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宋名臣陈亮一生主张抗金 曾到南京观察地形

南宋名臣陈亮一生主张抗金 曾到南京观察地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577 更新时间:2024/1/6 10:31:07

历史上的南京,不仅长期作为首都,在南宋时期也曾为“陪都”。在南宋时期南北对抗的形势下,南京是出兵中原的“前敌指挥部”。这座城市定位与发展的或扬或抑,被当时政坛上战、和两派视作外交方针变化的风向标,双方就此斗争不休。本期专栏的主人翁陈亮就与这段历史密切相关。

因极力主战,三次吃官司

因为金国军队南下,宋朝皇室南渡最初落脚南京,皇帝恐惧南京紧邻前线,加之秦桧等主和派把持朝政,9年后移驾临安府(今杭州),南京成为“陪都”。

但主战派请求皇帝重返南京的呼声一直没有消减,陈亮就是其中一支“强音”。35岁时,还是年轻后生的他“诣阙上言”,批判了自秦桧以来,朝廷苟安东南一隅的国策,以及儒生、学士拱手端坐、空言性命的不良风气。此时秦桧已被打倒,但陈亮慷慨直言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但也得罪了一批上层官僚,被刑部控告以“言涉犯上”,逮捕施以酷刑,“笞无完肤”。所幸皇帝得知后,指示免死。

陈亮回乡后,因自己的家丁杀人的事,被仇家控告为陈亮所指使,陈亮之父被囚于州狱,本人被下大狱,这次蒙难因为辛弃疾等人营救,又得免死。

陈亮确实被一些人“盯上了”。有一次参加乡人宴会,有人在酒中放了胡椒末,同座的人回家发病,他的家人诬告陈下了毒,陈亮再吃官司,下了大狱。其后因同僚在皇帝面前求情,第三次免于死。陈亮出狱后感慨,“亮滥膺无须之祸,初欲以人残其命,后欲以受赂残其躯,拒狱反端,搜寻竟不得一笔之罪……可谓吹求疵之极矣。”

他的词作为爱国志士传唱

宋代坛“明星”辈出,但陈亮也留下精彩的一笔。在《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中,他对奉命前往北京,代表国家为金国皇帝祝寿的友人说道:“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陈亮认为,沦陷的北方,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发源地,那里应该会有几个不甘心向金国人屈服的遗民吧?也许有人问,这些土地已经被外族占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重彰先辈英灵。但陈亮坚信,侵略者的运数总是长久不了的,自有拨云见日的一天。

后世评价他以连珠式的短促排句领头的、全篇最激烈的文字:“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矛头直指朝中“主和派”,直抒胸臆,气势磅礴。

赴南京上任前病逝

尽管受到一系列打击排斥,但陈亮从未改变恢复中原之志。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他亲自到南京观察地形,作词《念奴娇·登多景楼》,有如下描写“一水横陈,连罔三两,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他认为,不要把长江天险仅仅当做是隔断南疆北界的门户,而要把它作为北伐中原,恢复失地的跳板,长驱直入,不须反顾。并且再次上疏,建议皇帝“由太子监军,驻节建康,以示天下锐意恢复”。但此次上书不但未到皇帝之手,反而因其内容指陈时弊,触怒了许多官僚。

51岁时,他参加礼部的进士试,考中了状元。朝廷将他派往挂念多年的南京任职。但天不遂人愿,终因长期“忧患困折,精泽内耗,形体外高”,在出发前就病逝了,年仅52岁。

标签: 南宋陈亮名臣

更多文章

  • 南宋爱国诗人杨万里:做官就准备好了离职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杨万里,做官,爱国诗人

    杨万里这人有意思,人家做官总是一味顺着杆子往上爬,“功名百尺竿头,自古及今,有几个干休?”(元.张养浩)不到不得已,没人愿意急流勇退,他呢,才出任京官不久(1170年任国子监博士,时年43岁),就随时准备卷铺盖打道回府。为此,他还预先备好了由都城临安回老家江西吉水的路费,将这笔钱锁在箱底,藏于卧室,

  • 杨万里是哪个朝代的 南宋四大家之杨万里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杨万里是哪个朝代的,杨万里

