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末梁王萧铣:梁皇室后裔兵败降唐后被诛杀

隋末梁王萧铣:梁皇室后裔兵败降唐后被诛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23 更新时间:2024/1/10 10:10:59

萧铣(583年-621年),西梁宣帝萧詧曾孙,安平忠烈王萧岩之孙,安平文宪王萧璇之子,西梁靖帝萧琮堂侄,隋末唐初地方割据势力首领。

网络配图

隋大业元年(605年),萧铣之叔伯姑母被隋炀帝册立为皇后,即萧皇后。萧铣于是被任为罗县县令。大业十三年(617年),萧铣在罗县起兵,自称梁公。十月,自称梁王。唐武德元年(618年),在岳阳称帝,国号梁,建元鸣凤,置百官,均循梁朝故制。其势力范围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至交趾(今越南河内),北至汉水,拥有精兵40万,雄踞南方。武德四年(621年),萧铣兵败降唐,押往长安被斩首,时年39岁。

响应起兵

萧铣是西梁宣帝萧詧的曾孙,安平忠烈王萧岩之孙,安平文宪王萧璇之子。开皇初年(581年),背叛隋朝降于陈朝。开皇九年(589年),隋朝灭陈朝,萧岩被隋文帝诛杀。萧铣少时孤贫,以卖书谋生,侍奉母亲很孝顺。隋炀帝时,因外戚之恩提拔为罗川县令。

大业十三年(617年),岳州校尉董景珍、雷世猛,旅帅郑文秀、许玄彻、万瓒、徐德基、郭华,沔州人张绣等共谋起兵反隋,众人欲推举董景珍为首领,董景珍说:“我素来寒微,虽假借名号,也怕不能服众。罗川县令萧铣,是梁朝皇帝后代,宽仁大度,有梁武帝遗风。况且我听说帝王兴起,必有符命。隋朝冠带尽称‘起梁’,这是萧氏中兴的征兆。现在推他为主,以应天顺人,不更好吗?”便派人告知萧铣。萧铣随即回信对董景珍说:“我先君侍奉隋朝,职贡毫无缺失,而隋人竟贪我土地,灭我宗社,我因此痛心疾首,想洗雪这个耻辱。如今上天诱导各位,降心从事,将重续梁朝统治,以求福佑于先帝,我怎敢不纠集勉励士众以随公之后呢?”立即募兵数千,扬言讨伐贼寇,实则准备响应董景珍起兵。

自称梁王

时逢颍川贼寇沈柳生进犯罗川县,萧铣出战不利,对其部下说:“岳阳豪杰打算推我为主,如今天下全都叛隋,我能独自守节以保全吗?况且我祖先建国于此,如从其请恢复梁朝,再以半纸檄文招降群盗,谁人敢不服从?”众人大喜,便在大业十三年(617年)十月,自称梁公,旗帜服色全遵梁朝旧例。沈柳生率众归附萧铣,萧铣任命他为车骑大将军。不到五天,远近争相归附,众达数万,便率众前往巴陵郡。

网络配图

董景珍派遣徐德基、郭华率领强姓首领数百人前来迎接,而首先见到沈柳生。沈柳生与其部下商议说:“梁公起兵,我最先归附,功勋居第一。如今岳州兵众而将多,谁肯位在我下?不如杀掉徐德基,扣押其人,独挟梁主进取州城,那么谁能位于我前呢?”于是杀死徐德基,前往中军告知萧铣。萧铣大惊道:“今欲拨乱反正,忽然自相屠杀,我不能当你们的君主了!”随即走出军门。沈柳生害怕,伏地请罪。萧铣斥责后宽宥了他,陈兵进城。董景珍说:“徐德基倡义竭诚尽力,沈柳生擅自杀害,如不诛杀,将无法治政。且与凶贼共处,久后必生祸患。”萧铣因此下令斩沈柳生。于是筑坛于城南,燔柴告祭上天,自称梁王。因有异鸟到来,于是建年号为凤鸣。

