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万里是哪个朝代的 南宋四大家之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是哪个朝代的 南宋四大家之杨万里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011 更新时间:2024/1/6 13:54:24

杨万里是哪个朝代的人: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继而调任永州零陵(今属湖南)县丞。此时南宋名将张浚谪居永州,勉杨万里以"正心诚意"之学,因此他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

生平绍兴三十二年(1162),孝宗即位,张浚重新起用,杨万里被荐为临安教授,以父丧未能赴任。服丧期满,改知隆兴府奉新(今属江西)县。在任时禁吏胥贪赃,甚得民心。乾道六年(1170),上《千虑策》三十道,陈述关于"君道"、"国势"、"治原"、"人才"、"刑法"、"民政"等重大问题的意见,受到宰相陈俊卿、允文的重视,征召为国子博士。次年,侍讲张□(张浚之子)因反对任命外戚张说而谪守袁州,杨万里抗疏挽留,又致书虞允文,劝他主持公道。虽然张□仍被贬谪,但杨万里的言行,却受到公论的赞许。屡迁至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外出任漳州知州,不久改知常州。淳熙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监,升任广东提点刑狱。淳熙九年,因母丧去职。十一年服满返杭,任吏部员外郎,升郎中。次年,因地震应诏上书,劝告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治舰扼险",以"足国裕民"。十三年,迁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向宰相王淮推荐朱熹、袁枢等16位人才。后迁秘书少监。高宗卒,万里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触怒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

淳熙十六年(1189),光宗即位,杨万里被召入朝,任秘书监。年底,金谴使来贺正旦,万里奉派为接伴使,此行途中,题咏颇多。绍熙元年(1190),外出任江东转运副使。这时朝议欲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他上疏反对,并拒不奉诏,因此触怒时相,改任赣州知州。万里不去赴任,请求还乡。此后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宁宗即位后,屡次召他入朝任职,都坚辞不就。开禧二年(1206)卒于家中。临终前索笔写下了"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的遗言,和陆游的《示儿》诗体现了同样深沉的忧国感情。

诗歌创作与诗论杨万里的诗作今存4200余首,其中有不少作品内容比较充实。从他的第一部诗集《江湖集》开始,便写下了一些关心国家安危的作品。如《读罪己诏》,对孝宗因抗金受挫而中途改变策略提出忠告;《道逢王元龟阁学》,对□党得势、忠良被逐表示愤慨;《故少师张魏公挽词》,对爱国名臣张浚抱恨以殁深表痛惜。淳熙十六年冬奉命迎接金使,北渡江淮,忧愧悲愤,发而为诗,有著名的《初入淮河四绝句》:"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淮河流域,原为宋朝版图,如今淮河成了宋金疆界,中流以北,即是天涯,南北人民,失去了往来的自由。诗人抚今追昔,百感丛集,即景抒怀,比兴互陈,达到了他所追求的"诗已尽而味方永"(《诚斋诗话》)的艺术境界。此外,象《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的"白沟旧在鸿沟外,易水今移淮水前";《雪霁晓登金山》的"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以及《舟过扬子桥远望》、《过扬子江》、《雨作抵暮复晴》等诗篇,同样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

杨万里还写了一些反映农民劳动生活的诗,如《竹枝歌》7首写舟人纤夫雨夜行船:"幸自通宵暖更晴,何劳细雨送残更?知侬笠漏芒鞋破,须遣拖泥带水行!"对辛苦劳役的下层人民表示关切。《圩丁词十解》是他路过当涂看到圩丁筑堤而写的,目的在于"授圩丁之修圩者歌之,以相其劳",诗中以赞赏的态度描绘了水利工程给人民带来的好处;《插秧歌》则描写了农民在雨中紧张劳动情景。象"荒山半寸无遗土,田父何曾一饱来"(《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未送太仓新玉粒,敢先云子滑流匙"(《至后入城道中杂兴》)以及《悯农》、《悯旱》、《农家叹》、《秋雨叹》等都从不同角度对农民的遭遇深表同情。

杨万里诗歌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比较有特色。他的诗初学江西诗派,《江湖集》自序说:"予少作有诗千余篇,至绍兴壬午年七月皆焚之,大概江西体也。"他的第二部诗集《荆溪集》自序中说他初学江西,又学陈师道的五律、王安石的七绝,后来还学过晚唐诗,直到51岁时,才"忽若有悟"。跳出步人后尘的路子,自辟蹊径,面向大自然寻找诗意:"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者未雠,而后者已迫。"他在《跋徐恭仲省□近诗》中写道:"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陈篱下休安脚,陶谢行前更出头。"由师法前人到自筑诗坛,由在书本中寻诗到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写诗的材料,使杨万里的诗终于摆脱了江西诗派脱离生活、摹拟古人,只在字句韵律上着意锻造的风气,形成了独具特色、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

诚斋体的形成,与杨万里所提倡的"活法"有关。"活法"原是《江西诗社宗派图》的作者吕本中提出的,意在"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夏均父集序》)。杨万里的"活法"也包含这个意思,但立足点则是师法自然。他的诗友张□说:"造化精神无尽期,跳腾踔厉即时追。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诗。"(《携杨秘监诗一编登舟因成二绝》)跳腾踔厉,追摄造化,善于捕捉稍纵即逝、转瞬即改的自然情趣,并用生动、活泼而又富有变化的语言表现出来,这就是杨万里的"活法"。

