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炀帝、唐太宗为何会下血本去攻打高句丽?

隋炀帝、唐太宗为何会下血本去攻打高句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435 更新时间:2024/2/7 8:25:36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世民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很多人对高句丽政权并不熟悉,总是将高句丽和高丽混淆,因为从地盘上看两者有一定重合性,从时间维度上来说,二者相差不过二百五十年。

2015年公司组织我们去本溪五女山旅游,五女山上的高句丽城,作为高句丽民族文明的发祥地,是一个十分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遗址,但是可悲的是,我的同事都是开口闭口高句(ju)丽,或者高丽,很少有人知道是高句(gou)丽,当然,我们公司是卖猪饲料的,成天都跟猪打交道,不知道也正常。

实际上,不论是地盘上的维度,还是时间上的维度,都不足以证明二者的关系,尤其是相距二百五十年,还要扯上关系,那真是扯淡了。

高句丽是在公元669年被唐朝给灭掉,而高丽是在公元918年成立,只不过为了将自己的政权跟高句丽扯上点关系,因此才叫高丽。

以民族构成来说,高句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政权,包括扶余、契丹、鲜卑、新罗人、汉人,等到唐朝灭掉高句丽后,将高句丽人整体迁移到关内,与内地人融合在了一起,而高丽政权是朝鲜半岛的新罗人(可能与高句丽时的新罗人还不一样)建立的,跟高句丽除了名字有一点像,并没有什么关系。

打个比方,我国的女真族曾经建立了强大的政权,也就是金国,等到金国被灭后,经过元明两朝的统治,明末的女真虽然还叫女真,但是有可能不再是金国时女真的血统,甚至有说法是,女真南下后,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占据了原来女真生活的地方,到明朝时期被称为女真。

等到努尔哈赤率领女真人建立了政权时,称后金,承接自金国,实则是为了给自己的政权“贴金”。

不要说后金统治者爱新觉罗与金国的统治者完颜氏没有血缘关系,就是女真族的构成上,也很不一样。

游牧民族之所以强大,不在于血统高贵,也不完全是游牧多骑兵可以碾压农耕政权的步兵,很大因素在于,游牧政权能够进行融合,形成一个游牧大联盟,不管是匈奴,还是鲜卑,亦或是蒙古和女真,都是表面上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实质上是由多个民族部落共同组成的。

高句丽虽然是一个农耕政权,但是却由于身处游牧民族包围当中,深受游牧文化影响,在民族构成上,不断扩充,从三国时期,逐渐发展,到公元六世纪的时候,兼并了诸多民族部落而形成在东北地区极为特殊的政权。

当然高句丽能够发展起来,实际上也是借了游牧民族南下的光,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化的民族大体上维持了北朝的统治,并且将视线放到了对南朝作战时期。

而高句丽正是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起来的,等到隋朝彻底结束南北朝的分裂,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后,与日益强大的高句丽没有了缓冲地带,自然要爆发冲突。

隋炀帝和唐太宗都要全力攻打高句丽,按照唐太宗所说“高句丽不除,后世必为大患”。

从开疆拓土的角度来说,还是比较有先见之明的,在吸收了北朝的军事力量后,隋唐的军事实力可以说是达到了历代中央王朝之最,可以说,完全不虚高句丽。

实际上,在隋唐逐渐崛起的时候,高句丽由于内乱却走向衰落,当时在朝鲜半岛的百济和新罗联手对抗高句丽政权,严重拖垮了高句丽国力。

只不过隋炀帝好大喜功,在攻打高句丽的过程中,由于操之过急,结果在辽河流域被高句丽打败,后来由于隋朝内部叛乱,加上隋炀帝一直以来的苛政政策,导致隋朝最终崩盘。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自然也意识到高句丽对唐政权北方的威胁,因此也展开对高句丽的进攻。

当然,唐太宗吸取了隋炀帝的失败教训,采取以优势兵力骚扰作战,打击高句丽的经济基础,在高句丽腹地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最终使得高句丽军事实力下降,到唐高宗李治时,联合新罗最终击败高句丽。

讲述隋唐与高句丽政权战争的必然性,其实没有多大意思,在中国这块土地的历史上,最不缺乏的就是战争,隋炀帝和唐太宗都是好大喜功之人,在军事强盛时期必然对外扩张。

本文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够分清高句丽与高丽的区别,由于高句丽是唐朝与新罗联合所灭,使得新罗能够在朝鲜半岛站稳脚跟,此后,新罗将唐朝在朝鲜半岛的实力驱逐,唐朝当时陷入对吐蕃的战争,不得不默认了新罗在朝鲜地区的霸主地位。

