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曾公亮发明的军事通信密码,该如何用五言律诗破解?

曾公亮发明的军事通信密码,该如何用五言律诗破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70 更新时间:2023/12/31 19:12:25

曾公亮,字明仲,号乐正,北政治家、学家,曾与丁度承旨编撰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军事科学百科全书——《武经总要》。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在古代战争中,主帅和驻军在各个阵地的将领进行军事信息传递时,若军事通信一旦被敌方截获,战场上的胜败有可能会瞬间逆转,因此,战场上的军事情报如安全传递,一直是战争双方最重要的一门课题。

北宋前期,由于北边的辽国和西边的西夏屡次对北宋进行侵扰,为了边防的需要,统治者提倡朝堂上的文武官员研究历代军旅之政及讨伐之事,最后,参知政事、枢密使曾公亮和端明殿学士丁度合编纂出一部新型兵书——《武经总要》。

曾公亮在编撰《武经总要》时,特别留意到北宋在与西夏交战时,如何安全地传递战场上的情报这个问题。

对此,曾公亮发明出一套严谨的军事通信密码,这也是目前发现我国古代战争中最早使用的军用密码表。

曾公亮把战场上有可能用到的情况,用40个短语进行归纳表示,并在每个短语前编上固定的数字代码:

1、请弓;2、请箭;3、请刀;4、请甲;5、请枪旗;6、请锅幕;7、请马;8、请衣赐;9、请粮料;10、请草料;11、请车牛;12、请船;13、请攻城守县;14、请添兵;15、请移营;16、请进军;17、请退军;18、请固定;19、未见军;20、见贼;21、贼多;22、贼少;23、贼相敌;24、贼添兵;25、贼移营;26、贼进军;27、贼退军;28、贼固守;29、围得贼城;30、解围城;31、被贼围;32、贼围解;33、战不胜、34、战大胜;35、战大捷;36、将士投降;37、将士叛;38、士卒病;39、部将病;40、战小胜。

在战争中,主帅坐镇军中大营,每派出独立领兵的将领出征前,就会把这份军事代码表交给将领,并约定好,把某一首五言古诗作为解密的钥匙,五言古诗正好八句40个字,每个字所在的位置正好对于上面一个战况短语。

当独立领兵的将领在前线,遇到需要主帅请示或汇报战况时,就会写一封普通的书信,在书信里会有意识地写进那首五言古诗中的某一个字,并在这个字上加盖印章,表示这个字是解密的关键字,然后,派亲兵将这封看上去和战争毫无关联的书信送到帅帐。

当主帅看到这封书信里那个加盖印章的字后,就会在事先约定好的那首五言诗中查找,找到对应的代码后,就知道前线将领报告回来的信息了。

比如,他们约定的五言古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样,前方将领若是兵力不足时,需要主帅再派些士兵前来增援,就会在写信前先查密码表,看到“请添兵”前面的编号是14号,再看五言古诗的第14个字,是“入”字,于是,在写信时就会多加上一个“入”字,并在“入”字上盖上将领的印章。

主帅在收到这份普通的信件后,看到“入”字上加盖的印章后,就会翻看约定的五言古诗,在里面找到这个排行在第14位的“入”字后,然后再对应密码表,得知14对应的是“请添兵”,随后就可以做出派兵增援的决定。

用五言诗做解密钥匙,还得要求这首古诗里不能出现重复的字,要不然,这个重复的字到底是对应哪个意思呢?不过,我国古代的五言诗实在是太多了,想要找出不重复的古诗实在是轻而易举的,况且,还可以用一些五言长诗中的节选一段做解密钥匙。

曾公亮研究出来的这份军事密码表,在前线传递军事信息时,保密性是很强的,因为,即使信件被敌人截获,对方也看不懂,一封和战况毫无关联的信,无论谁也是破解不了的,就是送信的信使也不知道这封信的含义在哪里。

当然,这样的军事密码表还很简陋,传递的信息还不完全,比如说假如传递“请进军”的信息,指的是向哪个方向进军?还比如“被贼围”,有多少敌人围的城呢?

