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仙宗十友之一的宋之问,在历史上人品真的很差吗?

仙宗十友之一的宋之问,在历史上人品真的很差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40 更新时间:2024/1/15 11:53:38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宋之问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初唐诗歌大咖宋之问的口碑历来很差,这是因为他做人太不讲究,基本上是谁有权有势就依附谁,哪怕是张易之张昌宗这样的奸臣也无所谓,不爱惜自己的羽毛。这一点,是没什么争议的,但是笔者想说的是,加在他身上的有些劣迹,其实也有莫须有的嫌疑,是趁机往他头上扣屎盆子。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宋之问的外甥刘希夷写了一首诗叫《代悲白头吟》,宋之问看了赞不绝口,尤其喜欢其中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就想据为己有,但刘希夷不肯,于是宋之问就用装土的袋子将他压死。

这个故事被很多人看成是宋之问一生的重大污点,但实际上,它的疑点很多,可以说是站不住脚的。

关于这件事最早的记载是唐代刘肃的《大唐新语》第八卷,原文是:“(刘希夷)诗成未周,为奸人所杀。或云宋之问害之。”刘希夷被人杀害,这是没错,杀他的人是谁呢?请注意这里的用词,是“或云”,就是“有的人说”,这说明唐肃也并不确定,只是有这么一种说法。

《旧唐书》中的刘希夷小传是这么写的:

“时又有汝州人刘希夷,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

这里并没有说刘希夷是被宋之问杀害的,没有把那种未经证实的传言写进来,这是一种比较严谨的态度。

最早肯定宋之问为了夺那两句诗而杀死刘希夷的是唐代的韦绚,但韦绚并没有拿出什么过硬的证据来,所以他的说法是很值得怀疑的,很可能就是在刘肃所记的传闻的基础上添油加醋。

因为宋之问的名声不怎么好,所以到宋元时期,韦绚的说法慢慢被很多人接受,觉得宋之问既然是个没底线的小人,那么这种事他肯定也是做得出来的。宋代王谠的《唐语林》和徐松的《登科记考》甚至还增加了“以土囊压杀之”这样的细节。

我们从情理上来分析,宋之问写诗是当时的顶尖水平,绝对在刘希夷之上,《代悲白头吟》不见得就比他的高明,他没有理由非要去夺人之美。至于为了两句诗去杀害自己的亲外甥,这个脑洞开得有点大,反正笔者不相信。

正因为如此,后世魏泰、王若虚、王世贞等都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表示怀疑。明代的胡应麟一语道破其中的原因:“之问未必作尔许业,人品污下而恶归焉。”他并不相信宋之问会做出这样的事,而是认为因为他人品差,人们就把这种事加在他头上,故意恶心他,这明显是一种“墙倒众人推,鼓破万人捶”的心理。

《旧唐书·宋之问传》记载,宋之问被贬为泷州参军后,没多久就逃回洛阳,躲在张仲之家里。张仲之与驸马王同皎等密谋除掉宰相武三思,被宋之问让人告密,结果张仲之、王同皎等人被治罪。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正史都这么说了,应该错不了吧?其实不然,正史也有不靠谱的时候。

首先,在这个问题上,《旧唐书》自己就自相矛盾,书中《王同皎传》就说是同谋的冉祖雍告发的。

其次,从时间来看,宋之问大概是在神龙元年(705年)年底或神龙二年年初从泷州起程前往洛阳,一路从西江入桂水,经灵渠、湘水,过汉江的时候已经是春天,所以他在《渡汉江》诗中说:“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他到达洛阳的时候可能已是春末了。而王同皎等人计划在神龙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即武则天灵驾还京的那一天,劫杀武三思,他们事败被捕肯定在这之前,这时宋之问还没到洛阳。

之所以有这样的联想,可能是因为王同皎等人被杀与宋之问被任命为鸿胪主簿在时间上比较接近,告密说刚好解释了宋之问为什么由一个逃犯而很快就被起用。

但事实上,宋之问这次并不是逃回,而是遇赦被召回的,他的《初承恩旨言放归舟》说得很清楚:“一朝承凯泽,万里别荒陬。去国云南滞,还乡水北流。”这从他的《渡汉江》一诗也可以看出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是一种迫切的心理,而不是逃犯的凄惶。更何况,如果是逃跑,那应该往偏远、安全的地方去,又怎么会选择去东都洛阳呢?

