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狄青是北宋名将,他为什么不被重用?真相是什么

狄青是北宋名将,他为什么不被重用?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556 更新时间:2024/1/18 23:14:41

狄青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说起狄青,大家都比较熟悉,毕竟那是被称为宋朝名将的人物。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却在不被重用中郁郁而终。那么狄青为何不被重用呢?原因有这些。

首先我们要了解宋朝的制度,宋朝的主要制度是二府三司制。其中掌管军事的叫做枢密院,是二府之一。但比较奇葩的是,枢密院最高长官枢密使是由文官担任的,武人并不能掌握大权。为什么会如此呢?原因是宋太祖赵匡胤在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后,深知武人政治的危害性。不说别的,就说他自己,不也是被一群谋求富贵的武人推上了皇位,所以他深知武人一旦掌握了军事,就会给国家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他在一开始,就对手下的将领怀有戒心。为了确保皇位的稳固性,他开始剥夺手下将领的权力,杯酒释兵权就是其中的著名事件。所以说,宋朝对武人的使用是怀有戒心的。

不仅如此,在赵氏兄弟经过几十年的推行逐渐下,宋朝的军队出现了奇葩的情况,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乱成了一锅粥。虽然他们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手段太过于激进,以至于为之后宋朝的积贫积弱埋下了恶果。因为宋朝重视文官,轻视武人,所以在宋朝武人的地位是不高的。比如狄青在当上了枢密副使之后仍然被轻视,甚至被文官称为贼配军行,由此可见武人的地位之低了。不仅如此,在宋朝将领打了胜仗之后,朝廷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论功行赏,而是将将领调离原单位,来防止出现割据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狄青不被重用,也就不是不可以接受了。

但是实际上呢,狄青跟一般的将领不一样,他深受宋仁宗信任,也和文官中的范仲淹韩琦等人私交甚密。按理说,狄青怎么也得混得像个样啊。但小编刚才说了,文官集团和武人集团天然是对立的情况,不可能因为一时的喜好而放弃立场。因此在狄青平定侬智高叛乱后,文官集团就建议解除狄青的兵权,让他担任枢密使的虚职。如果是这样安稳度过的话,狄青也不是不能答应,大不了退休就行了呗,但狄青低估了这些文人对他的忌惮。宋朝的文人是比较阴的,他不是光明正大的把你赶下台,而是借助民众的声音将你阴下去。狄青就中了这样的招,嘉祐元年(1056年),京师发了大水,狄青因避水将家搬到相国寺,在不得已之下在佛殿上居住,民情对此颇有疑惑议论,于是文官发难了。这下连宋仁宗都保不住他了,朝廷免去了狄青枢密使之职,给他加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虚衔,让他离京出判陈州。

于是在嘉佑二年的时候,狄青

由于嘴上生了毒疮,再加上内心的不得志,就郁郁而终了。这下文官集团高兴了,因为没有威胁他们的人了,于是就建议给狄青死后哀荣,给他加封,追赠中书令,赐谥号武襄,可谓哀荣到了极致。在狄青死后不久,宋朝在与西夏的作战中失利,丢尽了颜面,之后又在和交趾作战时失败,可谓一败涂地。不知在这时,他们是否想起了狄青在时的威风,我想或许吧!

标签: 狄青宋朝

更多文章

  • 欧阳修为什么要陷害狄青?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欧阳修,宋朝

    欧阳修为什么要陷害狄青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句词写得温柔小意,像是哪个闺中女子在抱怨天色将暗的苦恼,但其实这首词出自于一个男子笔下。没错,这首词《蝶恋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所著。说起来,这欧阳修和我也算是半个老乡,

  • 武官在宋朝是什么地位?连狄青这样的牛人都要低头做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官,宋朝

    宋朝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两宋,整个文官集团都歧视武官,这当然与太祖赵匡胤有关,太祖是从五代十国过来的,目睹一个个军事强人黄袍加身,他自己也抢了周家的江山。感触很深,每每夜阑人静,想着江山永固,只有重文抑武,于是用〝杯酒释兵权〞让武将名宿回乡养老。并给后

  • 为北宋立下赫赫战功的狄青,为什么会被文官集团猜忌?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狄青,北宋

    狄青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北宋仁宗景祐五年,党项首领李元昊建西夏、自立为帝。当消息从苍茫的西北传至富庶的关中后,宋仁宗当即下诏征讨西夏。于是这般,北宋的边境线上又燃起了一段新的战火。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松散的宋军一如之前数次大战那般——被敌军轻易击溃。连战

  • 为北宋立下不世战功的狄青,为什么会受到欧阳修的迫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欧阳修,宋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狄青的故事。国有城兮城四方,城有君兮仁以长。今年一部热门电视剧《清平乐》的片头曲《愿歌行》,开头便以稚气可爱的童声吟诵,很好地点出了宋代仁宗皇帝的“仁”,仁宗朝或许是北宋乃至之后每个儒家子弟都津

  • 狄青一生战功赫赫官居枢密使,怎么总是被打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狄青,北宋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狄青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大家都知道,每个朝代都有出名的将军,在北宋时期就出了一位非常厉害的将军叫狄青。他打仗的时候喜欢挡着自己的脸,然后带着士兵,一起拼命地向了敌方军队里冲,把敌人杀得是血流成河,没有多少人可以活下来,后来敌人只要在战场上看到蒙面的人就

  • 解密:北宋文人范仲淹的推举信的威力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宋,范仲淹,推举,

    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时,周围大多数文武官员得到过他的推荐,只有苏麟,因在外县担任巡检,没有得到提拔。苏麟有次因事到范仲淹府中汇报工作,便趁机献上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范仲淹笑了笑,便为他写了一封推举信,后来苏麟也得到了升迁。范仲淹,字希文,汉族,北宋

  • 名臣范仲淹的“供给侧改革”:着重开拓新兴产业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范仲淹,宋朝,庆历新政,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促进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原话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充满了先贤智慧——早在北宋期间,范仲淹即成功地探索过“供给侧改革”。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思想

  • 范仲淹主政杭州 用经济学手段化解两次经济危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范仲淹,经济学,经济危机,

    提起范仲淹,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确,在人们的心目中,范仲淹是以文学家的形象为人们所熟知的。但其实,范仲淹不但有文学才华,还很有经济头脑,他在杭州太守任上,曾运用现代经济学手段化解了两次经济危机,显示出了非凡的经济才能。范仲淹主政杭州时,适逢浙江地区发生饥荒,谷

  • 范仲淹家族竟八百年兴盛不衰的秘诀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范仲淹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宋朝名相范仲淹的名言,也古往今来无数知识分子的座右铭。范仲淹出身非常清寒,年轻时极穷,生活艰难,心想将来若能出人头地,定要救济贫苦者。后来当了宰相,便把俸禄拿出来购置义田,给贫穷无田地者耕作。网络配图范仲淹年轻时在寺庙里念书,每一天煮一锅粥(我们现在叫稀饭),把

  • 范仲淹:竟运用经济学理念化解了两次危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