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颁攻灭陈国后将陈霸掘墓食骨?为什么陈氏后代没有怨言?

王颁攻灭陈国后将陈霸掘墓食骨?为什么陈氏后代没有怨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889 更新时间:2023/12/18 14:02:48

王颁攻灭陈国后将陈霸掘墓食骨?为什么陈氏后代没有怨言?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在中国历史上,不共戴天的仇怨最多也就是将对方灭族,如果仇人已经去世,大不了就像伍子胥惩罚楚平王一样,开馆鞭尸,算是报仇洗恨的极点了。但是在南北朝时期,隋朝大将军王颁攻灭陈国后,竟然将陈国开国皇帝陈霸先的墓掘开,将其尸骨焚烧磨成粉末,放入池塘内与千余老兵分食。如此骇人听闻的暴行,非但没有受到隋文帝的惩罚,甚至投降的陈国皇室子孙都没有怨言,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得从陈霸先与王颁父亲王僧辩的陈年往事说起。

了解中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南梁武帝萧衍在位晚年,因为迷信佛教,荒废政务,引起了地方军阀侯景的叛乱。侯景带兵攻入南梁都城以后,囚禁了梁武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将南梁政权搞得四分五裂。此时,南梁地方上出现了两位非常年轻有为的能人异士,他们在地方上蓄积力量,起兵讨伐侯景,最终平息了这场长达4年的叛乱。这两位南梁政权的再造功臣就是王僧辩和陈霸先。

公元552年平息侯景叛乱后,此时梁武帝已去世,由王僧辩和陈霸先辅助梁元帝萧绎继位。王、陈二人地位相当,王僧辩担任司徒,陈霸先担任平东将军、扬州刺史,声望稍微比王僧辩高。

公元555年1月27日,梁元帝被西魏宇文泰击败杀害,王僧辩和陈霸先拥立梁元帝的儿子萧方智为帝,是为梁敬帝。王僧辩以拥立之功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中书监、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成为南梁的第一号实权人物,地位在陈霸先之上。此时南梁面临西魏和北齐的联合攻击,无力对抗。最后在北齐大将高涣(北齐高祖高欢第七子)的武力威慑下,王僧辩被迫废黜了梁敬帝,改立北齐扶植的傀儡萧渊明为帝。王僧辩此举激怒了一直支持他的军事首领陈霸先,两人出现了不可调和的政治矛盾。

公元555年冬,陈霸先引兵偷袭都城,俘获皇帝萧渊明和尚书王僧辩。陈霸先废黜萧渊明,复立萧方智为帝,并以王僧辩篡逆为由,将其杀害。王僧辩主政南梁,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三个儿子也将兵在外,闻王僧辩被陈霸先斩杀,先后起兵为其报仇,由此引发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乱。在陈霸先及其侄陈宣帝陈顼(陈霸先于公元557年篡梁称帝,建立陈朝,由于没有儿子,去世后由侄子陈顼继位)的攻击下,忠于王僧辩的军队被消灭30余万人,幸免于难的老兵不过数千人而已。

公元573年,王僧辩部将王琳战死、长子王顗自杀,次子王颁及幼子王頍投奔北周。王颁先后担任北周汉中太守、等职。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为帝后,王颁投入杨坚麾下,成为隋朝灭陈的先锋大将。

公元589年2月,王颁随韩擒虎率奇兵偷袭建康,俘获陈后主陈叔宝等人,陈朝灭亡。王颁灭陈以后,已经分别30多年的千余老兵从四周赶来,与王颁抱头痛哭。有人对王颁说:"你从军灭陈,大功已成,却哭的如此悲伤,是因为没有亲自手刃陈霸先吧。"于是众人掘开陈霸先的陵墓,将骨骸焚化成灰,混入池塘,让这千余老兵分食。事后,王颁自知罪孽深重,自缚向引军统帅晋王杨广请罪。杨广舍不得处罚这位勇将,上报隋文帝处理。隋文帝刚听到这个消息,雷霆震怒,要将王颁处死。后来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说:"朕以义平陈,王颁所为,亦孝义之道也,朕何忍罪之!"尽赦其罪。王颁灭陈有功,按规定应该加封柱国,赏赐5千段,但其坚决不受,向隋文帝固辞说:"臣缘国威灵,得雪怨耻,本心徇私,非是为国,所加官赏,终不敢当。"隋文帝听了非常欣慰,拜其为代州刺史。

王颁52岁的时候病逝于齐州刺史任上。由于战乱,其确切的生卒时间没有记载,无从考究,生平事件被列入了《隋书·孝义传》。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到了唐朝初年,王僧辩的孙子王珪(王僧辩孙,王顗长子,公元628至633年担任宰相)和陈霸先的侄孙陈叔达(陈宣帝陈顼第十七子,陈后主陈叔宝异母弟,公元618年至626年为宰相)不但同朝为官,而且都做到了宰相的高位。看来他们两家的仇怨到第三代已经完全释然了。

