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欧阳修为什么要陷害狄青?真相是什么

欧阳修为什么要陷害狄青?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556 更新时间:2024/1/15 6:05:04

欧阳修为什么要陷害狄青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句词写得温柔小意,像是哪个闺中女子在抱怨天色将暗的苦恼,但其实这首词出自于一个男子笔下。没错,这首词《蝶恋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所著。

说起来,这欧阳修和我也算是半个老乡,同样是四川人,不过他出生于四川绵阳,我出生在内江。如果看到《蝶恋花》这首词,您还是感到十分陌生,那就提醒您一句,《醉翁亭记》也是由六一居士欧阳修先生所著。

欧阳修是宋朝文官集团著名的人物,前不久热播剧《清平乐》中主角皇帝宋仁宗在位期间,他就和韩琦范仲淹等人同框出镜,更是被戏称为“背诵天团”。毕竟中学时代要背诵最多的古文,也多是这几位在贬官失意时所写。说一句欧阳修是中学生们的噩梦之一,也不为过。

狄青则是跟欧阳修同一时期的神勇武将之一,因为出身贫困家庭,年少时便入伍,当了个大头兵,也幸亏是他武艺了得加上运气不错,不然这种冲锋在前的炮灰小兵怎么能在凶恶的修罗场中捡回一条命呢?

他骁勇善战,在宋朝对抗西夏的战争之中,身披铠甲,面上更戴着一顶有独特标识的铜面具,就这样冲锋陷阵,最后立下了赫赫战功。

“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狄青这一生经历了二十五场大的战役,场场都骁勇善战,走在前面,即使身负重伤,也在所不辞。

我觉得明眼人很能看出他对大宋社稷的一片爱护之心和他的将领才干。果不其然,不止我这么想,连当时的皇帝宋仁宗也这么想。在狄青夜袭昆仑关之后,皇上给他记下重重一笔功绩,将他任命为枢密使,这也是他人生之中最高的官位了。

这样一位天赋异禀的将领,按照道理,应该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建功立业,一生戎马倥偬,死后得到美名。

可狄青最后的结局却是被贬陈州,抑郁而亡。有人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欧阳修为什么要害死狄青?”欧阳修这种文化素养极高的人,从小一定读了圣贤书,我想并不会轻易害人,那么他害死狄青,我想其中也有一定隐情,接下来就让我们细细讨论一番。

三次上书——狄青之死

“帝嘉其功,拜枢密使”,话说那狄青,在战场上建立功绩之后回到京都便被封为了枢密使,这可是个大官位,可以说是掌握了北宋整个军队之事,很难不惹一众人眼红嫉妒。

而狄青这个人也和我们往常印象中粗鲁的武将不同,文韬武略样样在行,又有战功,还对北宋忠心耿耿。对于这样的武将,要是我是当时的君王,一定好好重用他。但是他却在50岁的时候含冤而死,真是可惜可惜。

狄青在枢密使的官位上没当两年,便有人在朝中弹劾他,“狄青为枢密史,自恃有功,骄蹇不恭”。都在说他仗着自己的功绩,目中无人也藐视了皇帝的权威。但是狄青也自觉无辜,去询问为官的朋友,人家也只是淡淡说一句:“无他,朝廷疑而。”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朝廷内有人盯上你了,所以狄青的死简直就是一场政治谋杀。

而文章中的另一位主人公,欧阳修在此次政治谋杀中也担任了重要的角色。从实际上来看,狄青的死亡其实只是一个文官群体不断运作的结果,而作为文官群体中的一员,欧阳修占比作用很大。

欧阳修上书的《上仁宗乞罢狄青枢密之任》,《上仁宗论水灾》第一状和《上仁宗论水灾》第二状中都严重批评过狄青,并且这三篇文章都极富有煽动性和说服力,都强烈要求罢免狄青枢密使之位。

单说一个煽动性和说服力,可能大家并没有一定的参考,还记得《清平乐》中可爱的徽柔公主曾经被文官集团弹劾,连皇帝爹爹都承担不了吗?那就是狄青的处境,宋仁宗最后没有扛住以欧阳修为首的臣子们的弹劾,将狄青贬官发配前往陈州,而作为一个有傲气雄性的男子,狄青建立过这么多功绩,怎么忍得下这般屈辱?仅50岁的他,最后在远离京城的陈州抑郁而亡。

其实一代名将冤死陈州是北宋年间重文轻武风气和专制主义制度运作的必然后果,而欧阳修作为文人的代表,只是起了一个推动作用,可能他也是无心伤害狄青的。

在欧阳修的三次上书中都没有说要直接狄青的性命,而欧阳修所主张的将他贬去远离京城地方,我觉得也是对狄青的一种变相保护而已,只是狄青此人有些心高气傲,受不了这般侮辱,最后才英年早逝。

