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晋国时期赵氏与栾书在朝廷是何地位?最终的结局如何

晋国时期赵氏与栾书在朝廷是何地位?最终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192 更新时间:2023/12/31 1:36:39

晋文公重耳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晋国在他的带领下开创了长达百年的霸业。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然而同时期的楚成王也是一代雄主,并且他还是个敢与齐桓公争霸,在最后取得了辉煌成果的“狠人”。齐桓公死后,先是楚国在南方的强势兴起,再到晋国紧跟其后,雄踞北方,强强相遇,势同水火,势必要进行一番龙争虎斗。晋文公深知楚国的强大,秉持着“先下手为强”的理念,在城濮之战打响前于被庐检阅三军,始设三军六卿制,揭开了晋国争霸大幕的同时,也掀起了晋国内部卿族相争的腥风血雨。

一、铁血强腕,一击毙命

“夫郤氏有车辕之难,赵有孟姬之谗,栾有叔祁之诉,范、中行有亟治之难,皆主之所知也。”晋襄公六年(前622),晋国赵氏第二位宗主赵盾初入政坛。得益于其父赵衰的声望和为人处世,赵盾的登场极高,一上台就担任了极为重要的“中军佐”一职,可谓风光无限,但令赵盾没想到的是,后头还有更大的馅饼等着他。晋襄公新置三军六卿后不久,襄公的老师阳处父就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帮助赵盾成功上位为中军元帅,且在阳处父的协助下,赵盾不仅很快熟悉了政务,还成功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成为晋国朝堂仅次于国君晋襄公的正卿,赵氏也因此水涨船高。而赵盾的好运并没有结束,历襄、灵、成三朝执政达二十余年,赵盾因为政绩卓著,战功显赫,他与赵氏的权势达到了顶峰,甚至他的兄弟赵括、赵同、赵婴齐也一起入朝为官。

然而赵氏的好运伴随着赵盾的入土宣告结束,在赵盾死后,赵氏迅速卷入一系列麻烦当中,家族奸情、内讧、卿族群起而攻之,谁能想到,昔日在赵盾带领下达到晋国第一大家族的赵氏,会就这么没落,整个家族被杀个干净,仅剩下赵盾的儿媳赵庄姬孙子赵武。而能够剩下赵武没有使得赵氏绝嗣,还是因为昔日受赵衰、赵盾恩惠的韩氏家主韩厥站出来力保:“赵衰佐文公、赵盾佐襄公,皆社稷之臣,有大功于晋。奈何一朝获罪,而绝其嗣?今有功于国者,恐无后于晋!”

二、众矢之的,为利相争

赵氏的灭亡离不开一个人的推动,那就是栾书。因为赵盾的刻意打压,原本坚定的晋国公族栾氏被打压得几乎没有出头的机会,甚至还是因为栾书抱紧了正卿郤克这个大腿才艰难出头,成为新的执政。然而在上位之初,栾书也很憋屈,他立足未稳,事事不得不委曲求全于赵、荀两家,再加上对赵盾处处打压自己的怨恨,于是乎栾书套近荀氏,拉拢同样反感赵氏的郤锜,静等机会的到来。赵婴齐与赵庄姬通奸之事曝光后,赵同、赵括以为耻,驱逐了赵婴齐,这也给了栾书、郤锜和一众晋国诸姬大臣下手的好机会,甚至怂恿晋景公出兵攻赵的也是栾书。诸卿厌恶赵氏已久,尽皆落井下石,赵氏覆灭。

把赵氏推翻后,栾书享受了几天的好日子,借机削除了膨胀的卿族们,甚至一个好心,把狼狈为奸的郤锜族弟郤至拉入新军为军佐,以此巩固两家的关系。但令栾书没想到的是,郤氏族人的贪婪程度不亚于自己,在先占据两个卿位的情况下,郤锜、郤至把叔叔郤犨也拉进了晋国的朝堂之上,八卿之中,郤氏不仅占据两个位置,还牢牢把新军握在了手中。没有绝对的朋友,只有利益的争斗,栾书刚刚扳倒赵氏,肯定不想看到又一个崛起的新贵,原本联合起来的两家,又再次站到了对立面。

三、势同水火,血雨腥风

因为内部分歧,为人所乘,几乎灭门,赵氏的覆没如前车之鉴,时任上军将的郤锜、新军将的郤犨、新军佐的郤至可谓是铁板一处,春风得意的“三郤”比起赵氏更难收拾,为何?赵盾既没,赵同、赵括都没有太大的才能,而郤氏却不同,一门三卿五大夫,不仅人多势重,而且分工明确清晰,既郤锜为宗主,总摄诸郤;郤犨极有才辩,全权负责对中原诸侯的外交事宜,后来还一度负责晋国卿族官僚的选拔任免且颇有政绩;郤至的军政实力也同样不俗,晋楚的第一次弭兵,就是其促成的,四年后楚国撕破合约,也是郤至提出直接与楚共王速战并且获得大胜的。而面对做大做强的三郤,栾书又坐不住了。

而国君晋厉公的干预,让栾书的日子更不好过。这位晋国国君同样是个不好对付的主,他亲临前线,在麻隧之战大败秦国,完成了“秦、狄、齐”三强服晋的部署;又在鄢陵之战大败背叛的郑国和其结盟的楚国,“晋由此威诸侯,欲以令天下求霸”。对内,晋厉公亲自主政,勤于国事,“厉公太刻”,然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晋厉公想要夺走栾氏等卿族手中的权势。面对咄咄逼人的厉公与三郤,栾书选择先易后难,即先废君,后除三郤。栾、郤氏都出自晋国宗室旁支,由公族衍化为卿族,因此三郤都坚定支持晋厉公,且铁板一处。但栾书不愧是老谋深算的政治家,眼看无法策反三郤,于是他在晋厉公面前构陷三郤,先扳倒唯一能与自己抗衡的郤氏后,栾书立刻动手,弑杀了不可一世的晋厉公,迎立了“天才儿童”晋悼公