与此相应,诚斋体的突出特点就是善于巧妙地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动态。如《晓行望云山》:"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却有一峰突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过宝应县新开湖》:"天上云烟压水来,湖中波浪打云回。中间不是平林树,水色天容拆不开。"都写得新颖、活泼,很有情趣。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景物的"活"来表现意趣的"活"。如《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这类诗大都想象丰富、奇特,景物活,意趣活,表现手法也同样活,一笔一转,一转一境,令人目不暇接。

更多文章

  • 杨万里简介 南宋时期杰出爱国诗人杨万里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万里,宋朝,南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是南宋杰出的文学家,著名的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

  • 玄宗时开元盛世的功臣宋璟:以道义服人的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璟,玄宗,武则天,

    宋为河北人,出生在官宦世家,七代祖父曾担任后魏的吏部尚书。他少年时期就中了举人,有一手好文笔。为人刚正又讲究道义,历经武则天、中宗、睿宗及玄宗四朝,打击武后的男宠,与武三思对立都出于道义的考虑,也因此出了大名。宋能出名,与武则天对他的赏识和保护有很大关系。等到睿宗即位时,他弹劾太平公主,却没了上层的

  • 水浒传中一奸贼王禀,其实在宋朝全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禀,宋朝,水浒传

    《水浒传》是古典文学名著,它自问世以来,以其生动传神的人物刻画,引人入胜的情节设计,和详实逼真的场景刻描写,展示了北宋末年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大起义。书中那些威猛忠义的英雄好汉,千百年后读来,仍然能感到凛凛英风扑面而来。在梁山好汉等一批正面形象之外,还刻画了一批奸邪小人,有位居宰辅祸国害民的高俅、童贯

  • 宋朝大英雄王禀,在《水浒传》里却被形容成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水浒传

    《水浒传》是古典文学名著,它自问世以来,以其生动传神的人物刻画,引人入胜的情节设计,和详实逼真的场景刻描写,展示了北宋末年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大起义。书中那些威猛忠义的英雄好汉,千百年后读来,仍然能感到凛凛英风扑面而来。在梁山好汉等一批正面形象之外,还刻画了一批奸邪小人,有位居宰辅祸国害民的高俅、童贯

  • 宋钦宗撕毁和议 守城英雄王禀让太原变成硬骨头!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禀,宋朝,宋钦宗

    自从宋钦宗撕毁了和议书,决心用武力确保三镇不失后,从上一年的十二月开始,太原就一直被层层围困。事件起因可点击:金国来袭童贯跑路,好在此人坐守危城奋死抵抗!但全城军民毫不气馁,他们同仇敌忾,多次打败金军的猛烈进攻。客观地说,一个孤城能够坚守到现在,实在是个奇迹。可惜盼望了九个多月,没盼来解围的援兵,却

  • 宋朝名将王德用的人物简介,王德用的生平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

    王德用祖籍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以南)。其父王超出身宋太宗藩邸,官至建雄军节度使。王德用的生母朱氏早逝,他侍奉继母张氏,因孝顺而闻名。 其父王超为怀州防御使时,王德用补衙内都指挥使。 至道二年(996年),宋太宗赵光义派出五路军队出兵讨伐李继迁,而王德用之父王超率军五万出兵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时年十

  • 东汉顺帝“八使出巡”的反腐戏:张纲拒绝作秀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顺帝,反腐,

    自东汉中期起,外戚、宦官与清流官僚构成左右朝政的三大集团。吕思勉指出:“汉朝时候的社会,本不及后世的平等。它的原因,是由于(一)政治上阶级的不平,(二)经济上分配的不平。这种不平等的社会,倘使政治清明,也还可以敷衍目前,为‘非根本的救济’;却是后汉时代,掌握权柄的不是宦官就是外戚。”我们不能将三大

  • 东汉大臣张纲:善于处理群众矛盾忠义堪比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纲,张纲毁车,东汉,

    说起辅佐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汉代名臣张良,人皆知晓。却不知数百年后,没落的张氏家族中出现了一位杰出人物张纲,与张良祖比,也至少算得上承继祖先遗风,颇有胆识的忠义之臣。张良身处乱世之间,系开国之臣,足智多谋,擅长的是军事谋略。而东汉顺帝时代,国家一统,不是乱世之时,但朝政已大不如前,官僚腐败,整个大汉王

  • 张镇孙:宋朝广东唯一的状元,保全百姓后自杀殉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镇孙,南宋

    张镇孙(1235~1278),字鼎卿,号越溪,南宋时期状元、南宋末期重臣。他出生于当地望族,祖父张机为朝奉郎,父亲张南仲为朝散大夫。张镇孙早年有神童之誉。南宋咸淳七年(1271)中举,翌年赴京参加会试中进士第一,宋朝广东唯一的状元、顺德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这个状元张镇孙主动开城门投降,保全全城百姓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镇孙

    在历史上,开城投降的守将,名声总是不好的。中国人讲究忠孝节义,如果不能死战到底,不管什么原因,降了就是降了,都会被万世所讥笑。但是,有这么一位状元,他在元朝大军压境之时,最后关头放弃了抵抗,却赢得了朝廷的理解,也赢得了百姓的民心。这个状元叫做张镇孙,自小聪慧异常,又勤于苦读,很快就在童子试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