何况,战场上的信息可谓是千变万化,仅仅这40个短语绝对是描绘不全的,这份军事密码表,也只能传递一个简单大体上的军事信息。

但即使如此,这套军事密码表的面世,也称得上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一个闪耀的亮点了。

标签: 曾公亮北宋

更多文章

  • 《宿甘露寺僧舍》北宋官员曾公亮所作,将作者所见所有东西都写入其中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曾公亮,北宋

    曾公亮,字明仲,号乐正,出身晋江曾氏,与鼎丁度奉旨编纂了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武经总要》。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在古今中外的战争中,军事情报的保密性和传递方式,历来是领导人和军事指挥官非常重视的工作。我国当然也不例外。据有文字记录的史料记载,我国军事密码的创

  • 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公亮,一首诗写尽长江的大气磅礴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曾公亮,宋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赏析曾公亮的诗词吧!《宿甘露寺僧舍》宋代: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诗人初到甘露寺借宿,夜深了诗人还是睡不着,感觉枕头有一点点湿润,好像现在正处在云峰之间那样;长江的波涛声就像万壑松发出的声音,此时此刻似乎就在我床下轰轰作响。如

  • 一代名相富弼:为大宋撬开辽夏同盟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富弼

    因西夏国的消亡,西夏文没能“活”下来,出土的西夏文著作《德行集》等成为天书。前两年,有人研究发现,《德行集》的一段文字,实际上节译自苏轼的《富郑公(即富弼)神道碑》,是现存最早的用少数民族文字翻译的苏轼作品。这个发现表明西夏人对富弼其人其事的重视,也表明东坡诗文在西夏如同在辽国一样有过广泛的影响。网

  • 北宋名相富弼是怎么死的 北宋富弼的墓地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富弼,宰相,北宋

    富弼(1004年2月13日—1083年),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庆历二年(1042年)出使辽国,以增加岁币为条件,拒绝割地要求;次年任枢密副使,与范仲淹等共同推行庆历新政,条上所拟河北守御十二策。庆历五年(1045年)被排挤,出知郓州、青州(今山东益都)。时河北大水,难民四处流亡。富弼动员救灾,

  • 北宋名相富弼的故事 北宋富弼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富弼,宰相,北宋

    富弼(1004年2月13日—1083年),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庆历二年(1042年)出使辽国,以增加岁币为条件,拒绝割地要求;次年任枢密副使,与范仲淹等共同推行庆历新政,条上所拟河北守御十二策。庆历五年(1045年)被排挤,出知郓州、青州(今山东益都)。时河北大水,难民四处流亡。富弼动员救灾,

  • 北宋名相富弼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名相富弼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富弼,宰相,北宋

    富弼(1004年2月13日—1083年),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庆历二年(1042年)出使辽国,以增加岁币为条件,拒绝割地要求;次年任枢密副使,与范仲淹等共同推行庆历新政,条上所拟河北守御十二策。庆历五年(1045年)被排挤,出知郓州、青州(今山东益都)。时河北大水,难民四处流亡。富弼动员救灾,

  • 北宋名相富弼生平简介 北宋名相富弼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富弼,宰相,北宋

    富弼(1004年2月13日—1083年),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庆历二年(1042年)出使辽国,以增加岁币为条件,拒绝割地要求;次年任枢密副使,与范仲淹等共同推行庆历新政,条上所拟河北守御十二策。庆历五年(1045年)被排挤,出知郓州、青州(今山东益都)。时河北大水,难民四处流亡。富弼动员救灾,

  • 一代名相富弼如何巧解危局:拆散辽夏同盟观虎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富弼,元昊,辽国,

    因西夏国的消亡,西夏文没能“活”下来,出土的西夏文著作《德行集》等成为天书。前两年,有人研究发现,《德行集》的一段文字,实际上节译自苏轼的《富郑公(即富弼)神道碑》,是现存最早的用少数民族文字翻译的苏轼作品。这个发现表明西夏人对富弼其人其事的重视,也表明东坡诗文在西夏如同在辽国一样有过广泛的影响。辽

  • 北宋宰相韩绛简介:参知政事韩亿第三子、太子太保韩缜之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宋,韩绛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韩绛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韩绛(1012年—1088年),字子华,原籍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后迁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

  • 北宋大臣吴充生平简介 北宋大臣吴充的后裔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吴充,宰相,北宋

    吴充(1021年-1080年)字冲卿,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北宋大臣,礼部侍郎吴侍问次子,参知政事吴育之弟。景祐五年进士,调谷熟县主簿。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除集贤校理,吴充之子吴安持是王安石的女婿,但不支援王安石变法,认为新法不便于民。熙宁八年,为枢密使。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