称帝夺地

义宁二年(618年),萧铣称帝,设置百官,全都依照梁朝旧例。追谥从父萧琮为孝靖帝,祖父萧岩为河间忠烈王,父亲萧璇为文宪王。封董景珍为晋王,雷世猛为秦王,郑文秀为楚王,许玄彻为燕王,万瓒为鲁王,张绣为齐王,杨道生为宋王。隋朝将领张镇州、王仁寿进击萧铣,不能取胜。后得知隋朝灭亡,便与宁长真等人率领岭南州县归降于萧铣。当时林士弘据有江南,萧铣派遣部将苏胡儿攻拔豫章郡,派杨道生夺取南郡,张绣略定岭表。西至三峡,南到交趾,北距汉水,全都归属萧铣,兵力达到四十万。

日渐衰弱

武德元年(618年),萧铣迁都江陵,修复先祖园庙。任命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主掌机密事务。派遣杨道生进攻峡州,被峡州刺史许绍击败,战士死伤大半。

网络配图

武德三年(620年),唐高祖李渊下诏夔州总管、赵郡王李孝恭征讨萧铣,夺取通、开二州,斩其东平王阇提。当时诸将擅兵横暴,萧铣怕以后无法控制,便扬言休兵以便农耕,以罢免将帅兵权。大司马董景珍的弟弟为将军,心怀不满,谋图作乱,因事泄被萧铣所杀。董景珍当时镇守长沙,萧铣下书赦免他,并将他招还江陵。董景珍害怕,派遣使者前往李孝恭处,举地归降。萧铣派遣张绣进攻董景珍,董景珍说:“‘前年醢彭越,往年杀韩信’,您没听说过吗?何必互相攻讨?”张绣不回答,进兵围城。董景珍溃围而走,被其部下杀害。萧铣提升张绣为尚书令。张绣居功自傲,萧铣又杀了他。萧铣性情外表宽仁而内心疑忌,嫉妒胜己者,因此大臣旧将都怀疑惧怕,往往叛离,萧铣不能禁制,所以日渐衰弱。

投降被杀

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下诏李孝恭与李靖率领巴蜀兵顺流而下,庐江王李瑗由襄阳道,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合兵攻打萧铣。萧铣的将领周法明率四州归降唐朝,唐高祖随即下诏任命周法明为黄州总管,前往夏口道,进攻安州,将其攻下。萧铣的将领雷长颍以鲁山归降唐朝。萧铣便派部将文士弘抵御李孝恭,战于清江口,李孝恭大败其军,缴获战舰千艘,攻取宜昌、当阳、枝江、松滋等县,萧铣的江州总管盖彦举城投降。李孝恭、李靖直逼其都城江陵。

起初,萧铣放散兵卒,仅留宿卫战士数千人,等到仓促召集兵马时,江南、岭南,路途辽远,未及赴援。李孝恭布列长围以守。数日之后,攻破水城,缴获楼船数千艘。交州总管丘和、长史高士廉、司马杜之松前往李靖处投降。萧铣自料救兵不会前来,对其属下说:“上天不保佑梁朝啊!如待力尽而降,必害百姓遭殃。如今趁城未攻下,先行出降,可免乱兵祸害。各位何愁没有君主呢?”便巡城下令,守城士卒全都痛哭。萧铣用太牢告祭于太庙,率领官属身穿孝服前往军门,认罪说:“应死者仅萧铣一人,百姓无罪,请不要杀掠他们!”李孝恭受降,护送他到京师。过后几天,救兵赶到,众达十余万人。得知萧铣已降,便都投降唐朝。萧铣送到京师。唐高祖斥责其罪,萧铣回答说:“隋失其鹿,英雄竞逐,萧铣无天命护佑,故被陛下擒获,正如田横南面称王,难道对不起汉朝吗?”唐高祖因其言不屈而大怒,下诏斩于都市,时年三十九岁。

标签: 萧铣

更多文章

  • 一代杰出人物大梁王萧铣为何会被闹市问斩?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萧铣

    梁王萧铣是出生在583年的时候,他是宣帝的曾孙子,在隋朝和唐朝交替的时候他曾经担任过地方的首领。在605年的时候萧铣的一位远房姑姑曾经是隋炀帝的皇后,也就是很多熟悉历史的人都曾经听说过的萧皇后。也是因为她的关系萧铣才开始进入朝廷担任官员,并且在十几年时候自立成为梁公,所以人们在称呼他的时候总是会用梁

