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卢怀慎甘当绿叶 反倒被讥笑为“伴食宰相”

卢怀慎甘当绿叶 反倒被讥笑为“伴食宰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638 更新时间:2023/12/26 18:44:54

要论忠正清廉,唐朝的卢怀慎堪称一代典范。身为宰相,他忠君爱民,清正廉洁,荐贤举能,恪守道义,鞠躬尽瘁,为“开元盛世”的开创耗尽了心血,为后人所崇敬。不过,他活着的时候,有个很难听的绰号,名曰“伴食宰相”。

卢氏在唐朝时属于望族,在范阳(今北京)一带长盛不衰。后来,卢怀慎的祖父出任灵昌(今河南滑县)县令,便在此安家落户,卢怀慎就出生在灵昌。卢怀慎自幼聪慧好学,少年时就表现不俗,长大后中进士步入仕途,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御史大夫、黄门侍郎,颇有政绩和口碑。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十二月,卢怀慎被提拔为同紫微黄门平章事,成为宰相班子中的一员。

当时,宰相班子中有一位重量级人物,即姚崇。姚崇是个宰相专业户,武则天、中宗(李显)、睿宗(李旦)时期均拜过相。此时的姚崇,已是第四次出任宰相,理政能力、水平、经验、应变等方面均已炉火纯青,做起事来有板有眼,有声有色。在姚崇面前,卢怀慎只能算是一个实习生,边学边干,任劳任怨。作为副手,卢怀慎全力配合姚崇,直言进谏,举荐贤能,整个朝政有条不紊。

工作上,卢怀慎没的说,可圈可点;生活上,卢怀慎也非常谨小慎微,节俭朴素,不搞副业,不参与营利性活动,不出入高档宾馆和娱乐场所,身体力行地跟“四风”作斗争。除了以身作则,卢怀慎还非常富有爱心,“所得俸赐,随散亲旧”,让别人尽量吃好一点,穿暖一点。这么一来,卢怀慎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妻子不免饥寒,所居不蔽风雨”,跟着卢怀慎,老婆孩子算是受苦了。

即便再清苦,卢怀慎在工作上干劲不减,有时还被玄宗安排干别的差事。开元三年(715年)正月,卢怀慎检校吏部尚书兼黄门监,担子更重了。偏偏这时,姚崇家里出了事,儿子死了,便向玄宗告了假。姚崇一走,卢怀慎可忙坏了,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造成“政事委积”。之前,朝廷政务都是姚崇定夺,卢怀慎只是配合,姚崇不在,卢怀慎不敢自作主张,有些事情就给耽搁了。

其实,处理政务,卢怀慎也不算差。关键是,姚崇此人虽然经验多、能力强,但他喜欢倚老卖老,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举个例子,姚崇之前曾举荐过一位人才任宰相,此人名叫魏知古。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请知古摄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知古衔之”,姚崇看不起小吏出身的魏知古,他举荐人家当宰相,却不让人家插手宰相的事,这算什么事呢?

舍我其谁?这是姚崇一种极其自负的特征。卢怀慎在京城为官多年,对姚崇的脾气、性格比较了解,也不想跟他争权,故“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笔者认为,此次姚崇请假,卢怀慎在政务问题上“不能决”,很大程度上是故意为之,不想在主持工作期间表现得太锋芒耀眼,更不想因此得罪不可一世的姚崇,把关系搞僵。和和气气,团队才能有大作为。

“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这是玄宗亲口对卢怀慎说的,让你做宰相,就是给姚崇做一个陪衬,姚崇是红花,你卢怀慎是绿叶。即便这样,卢怀慎仍然没有丝毫懈怠,继续埋头苦干。没有绿叶,何来红花?

姚崇确实是个能人,处理完家事回京后,三下五除二,就把积压了十几天的事务处理完了,“裁决俱尽,颇有得色”,不免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自比管仲、晏婴。怎么样,地球还是离不开我这个“救时宰相”吧?对比于姚崇,卢怀慎则被讥笑为“伴食宰相”,笑话他陪着吃饭喝酒混日子行,干事不行。

对此,惜墨如金的司马光表示不服,在编著《资治通鉴》时旁征博引,忍不住发了一大通评论,主旨意思是说,姚崇固然能干,但卢怀慎也不赖,他既有自知之明,又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时时处处恭敬谦让,不出风头,不邀功利,甘当绿叶,并跟姚崇齐心协力,成就玄宗的开元太平盛世,功不可没。卢怀慎节操高尚,心地宽广,容人容物,对这么高风亮节的人有什么可讥讽和嘲笑的呢?

当年十一月,卢怀慎终于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临死还不忘举荐贤良,“疾亟,上表荐宋璟、李杰、李朝隐、卢从愿并明时重器,所坐者小,所弃者大,望垂矜录;上深纳之”。当时,不少官员前去看望,看到了卢怀慎家中惊人的一幕:卢怀慎铺的褥子单薄而破旧,房门上没挂帘子;风雨袭来时,家人只能举席遮挡;招待客人吃饭,只有两盆蒸豆、几碗蔬菜而已。一个身居高位的宰相,竟能清廉到这般田地,史所罕见。让我们记住这位“办事宰相”吧!

