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初唐诗人张若虚哪首诗奠定了他唐诗史上的地位?

初唐诗人张若虚哪首诗奠定了他唐诗史上的地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268 更新时间:2024/1/21 0:21:54

先来看一下若虚基本简介。张若虚,字和号都不祥,他主要的活动是在公元七世纪的中期到公元八世纪的前期,扬州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关于他的诗句并不多,目前仅存两首。下面来具体看看张若虚简介。

张若虚

张若虚的出生和死亡都不祥,他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到公元八世纪前期,至于民间所说的“吴中四士”,也只能说明他们的名气在当时都是差不多的,并且因为户籍地相近所以并称。

关于张若虚的生平事迹是少之又少,对于他的作品也是寥寥无几。在唐朝,他的诗集几乎没有流传在世的作品。从唐朝到元朝,他的一篇叫做《春江》的诗歌几乎都没有被别人所重视。根据文史学家的考证,现在所存着的唐诗等选本中都没有看到过他的诗作。不仅在唐诗的选本中没有他的诗歌,而且到了明朝对他的诗集也是只字未提。最早收录他《春江》诗歌的人应该算是宋代的郭茂倩,收集在他的《乐府诗集》中。然而这仅仅只是收录在乐府体诗中,直到明朝中还是没有将他的诗选在“正声”之中。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张若虚的诗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等了相近一千多年之后,张若虚的创作总算有了很大的转折。自从被明朝时期的李攀龙将他的诗选入选本之后,他的诗也经常出现在很多的诗集中。

张若虚的诗

关于张若虚的诗在目前仅保存了两首,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地位。这首诗歌一共有三十六句,用清丽的笔风来描写了江南春夜的诱人景色,同时还寄托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意境孔明,音律优美,是千古的绝唱。

张若虚的诗

在张若虚的诗中,《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名作,它沿用了陈隋时期的乐府的题材来进行创作,抒发了自己的感人肺腑的离乡之情和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诗句的语言优美动人,音律委婉悠长,完全不同于宫廷诗的过度包装,给人一种空灵幽静。自然清新的感觉,后人评价创作这首诗歌的张若虚为大家。

诗歌《春江花月夜》是乐府吴声的歌曲名,据传是由南朝的陈后主所创作,原来的歌词已经不传世了。后来隋炀帝也曾经创作过此曲,张若虚的这首诗歌是拟题作诗,诗歌的曲调跟原来的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却最富盛名,具体的创作的背景已经不能再进行考究了。

整首诗歌主要用春、江、花、月和夜为背景进行描写,并且主要以月为主体。“月”是全诗中最核心的部分,将整首诗歌联系在了一起,诗歌跟随着月的生和落来进行情绪的描写。在月光的照耀下,将自然景物以及人物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诗歌形象,向世人展示了一副动人的画卷。这幅“画卷”主要是以淡色为主色,加上墨色的勾勒,就像是一副淡雅的水墨画,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张若虚是哪个朝代的

张若虚是哪个朝代的人?由于张若虚的出生和死亡的年份都不祥,因此人们对于他是哪个朝代的人感到十分好奇。张若虚主要活动是在公元七、八世纪年间,应该算是初唐时期的人。已经知道张若虚是哪个朝代的人了,下面就来看看张若虚相关的内容。

张若虚

张若虚曾经担任过兖州兵曹。中宗神龙的年间,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关于张若虚的诗集在现在只有两首流传在世上,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部诗作,这首诗歌沿用了陈隋时期乐府的风格,用感人肺腑的字词来打动着人们的内心,让人有一种空灵、清丽的感觉。

在唐代的时候,似乎没有张若虚的诗歌传世,直到过了将近一千多年,他的诗歌终于得到了别人的关注和赏析,他的杰作的命运也开始有了逆转。

对于张若虚这个人,如今很多诗歌爱好者应该并不会感到陌生,他的诗歌《春江花月夜》,更是让很多人非常熟悉。但是对于张若虚个人的经历,人们知道的是少之又少,在如今的史料中对于他的介绍也只有寥寥几笔带过。

