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朝大英雄王禀,在《水浒传》里却被形容成奸臣!

宋朝大英雄王禀,在《水浒传》里却被形容成奸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724 更新时间:2024/1/9 21:20:00

《水浒传》是古典文学名著,它自问世以来,以其生动传神的人物刻画,引人入胜的情节设计,和详实逼真的场景刻描写,展示了北宋末年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大起义。书中那些威猛忠义的英雄好汉,千百年后读来,仍然能感到凛凛英风扑面而来。

在梁山好汉等一批正面形象之外,还刻画了一批奸邪小人,有位居宰辅祸国害民的高俅童贯,也有横行霸道、鱼肉乡里的镇关西、蒋门神,从反面衬托了梁山好汉们的正义与刚烈形象。这些奸贼小人也随着《水浒传》的千载流传,被人们千年唾弃。

不过,《水浒传》毕竟是一部小说,与真实的历史有很大差异。这也无可厚非,艺术本身即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水浒传》有一个最不能让人容忍之处,就是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冤枉了好人。高俅童贯等人本身就是有名的奸邪之臣,《水浒传》怎么骂他们都不为过。但有一个人,明明是个大英雄,却被《水浒传》骂的一钱不值,白白承担千百年骂名。

这个人就是北宋名将王禀。在《水浒传》中,他作为奸贼童贯手下武将,与梁山好汉们共同攻击方腊起义军,有意保存实力,一心只想窃夺好汉们的功劳。书中写道,梁山好汉们舍死忘生,付出重大伤亡后终于击败方腊。活阎罗阮小七生性顽劣,拿着方腊的龙袍披在身上玩耍,结果被王禀看见。

王禀当场责骂阮小七,莫非想学方腊造反。阮小七岂肯受这个窝囊气,当场回骂:“你这两个直得甚鸟!若不是俺哥哥宋公明时,你这两个驴马头,早被方腊已都砍下了。今日我等众将弟兄,成了功劳,你们颠倒来欺负!”骂道气头上,阮小七“夺了小校枪,便奔上来戳王禀”。王禀由此怀恨在心,公报私仇向朝廷告了黑状,陷害诬赖阮小七有谋反之心。

与梁山好汉的光明磊落相比,武将王禀人品卑劣,心胸狭隘挟私报复,甘心充当童贯的鹰犬走狗,简直给好汉们提鞋都不配。遗憾的是,《水浒传》中对王禀的描写,与真实历史大相径庭。北宋历史上的王禀,不仅不是奸贼,还堪称一位顶天立地的奇男子大英雄。

王禀身经百战,屡立大功。宣和三年,在镇压江南方腊起义时,王禀接连攻克杭州、睦州、青州等要地,是平定方腊的主力军。至于宋江所部是否参战,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史料中没有可靠记载。因此王禀也就谈不上窃取宋江等人的功劳,后来,王禀又挥师北上,参与了北宋讨伐辽国的白沟之战。

王禀生平的最辉煌的一战,是靖康元年的太原保卫战。当时金兵大举南下,兵锋直指北方重镇并州,也就是后来的太原。面对凶悍的金兵,守将王禀与知府张孝纯,满怀忠义之心,决心血战到底,捍卫大宋疆土。金兵使用云梯、冲车、抛石车等器械,日夜猛攻太原,都被王禀指挥守军击退。

王禀拼死守卫国土,不料后方的皇帝宋钦宗却下了软蛋。面对金国强大的军事压力,宋钦宗吓破了胆,但求息事宁人,苟安于一时,竟然把激战中的太原割让给了金国。朝廷派来使者通知王禀投降,王禀闻讯痛心疾首,怒发冲冠,他为了国家大义,抗旨不遵,继续率兵坚守太原。

在粮尽援绝的困境中,王禀苦苦支撑了九个月之后,最终因士卒伤亡殆尽,

太原城破。王禀带领残余士卒战斗到最后一刻,身负重伤,仍然誓死不降,最后和儿子一起投水自尽,取义成仁,是当之无愧的大宋英雄。

标签: 水浒传

更多文章

  • 宋钦宗撕毁和议 守城英雄王禀让太原变成硬骨头!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禀,宋朝,宋钦宗

    自从宋钦宗撕毁了和议书,决心用武力确保三镇不失后,从上一年的十二月开始,太原就一直被层层围困。事件起因可点击:金国来袭童贯跑路,好在此人坐守危城奋死抵抗!但全城军民毫不气馁,他们同仇敌忾,多次打败金军的猛烈进攻。客观地说,一个孤城能够坚守到现在,实在是个奇迹。可惜盼望了九个多月,没盼来解围的援兵,却

