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沈法兴最后会沦为投江自杀的下场,是如何造成的?

沈法兴最后会沦为投江自杀的下场,是如何造成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780 更新时间:2023/12/27 7:25:12

沈法兴,湖州武康人。隋末地方官员,隋末民变时称王。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大业十四年(618年),吴兴郡守沈法兴以替隋炀帝报仇为名起兵,迅速夺取江东十余郡,成为割据一方的枭雄。但过了两年,沈法兴就被另一枭雄李子通打败,被迫投江自杀。为何沈法兴会迅速败亡呢

一,出身名门

沈法兴出身吴兴沈氏,为陈朝广州刺史、东兴县侯沈恪之子,因此自幼受到良好教育,过着优渥生活。太建十四年(582年),沈恪病逝,沈法兴于是承袭父爵,为东兴县侯。祯明三年(589年),隋军灭陈,沈法兴因此失去爵位,回去老家生活。

二,起兵讨逆

大业十四年(618年),大隋皇朝风雨飘摇,处于覆灭的前夕。隋炀帝避居江都,不得不依靠江南世族来维持各地统治,于是任命沈法兴为吴兴郡守。楼世干见天下大乱,于是起兵反隋,围攻吴兴。隋炀帝因此派沈法兴与太仆丞元祐前往平叛,将楼世干消灭。

不久禁军将领宇文化及发动兵变,杀隋炀帝,率军北返。沈法兴听说此事,认为自己是江南大族,在吴兴一带很有影响力,决定自立为王。然后沈法兴就收买元祐的部下孙士汉、陈果仁二人,联合二人发动兵变,杀了元祐。接着沈法兴以替隋炀帝报仇,讨伐逆贼宇文化及为名起兵,一路招兵买马,连克馀杭、乌程等郡,实力迅速扩大。

毗陵郡通守路道德听说沈法兴带兵前来,认为来者不善,于是率兵抵御。沈法兴见毗陵郡城池坚固,难以攻克,于是派人同路道德讲和,请求一起合兵讨逆。路道德信以为真,于是出城与沈法兴结盟。结果沈法兴发动突然袭击,不仅杀死路道德,还夺取了毗陵郡。

三,扩张受挫

法兴自克毗陵后,谓江淮已南可指捴而定,专立威刑,将士有小过,便即诛戮,而言笑自若,由是将士解体。(旧唐书·卷五十六)

丹阳郡守乐伯通为宇文化及党羽,于是据城坚守。沈法兴于是派陈果仁前往讨伐,攻克丹阳。自此丹阳到馀杭的十余郡皆为沈法兴所有,他于是自称江南道总管,割据江东。

不久沈法兴听说越王杨侗称帝,为了增强自身的合法性,于是以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的身份向其表示臣服。接着沈法兴以杨侗的名义设置百官,封陈果仁为司徒、孙士汉为司空、蒋元超为尚书左仆射、殷芊为尚书左丞、徐令言为尚书右丞、刘子翼为选部侍郎、李百药为府掾,建立了初步的管理体系。

武德二年(619年),王世充废隋恭帝杨侗自立。沈法兴于是宣布同王世充绝交,自称梁王,建元延康,废止隋朝官制,改用陈朝官制。沈法兴割据江东以后,野心膨胀,自以为天下无敌,江南各地可以轻易平定,于是严刑峻法,残酷对待将士与百姓,即使别人只有小的过错也要杀掉。梁军将士因此离心离德,导致沈梁政权走向衰落。

当时杜伏威占据历阳,陈棱占据江都,李子通占据海陵,都手握强兵,有觊觎江东的野心。沈法兴因此三面受敌,对外扩张屡屡受挫。武德三年(620年),李子通攻打陈棱,围困江都。陈棱不得已只得向沈法兴求救,沈法兴于是派儿子沈纶带数万精兵前往救援。

四,投江自杀

俄遣子纶救陈棱,击李子通,反为所败。子通乘锋度江,破京口。使将蒋元超战庱亭, 大败,死之。法兴惧,弃城与左右数百投吴郡贼闻人遂安,遂安遣将叶孝辩迎之。

法兴中悔,将杀孝辩,趋会稽,为所觉,惧,自沈于江。(新唐书·列传十二)

沈纶率军抵达江都,结果为李子通击败,损失惨重。然后李子通乘胜追击,渡过长江,攻克京口。沈法兴吓得大惊失措,只得派蒋元超前往抵御,结果梁军依旧惨败。沈法兴无奈,只得带着数百亲兵逃走,准备投靠吴郡的闻人遂安。闻人遂安因此派大将叶孝辩前去迎接沈法兴,可是沈法兴中途后悔,想要杀掉叶孝辩,逃往会稽。结果叶孝辩早有防备,沈法兴吓得投江自杀。

