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说宋之问是唐朝最无耻的诗人?

为什么说宋之问是唐朝最无耻的诗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40 更新时间:2024/1/17 7:53:40

你们知道宋之问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

唐朝时期,国力强大,文化强盛,盛况空前,无论经济、文化均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内政安稳、对外开放,思想也是空前的开放,出现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诗篇、名流千古的诗人,在初高中语文课本上居于首要地位,是孩子们最头疼之处。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称帝后,年事已高,但是却有一群"面首",是为男宠,这被绝大多数男人所不齿,但是总有一些人自认为自己胃不好,总想吃点软饭。毕竟这种一步登天,直接拥有财富与权力的机会并不多。在历史上,除了有“断袖”典故的汉哀帝与董贤,还从未有哪位皇帝给过男人这种机会,汉哀帝的爱情轰轰烈烈,感天动地,甚至想要把皇位直接传给董贤,绝无仅有!

言归正传,女皇给了大家机会,大家就得珍惜不是。引出了一大批想通过捷径过上理想生活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薛怀义张易之,均风度翩翩,一表人才。而以立志于爬上龙床,却惨遭拒绝,反而以一种很让人恶心的方式继续侍奉而闻名的,怕是有且只有我们今天的讨论的对象宋之问了吧。对于侍奉皇帝恶心的方式,我们下文会继续讲到。

宋之问,一个无耻的诗人,他被自己人品耽误的,本该是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的诗人。他诗才一流,文采卓绝,惊才艳艳,“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年仅19岁就考中进士,那就是历史上传说中的“文曲星”啊。

1.因诗杀亲

对于宋之问的性格人品,还不得不提的就是有名的轶事典故“因诗杀亲”一案。宋之问与外甥刘希夷年龄相仿,无意中见到了外甥尚未公开的诗集,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句非常喜欢,遂心怀贪念,想据为己有,外甥实难割爱,宋之问恼羞成怒,不顾一切的用一种恐怖的方法,将装满土的袋子放在外甥胸口,活活闷死,可怜才华横溢的刘希夷年仅30岁,还未来的及留下更千古传唱。可见宋之问手段之残忍,薄情寡义,为了功名利禄可以不择手段。

2.像武则天大胆示爱

但是才华从来也不是评判一个人的唯一标准,对于一个诗人来说,品行远比作品更重要一些。古人云“先器识而后文艺”,就是这个道理。君子不齿与之为伍。他的生平劣迹斑斑,为人不齿,后来更是卷入政治的漩涡,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宋之问门第并不显赫,但是弱冠成名,善诗词歌赋,无人能及,19岁考中进士后,正式出道走入仕途,他曾两次摘取皇家诗歌比赛第一名。跃过龙门成为天子宠臣,“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所有上进人士的终极目标。宋之问日常工作之余,另一项任务是陪同武则天出席各种大小宴会,巡游国家,彰显我大国风范。可见宋之问人物才华一流,充分展示了他的才华。如此才名在外,无论唐中宗还是武则天都对其颇为看重,但是万万没想到,他志不在此。他的终极目标竟然是爬上龙床,成为天子宠臣,从此进入权力的中心,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宋之问自恃才出众、仪表堂堂、貌若潘安,对于自己明明有颜值,却偏偏要靠才华很是不平,他认为凭借自己的诗情也可以获得武则天的垂怜。于是写情诗像武则天大胆示爱,表达一片倾心,自荐枕席,侍奉左右,惨遭拒绝,甚至对其避而远之。多方打听才知道是武则天听说他口臭,无奈羞愧的每天刷几十次牙,自此口中暗含丁香,可惜最后也并没有被女皇接受。

3.逢迎谄媚

被武则天拒绝后他简单的冷静之后,并未灰心,而是给自己迅速的换了一个攀附对象,继续未完成的事业。他的顶头上司便是著名男宠张易之与张昌宗兄弟二人。由此可见,孟母三迁,择邻而处是很有先见之明的。毕竟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毕竟跟着好人学好,跟着坏人很难做到出淤泥而不染。这种影响潜移默化,让人无从发觉,但是时间久了会与自己身边的人越来越像。