标签: 南北朝

更多文章

  • 王颁是如何报复陈霸先的?比掘坟挖尸更过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陈霸先,陈朝

    陈霸先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589年,陈国灭亡,王颁直接率领一群人来到陈霸先坟前,掘坟挖尸(不得不感概,古人泄愤的方式就是这么暴力,李自成的起义军挖了明朝祖先的坟,顺治又挖了多尔衮的坟,可见古人视死如视生),只是王颁做的更过分:人们在给自己儿女取名字的

  • 赵绰文言文原文翻译,赵绰,河东人也,性质直刚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隋朝

    赵绰,河东人也,性质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稍以明干见知,累转内史中士。父艰去职,哀毁骨立,世称其孝。既免丧,又为掌教中士。高祖为丞相,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寻迁掌朝大夫,从行军总管是云晖击叛蛮,以功拜仪同,赐物千段。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

  • 赵绰被称为隋朝时期的“包青天”,不惜以死维护公正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绰,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赵绰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谈论起历史上的清官,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宋朝丞相包青天。包青天原则性非常强,秉公执法,在法律正义面前包青天连驸马都敢杀。不过在我国历史上,同样还有一个人和包青天一样的斌公执法、公正不阿,那就是赵绰。赵绰是隋朝时期的执法大臣,赵绰十分注重司

  • 赵绰:他是隋朝版的“魏征”,一生正直刚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绰,隋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赵绰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赵绰南北朝末期生人,担任隋朝大理寺的大理正,相当于现在最高人民法院的院长。赵绰在主事期间,因为其办事公允、执法刚直不阿,隋朝全国上下的司法工作达到前所未有的清正廉明。而且,赵绰更让人佩服的,是对隋文帝杨坚也敢直言不讳,有时为了原

  • 宇文承趾是什么人?宇文承趾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宇文承趾

    宇文承趾(?—619年),隋朝历史人物。宇文化及第二子。因为其父宇文化及和其叔宇文智及都是隋炀帝杨广的心腹,宇文承趾和其兄宇文承基被破格任命为禁卫军将领。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发动江都兵变,弑杀隋炀帝,引得天下共怒,受到李密、李神通、窦建德等的不断进攻。公元619年,宇文化及率残部逃到了齐

  • 王世充奉隋炀帝命率兵讨伐,击杀了格谦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炀帝

    隋炀帝到了江都,接见前来拜谒的江淮地方官,专问献礼多少,献礼多的超升郡丞、郡守,献礼少的一律给予停职的处分。江都郡丞王世充献上铜镜屏风,便提升他为江都郡通守。历阳郡丞赵元楷献上美味食品,从此郡县地方官竞相搜刮百姓的财物来充实贡献。平民百姓外遭盗贼掠夺,内受郡县逼赋,生计全部断绝,再加上饥荒断粮,开始

  • 格谦是什么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格谦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朝,农民起义

    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隋末厌次(今山东省惠民县东南)人。自称燕王十二年,为王世充所败。格谦(?-616)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隋末厌次(今山东省惠民县东南)人。613年(隋炀帝大业九年)起兵反隋,以豆子冈(今山东惠民县境)为根据地展开斗争,众至十余万人。自称燕王,为王世充所败。他牺牲后,余部由高开道率领

  • 《偈七首其一》隋朝 释法泰,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释法泰

    古代很多诗人喜欢钻研禅理,王维就是半官半隐,他的很多诗都有禅意,比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刘禹锡一生多次被贬,也逐渐地喜欢参禅论道,他曾说,“以文章接才子,以禅理说高人,风仪甚雅,谈笑多味。”苏东坡更是愿意与佛家高僧交流,自己也写过一些感想,比如“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

  • 隋文帝之次弟杨整生平简介,杨整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杨整

    蔡景王杨整,汉族。文帝四弟,隋炀帝叔叔。周明帝时以武元军功,赐爵陈留郡公。位开府、车骑大将军。人物介绍蔡景王杨整,隋文帝之次弟也。文帝四弟,唯整及滕穆王瓒与帝同生,次道宣王嵩,次卫昭王爽并异母。整,周明帝时以武元军功,赐爵陈留郡公。位开府、车骑大将军。从武帝平齐。力战而死。文帝初居武元之忧,率诸弟负

  • 隋末幽州反王高开道:屡降屡叛最终被内讧给逼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反王,高开道,罗艺,

    高开道(?―624年),沧州阳信(山东阳信南)人,隋末河北农民起义军领袖。盐户出身,骁勇善战。隋末参加格谦领导的起义军,任将军。格谦战死,他在沿海聚集旧部,发展力量。公元618年,攻克北平,攻取渔阳,自称燕王,年号始兴(一作天成),建都渔阳(今天津蓟县)。旋从高昙晟,被立为齐王,不久杀高昙晟,兼并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