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羽林行 (鲍溶诗作)原文翻译,行行复何赠,长剑报恩字

羽林行 (鲍溶诗作)原文翻译,行行复何赠,长剑报恩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395 更新时间:2023/12/7 5:20:25

羽林郎:禁军官名。汉置。掌宿卫侍从。乐府杂曲歌名。

羽林行

朝出羽林宫,入参云台议。

独请万里行,不奏和亲事(1)。

重年少,深纳开边利。

宝马雕玉鞍,一朝从万骑(2)。

煌煌都门外,祖帐光七贵。

歌钟乐行军,云物惨别地(3)。

箫笳整部曲,幢盖动郊次。

临风亲戚怀,满袖儿女泪(4)。

行行复赠,长剑报恩字(5)。

注释

(1)朝:早晨。羽林:禁卫军名。汉武帝时选陇西天水等六郡良家子宿卫建章宫,称建章营骑。后改名羽林骑,取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意;入参:进入大殿参加议论国事。云台:高耸入云的台阁。汉宫中高台名。汉光武帝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议:议论国事。独请:唯独(仅仅)请求或请缨。不奏:不上奏。不奏请。和亲:封建君主为了免于战争与边疆异族统治者通婚和好。

(2)君王:指皇帝。重:看重。重视。年少:年纪轻。指年轻男子。深纳:深深接纳。开边:谓用武力开拓疆土。利:利好。好处。宝马:指汗血马。宝马是大宛王的宠物。汉武帝索取不成,就派兵征伐。雕玉鞍:雕刻的玉石马鞍。一朝:有一天。某天。一旦。从:古同“纵”。万骑jì:一万个骑兵。一人一马为骑。

(3)煌煌:辉煌貌,明亮辉耀貌;光彩夺目貌。都门:京都城门。都中里门。借指京都。祖帐:古代送人远行,在郊外路旁为饯别而设的帷帐。亦指送行的酒筵。光:光耀。七贵:指西汉时七个以外戚关系把持朝政的家族。周翰注:“汉庭七贵:吕、霍、上官、丁、赵、傅、王,并后族也。”泛指权贵。歌钟:歌声和酒盅。钟,盅。南朝

鲍照《数诗》“七盘起长袖,庭下列歌钟。”【汉典】伴唱的编钟。乐yuè:音乐。礼乐。行军:行进七军。军队徒步或乘车沿指定路线进行的有组织的移动。古代泛指用兵。云物:云气和景物。云的色彩。《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郑玄注:“物,色也。视日旁云气之色……

郑司农云:以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惨别地:惨淡地别离一地。

(4)箫笳:笙箫和胡笳。喻军乐。整:整理。整顿。整齐。部曲:古代军队编制的单位。司马彪续汉书曰:「大将军营五部,部有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泛指军队。幢盖:赤幢和曲盖。古为将军刺史的仪仗,因亦用以称刺史、郡守。动:移动。挪动。郊次:谓出居郊外。次,旅行时停留的处所。临风:迎风;当风。亲戚: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指父母及兄弟等。怀:胸怀。怀抱。满袖:沾满衣袖。

(5)行行:远行貌。远行又远行。不停地前行。复:再。又。重复。何赠:以何物相赠。长剑:锋刃较长的剑。报恩:报答养育之恩。报答皇恩。字:送别的诗词字画。告别赠言也。

标签: 宋朝

更多文章

  • 鲍溶诗作《鸣雁行》,原文注释及翻译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

    《鸣雁行》是唐代大诗人鲍溶的作品。此诗咏物寄情,描绘鸣雁失群憔悴霜雪,以胡雁的悲惨遭遇,比喻人生的坎坷,是以诗自寓身世。全诗意境苍凉、开阔、深远,既描绘了胡雁一生的艰辛命运,又展现其内心世界,刻画其往来于南北之间颠沛流离的苦痛,表达了古代文人的忧患心态。鸣雁行七月朔方雁心苦,联影翻空落南土(1)。八

  • 中唐时期诗人鲍溶生平简介,代表作品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809)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人物生平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全唐诗》存其诗三卷一百九十六首,《全唐诗补编》补诗一首。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

  • 唐朝“茶仙”卢仝惨死谜案,是否死于甘露之变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

    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坛上,卢仝的诗歌成就不算太高,但他却以险怪风格自成一家。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位诗人作品的怪异基本来源于其性情的怪异。卢仝一生的交际圈子非常窄,后人从他的诗作大致可以推测出,卢仝的朋友主要有韩愈、孟郊、贾岛、马异、刘叉等人,这些人都是韩孟诗派的中坚力量,大多和卢仝一样,性格孤僻。济源市

  • 唐卢仝《七碗茶》原文赏析,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

    《七碗茶》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重点的一部分,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广为传颂。写作起因河南沁园景区有五十五眼泉。西湖的桃花岛,四面环水,百竹拥翠,岛下有一泉眼,从入岛的拱桥边喷出,翻涌数尺之高,落入泉组河。其水质清澈甘甜,旧时人称桃花泉。中唐时的沁园已变成河东、河南

  • 唐代诗人卢仝生平简介,对后世造成哪些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

    卢仝(tóng)(约795-835) ,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卢照邻嫡系子孙。出生地河南济源市武山镇思礼村,祖籍范阳,河北省涿州市。早年隐少室山,后迁居洛阳。自号玉川子,破屋数间,图书满架,终日苦哦,邻僧赠米;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被尊称为“茶仙”。性格“高古介僻,所见不凡近”,

  • 《秋闺思二首》唐张仲素,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秋闺思二首》

    《秋闺思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张仲素的组诗作品。这组诗都是抒发思妇情怀的。第一首诗,诗人以深情而洗练的笔墨,表现了闺中思妇的幽怨;第二首诗,诗人用委婉的笔法,写出了思妇的忧虑和怨嗟。两首诗都写得回环曲折,深婉动人。秋闺思二首其一碧窗斜月蔼深晖⑴,愁听寒螀泪湿衣⑵。梦里分明见关塞⑶,不知何路向金微⑷。其二

  • 张仲素诗歌《秋夜曲》,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秋夜曲》

    《秋夜曲》是唐代诗人张仲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女子在月夜通宵听着滴水和虫鸣、看着天空中时时露出的月亮,因想到丈夫在外没有寒衣而求告上天不要降霜,表现出她对丈夫深深的思念。秋夜曲丁丁漏水夜何长⑴,漫漫轻云露月光⑵。秋逼暗虫通夕响⑶,征衣未寄莫飞霜⑷。词句注释⑴丁丁:形容漏水的声音。漏:古代计时

  • 唐代诗人张仲素生平简介,主要作品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

    张仲素(约769年~约819年),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 《农家望晴》雍裕之,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

    农家望晴,诗中描写的场景是,正当农民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一时风声紧,雨意浓。秦地(今陕西一带)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时的农谚。这样的农谚与天气变化有关。作品原文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译文曾经听说秦地(今陕西一带)刮起西风就会下雨,西风啊,你什么时候回

  • 晚唐诗人雍裕之《柳絮》,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

    《柳絮》是晚唐诗人雍裕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本诗通过咏柳絮,抒发诗人自己的感想。《柳絮》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诗作赏析翻开《全唐诗》,咏杨花、柳絮的篇章甚多,但雍裕之的这首《柳絮》却与众不同:它既没有刻意描摹柳絮的形态,也没有借柳絮抒写惜别伤春之情,而是以凝炼准确的语言,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