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欧阳询简介 史上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生平

欧阳询简介 史上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生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810 更新时间:2023/12/30 10:26:24

史上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

欧阳询[1](557一641年),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欧阳询祖父欧阳颁(498~563年)曾为南梁直阁将军,父欧阳纥曾任南陈广州刺史和左卫将军等职。因举兵反陈失败被杀,并株连家族。欧阳询因年幼幸免于难,被父亲好友收养。欧阳询聪敏勤学,涉猎经史,博闻强记。隋朝时,欧阳询曾官至太常博士。因与李渊交好,在大唐盛世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

欧阳询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据说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

欧阳询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据史书记载,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人们都争着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尺犊文字,一旦得到就视作圭宝,作为自己习字的范本。唐武德(618-624)年间,高丽(位于今朝鲜半岛朝鲜境内)特地派使者来长安求取欧阳询的书法。唐高祖李渊感叹地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

欧阳询以80多岁的高龄于贞观(626-649)年间逝世,身后传世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后人将他与唐初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合称为“初唐四大书家”。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即:“如高峰之坠石、如长空之新月、如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枯藤、如劲松倒折、如落挂之石崖、如万钧之弩发、如利剑断犀角、如一波之过笔”。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我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标签: 欧阳询唐朝楷书四大家

更多文章

  • 揭秘真实的悯农诗人李绅:李绅品行低劣生活奢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悯农诗人,李绅,唐朝,唐朝诗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以一首短短二十个字的悯农诗《锄禾》,名声响彻古今中外,然而近年来,常有文章揭发他后来品性不端,如生活奢侈糜烂、对百姓不复有悲悯之情甚至严苛以待,在官场上用非常规手法栽赃陷害打压政敌,甚至有人还爆料说连那首《悯农诗》作者都不是他。如此众说纷

  • 揭秘唐代悯农诗人李绅:实为李党骨干受皇帝器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悯农诗人,李绅,唐朝诗人

    亳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产生过许多彪炳千秋的大家,单就文学家来说,除了标新立异、开一代诗风的曹氏父子外,还有一位蜚声诗坛的人物,他就是唐代著名的悯农诗人李绅。出身官宦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长于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市)。 李绅的曾祖父李敬玄,武则天当政时官至正一品中书

  •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燕山,楼兰,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其诗词全文如下: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译文】这是一首赠别诗,出征者是陈子昂的友人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激励出

  • 揭秘:武则天为何要把诗人陈子昂送进大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陈子昂,大牢

    导语:陈子昂本来是和天子同在一条船上的,也多次在武则天面前直言相谏,痛贬时弊,呼吁改革,可专横自负的女皇哪能听取一个知识分子的忠告呢?北京自古至今产生的最好的一首诗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后来就少有佳作了。我想北京这座古都的历史乃至现实,都是很散文化的,很戏剧性的,却不一定适宜于诗歌的生长。然而一

  • 李德裕所作的《长安秋夜》,反映了作者从政生活的一个片段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德裕,唐代

    李德裕,字文饶,小字台郎,唐代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曾二度为相,历经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德裕所作的《长安秋夜》吧。长安秋夜李德裕 〔唐代〕内宫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译文及注释译文皇宫传出诏书问讯前方战机,金銮殿处理完国

  • 李德裕所作的《谪岭南道中作》,描写了作者贬官途中所见风光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德裕,唐代

    李德裕,字文饶,小字台郎,唐代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曾二度为相,历经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德裕所作的《谪岭南道中作》吧。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 〔唐代〕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

  • 李德裕所作的《登崖州城作》,在舒缓宁静的语气中蕴含无限的忧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德裕,唐代

    李德裕,字文饶,小字台郎,唐代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曾二度为相,历经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德裕所作的《登崖州城作》吧。登崖州城作李德裕 〔唐代〕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译文及注释译文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遥望帝京,这是鸟儿

  • 唐代张旭的代表作品 解析张旭书法的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旭

    自晋代以后,唐代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上出现了另一个高峰。唐代建国以来,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空前强大,文化艺术的交流也更加广泛,使得书法艺术也更加受人欢迎,也出现了很多影响深远的书法家。张旭也正是从唐代开始出现,并最终成为了一代书法艺术名家。张旭像张旭生于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此时正是唐代空前繁荣的盛唐时期

  • 唐代草圣张旭的简介 张旭书法字帖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旭

    要谈到书法和草书艺术,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那就是唐代的“草圣”张旭,此人在草书上的成就最高,其书作风格豪放,气势恢宏,独树一帜。张旭像张旭,字伯高,也有说字季明。张旭生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乃是江苏苏州汉族人,年轻时做过县尉,后来还升官做到了长史。张旭个性鲜明,为人豁达,爱好喝酒。每次喝醉酒之后便开始

  • 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 大唐“三绝”还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白,张旭,书法,

    但凡是中国人,一提及大唐,少有不为唐时的繁荣、强大及其璀璨之文化而骄傲的。不同于宋时经济、文化发达却武力孱弱,唐朝却是文治、武功皆备。文宗皇帝之时,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将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御封为大唐“三绝”。此“三绝”者,虽各不相同,然究其本质,亦有相通之处,皆具有大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