总的来说沈法兴是隋末枭雄,由于出身世家大族,因此沾染了不少世家子弟的通病,为人自视甚高,不恤民力,过于轻敌,导致了沈梁政权的迅速覆灭。

标签: 沈法兴隋朝

更多文章

  • 唐朝大诗人宋之问明明可以靠才华 却偏靠脸上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之问,唐高宗,宋令文

    唐高宗朝的东台详正学士宋令文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奇人,此人不但擅长文辞、精研书法,还有盖世神力。文辞、书法、神力三项,为他赢来了“三绝”的美名。史载,京都有头疯牛,见人就顶,横冲直撞,无人能制服。宋令文不信邪,赤手凶拳,大步上前,双手攥紧两只牛角,一使劲,竟然将牛的颈脖扭断!“三绝”中的神力一项已经是这

  • 宋之问:历史上一个为了仕途而不择手段的才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之问,才子,唐朝

    “武后游洛阳南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虬先成,后赐锦袍。之间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夺锦才”的典故吧,而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正是唐代的才子宋之问。或许有些人初听宋之问这个名字并不会记起他是谁,但是他的那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确实勾起了很多人绵绵的思乡之情,特别是漂

  • 太子李重俊谋反:混乱的唐中宗时代混乱的开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重俊,谋反,唐中宗,

    唐中宗复位后不久,相王李旦向中宗请求尽快立下太子,以固邦定本,这时正逢中宗回驻长安之时。太平公主也向中宗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中宗于是未与韦氏、武三思等商量,就立了卫王重俊为太子。这重俊系后宫嫔妃所生,并非韦氏嫡出,韦氏知道后想要提出异议,但为时已晚,所以心里很不痛快。武三思和安乐公主李裹儿都对此也很不

  • 唐朝历史上唐中宗太子李重俊为什么要发动政变?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李重俊,唐中宗,政变

    导读:公元706年7月李重俊被立为皇太子。707年7月,他联合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袆等人发动羽林及千骑兵300余人杀死权臣武三思、武崇训父子,接着又进攻皇宫追杀唐中宗、韦皇后、安乐公主及上官婉儿等人。韦皇后、安乐公主及上官婉儿遂拥中宗逃到玄武门楼。李重俊在进攻玄武门楼时

  • 唐宫燕中李重俊怎么死的?唐中宗第三子李重俊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中宗,唐中宗儿子,李重俊,唐宫燕

    导读:李重俊(7世纪?-707年),中国唐朝唐中宗第三子。因反对韦皇后与安乐公主,707年以羽林军发动重俊之变,杀了权臣武三思、武崇训,后因士卒倒戈,被斩杀。唐睿宗即位后,追赠为节愍太子。电视剧《唐宫燕》李重俊介绍李重俊:男,约二十多岁,性惰刚果、行事无常唐中宗李显的太子,但因非韦后所生,受尽屈辱。

  • 杜审言是怎么害了自己的儿子的?还惊动了女皇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杜审言,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杜甫的爷爷很狂傲,自己一再遭贬,结果害死儿子,还惊动了女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杜甫的爷爷很狂傲,自己一再遭贬,结果害死儿子,惊动武则天。杜甫的二叔很任性,13岁手刃朝廷命官,仇人临终前竟对他赞不绝口。杜甫有首五言长诗,叫《赠蜀僧闾丘师兄》,其诗曰:大师

  • 初唐诗人张若虚在唐诗史上处于什么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初唐诗人张若虚

    先来看一下张若虚基本简介。张若虚,字和号都不祥,他主要的活动是在公元七世纪的中期到公元八世纪的前期,扬州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关于他的诗句并不多,目前仅存两首。下面来具体看看张若虚简介。张若虚的出生和死亡都不祥,他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到公元八世纪前期,至于民

  • 初唐诗人张若虚哪首诗奠定了他唐诗史上的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初唐诗人张若虚

    先来看一下张若虚基本简介。张若虚,字和号都不祥,他主要的活动是在公元七世纪的中期到公元八世纪的前期,扬州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关于他的诗句并不多,目前仅存两首。下面来具体看看张若虚简介。张若虚张若虚的出生和死亡都不祥,他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到公元八世纪前期,

  • 张若虚简介 唐代时期诗人吴中四士之张若虚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若虚,唐朝,唐朝诗人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但有些典籍推算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汉族,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

  • 隋唐演义中的顶级猛将,秦用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用,隋朝

    秦用是《兴唐传》中的人物,他是秦叔宝的义子,手持一把黄铜窝瓜锤,胯下一匹闪电黄龙驹,天下无敌。秦用是隋唐第十条好汉,在武艺值上要高于其义父秦叔宝。隋唐演义中,有四位好汉善使大锤,除了李元霸和裴元庆之外,就是秦用和梁师泰了(也就是所谓的四猛八大锤)。不过,李元霸和裴元庆是天生神力,他们都是天生的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