可以看到,“赵氏孤儿”“三郤之难”背后都有一个推手——栾书,此人与国君、同僚勾心斗角,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尽数施展在争权夺位上了。然而卿族覆灭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树大招风,随着野心的膨胀也招来了杀身之祸。在差点灭族后,赵氏学聪明了,暗自蓄力,与同样虽未跻身核心但都在“猥琐发育”的魏、韩瓜分了晋国,一同位列战国七雄,拉开了新的大幕。

标签: 晋国春秋

更多文章

  • 栾书的生平简介 栾书人物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栾书

    人物简介概述栾书(?-前573年),姬姓,栾氏,谥曰武,人称栾武子,生年不详,晋景公、晋厉公时期人物。祖父栾枝,父亲栾盾。晋景公三年(前597年)任下军之佐,十一年(前589年),参与晋齐鞍之战,大胜之。晋景公十三年(前587年),栾书官拜中军,十五年(前585年),栾书率师救郑国,迫楚国退军,伐楚

  • 柳下惠坐怀不乱竟只是一个谎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柳下惠

    通常来说,事情发生得愈早,给人们的印象愈模糊。上个月的事总不如本月的清晰,童年时代的不如青年时代的记得牢靠。正如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在刚转身而去的时候,衣服、头发以至鞋子,都清清楚楚在你眼里,走得越远,背影越模糊,到了视界的尽头,只剩下一个黑点,最终全部消失,无影无踪。中国历史上的许多人和事,则恰好

  • 成语故事坐怀不乱 柳下惠是真君子还是伪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成语故事

    坐怀不乱的典故:坐怀不乱相传是讲述的柳下惠不为女色所动的事,在古代更是被奉为儒家的经典之一,坐怀不乱到底说了什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按中国的传统,男女之事,算是“不文”,是不可以公开谈论的,“四大圣人”之一的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去流传了千年,虽坐怀没乱,但毕竟涉及的是男女之事,是不便于放到台面上来

  • 历史误读了柳下惠:并非后世所说的坐怀不乱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柳下惠,坐怀不乱

    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柳下惠(亦称柳下季),姓展,名获,字子禽。春秋时人,稍早于孔子。词典解释“坐怀不乱”: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典出《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究竟如何坐怀,如何不乱,史料的演变很

  • 历史上孔子孟子都曾离婚?揭秘孟子为什么要离婚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孟子,离婚

    导读:孟母觉得十分荒唐,遂引用古礼“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来提醒儿子:你去你老婆的房间,不提前招呼一下,进去时也没一点声响,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孟子听罢,很是自责,此后再也不敢提与妻子离婚的事了。在古代,名人离婚同样备受关注。孔子“离婚”迄今为谜中国古代的离婚者中,名气最大的当属

  • 古人也爱闹离婚?孟子因妻子坐姿不雅而要离婚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离婚,古人

    古人怎么离婚:离婚对于现在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其实在中国古代的离婚者中,名气最大的当属孔子,但其离婚的是非、真假,一直到现代仍存在争论。据《孔子家语·本姓解》所记,孔子19岁时,娶了宋国的丌官氏为妻,一年后生了儿子,孔子是当时鲁国的文化名人,国王鲁昭公听说后,送来了鲤鱼,以示祝贺。孔子觉得这是家门

  • 对自己最狠的宗师要离:为刺杀杀妻杀子自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宗师,刺杀

    绝代宗师春秋什么是绝顶的高手?古龙说得好:手中无剑,心中有剑。什么是绝顶的高手?手无缚鸡之力,却能杀人于咫尺之间。什么是绝顶的高手?能让被杀者死得心服口服,认为自己死得其所。什么是绝顶的高手?杀死另一个绝顶高手之后,自杀以报知遇之恩。这样的绝顶高手,历史上只有一个,也只能有一个。否则,他就不是绝顶高

  • 《水浒传》中花荣的外号小李广为什么不是养由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水浒传,花荣,外号,养由基

    导读:花荣外号小李广,在梁山上排第九位,军事将领排第五位。花荣在上梁山途中,看见吕方和郭盛比戟,两人戟上的丝绦缠绕在一起,花荣一箭射断,引得一片喝彩。到了梁山,大家和晁盖说起这件事情,晁盖心下意有不信。在看山时,空中有大雁飞过,花荣要在晁盖面前展现本事,就说要射雁行内第三只大雁的头,果然射中。“晁盖

  • 养由基是谁? 战国时期著名神箭手养由基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养由基,东周,神箭手

    养由基简介:养由基(生卒年不详)汉族,姬姓,养氏,字叔,名由基,一作繇基,东周楚国(今湖北荆门)人,《战国策·西周策》中记载:“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都出自这里。此人号“养一箭”,一箭就足以致胜了。养由基,楚国名将,原为楚庄王近卫军成员,后任楚国宫厩尹,

  • 齐桓公想吃人肉 易牙烹杀三岁幼子以表忠心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齐桓公

    在专制制度下,王权高于一切。君主的个人意志具有法律效力,对臣民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因此,奸佞之徒往往绞尽脑汁,刻意媚君。他们阿谀逢迎,拍马献媚,到了恬不知耻、令人肉麻的地步。网络配图在齐国的后宫里,齐桓公的宠妾长卫姬大病不起。她茶不饮,饭不思,一个如花似玉的美人儿,几天内便瘦得骨瘦如柴,形同饿鬼。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