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之问:历史上一个为了仕途而不择手段的才子

宋之问:历史上一个为了仕途而不择手段的才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680 更新时间:2024/1/24 5:23:41

“武后游洛阳南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虬先成,后赐锦袍。之间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夺锦才”的典故吧,而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正是唐代的才子宋之问。或许有些人初听宋之问这个名字并不会记起他是谁,但是他的那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确实勾起了很多人绵绵的思乡之情,特别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们。

宋之问出生于唐高宗显庆元年,凭借着自己对诗词的天赋才情入朝当官,特别是在武则天掌握朝政的时候,更是凭着自己的一首好诗博得了武则天的赏识,更有了之前说过的“夺锦才”的称赞,而武则天称帝之后,宋之问仕途更是平步青云,一路飞升,在短短15年期间,更是从九品殿中内教跻身五品学士,而他之所以能够在朝政中获得武则天的赏识升官,一方面的确与他诗情才学密不可分,但另一方面却与宋之问游走于权贵之中,拍的一手好马屁离不开关系。

相传,武则天称帝是最宠爱的两个男宠便是张易之张昌宗,两人深得武则天的宠爱而在朝中飞扬跋扈,使得武三思杨再思等朝中大臣纷纷巴结,称赞,武三思曾对自己的姑妈称赞张昌宗是王子乔转世,而杨再思更是拿莲花比张昌宗,说“莲花似六郎”。而大臣都在巴结这两人的同时,宋之问当然也不甘落后,他看出了这张氏二兄弟对他的仕途相当重要,而武则天又是相当爱诗,便攀附张氏二人,多次为二人代笔写诗,很多认为是张易之题写的诗词均出自宋之问之手,而更可笑的是,宋之问为了表明自己的衷心,还放下清高自傲,为这两兄弟倒起了尿壶,在《控鹤监秘记》中就有这样的一段记载:“之问尤谄事二张,为持溺器,人笑之。”

而这个宋之问为了自己的仕途也是恩将仇报。在武则天退位,张氏被杀之后,宋之问没有了依靠被贬,但后来逃于好友张仲之家中,张仲之等大臣密谋杀死武三思一事就是被宋之问派人告的密,导致张仲之全家被杀,而宋之问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攀附上了武三思。宋之问的才情的确不得不认,但是他的心狠手辣也是让人嗤之以鼻。“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想必这样的一句千古名句很多人都有耳闻,而正是这句颇有韵意的佳句,竟然使得宋之问为了夺得这首诗不惜杀死了自己的外甥刘希夷,夺取了这首诗占为己有。作为同样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就能说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正气之句,而宋之问却为了自己的仕途趋炎附势,不择手段。不过,宋之问自认为在官场左右逢源,攀龙附凤的做法最终落得了一个被唐玄宗刺死桂林的下场,也算是罪有应得吧。

标签: 宋之问才子唐朝

更多文章

  • 太子李重俊谋反:混乱的唐中宗时代混乱的开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重俊,谋反,唐中宗,

    唐中宗复位后不久,相王李旦向中宗请求尽快立下太子,以固邦定本,这时正逢中宗回驻长安之时。太平公主也向中宗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中宗于是未与韦氏、武三思等商量,就立了卫王重俊为太子。这重俊系后宫嫔妃所生,并非韦氏嫡出,韦氏知道后想要提出异议,但为时已晚,所以心里很不痛快。武三思和安乐公主李裹儿都对此也很不

  • 唐朝历史上唐中宗太子李重俊为什么要发动政变?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李重俊,唐中宗,政变

    导读:公元706年7月李重俊被立为皇太子。707年7月,他联合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袆等人发动羽林及千骑兵300余人杀死权臣武三思、武崇训父子,接着又进攻皇宫追杀唐中宗、韦皇后、安乐公主及上官婉儿等人。韦皇后、安乐公主及上官婉儿遂拥中宗逃到玄武门楼。李重俊在进攻玄武门楼时

  • 唐宫燕中李重俊怎么死的?唐中宗第三子李重俊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中宗,唐中宗儿子,李重俊,唐宫燕

    导读:李重俊(7世纪?-707年),中国唐朝唐中宗第三子。因反对韦皇后与安乐公主,707年以羽林军发动重俊之变,杀了权臣武三思、武崇训,后因士卒倒戈,被斩杀。唐睿宗即位后,追赠为节愍太子。电视剧《唐宫燕》李重俊介绍李重俊:男,约二十多岁,性惰刚果、行事无常唐中宗李显的太子,但因非韦后所生,受尽屈辱。

  • 杜审言是怎么害了自己的儿子的?还惊动了女皇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杜审言,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杜甫的爷爷很狂傲,自己一再遭贬,结果害死儿子,还惊动了女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杜甫的爷爷很狂傲,自己一再遭贬,结果害死儿子,惊动武则天。杜甫的二叔很任性,13岁手刃朝廷命官,仇人临终前竟对他赞不绝口。杜甫有首五言长诗,叫《赠蜀僧闾丘师兄》,其诗曰:大师

  • 初唐诗人张若虚在唐诗史上处于什么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初唐诗人张若虚

    先来看一下张若虚基本简介。张若虚,字和号都不祥,他主要的活动是在公元七世纪的中期到公元八世纪的前期,扬州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关于他的诗句并不多,目前仅存两首。下面来具体看看张若虚简介。张若虚的出生和死亡都不祥,他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到公元八世纪前期,至于民

  • 初唐诗人张若虚哪首诗奠定了他唐诗史上的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初唐诗人张若虚

    先来看一下张若虚基本简介。张若虚,字和号都不祥,他主要的活动是在公元七世纪的中期到公元八世纪的前期,扬州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关于他的诗句并不多,目前仅存两首。下面来具体看看张若虚简介。张若虚张若虚的出生和死亡都不祥,他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到公元八世纪前期,

  • 张若虚简介 唐代时期诗人吴中四士之张若虚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若虚,唐朝,唐朝诗人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但有些典籍推算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汉族,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

  • 隋唐演义中的顶级猛将,秦用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用,隋朝

    秦用是《兴唐传》中的人物,他是秦叔宝的义子,手持一把黄铜窝瓜锤,胯下一匹闪电黄龙驹,天下无敌。秦用是隋唐第十条好汉,在武艺值上要高于其义父秦叔宝。隋唐演义中,有四位好汉善使大锤,除了李元霸和裴元庆之外,就是秦用和梁师泰了(也就是所谓的四猛八大锤)。不过,李元霸和裴元庆是天生神力,他们都是天生的武将,

  • 被唐玄宗流放的卢藏用是什么人?用奇招获得武则天青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卢藏用,唐朝

    每当一提起卢藏用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隐士,是历史上比较特殊的群体,这些隐士大多很有才华,因为看透世情,不愿意与当朝权贵同流合污而选择消极避世。但是也并不是所有隐士都是如此,唐朝时候就有这么一人,他当隐士,并不是因为看透世情自得其乐,而是因为这是当官的捷径。这

  • 年少有为的卢藏用为何直到自己归隐才得重用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卢藏用

    俗话说,古代很多统治者都喜欢去深山老林里找高人隐士当高参。可以说,隐士和牛人、高人基本可以画等号。由此,隐居成了一条做官的通天捷径。于是就催生了一批贪图升官发财的冒牌隐士,唐朝时的卢藏用就是一个典型。卢藏用出身名门,他爷爷当过财政部长,老爹担任过军政高官。小卢自己也挺争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只是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