历史中的所有巧合构成了悲剧

早年间狄青平步青云扶摇而上,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皇帝的宠幸以及边关战争频繁所带来的契机。当他回到京城,便和文官之间产生了利益上的冲突,在朝堂之间,谁都无心害谁失去性命,只是想要争斗利益罢了。

他们之间的巧合是皇帝都不够重视狄青身为一代名将的傲气,以及文官集团对武将拿到权力的惶恐。这三个重心不断争斗,最后力量最弱,根基最浅薄的狄青便成了最大的失败者。也就是这些种种巧合,构成了一代名将抑郁而亡的悲剧。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也有种种的巧合,处理不当也会构成糟糕的结果。这不是说谁要陷害谁,这真的可能是一个悲伤的巧合,就好比欧阳修,他也并不是真的想要去陷害狄青,只是身处那个位置有许多的不得已。

而我们也不用太过沉浸于那段历史之中,我只希望所有的人再遇到这些巧合和争斗时,不要太过在意身外之物,保全自己才是最为重要的。

标签: 欧阳修宋朝

更多文章

  • 武官在宋朝是什么地位?连狄青这样的牛人都要低头做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官,宋朝

    宋朝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两宋,整个文官集团都歧视武官,这当然与太祖赵匡胤有关,太祖是从五代十国过来的,目睹一个个军事强人黄袍加身,他自己也抢了周家的江山。感触很深,每每夜阑人静,想着江山永固,只有重文抑武,于是用〝杯酒释兵权〞让武将名宿回乡养老。并给后

  • 为北宋立下赫赫战功的狄青,为什么会被文官集团猜忌?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狄青,北宋

    狄青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北宋仁宗景祐五年,党项首领李元昊建西夏、自立为帝。当消息从苍茫的西北传至富庶的关中后,宋仁宗当即下诏征讨西夏。于是这般,北宋的边境线上又燃起了一段新的战火。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松散的宋军一如之前数次大战那般——被敌军轻易击溃。连战

  • 为北宋立下不世战功的狄青,为什么会受到欧阳修的迫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欧阳修,宋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狄青的故事。国有城兮城四方,城有君兮仁以长。今年一部热门电视剧《清平乐》的片头曲《愿歌行》,开头便以稚气可爱的童声吟诵,很好地点出了宋代仁宗皇帝的“仁”,仁宗朝或许是北宋乃至之后每个儒家子弟都津

  • 狄青一生战功赫赫官居枢密使,怎么总是被打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狄青,北宋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狄青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大家都知道,每个朝代都有出名的将军,在北宋时期就出了一位非常厉害的将军叫狄青。他打仗的时候喜欢挡着自己的脸,然后带着士兵,一起拼命地向了敌方军队里冲,把敌人杀得是血流成河,没有多少人可以活下来,后来敌人只要在战场上看到蒙面的人就

  • 解密:北宋文人范仲淹的推举信的威力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宋,范仲淹,推举,

    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时,周围大多数文武官员得到过他的推荐,只有苏麟,因在外县担任巡检,没有得到提拔。苏麟有次因事到范仲淹府中汇报工作,便趁机献上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范仲淹笑了笑,便为他写了一封推举信,后来苏麟也得到了升迁。范仲淹,字希文,汉族,北宋

  • 名臣范仲淹的“供给侧改革”:着重开拓新兴产业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范仲淹,宋朝,庆历新政,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促进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原话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充满了先贤智慧——早在北宋期间,范仲淹即成功地探索过“供给侧改革”。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思想

  • 范仲淹主政杭州 用经济学手段化解两次经济危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范仲淹,经济学,经济危机,

    提起范仲淹,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确,在人们的心目中,范仲淹是以文学家的形象为人们所熟知的。但其实,范仲淹不但有文学才华,还很有经济头脑,他在杭州太守任上,曾运用现代经济学手段化解了两次经济危机,显示出了非凡的经济才能。范仲淹主政杭州时,适逢浙江地区发生饥荒,谷

  • 范仲淹家族竟八百年兴盛不衰的秘诀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范仲淹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宋朝名相范仲淹的名言,也古往今来无数知识分子的座右铭。范仲淹出身非常清寒,年轻时极穷,生活艰难,心想将来若能出人头地,定要救济贫苦者。后来当了宰相,便把俸禄拿出来购置义田,给贫穷无田地者耕作。网络配图范仲淹年轻时在寺庙里念书,每一天煮一锅粥(我们现在叫稀饭),把

  • 范仲淹:竟运用经济学理念化解了两次危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

  • 宋朝诗人范成大与杨万里范仲淹陆游的比较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朝诗人范成大

    南宋时期虽然军事上不给力,但是在文化上还是有着比较高的成就,出了很多影响深远的大诗人,其中又以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为主,这里就主要介绍一下范成大和杨万里两人的生平故事。范成大雕像杨万里是北宋时期有名的诗人,他从小就深受理学的影响,因此对于品德非常的关注,而且他对于当时朝廷国家的事情也非常关注,对于北宋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