  • 萧铣坐拥四十万兵马不战而降!不知是该说他仁道还是无能!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萧铣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萧铣不战而降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隋末天下乱,无论是官还是贼,都纷纷造反。北方最后基本形成唐、郑、夏三足之势,而南方则复杂得多,虽然有很多反王,诸如萧铣、杜伏威、辅公祏、沈法兴、李子通、林士弘、张善安等等,然而却没有一个有真正的实力可以与唐对抗。其萧铣是少数几

  • 萧铣:他是南朝梁宗室,计杀权臣最后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萧铣,南北朝

    萧铣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武德三年(620年)十二月,萧铣命齐王张绣进攻驻扎长沙的董景珍。在梁国里,张绣应该算是军事能力最高的将领,最初巴陵起兵时,张绣也是骨干之一。不过,作为地理上靠近中原的沔阳人的他,可能和董景珍等不是同乡,因此在当初的巴陵军官团中,他是比

  • 一介书生的萧铣成群雄之一,董景珍为啥反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董景珍,隋朝

    萧铣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江南形势大转变,开始于武德三年(620年)的十一月。历史上稍有成就的农民起义军,似乎许多都摆脱不了内讧的死局,如李密和翟让的内讧,太平天国内讧。实际上,内讧最基本的起因,就是领导人性格的问题。李密杀翟让,因李密性格多疑;石达开出走,也

  • 揭秘李靖降唐后的第一战,直接杀了萧铣的东平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靖,唐朝

    李靖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武德五年(622年)七月,杜伏威才去长安正式上朝,这时才算是他真正地投降了唐朝。上朝以后,以前杜伏威在淮南的一切都将划归于李渊的集团,特别是财务,杜伏威出差想报销,那都得李渊签字了才算数。因此,“上朝归降”就相当于吞并了你,你才真正是

  • 宋词之贺圣朝·留别赏析,这首词该如何理解?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词,贺圣朝·留别

    贺圣朝·留别,宋代叶清臣,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这首词大约是作者北宋首都汴京留别友人之作。全词以别易会难为主旨,上片写留饮,下片写惜别。开篇写作者

  • 解密:安史之乱祸首之一的史思明称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史思明,安史之乱,安禄山

    史思明,703年出生于营州柳城,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朝阳,史思明的样貌不扬,但是他懂六蕃语。他与安禄山为同乡人。史思明的职位是军阀、叛军的首领,他建立了燕国形成割据,是安史之乱祸首之一。史思明号称大圣燕王、燕帝,年号为应天、顺天。史思明是宁夷州人,原名叫阿史那,名崒干,因为有战功给,所以唐宣宗赐名为“

  • 古代战争:“安史之乱”李光弼大破史思明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史之乱,李光弼

    唐王朝收复两京以后,安庆绪逃到河北,占领六十座城,继续顽抗。唐肃宗决定派大军 进剿安庆绪。这一次进军,唐军一共集中了九个节度使带领的六十万兵力。这九路大军归谁 统率呢,论地位和威望,应该是郭子仪和李光弼,但是猜忌心很重的唐肃宗,怕郭、李两人 权力太大,故意不设主帅,却派了一个完全不懂打仗的宦官鱼朝恩

  • 解析安禄山史思明的关系 对史思明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禄山,史思明

    安禄山、史思明两人有什么联系呢?史思明703年出生,宁夷州人,居住在营州柳城。是唐朝的军阀,后成为叛军。安禄山,703年,营州人,他的职位是军阀,后成为叛军。从这里可以看出,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人是同乡人。史思明像史思明年少的时候,与安禄山一起在营州柳城长大,在两人成年以后,还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不久两人

  • 安史之乱祸首之一史思明是被儿子谋杀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史思明

    史思明,703年出生于营州柳城,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朝阳,史思明的样貌不扬,但是他懂六蕃语。他与安禄山为同乡人。史思明的职位是军阀、叛军的首领,他建立了燕国形成割据,是安史之乱祸首之一。史思明号称大圣燕王、燕帝,年号为应天、顺天。史思明是宁夷州人,原名叫阿史那,名崒干,因为有战功给,所以唐宣宗赐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