这样看来,杀甥夺诗与卖友求荣这两件事很可能宋之问都没做过。这个答案说出来后,大家别不信。

当然了,笔者不是要刻意替他洗白,而是觉得,虽然他的人品确实有问题,但也应该实事求是,不能随便给他泼污水吧。宋之问太有才了,诗写得真是漂亮,对律诗的发展贡献很大,他的人品其实也没有那么不堪。这样一想,我们在读他的诗的时候也许心态就会更平和一些。

标签: 宋之问唐朝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宋之问是唐朝最无耻的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之问,唐朝

    你们知道宋之问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唐朝时期,国力强大,文化强盛,盛况空前,无论经济、文化均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内政安稳、对外开放,思想也是空前的开放,出现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诗篇、名流千古的诗人,在初高中语文课本上居于首要地位,是孩子们最头疼之处。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称帝后,

  • 才气卓然的诗人宋之问,为何被称为文中败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宋之问

    唐朝诗人宋之问在后世名气不大,但在其生活的初唐时期却是盛名远播的大诗人,与沈佺期合称“沈宋”。他虽然才气卓然,但人品极其低下,是典型的文人中的败类。宋之问是山西汾阳人,家里兄弟三个,他是老大。哥仨分别继承了父亲宋令文的三样绝活:二弟宋之悌勇力过人,三弟宋之逊精于书法,宋之问则继承了父亲的文采,写得一

  • 一生都在努力讨好武则天的宋之问,后来下场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之问,唐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宋之问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唐朝有个叫宋令文的人,史书记载他:“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宋令文有三个儿子,他便将“三绝”倾囊相授给儿子们,每人继承一样。其中宋之问专攻文词、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而今天要说的,就是老大宋之问。宋之问继承

  • 那位努力讨好武则天的诗人宋之问,骆宾王曾帮他改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之问,唐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宋之问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以前的时候,有个特别有名的诗人叫宋之问,他曾经考上官了,当过员外郎,但是却因为很多的事情和意外很多次遭到了排挤,失去官职。后来有一次他又被贬了,在换地方的时候路过了途中经过江南那个地方,就到了当地很出名的一个寺庙去逛了逛。有一天

  • 骆宾王的结局是什么?宋之问在哪里巧遇骆宾王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骆宾王,宋之问

    公元684年,武则天正式摄政,杀了不少李唐王朝的人,其中包括她自己的儿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徐敬业等人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投到其部下,并为其写了有名的声讨武则天的檄文《代李敬业讨武氏檄》,历数武则天的多项罪状。后来讨武一方兵败,徐敬业和骆宾王不知去向

  • 宋之问:大唐人品最差的诗人,揭秘他与武则天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之问,唐朝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宋之问的故事。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这两句诗,可以把每一个游子弄得泪水盈盈。可惜,宋之问算得上是大唐第一品行不端正诗人。宋之问长得挺拔英俊,偏偏又文采绚烂。有个词语叫赋诗夺袍,就出自宋之问。宋之问与一帮文人在武则天面前写应

  • 唐代宋之问之渡汉江赏析,该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代,渡汉江

    渡汉江,唐代宋之问,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

  • 唐诗题大庾岭北驿如何赏析,宋之问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诗,题大庾岭北驿

    题大庾岭北驿,唐代宋之问,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的景物及所想象的意象,借景抒情,引用一则“雁过梅岭”的奇妙传说,再结合自己当前的处境,抒

  •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揭秘李子通的生平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子通,隋朝

    李子通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李子通攻占江都后,只过了三个月,杜伏威就任命他的行台左仆射辅公祏为征讨大主帅,将军阚棱和王雄诞为副帅,率领几千兵马进攻江都的李子通。辅公祏和杜伏威,早年还是江淮一带有名的两个小混混。杜伏威是个惯贼,常常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辅公祏数次

  • 李重俊学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结果悲剧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重俊,唐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李重俊的故事。谈到大唐帝都长安的玄武门,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不会觉得陌生。在这里,一代英主李世民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而后成为了伟大的天可汗。然而玄武门前,发动政变想要夺取政权的皇子绝不止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