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大诗人宋之问明明可以靠才华 却偏靠脸上位

唐朝大诗人宋之问明明可以靠才华 却偏靠脸上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948 更新时间:2024/1/31 5:28:39

唐高宗朝的东台详正学士宋令文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奇人,此人不但擅长文辞、精研书法,还有盖世神力。文辞、书法、神力三项,为他赢来了“三绝”的美名。

史载,京都有头疯牛,见人就顶,横冲直撞,无人能制服。宋令文不信邪,赤手凶拳,大步上前,双手攥紧两只牛角,一使劲,竟然将牛的颈脖扭断!

“三绝”中的神力一项已经是这样神奇了,文辞、书法两项,不用多说,你也应该想得到了。

宋令文有三个儿子,长子宋之问以文章升官、次子宋之悌因骠悍知名、三子宋之訹精于书法。也就是说每个儿子继承了他的一绝。

次子宋之悌有多剽悍呢?小伙子身高八尺,曾任剑南节度使、太原尹。因犯法被流放朱鸢。在朱鸢,有蛮人作乱,摧城拔寨,气焰嚣张。宋之悌自告奋勇,带了八名壮士直犯贼阵,最后迫得贼兵七百人都伏在地上不敢起身。

三子宋之訹为连州参军,多才多艺,字写得漂亮,还能歌善舞,也很吃香。

有读者可能要问,为什么不说说长子宋之问的学问有多高呢?

不急,因为他是这篇文章的主角,所以留在最后面介绍。

宋之问二十岁左右,就和“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分别代行掌管习艺馆,后来迁升为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

一次,武则天游洛阳龙门,诏令从官赋诗。左史东方虬率先赋成,武则天读了,赞不绝口,赏赐锦袍一件。哪料宋之问随即也赋好了,武则天一看,比东方虬还高明一大截!好,同样赏赐锦袍!可是,这次出宫,只带了一件,已经赏赐给了东方虬了,怎么办?得,东方虬,麻烦您脱下来,转交给人家宋之问,您也别怨谁,谁叫你诗写得没人家宋之问好?

的确,和宋之问相比,东方虬是属于藉藉无名一类的小人物。

在唐朝诗坛上能和宋之问比肩的,是沈佺期。《新唐书》里说,自从魏曹操等人的“建安风骨”到南朝,诗律、诗风屡次变更,是沈约、庾信等人对诗讲求音韵、对仗,使诗更加工巧。

而到了宋之问、沈佺期,又使诗体更加华丽,回避声韵上的疵病,规定字数、句数,使得写诗如同编织锦绣,学习者崇敬之下,称之为“沈、宋”,还说“苏、李居前,沈、宋并肩”。

说是“沈、宋并肩”,但较起真来,宋还是要略胜一筹的。

《全唐诗话》记载了一次沈、宋PK的故事。

说,某次,唐中宗在长安昆明池游玩,兴致高了,即兴作诗一首,并命随从百官赋诗应和。

这次,充当裁判的是大才女上官婉儿。中宗让上官婉儿从上交诗作中选挑一首最好的以供谱曲。百官依次将自己的作品上交,上官婉儿看一篇扔一篇,说,扔在地下的诗是谁的谁自己拣走,免得污染环境。大家都红着脸蹲在地下拣。瞎乱了好一阵之后,只剩下宋之问和沈佺期还未捡到自己的诗。冠军就将在两个人之中产生了,到底会是谁呢?

当当当当!

最后一篇诗被扔到地下了。宋之问和沈佺期赶紧低头去看——是沈佺期的!宋之问的诗就这样被华丽丽地选中了!宋之问这首被选中的诗收录在《全唐诗》第53卷;沈佺期的则收录在第97卷。中宗问上官婉儿这两首诗是怎么分出高下的,上官婉儿回答:“二诗功力悉敌,沈诗落句词气已竭,宋犹健笔。”

对了,宋之问干掉东方虬的事儿可见于《新唐书》、《唐读纪事》,而他赢得锦袍的诗叫《龙门应制》收在《全唐诗》第51卷,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来读读。