  • 宋朝名将王德用的人物简介,王德用的生平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

    王德用祖籍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以南)。其父王超出身宋太宗藩邸,官至建雄军节度使。王德用的生母朱氏早逝,他侍奉继母张氏,因孝顺而闻名。 其父王超为怀州防御使时,王德用补衙内都指挥使。 至道二年(996年),宋太宗赵光义派出五路军队出兵讨伐李继迁,而王德用之父王超率军五万出兵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时年十

  • 东汉顺帝“八使出巡”的反腐戏:张纲拒绝作秀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顺帝,反腐,

    自东汉中期起,外戚、宦官与清流官僚构成左右朝政的三大集团。吕思勉指出:“汉朝时候的社会,本不及后世的平等。它的原因,是由于(一)政治上阶级的不平,(二)经济上分配的不平。这种不平等的社会,倘使政治清明,也还可以敷衍目前,为‘非根本的救济’;却是后汉时代,掌握权柄的不是宦官就是外戚。”我们不能将三大

  • 东汉大臣张纲:善于处理群众矛盾忠义堪比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纲,张纲毁车,东汉,

    说起辅佐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汉代名臣张良,人皆知晓。却不知数百年后,没落的张氏家族中出现了一位杰出人物张纲,与张良祖比,也至少算得上承继祖先遗风,颇有胆识的忠义之臣。张良身处乱世之间,系开国之臣,足智多谋,擅长的是军事谋略。而东汉顺帝时代,国家一统,不是乱世之时,但朝政已大不如前,官僚腐败,整个大汉王

  • 张镇孙:宋朝广东唯一的状元,保全百姓后自杀殉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镇孙,南宋

    张镇孙(1235~1278),字鼎卿,号越溪,南宋时期状元、南宋末期重臣。他出生于当地望族,祖父张机为朝奉郎,父亲张南仲为朝散大夫。张镇孙早年有神童之誉。南宋咸淳七年(1271)中举,翌年赴京参加会试中进士第一,宋朝广东唯一的状元、顺德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这个状元张镇孙主动开城门投降,保全全城百姓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镇孙

    在历史上,开城投降的守将,名声总是不好的。中国人讲究忠孝节义,如果不能死战到底,不管什么原因,降了就是降了,都会被万世所讥笑。但是,有这么一位状元,他在元朝大军压境之时,最后关头放弃了抵抗,却赢得了朝廷的理解,也赢得了百姓的民心。这个状元叫做张镇孙,自小聪慧异常,又勤于苦读,很快就在童子试中脱颖而出

  • 揭秘著名词人柳永为什么又叫柳三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宋朝的时间是960年至1279年间,在世五代十国和元朝之间的朝代。960年的时候,后周的将领发动了陈桥兵变,将赵匡胤拥立为帝,从而建立了宋朝。1125年的时候,金国

  • 柳三变柳永的妻子是谁 柳永蝶恋花内容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柳三变,柳永

    柳永虽然一生中常常留恋于风花雪月场所,但是据说柳永是有妻子的,其妻名叫谢玉英,是个青楼名妓,擅长歌舞且才貌双全,平日里最喜欢唱柳永写的词。当时柳永惹怒了宋仁宗,到余杭上任县令的时候经过苏州,结识谢玉英,二人心意相通,传说《凤栖梧》这首词就是柳永写给谢玉英的。后来柳永离开苏州之前和谢玉英约定好,柳永

  • 孙洙《河满子·秋怨》:集合多种秋景融入秋心的小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孙洙,《河满子·秋怨》

    孙洙(1031-1079),字巨源,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北宋时期官吏、词人,曾经进策50篇评论时政,被韩琦称赞为“今之贾谊”。他博学多才,词作文风典雅,有西汉之风。《宋史》、《东都事略》有传。著有《孙贤良集》,已佚。《全宋词》录其词二首。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孙洙的《河满子·秋怨》

  • 辽国天祚帝简介:少年天子嬉笑玩闹最终致亡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辽国,亡国,女真,

    耶律延禧生于道宗大康元年,公元1075年,字延宁,契丹名阿果。是道宗的孙子,他的父亲是道宗的太子耶律浚,道宗朝权臣耶律乙辛设计诛杀太子耶律浚,又企图杀害幼年的耶律延禧,好在有北院大王,宣抚使萧兀纳等人的提醒,道宗皇帝加强了对皇孙延禧的安防,才能免于死在朝权臣耶律乙辛屠刀之下。虽然六岁就被立为梁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