标签: 卢怀慎司马光

更多文章

  • 卢怀慎是谁?为何卢怀慎被称为“伴食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武则天,李治,卢怀慎

    卢怀慎是唐朝时期的人,他曾经担任过监察御史、员外郎等官职,到了后来成为了朝廷的宰相,尽管他的官职已经很高了,但是却依旧保持着清廉的作风,就算成为了宰相他也并没有多骄傲,反而总是觉得自己有些地方做的不如别人,去世之后被追封为大都督。关于这个人物的信息在卢怀慎简介中有着相关的介绍,那么卢怀慎简介中是如何

  • 王维的弟弟王缙:唐朝时期的宰相,揭秘其生平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缙,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王缙是一个大人物,安史之乱后,他当时已是宰相级的官员了。史朝义平,诏宣慰河北,使还有指,俄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说起王缙,大家也许不熟悉,说起王缙的哥哥,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因为王缙的哥哥就是大诗人王维。我们熟悉王

  • 王维的弟弟是谁?王缙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缙

    科举及第后,累任侍御史、兵部员外郎等官。“安史之乱”时,任太原少尹,协助李光弼守太原,颇有功绩和谋略,被舆论所推重,升任宪(刑)部侍郎。后,两次出任宰相。外任河南副元帅、侍中持节都统河南淮西、山南东道诸节度行营事、东都留守、河东节度使兼太原尹、北都留守等军事要职,并以“才微位高”、“无益时事”、不应

  • 王维的弟弟王缙,因受贿差点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缙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帝。5个月后,叛军攻陷长安,将捉住的数百名梨园弟子送到洛阳。这年秋季的一天,安禄山在凝碧池边宴请群臣,乐工雷海清扔掉乐器,西望长安痛哭,安禄山将其肢解示众。此事传到被关押在洛阳的王维耳中,王维赋诗感叹:“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

  • 刘晏对稳定乱世的作用,刘晏的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

    唐末藩镇割据,已成乱局。中央政府当然不可能坐视不管任由下去。开元盛世的滋味还没享受尽呢,何况唐朝毕竟立国数百年,也并非一夕而亡。于是中央政府与地方藩镇之间的角逐就自然开始了。在这期间,出现了中兴之主唐宪宗,名将郭子仪等,但在这背后确实是刘晏这样的能臣苦心操持。刘晏的改革我以为主要有三点是后世典范。首

  • 刘晏是谁?刘晏在唐朝很有名吗?刘晏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晏,唐朝

    刘晏,是唐代著名的经济改革家和理财家,信奉道家。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人。这个人不得不说,是个超级神童啊!还被后来的《三字经》列名,《三字经》中这样讲到,”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才七岁时,被选为神童,八岁就做了太子府的文字典籍方面的校对官。刘晏最先得到玄宗的赏识

  • 裴遵庆人物生平简介,《裴遵庆传》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裴遵庆

    年既长,始以仕家推荫为兴宁陵丞,调大理丞。边将萧克济督役苛暴,役者有丑言,有司以大逆论,遵庆曰:“财不足聚人,力不足加众,焉能反?”由是全救数十族。频擢吏部员外郎,判南曹,不久担任徐州刺史。天宝时,选者岁万计,遵庆性强敏,视簿牒,详而不苛,世称吏事第一。肃宗时,为吏部侍郎。萧华辅政,屡荐之,拜黄门侍

  • 唐朝宰相裴遵庆神道碑,墓志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裴遵庆

    裴遵庆,出身河东裴氏,唐肃宗、唐代宗时的宰相。其神道碑位于今河南洛阳万安山南,此碑全称《大唐故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留守东都贞孝公赠司空裴府君神道碑铭并序》,由朝议大夫守太常卿兼修国史充礼仪使赐紫金鱼袋上柱国杨绾撰文,嵩阳县令卢晓书并篆额

  • 唐朝宰相裴遵庆,敦守儒学显英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裴遵庆,唐朝

    《旧唐书·裴遵庆传》载;裴遵庆(?—775),字少良,绛州闻喜人(今山西闻喜县)。代袭冠冕,为河东著祖。裴遵庆出身于世家大族河东裴氏,自幼好学不倦,博览群经,不涉当世之务。年长时以父荫担任兴宁陵丞,又调整为大理丞,擢拔为吏部员外郎,判南曹。肃宗时,历官吏部侍郎,清正介直,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李揆怎么读?李揆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揆

    李揆[lǐ kuí],字端卿,荥阳(今河南荥阳)人,生于公元711年,卒于公元784年,享年七十四,谥曰恭。李揆出名主要是在唐肃宗时期,因为肃宗对其的称赞。据史书以及《李逵传》对他的记载,可以看出李揆是一个风姿优雅,举止温文,容貌出色的男子,一举一动之间都能吸引不少人。旧唐书《李揆传》中有这么一段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