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子李重俊谋反:混乱的唐中宗时代混乱的开始

太子李重俊谋反:混乱的唐中宗时代混乱的开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396 更新时间:2023/12/29 15:46:27

唐中宗复位后不久,相王李旦向中宗请求尽快立下太子,以固邦定本,这时正逢中宗回驻长安之时。太平公主也向中宗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中宗于是未与韦氏、武三思等商量,就立了卫王重俊为太子。

这重俊系后宫嫔妃所生,并非韦氏嫡出,韦氏知道后想要提出异议,但为时已晚,所以心里很不痛快。武三思和安乐公主李裹儿都对此也很不满。

原来,韦氏只生一子,这便是长子重照,后来改名为重润。当时父亲庐陵王从房州回到东都并再度立为太子后,重润曾被封为邵王,因与妹妹永泰公主一起谈及武氏与张昌宗、张易之的丑事,被二张知道后向武氏告状。武氏不禁恼羞成怒,立即召重润兄妹入宫,也不听其分辨,便令侍从杖击。两位平日娇生惯养的金枝玉叶,哪里经得起杖刑,一回住处,就气息全无了。武氏还并不解气,又把永泰公主的丈夫、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同日赐死。

中宗复位以后,安乐公主因为皇后再没有儿子可立为太子,而自己是中宗与韦氏最宠爱的女儿,再加上太子之位一时也未确定,所以竟然痴心妄想,想做皇太女了。而中宗也一度有允许的意思,且将此事问及曾被武氏贬到岭南、武氏死后又被召回归政的肃政中丞魏元忠,魏元忠答道:“如果公主立为皇太女,那么驸马应当如何称呼?”

中宗也就一笑作罢。安乐公主得知后耿耿于怀,大骂魏元忠,认为祖母武氏也是女子,都可以做皇帝,自己为什么就不可以做天子呢?中宗百般安慰,又让她开府置官,这才消了怒气。

重俊被立为太子后,安乐公主十分的瞧他不起,与驸马武崇训一起呼他为奴。天长日久,太子当然愤愤不平,又环顾左右,觉得全部朝廷大臣,多是武姓党羽,只有魏元忠和李多祚两人比较正直,于是与两人商量谋反策略。李多祚十分赞成,但魏元忠却有异议。重新起用后的魏元忠不像以前武氏时期那般持正分明,遇事多了些瞻前顾后。这次太子举动,他就担心事情不成,必遭大祸,所以不愿意一起谋议。

正好这时有位叫袁楚客的小官,写了一封信给魏元忠,历数朝廷十项过错,请求他予以纠正。魏元忠看后十分惭愧,于是对太子起事便不再加以劝阻,只推李多祚出头,自己则作壁上观,静待成败。

李多祚这人一向有点高估自己,自以为上次与张柬之等讨伐二张,很容易就搞定了,这一次又是因为武三思淫乱东宫且作恶多端,与二张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天怒人怨,只需稍稍举手之劳,就可立马将其除掉。于是,李多祚邀上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之、沙吒忠义等,假冒皇帝命令带领羽林兵三百余人,簇拥着太子重俊,呼啦啦杀入武三思府第。

其时,武三思正在家里与娇妻美妾围坐在一起夜饮,连驸马武崇训也在旁陪宴,只有安乐公主入宫未归而不在座。一帮人正在把酒言欢,忽然听得人叫马嘶,正要叫侍从出门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万不料羽林兵一拥而入,见一个杀一个。武三思父子被李多祚等一一拿下,推到太子马前。太子一边骂他淫凶万恶,一边拔下佩剑,将两人剁死。然后命令搜杀武三思全家,一时间,无论男女老少丑俊,一股脑儿全部拖出来乱刀劈死。

然后太子又命令左金吾大将军、成王李千里以及千里的儿子天水王李禧分兵守卫宫城各门,自己与李多祚等从肃章门进入,直奔宫廷。

那时,中宗与韦氏、上官婉儿及安乐公主等刚刚吃过晚宴,忽然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踉跄而入,报告说太子谋反,已经带兵进入肃章门了。中宗听了不觉声音发颤:“这还了得!”

还是上官婉儿有点主见,便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刘将军难道听凭叛军作乱么?”

刘景仁碰了一个钉子,连话都答不出来。安乐公主接口道:“你快去调兵守住玄武门,再报知兵部宗楚客等,让他们速来保护皇上。”刘景仁听了,立即出去调兵遣将。

这里上官婉儿又建议道:“玄武门楼比较坚固,请皇上皇后快到楼上去,一来可以暂避风头,二来方便向下宣布命令。”

安乐公主也同意这么做,于是一起奔向玄武门楼上。很快刘景仁已带兵百余人赶到,中宗便命令他守在楼下。一会儿,宗楚客、纪处讷以及中书令李峤杨再思、苏环等都前来请安,几人率兵约有两千余人,中宗让其在太极殿闭门坚守。