    杨万里是哪个朝代的人: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继而调任永州零陵(今属湖南)县丞。此时南宋名将张浚谪居永州,勉杨万里以"正心诚意"之学,因此他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生平绍兴三十二年(1162),孝宗

  • 杨万里简介 南宋时期杰出爱国诗人杨万里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万里,宋朝,南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是南宋杰出的文学家,著名的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

  • 玄宗时开元盛世的功臣宋璟:以道义服人的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璟,玄宗,武则天,

    宋为河北人,出生在官宦世家,七代祖父曾担任后魏的吏部尚书。他少年时期就中了举人,有一手好文笔。为人刚正又讲究道义,历经武则天、中宗、睿宗及玄宗四朝,打击武后的男宠,与武三思对立都出于道义的考虑,也因此出了大名。宋能出名,与武则天对他的赏识和保护有很大关系。等到睿宗即位时,他弹劾太平公主,却没了上层的

  • 水浒传中一奸贼王禀,其实在宋朝全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禀,宋朝,水浒传

    《水浒传》是古典文学名著,它自问世以来,以其生动传神的人物刻画,引人入胜的情节设计,和详实逼真的场景刻描写,展示了北宋末年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大起义。书中那些威猛忠义的英雄好汉,千百年后读来,仍然能感到凛凛英风扑面而来。在梁山好汉等一批正面形象之外,还刻画了一批奸邪小人,有位居宰辅祸国害民的高俅、童贯

  • 宋朝大英雄王禀,在《水浒传》里却被形容成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水浒传

    《水浒传》是古典文学名著,它自问世以来,以其生动传神的人物刻画,引人入胜的情节设计,和详实逼真的场景刻描写,展示了北宋末年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大起义。书中那些威猛忠义的英雄好汉,千百年后读来,仍然能感到凛凛英风扑面而来。在梁山好汉等一批正面形象之外,还刻画了一批奸邪小人,有位居宰辅祸国害民的高俅、童贯

  • 宋钦宗撕毁和议 守城英雄王禀让太原变成硬骨头!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禀,宋朝,宋钦宗

    自从宋钦宗撕毁了和议书,决心用武力确保三镇不失后,从上一年的十二月开始,太原就一直被层层围困。事件起因可点击:金国来袭童贯跑路,好在此人坐守危城奋死抵抗!但全城军民毫不气馁,他们同仇敌忾,多次打败金军的猛烈进攻。客观地说,一个孤城能够坚守到现在,实在是个奇迹。可惜盼望了九个多月,没盼来解围的援兵,却

  • 宋朝名将王德用的人物简介,王德用的生平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

    王德用祖籍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以南)。其父王超出身宋太宗藩邸,官至建雄军节度使。王德用的生母朱氏早逝,他侍奉继母张氏,因孝顺而闻名。 其父王超为怀州防御使时,王德用补衙内都指挥使。 至道二年(996年),宋太宗赵光义派出五路军队出兵讨伐李继迁,而王德用之父王超率军五万出兵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时年十

  • 东汉顺帝“八使出巡”的反腐戏:张纲拒绝作秀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顺帝,反腐,

    自东汉中期起,外戚、宦官与清流官僚构成左右朝政的三大集团。吕思勉指出:“汉朝时候的社会,本不及后世的平等。它的原因,是由于(一)政治上阶级的不平,(二)经济上分配的不平。这种不平等的社会,倘使政治清明,也还可以敷衍目前,为‘非根本的救济’;却是后汉时代,掌握权柄的不是宦官就是外戚。”我们不能将三大

  • 东汉大臣张纲:善于处理群众矛盾忠义堪比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纲,张纲毁车,东汉,

    说起辅佐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汉代名臣张良,人皆知晓。却不知数百年后,没落的张氏家族中出现了一位杰出人物张纲,与张良祖比,也至少算得上承继祖先遗风,颇有胆识的忠义之臣。张良身处乱世之间,系开国之臣,足智多谋,擅长的是军事谋略。而东汉顺帝时代,国家一统,不是乱世之时,但朝政已大不如前,官僚腐败,整个大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