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此人与王羲之水火不容,还导致他辞官回乡

此人与王羲之水火不容,还导致他辞官回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420 更新时间:2024/1/17 16:39:22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述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如果你曾经有了解到王羲之这个人你会发现他是一个非可惜的一个人,他饱读诗书,是当时的大豪,写下了名扬天下的《兰亭集序》。却在官场中遇到了一个与他同姓的人,两人产生矛盾最后带只王羲之直接辞官,悲愤致死。

这个与他同姓的人名叫王述,你如果没读过《晋书》或者《世说新语》你可能根本就没听过这个人,不过他在当时也曾经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

两人发生矛盾是在王述因为自己的母亲去世了而辞去官职,刚好又由王羲之接任,此时的王羲之已经年近百半,但是他却还是跟小孩子一样,不遵循规矩礼仪。这种岁数的人都不懂得礼仪也有可能是年轻时候的名气所致。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继续往下说。

当时的王述在安排他母亲的葬礼,按照当时的礼仪,作为接任的长官王羲之应该去拜访一下他,但是他却因为自己门第的优越感看不起王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王羲之除了一开始去过一次就再也没有去拜访过,但是王述却是对王羲之的到来很看重,甚至每次听到外面的马蹄声都以为王羲之过来看自己了。

可是知道吊丧期满了都没有来过。那最后可想而知王述是有多生气。在准备去到扬州刺史之前,他拜访了各大名流,却不去拜会王羲之。这当年一样,来而不往非礼也。不过这也只是他报复王羲之的开始。

王述是一个从贫困家庭中发家致富的人,对于这种从贫苦生活走到上流社会的士,最恨的恐怕就是来自本身就是书香门第的才子的蔑视。在之前曾经有一个粗人来到他的官衙里面骂他,他根本就没有理会他,一直埋头办理公务根本不放在心上,因难为他也知道他是粗人自己是文化人,怎么能和他吵吵嚷嚷呢。

但是王羲之不同,他是大才子,他是从书香门第走出来的人,他对自己的蔑视才是他最不能接受的。

扬州刺史是当时扬州会稽的上司,这王羲之怎么忍得了啊,让自己讨厌的人才在自己头上,这要是真的上任了,拿自己岂不是可能会被他玩死。所以王羲之就派出使者想说服朝廷能不能将会稽从扬州的管辖中分出去,但是这怎么可能呢,皇帝定下来的管辖区域岂能是你能改变的。这派出去的使者没办成功,还落了一个大笑话。

王述这个时候已经上任了,直接派人去查会稽的政务,王羲之根本无法应对。王羲之自从少年成名,一路潇洒至今什么时候受过这种憋屈啊。果断直接辞职不干了,管可以不做,人不能屈服在小人之下。

最后王羲之在晚年和朋友一起游山玩水,也算是没有忘记自己在父母坟墓前留下的誓言。也是应了那句“我卒当以乐死。”

标签: 王述东晋

更多文章

  •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作行书:《奉橘帖》书法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羲之,《奉橘帖》

    《奉橘帖》是东晋王羲之创作的书法作品。王羲之行书《奉橘帖》,与《何如帖》、《平安帖》连为一纸。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释文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大意奉送上橘子三百枚。由于还未到霜降,未能多采摘。备注关于橘子待到霜降后采摘,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副研究

  • 《十七帖》: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之一,现传世作品为刻本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十七帖》,王羲之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之一,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

  • 王羲之《十七帖》在书法上有何地位?其章法如何解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羲之,《十七帖》

    王羲之《十七帖》在书法史有何地位?其章法如何解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书法地位此帖前人评价甚高。如宋黄伯思说:“此帖逸少书中龙也”。朱熹说“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中流出者。”也有人认为此帖“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

  • 王羲之听到伯父要造反,他是怎么保住性命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羲之,东晋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王羲之,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先贤无数,但能被称为“圣”的人,少之又少。例如西汉司马迁被称为“史圣”,唐朝杜甫被称为“诗圣”。因为“圣”者,必然在特定的领域有杰出的贡献。东晋时期,王羲之书法造诣冠绝天下,被后人推崇备至,因此王羲之被

  • 王羲之的生平如何?为何他的书法这么受追捧?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晋朝,王羲之

    王羲之(约321—379年),字逸少,东晋琅玡临 。“沂(今山东临沂)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出身士族,初任秘书郎,后升任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朝廷公卿爱慕他的才能,几次召他担任侍中、吏部尚书,他都不做。朝廷又授他为护军将军,他仍推辞不做,经过别人劝说,才答应入仕了。他最后做

  • 陶渊明简介资料 陶渊明的资料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陶渊明,资料

    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等几

  • 陶渊明质性自然 因强烈的道德感被体制所“淘汰”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陶渊明,东晋,隐居,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为东晋重臣,官至大司马,封长沙公。祖父陶茂,为武昌太守。外祖父孟嘉,乃东晋名士。然至渊明父辈,家道逐渐衰落。渊明幼年仍受到良好的教育,“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并受到那个时代玄风的影响,而“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晋书》)。渊明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闲静少言,不

  • 陶渊明是如何做到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陶渊明,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之所以这般出名,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也是因为他也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般的,有“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骨气。那么,陶渊明是如何做到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若说只是凭骨气,那么,我们的这位大诗人,恐怕连发牢骚的力气都没了。陶渊明(352或3…陶渊明之所以这般出名,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也是因为他也如李

  • 揭秘陶渊明为何离开官场喜欢采菊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陶渊明

    陶渊明最后终于退出官场,固有家族地位实际不高故而不致显达及对乱世的厌倦,而眼见刘裕日渐强大,不奈世间阶级与风习的转趋,也是观察陶渊明退隐田园不能不加以注意的大的历史背景。陶渊明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形象大概立刻就会浮现出来:这是一位遵从自己心愿而归隐田园的诗人。不过,就一定是这样的

  • 陶渊明成名的情书里到底写了些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陶渊明

    陶渊明在文学历史上的成就相信不用多说,大家也都熟悉。但是有历史学者这样评论:陶渊明毕竟是一个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在他的思想和诗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许多安贫乐道、及时行乐、避世消极的东西。所以后人多着重欣赏和赞扬他诗文的精华。他最出名的诗词是《闲情赋》,从这首诗里,有学者考究后认为陶老师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