宋之问学问这么好,人品却不咋地。

七十多岁的武则天秽乱宫中,宠幸张易之、张宗昌等人。张易之、张宗昌因此又得封官又得晋爵。宋之问眼热得不行,认为自己也是帅哥一枚,忍不住赋诗毛遂自荐:“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武则天读了,不置可否,一笑了之。这可让宋之问急死了。

宋之问通过另一个大诗人崔融委婉向武则天打听其本人的真实想法。武则天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呢?不说是给你面子,说出来,有意思吗?武则天被崔融问得不耐烦了,说出了真相:“吾非不知之问有才调,但以其有口过。”真相从来都是残酷的,武则天是嫌弃宋之问“患齿疾、口常臭”!

宋之问惭愤至死!

据说,有大臣跟宋之问说丁香可以治口气,从此,宋之问嘴里终日含着丁香。但已经于事无补了。宋之问也觉察到了这点,于是迂回献媚于张易之、张宗昌哥俩。唐禁书《控鹤监秘记》称:“之问尤谄事二张,为持溺器,人笑之”。为能抱上张易之、张宗昌哥俩的大腿,之问不惜在鞍前马后提尿壶,真是斯文扫地。期间,宋之问还写了大量奉和应制诗,如“愿陪丹凤辇,率舞白云衢”,“今朝天子贵,不做叔孙通”等等。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下台,唐中宗复位,张易之兄弟被诛,宋之问被流放到岭南,作有诸如《题大庾岭北驿》《度大庾岭》等不世大作。只是岭南穷山恶水,宋之问实在熬不下去,潜逃回洛阳,躲在张仲之家里。适值武三思重新掌权,张仲之和王同皎谋划杀掉武三思,以安定王室。宋之问恩将仇报,告发王同皎、张仲之等人,得武三思擢为修文馆直学士。

不过,武三思这棵树并不能久靠,很快败亡。

宋之问又转投太平公主门下,转眼见安乐公主权势日盛,又跳糟到安乐公主门下。

不久,唐中宗欲提拔宋之问为中书舍人,太平公主大行揭发宋之问的斑斑劣迹。宋之问因此降任汴州长史,尚未出发,又改任越州长史。

唐睿宗即位,宋之问因狡险而且干的坏事太多,被睿宗下诏流放到钦州,再赐死于桂州。

宋之问被赐死之日,心惊肉跳,左右徘徊,不能自裁。同被赐死的祖雍看不过眼,骂他:“我与你同有负于国家,罪有应得,还有什么可迟疑的?”纵观宋之问一生,除了口臭外,名声也算是臭到极点了。

就因为名声太臭,野史中还出现了他的一出恶行:杀甥夺诗。事见韦绚《刘宾客嘉话录》《唐才子传》《大唐新语》等书。其中《刘宾客嘉话录》是这样记的:“刘希夷诗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舅宋之问苦爱此句,知其未示人,恳乞,许而不与,之问怒,以土袋压杀之。”

说,诗人刘希夷是宋的外甥,作有一首《代悲白头翁》,宋之问识货,看中了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想据为己有,刘希夷不肯,宋之问恚怒之下,以土袋将他活活压杀。

“杀甥夺诗”的真伪到底如何,不得而知,反正,宋之问的名声太臭,说这事是真的,可信度也高。而且,俗话说,黄泥落到裤管上,不是屎也是屎了。再有,现有《全唐诗》里既有《代悲白头翁》,也有署名宋之问的长诗《有所思》,二作只有两个字的区别,“洛阳女儿”变成“幽闺女儿”。

标签: 宋之问唐高宗宋令文

更多文章

  • 宋之问:历史上一个为了仕途而不择手段的才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之问,才子,唐朝

    “武后游洛阳南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虬先成,后赐锦袍。之间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夺锦才”的典故吧,而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正是唐代的才子宋之问。或许有些人初听宋之问这个名字并不会记起他是谁,但是他的那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确实勾起了很多人绵绵的思乡之情,特别是漂

  • 太子李重俊谋反:混乱的唐中宗时代混乱的开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重俊,谋反,唐中宗,