宋之问的下一步人生选择便是依附于男宠张易之,不得不说一步错,步步错。宋之问的每一个人生选择都是错误的。他永远在人生重要的路口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既然已经像大家的共同主人表达爱意与自己和想要爬上龙床的意思,那么大家便是情敌,自然不可能相见两欢喜,情敌之间,而且还有权利之争,便只有在顶头上司的手下讨生活。武则天喜欢诗词歌赋华丽的辞藻,宋之问便利用自己的才华为张易之捉笔,张拿去讨武则天欢心,最失去男人骨气的,便是上文提到的恶心的事就是“捧溺器”,本该下人做的事情,宋之问为了讨得一个男宠的欢心,竟然抢着去做,乐此不疲,实在有辱斯文,君子不齿!

4.卖友求荣

不久,武则天被逼退位,留下无字碑,张易之被杀,宋之问遭遇人生第一次贬谪。自此,一贬再贬,因为他永远不知道怎么做出正确的选择。荣华富贵迷了眼睛,他受不了被贬之后的冷落,偷偷潜回洛阳,躲在友人安定公主驸马王同皎的家中,王同皎与人密谋诛杀奸臣,而宋之问却将其当作东山再起的机会,他选择出卖收留自己的友人,像奸臣一派告密,结果友人被斩首,而宋之问升官的事实可以证明,他绝对逃不了干系,若说真是没他啥事,鬼才能信。典型的农夫与蛇,你的倾囊相助、冒死相救换来的不过是反咬一口。宋之问因此被贴上了新的标签“恩将仇报”、“卖友求荣”、“深为义士所讥”、“天下丑其行”。

5.不忠不义

好景不长,宋之问的新主子大奸臣武三思也是不得人心,末路穷途。背靠的大树又倒了,宋之问又选择去投靠势大的太平公主,两相比较之后又见安乐公主权势更盛,还是觉得跟着安乐公主更有前途一些,又巴结安乐公主。这种见风使舵、两边倒的墙头草自然会引起上位者的不满,太平公主在他劣迹斑斑的人生中随便寻了一点受贿丑行,被贬越州。对公主不忠,对友人不义,如此不忠不义之徒,真是可悲!

6.年老醒悟

宋之问一生自私自利、苦苦钻营,但是却总是做出错误的选择,永远在站错队,可谓时也,运也,命也!政治斗争的诡秘以及一波三折、宠辱无常,他在贬谪的途中有了一些清醒,诗中可见思想发生了一些转变。从眼前虚幻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中走出来了,不再执着于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诗风由过去的空洞无实、词藻堆砌逐渐的发生了转变,颇有去国怀乡之幽怨。脱离了宫廷生活的浮夸与羁绊,行走到山水之间,清新秀美的风景,颇为荡涤心灵,灵魂得到了升华,诗作呈现勃勃生机,有了旺盛的生命力。此时的宋之问洗心革面、探访民生、走访民情,诗歌风格转入健康清新的模式。诗人找到了新生,他有了另一种活法,有了新的人生追求。

但是,命运弄人,宋之问最终为自己之前站错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虽然远离朝堂纷争,被迫远走他乡,朝堂政治又一次将他逼上了绝境,断送了生命。太平公主与安乐公主的权势之争,以太平公主取得最终的胜利告终,安乐公主被杀,后台最后一次倒掉。宋之问曾经依附于张易之,武三思的旧事被挖出,又一次被流放,两年之后,唐玄宗继位,将其赐死。

宋之问的人品一直被质疑,因为他“因诗杀亲”、“卖友求荣”,有才无德,德行的缺失,让他成为最无耻的人,名声非常差,品行恶劣令人远之。他人生最大的悲剧是混迹官场,他最不适合的职业就是做官,对政治丝毫不敏感,永远都是做了错误的选择,站错队的一方,屡屡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他的诗作应制而生,华丽的辞藻堆砌,内容乏味,后期虽较为充实,有清新的气息,境界也并没有很高,但是在创作中使格律诗体制更趋完善,法则细密,并且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也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做人的失败无法抹去诗坛的贡献。他丝毫没有文人应该有的风骨,“安能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种蔑视权贵、不卑不亢的风骨。