虽然对于他的生平事迹我们并没有过多的了解,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歌中得到他相关的思想感情,他通过诗歌的创作表达了对生活单纯而明净的向往,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他的诗句也成为了唐朝非常有特色的作品之一。

标签: 初唐诗人张若虚

更多文章

  • 张若虚简介 唐代时期诗人吴中四士之张若虚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若虚,唐朝,唐朝诗人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但有些典籍推算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汉族,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

  • 隋唐演义中的顶级猛将,秦用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用,隋朝

    秦用是《兴唐传》中的人物,他是秦叔宝的义子,手持一把黄铜窝瓜锤,胯下一匹闪电黄龙驹,天下无敌。秦用是隋唐第十条好汉,在武艺值上要高于其义父秦叔宝。隋唐演义中,有四位好汉善使大锤,除了李元霸和裴元庆之外,就是秦用和梁师泰了(也就是所谓的四猛八大锤)。不过,李元霸和裴元庆是天生神力,他们都是天生的武将,

  • 被唐玄宗流放的卢藏用是什么人?用奇招获得武则天青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卢藏用,唐朝

    每当一提起卢藏用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隐士,是历史上比较特殊的群体,这些隐士大多很有才华,因为看透世情,不愿意与当朝权贵同流合污而选择消极避世。但是也并不是所有隐士都是如此,唐朝时候就有这么一人,他当隐士,并不是因为看透世情自得其乐,而是因为这是当官的捷径。这

  • 年少有为的卢藏用为何直到自己归隐才得重用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卢藏用

    俗话说,古代很多统治者都喜欢去深山老林里找高人隐士当高参。可以说,隐士和牛人、高人基本可以画等号。由此,隐居成了一条做官的通天捷径。于是就催生了一批贪图升官发财的冒牌隐士,唐朝时的卢藏用就是一个典型。卢藏用出身名门,他爷爷当过财政部长,老爹担任过军政高官。小卢自己也挺争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只是运气

  • 唐代诗人卢藏用为何被称为“多能之士”?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代诗人卢藏用

    卢藏用简介上提到卢藏用大约出生在664年,字子潜,是唐代诗人,家在幽州范阳,也就是当今的河北涿州。卢藏用出身于名门贵族,他的爷爷曾经官至财政部长,而他自己又是天下最有名的文学青年之一,擅长琴,棋,书法等,被世人称为“多能之士”。卢藏用画像年纪轻轻就因为文采过人而被人熟知。他也是陈子昂的好朋友,他曾经

  • 李正己:安史降将和藩镇之淄青节度使,割据齐鲁六十余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正己,唐朝

    李正己(733年~781年),本名怀玉,营州人,高句丽(高氏高丽)人,唐朝地方割据军阀。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参与平叛李正己,本名怀玉,骁勇强健有勇力。公元758年,平卢(今辽宁朝阳)节度使王玄志卒,李怀玉杀其子,与兵士共推侯希逸为军帅,侯希逸乃李怀玉表

  • 欧阳询简介 史上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欧阳询,唐朝,楷书四大家

    史上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欧阳询[1](557一641年),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

  • 揭秘真实的悯农诗人李绅:李绅品行低劣生活奢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悯农诗人,李绅,唐朝,唐朝诗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以一首短短二十个字的悯农诗《锄禾》,名声响彻古今中外,然而近年来,常有文章揭发他后来品性不端,如生活奢侈糜烂、对百姓不复有悲悯之情甚至严苛以待,在官场上用非常规手法栽赃陷害打压政敌,甚至有人还爆料说连那首《悯农诗》作者都不是他。如此众说纷

  • 揭秘唐代悯农诗人李绅:实为李党骨干受皇帝器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悯农诗人,李绅,唐朝诗人

    亳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产生过许多彪炳千秋的大家,单就文学家来说,除了标新立异、开一代诗风的曹氏父子外,还有一位蜚声诗坛的人物,他就是唐代著名的悯农诗人李绅。出身官宦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长于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市)。 李绅的曾祖父李敬玄,武则天当政时官至正一品中书

  •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燕山,楼兰,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其诗词全文如下: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译文】这是一首赠别诗,出征者是陈子昂的友人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激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