    唐中宗复位后不久,相王李旦向中宗请求尽快立下太子,以固邦定本,这时正逢中宗回驻长安之时。太平公主也向中宗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中宗于是未与韦氏、武三思等商量,就立了卫王重俊为太子。这重俊系后宫嫔妃所生,并非韦氏嫡出,韦氏知道后想要提出异议,但为时已晚,所以心里很不痛快。武三思和安乐公主李裹儿都对此也很不

  • 唐朝历史上唐中宗太子李重俊为什么要发动政变?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李重俊,唐中宗,政变

    导读:公元706年7月李重俊被立为皇太子。707年7月,他联合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袆等人发动羽林及千骑兵300余人杀死权臣武三思、武崇训父子,接着又进攻皇宫追杀唐中宗、韦皇后、安乐公主及上官婉儿等人。韦皇后、安乐公主及上官婉儿遂拥中宗逃到玄武门楼。李重俊在进攻玄武门楼时

  • 唐宫燕中李重俊怎么死的?唐中宗第三子李重俊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中宗,唐中宗儿子,李重俊,唐宫燕

    导读:李重俊(7世纪?-707年),中国唐朝唐中宗第三子。因反对韦皇后与安乐公主,707年以羽林军发动重俊之变,杀了权臣武三思、武崇训,后因士卒倒戈,被斩杀。唐睿宗即位后,追赠为节愍太子。电视剧《唐宫燕》李重俊介绍李重俊:男,约二十多岁,性惰刚果、行事无常唐中宗李显的太子,但因非韦后所生,受尽屈辱。

  • 杜审言是怎么害了自己的儿子的?还惊动了女皇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杜审言,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杜甫的爷爷很狂傲,自己一再遭贬,结果害死儿子,还惊动了女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杜甫的爷爷很狂傲,自己一再遭贬,结果害死儿子,惊动武则天。杜甫的二叔很任性,13岁手刃朝廷命官,仇人临终前竟对他赞不绝口。杜甫有首五言长诗,叫《赠蜀僧闾丘师兄》,其诗曰:大师

  • 初唐诗人张若虚在唐诗史上处于什么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初唐诗人张若虚

    先来看一下张若虚基本简介。张若虚,字和号都不祥,他主要的活动是在公元七世纪的中期到公元八世纪的前期,扬州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关于他的诗句并不多,目前仅存两首。下面来具体看看张若虚简介。张若虚的出生和死亡都不祥,他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到公元八世纪前期,至于民

  • 初唐诗人张若虚哪首诗奠定了他唐诗史上的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初唐诗人张若虚

    先来看一下张若虚基本简介。张若虚,字和号都不祥,他主要的活动是在公元七世纪的中期到公元八世纪的前期,扬州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关于他的诗句并不多,目前仅存两首。下面来具体看看张若虚简介。张若虚张若虚的出生和死亡都不祥,他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到公元八世纪前期,

  • 张若虚简介 唐代时期诗人吴中四士之张若虚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若虚,唐朝,唐朝诗人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但有些典籍推算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汉族,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

  • 隋唐演义中的顶级猛将,秦用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用,隋朝

    秦用是《兴唐传》中的人物,他是秦叔宝的义子,手持一把黄铜窝瓜锤,胯下一匹闪电黄龙驹,天下无敌。秦用是隋唐第十条好汉,在武艺值上要高于其义父秦叔宝。隋唐演义中,有四位好汉善使大锤,除了李元霸和裴元庆之外,就是秦用和梁师泰了(也就是所谓的四猛八大锤)。不过,李元霸和裴元庆是天生神力,他们都是天生的武将,

  • 被唐玄宗流放的卢藏用是什么人?用奇招获得武则天青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卢藏用,唐朝

    每当一提起卢藏用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隐士,是历史上比较特殊的群体,这些隐士大多很有才华,因为看透世情,不愿意与当朝权贵同流合污而选择消极避世。但是也并不是所有隐士都是如此,唐朝时候就有这么一人,他当隐士,并不是因为看透世情自得其乐,而是因为这是当官的捷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