛头小子竟有如此强的武艺,可怜这位突厥大都督还没有来得及回避,就被秦用一锤砸死。

能够轻松击杀红海,足见秦用自身的实力。和李元霸、裴元庆等人不同,秦用并非只靠蛮力,他是一个技巧型的武将,在这一点上,秦用似乎和罗成非常相似。当年罗成以回马枪轻松击杀靠山王杨林,而这一次秦用仅仅几个回合就击杀红海,足见两人相似之处。在隋唐演义中,罗成的排名要高于秦用,这也就说明秦用武艺值不及罗成。

秦用最后的死也让人非常惋惜,这样一位猛将,后来竟为暗箭所伤。这一切还要从瓦岗寨攻打隋王朝说起。

隋王朝到了末年,其内部已经腐败不堪,特别是隋炀帝杨广,更遭天下人痛恨。在这种情况下,奸臣宇文化及便开了篡权之路。

大隋炀帝晚年,宇文化及渐生篡逆之心,为了取得皇帝之位,他带兵弑杀了隋炀帝。宇文化及无意中在宫中发现了玉玺,这就引起了天下众反王的垂涎。当时,瓦岗寨也参加了这次抢夺玉玺的行动。

宇文化及以奸诈而著称,当他看到反王势力强大,遂生恐惧之意,为了麻痹各路诸侯,宇文化及主动向瓦岗军示弱。他假装带着玉玺来到城关之下,实际则在玉玺的盒中藏有暗器。宇文化及的目标本来是秦琼,不过,最后的悲剧却发生在秦用的身上。

原来,当宇文化及带着盒子来到了城下,秦用就代替秦琼双手去接。令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盒子中并没有所有的玉玺,而是藏着几十支毒针,当秦用打开盒子后,这些毒针就立刻从秦用的脖颈穿喉而过,可怜隋唐第十条好汉,就这样惨死在宇文化及的手里。

秦用的死,无疑不是秦琼重大的损失,为了给秦用报仇,秦琼后来率军坚定的攻破了城池。不过,义子已去,就算瓦岗军击杀了宇文化及,恐怕也难以挽回这个重大的损失。秦用若不死,定然会在以后的战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标签: 秦用隋朝

更多文章

  • 被唐玄宗流放的卢藏用是什么人?用奇招获得武则天青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卢藏用,唐朝

    每当一提起卢藏用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隐士,是历史上比较特殊的群体,这些隐士大多很有才华,因为看透世情,不愿意与当朝权贵同流合污而选择消极避世。但是也并不是所有隐士都是如此,唐朝时候就有这么一人,他当隐士,并不是因为看透世情自得其乐,而是因为这是当官的捷径。这

  • 年少有为的卢藏用为何直到自己归隐才得重用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卢藏用

    俗话说,古代很多统治者都喜欢去深山老林里找高人隐士当高参。可以说,隐士和牛人、高人基本可以画等号。由此,隐居成了一条做官的通天捷径。于是就催生了一批贪图升官发财的冒牌隐士,唐朝时的卢藏用就是一个典型。卢藏用出身名门,他爷爷当过财政部长,老爹担任过军政高官。小卢自己也挺争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只是运气

  • 唐代诗人卢藏用为何被称为“多能之士”?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代诗人卢藏用

    卢藏用简介上提到卢藏用大约出生在664年,字子潜,是唐代诗人,家在幽州范阳,也就是当今的河北涿州。卢藏用出身于名门贵族,他的爷爷曾经官至财政部长,而他自己又是天下最有名的文学青年之一,擅长琴,棋,书法等,被世人称为“多能之士”。卢藏用画像年纪轻轻就因为文采过人而被人熟知。他也是陈子昂的好朋友,他曾经

  • 李正己:安史降将和藩镇之淄青节度使,割据齐鲁六十余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正己,唐朝

    李正己(733年~781年),本名怀玉,营州人,高句丽(高氏高丽)人,唐朝地方割据军阀。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参与平叛李正己,本名怀玉,骁勇强健有勇力。公元758年,平卢(今辽宁朝阳)节度使王玄志卒,李怀玉杀其子,与兵士共推侯希逸为军帅,侯希逸乃李怀玉表

  • 欧阳询简介 史上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欧阳询,唐朝,楷书四大家

    史上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欧阳询[1](557一641年),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

  • 揭秘真实的悯农诗人李绅:李绅品行低劣生活奢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悯农诗人,李绅,唐朝,唐朝诗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以一首短短二十个字的悯农诗《锄禾》,名声响彻古今中外,然而近年来,常有文章揭发他后来品性不端,如生活奢侈糜烂、对百姓不复有悲悯之情甚至严苛以待,在官场上用非常规手法栽赃陷害打压政敌,甚至有人还爆料说连那首《悯农诗》作者都不是他。如此众说纷

  • 揭秘唐代悯农诗人李绅:实为李党骨干受皇帝器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悯农诗人,李绅,唐朝诗人

    亳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产生过许多彪炳千秋的大家,单就文学家来说,除了标新立异、开一代诗风的曹氏父子外,还有一位蜚声诗坛的人物,他就是唐代著名的悯农诗人李绅。出身官宦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长于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市)。 李绅的曾祖父李敬玄,武则天当政时官至正一品中书

  •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燕山,楼兰,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其诗词全文如下: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译文】这是一首赠别诗,出征者是陈子昂的友人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激励出

  • 揭秘:武则天为何要把诗人陈子昂送进大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陈子昂,大牢

    导语:陈子昂本来是和天子同在一条船上的,也多次在武则天面前直言相谏,痛贬时弊,呼吁改革,可专横自负的女皇哪能听取一个知识分子的忠告呢?北京自古至今产生的最好的一首诗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后来就少有佳作了。我想北京这座古都的历史乃至现实,都是很散文化的,很戏剧性的,却不一定适宜于诗歌的生长。然而一

  • 李德裕所作的《长安秋夜》,反映了作者从政生活的一个片段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德裕,唐代

    李德裕,字文饶,小字台郎,唐代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曾二度为相,历经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德裕所作的《长安秋夜》吧。长安秋夜李德裕 〔唐代〕内宫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译文及注释译文皇宫传出诏书问讯前方战机,金銮殿处理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