这一次开场就取得胜利的较量,在关键时刻终因缺乏斗争经验、且众寡悬殊而失败。李多祚及其女婿野呼利,还有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和成王李千里父子等都战死在乱军中,只有太子率领百余骑兵逃往终南山。后来,太子重俊在一丛树林下休息时,被左右刺死,将头颅献给了朝廷。

重俊失败后,韦氏、上官婉儿及安乐公主等气焰更盛了。宗楚客、纪处讷等又一味奉承奔走,事事效劳,中宗几乎都要被架空了。

标签: 李重俊谋反唐中宗

更多文章

  • 唐朝历史上唐中宗太子李重俊为什么要发动政变?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李重俊,唐中宗,政变

    导读:公元706年7月李重俊被立为皇太子。707年7月,他联合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袆等人发动羽林及千骑兵300余人杀死权臣武三思、武崇训父子,接着又进攻皇宫追杀唐中宗、韦皇后、安乐公主及上官婉儿等人。韦皇后、安乐公主及上官婉儿遂拥中宗逃到玄武门楼。李重俊在进攻玄武门楼时

  • 唐宫燕中李重俊怎么死的?唐中宗第三子李重俊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中宗,唐中宗儿子,李重俊,唐宫燕

    导读:李重俊(7世纪?-707年),中国唐朝唐中宗第三子。因反对韦皇后与安乐公主,707年以羽林军发动重俊之变,杀了权臣武三思、武崇训,后因士卒倒戈,被斩杀。唐睿宗即位后,追赠为节愍太子。电视剧《唐宫燕》李重俊介绍李重俊:男,约二十多岁,性惰刚果、行事无常唐中宗李显的太子,但因非韦后所生,受尽屈辱。

  • 杜审言是怎么害了自己的儿子的?还惊动了女皇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杜审言,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杜甫的爷爷很狂傲,自己一再遭贬,结果害死儿子,还惊动了女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杜甫的爷爷很狂傲,自己一再遭贬,结果害死儿子,惊动武则天。杜甫的二叔很任性,13岁手刃朝廷命官,仇人临终前竟对他赞不绝口。杜甫有首五言长诗,叫《赠蜀僧闾丘师兄》,其诗曰:大师

  • 初唐诗人张若虚在唐诗史上处于什么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初唐诗人张若虚

    先来看一下张若虚基本简介。张若虚,字和号都不祥,他主要的活动是在公元七世纪的中期到公元八世纪的前期,扬州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关于他的诗句并不多,目前仅存两首。下面来具体看看张若虚简介。张若虚的出生和死亡都不祥,他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到公元八世纪前期,至于民

  • 初唐诗人张若虚哪首诗奠定了他唐诗史上的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初唐诗人张若虚

    先来看一下张若虚基本简介。张若虚,字和号都不祥,他主要的活动是在公元七世纪的中期到公元八世纪的前期,扬州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关于他的诗句并不多,目前仅存两首。下面来具体看看张若虚简介。张若虚张若虚的出生和死亡都不祥,他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到公元八世纪前期,

  • 张若虚简介 唐代时期诗人吴中四士之张若虚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若虚,唐朝,唐朝诗人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但有些典籍推算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汉族,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

  • 隋唐演义中的顶级猛将,秦用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用,隋朝

    秦用是《兴唐传》中的人物,他是秦叔宝的义子,手持一把黄铜窝瓜锤,胯下一匹闪电黄龙驹,天下无敌。秦用是隋唐第十条好汉,在武艺值上要高于其义父秦叔宝。隋唐演义中,有四位好汉善使大锤,除了李元霸和裴元庆之外,就是秦用和梁师泰了(也就是所谓的四猛八大锤)。不过,李元霸和裴元庆是天生神力,他们都是天生的武将,

  • 被唐玄宗流放的卢藏用是什么人?用奇招获得武则天青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卢藏用,唐朝

    每当一提起卢藏用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隐士,是历史上比较特殊的群体,这些隐士大多很有才华,因为看透世情,不愿意与当朝权贵同流合污而选择消极避世。但是也并不是所有隐士都是如此,唐朝时候就有这么一人,他当隐士,并不是因为看透世情自得其乐,而是因为这是当官的捷径。这

  • 年少有为的卢藏用为何直到自己归隐才得重用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卢藏用

    俗话说,古代很多统治者都喜欢去深山老林里找高人隐士当高参。可以说,隐士和牛人、高人基本可以画等号。由此,隐居成了一条做官的通天捷径。于是就催生了一批贪图升官发财的冒牌隐士,唐朝时的卢藏用就是一个典型。卢藏用出身名门,他爷爷当过财政部长,老爹担任过军政高官。小卢自己也挺争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只是运气

  • 唐代诗人卢藏用为何被称为“多能之士”?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代诗人卢藏用

    卢藏用简介上提到卢藏用大约出生在664年,字子潜,是唐代诗人,家在幽州范阳,也就是当今的河北涿州。卢藏用出身于名门贵族,他的爷爷曾经官至财政部长,而他自己又是天下最有名的文学青年之一,擅长琴,棋,书法等,被世人称为“多能之士”。卢藏用画像年纪轻轻就因为文采过人而被人熟知。他也是陈子昂的好朋友,他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