标签: 宋之问唐朝

更多文章

  • 才气卓然的诗人宋之问,为何被称为文中败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宋之问

    唐朝诗人宋之问在后世名气不大,但在其生活的初唐时期却是盛名远播的大诗人,与沈佺期合称“沈宋”。他虽然才气卓然,但人品极其低下,是典型的文人中的败类。宋之问是山西汾阳人,家里兄弟三个,他是老大。哥仨分别继承了父亲宋令文的三样绝活:二弟宋之悌勇力过人,三弟宋之逊精于书法,宋之问则继承了父亲的文采,写得一

  • 一生都在努力讨好武则天的宋之问,后来下场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之问,唐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宋之问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唐朝有个叫宋令文的人,史书记载他:“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宋令文有三个儿子,他便将“三绝”倾囊相授给儿子们,每人继承一样。其中宋之问专攻文词、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而今天要说的,就是老大宋之问。宋之问继承

  • 那位努力讨好武则天的诗人宋之问,骆宾王曾帮他改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之问,唐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宋之问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以前的时候,有个特别有名的诗人叫宋之问,他曾经考上官了,当过员外郎,但是却因为很多的事情和意外很多次遭到了排挤,失去官职。后来有一次他又被贬了,在换地方的时候路过了途中经过江南那个地方,就到了当地很出名的一个寺庙去逛了逛。有一天

  • 骆宾王的结局是什么?宋之问在哪里巧遇骆宾王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骆宾王,宋之问

    公元684年,武则天正式摄政,杀了不少李唐王朝的人,其中包括她自己的儿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徐敬业等人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投到其部下,并为其写了有名的声讨武则天的檄文《代李敬业讨武氏檄》,历数武则天的多项罪状。后来讨武一方兵败,徐敬业和骆宾王不知去向

  • 宋之问:大唐人品最差的诗人,揭秘他与武则天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之问,唐朝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宋之问的故事。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这两句诗,可以把每一个游子弄得泪水盈盈。可惜,宋之问算得上是大唐第一品行不端正诗人。宋之问长得挺拔英俊,偏偏又文采绚烂。有个词语叫赋诗夺袍,就出自宋之问。宋之问与一帮文人在武则天面前写应

  • 唐代宋之问之渡汉江赏析,该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代,渡汉江

    渡汉江,唐代宋之问,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

  • 唐诗题大庾岭北驿如何赏析,宋之问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诗,题大庾岭北驿

    题大庾岭北驿,唐代宋之问,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的景物及所想象的意象,借景抒情,引用一则“雁过梅岭”的奇妙传说,再结合自己当前的处境,抒

  •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揭秘李子通的生平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子通,隋朝

    李子通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李子通攻占江都后,只过了三个月,杜伏威就任命他的行台左仆射辅公祏为征讨大主帅,将军阚棱和王雄诞为副帅,率领几千兵马进攻江都的李子通。辅公祏和杜伏威,早年还是江淮一带有名的两个小混混。杜伏威是个惯贼,常常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辅公祏数次

  • 李重俊学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结果悲剧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重俊,唐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李重俊的故事。谈到大唐帝都长安的玄武门,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不会觉得陌生。在这里,一代英主李世民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而后成为了伟大的天可汗。然而玄武门前,发动政变想要夺取政权的皇子绝不止秦

  • 李重俊:唐朝历史上最可怜的太子,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重俊,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重俊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说到中国历史上的那些皇太子,估计很多人都难掩羡慕的情绪:在家锦衣玉食,出门前呼后拥的就不用说了,最重要的是自己以后可以一人之上万人之下,而且由于自己的身份已然确定,再没有必要因为上位的问题而担惊受怕。可事实真是如此吗?历史证明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