新罗政权也成为朝鲜半岛上首次统一的政权,在新罗统治的一百年后,爆发大规模起义,在这些起义中,弓裔和甄萱两个军阀脱颖而出,分别打出了高句丽和百济的旗号(史称后高句丽和后百济),并且与原来的新罗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可以说,这个后高句丽和原来的高句丽是没有联系的,不过是托名而已,此后后高句丽政权中的军阀王建取代弓裔,定国号为高丽,也被称为王氏高丽。

标签: 李世民唐朝

更多文章

  • 都说隋炀帝是个暴君,他到底暴在哪些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炀帝,隋朝

    隋炀帝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对于隋炀帝杨广,准确的说,他是一个毁誉参半的皇帝。如果用现代人的话来评价,他是一个有点人格分裂的帝王。我们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下这位皇帝,究竟功大于过,还是罪不可恕?从杨广到隋炀帝的距离有多远最是无情帝王家,中国历代王朝都不能少的重头

  • 隋炀帝是千古一帝吗 杨广最后为什么会留下千古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朝,隋炀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隋炀帝杨广,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千年来,隋炀帝杨广一直都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他弑父、杀兄,臭名昭著。事实上,隋炀帝也是有为之主,并且大有作为。公元604年,隋文帝驾崩,经过一系列斗争,杨广战胜了废太子杨勇、汉王杨谅等对手,继位登基,称隋炀帝

  • 隋炀帝作出的贡献那么大 后人为什么还说杨广是一个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炀帝,隋朝

    对隋炀帝贡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皇帝。他因为突然发动袭击,为国家夺得了很大的疆域。而且他还修建大运河,把都城迁到了洛阳,把南北的水道打通,这些地方的沿岸因此受到了很多福利,这么多年依然是中国最富有的地方。而且他还发展了考试制度,让出身不

  • 王薄竖起反隋的农民起义大旗 最后被刺客杀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薄,隋唐

    王薄石像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月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这是一首名叫《无向辽东浪死歌》的歌谣,大意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小伙子,喜欢穿着一身漂亮的新衣服。不愿意为昏君卖命,只好上山做了强盗。官军来了就和他们拼命吧,反正穷人已

  • 隋末第一个起义军领袖王薄 见证隋朝灭亡的活化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薄

    杨广在老爹死后,进行了两项比较大的动作,第一个是建造东都洛阳,解决了国都长兴城,因为远离江东,而使政令不通的问题;第二个是同期建设的隋朝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终点,南至杭州,北达北京,可以在富裕的江南,将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往洛阳,再进运河,或流向长兴城,或运往北方前线,既解决了粮食的运输问题,更可以将部

  • 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王薄简介,降唐后王薄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末,王薄

    王薄(?―622年),齐郡邹平(今山东省邹平市北)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隋大业七年(611年),王薄因兵役繁重,与同郡孟让以长白山为据点发动农民起义,自称“知世郎”,作《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农民参加起义军。活动在齐郡、济北郡之间,山东农民纷纷响应。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 独孤盛是谁?独孤盛的个人资料、有何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独孤盛是谁

    独孤盛(?-618年),隋朝将领,独孤楷的弟弟,兄弟本姓李,随主君独孤信姓独孤。谥号武节。618年三月十一,宇文智及与司马德戡、裴虔通计划谋杀隋炀帝,裴虔通用司马德戡的部下替换各门的卫兵。裴虔通驱赶殿内宿卫出宫门,右屯卫将军独孤盛问裴虔通,军队为什么这样调动。裴虔通回答:“形势已如此,不关将军的事,

  • 解密:隋朝佞臣裴矩为何会在唐­朝变成了能臣良臣?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朝,佞臣,裴矩,

    有的时候,同为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环境下,在不同君王的手中,往往能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昏君手下,他是一个佞臣,而在明君手下,他则是一个良臣。隋末唐初,就有这么一个奇特的人物,他既有文才,又有干才;他曾用优美的文字撰写了《西域图记》,把当时西域四十四国的山川地貌、风俗民情,记载得十分详尽,十分

  • 裴矩为何拍隋炀帝马屁却在唐太宗面前说真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裴矩

    在隋炀帝杨广眼里,唐太宗李世民心中,裴矩都应该是一个难得的忠臣、良臣。这就有点让人捉摸不透了。在历史的评价中,隋炀帝那可是排得上号的昏君、暴君,而唐太宗却是少有的明君、仁君。这一好一坏两个皇帝,怎么对裴矩的评价如此高度一致?隋炀帝喜欢裴矩,因为裴矩很懂他。一个眼色过去,不用说出来,裴矩就已经把事情办

  • 裴矩:隋唐时期著名外交家,一生历经了七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裴矩,隋唐

    对裴矩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裴矩(548-627年),本名裴世矩,字弘大,今山西闻喜人。隋唐时期政治家、外交家、战略家、地理学家,北魏荆州刺史裴佗之孙,北齐太子舍人裴讷之之子。裴矩的主要工作经历。一、北齐时期北齐建立后,裴矩父亲裴讷之官至太子舍人,后受同僚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