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士兵到将军,大将军狄青都有哪些经历?

从士兵到将军,大将军狄青都有哪些经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480 更新时间:2024/2/10 13:06:33

大将军狄青是北宋少有的战神,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

他一生驰骋疆场,笑傲马鞍,走过了一条从士兵到将军的奋斗之路,按现代话说,就是演绎了一段精彩的“屌丝逆袭”成长史。

狄青出生于今天山西汾阳的一户穷苦人家,小时候没读过什么书,也没有考取过功名,这在重文轻武的大宋朝是个大短板,影响了狄青的一生。十六岁时,狄青的哥哥与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羁押到京城,贬入军籍,脸上刺字,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狄青很适合军营生活,武艺出众,胆略过人,成长得很快,先是当了京城禁军的一名骑兵,后被朝廷抽调到西北边陲,担任延州指使,走上了抵御西夏入侵的前线。狄青作战勇敢,战场上披头散发,带一幅铜面具,冲锋在前,所向披靡,威震敌军。他在西北战场呆了四年,前后经历了二十五场战斗,多次负伤,但他不惧伤病,奋勇杀敌,打得西夏人望风而逃,立下了赫赫战功。

北宋名臣范仲淹韩琦等人很欣赏狄青,认为他是个奇才,对这个脸上刺字的武人很是优待。范仲淹教狄青读《左氏春秋》,告诫他说:“将帅不知古今历史,就只有匹夫之勇。”狄青深受发,从此认真读起书来,精通了各代兵法,成为一名文武兼备的良将,官位也不断提升,先后担任秦州刺史、惠州团练使、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枢密副使,成为朝廷主管全国军事事务的二把手。

虽然当上了高官,但狄青脸上的刺字疤痕一直留着,宋仁宗曾劝他敷药除掉,但狄青不肯,认为留着它可以激励手下的士兵:不管出身如何,只要立下军功,都可以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狄青手下的将士也确实把他当成了榜样,一呼百应,令行禁止,展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南方蛮族侬智高叛乱时,朝廷派兵征剿,却被熟悉地形的蛮军打得一败涂地。狄青主动请缨前去平叛,他严肃军纪,巧妙用兵,很快平定了叛乱。

得胜回京后,狄青因功升为枢密使,这破了大宋朝的先例,因为在狄青之前,还没有一个武将担任过枢密使这一最高军职,原来都是由文官担任,武将最高只能担任副使,原因就是朝廷对武将不放心。所以狄青担任枢密使,遭到了文官集团很多人的攻击,包括欧阳修文彦博庞籍等名臣,他们纷纷上书反对。仁宗皇帝说狄青是忠臣,不会有事。文彦博说了一句大逆不道又锥心刺骨的话:“本朝太祖皇帝(赵匡胤)难道不是后周的忠臣吗?”大文豪欧阳修也上了《论狄青札子》,极力贬低狄青的能力,劝皇帝将他调出京城,平息非议。

众口铄金,在文官集团的一片反对声中,仁宗皇帝只好免去了狄青的枢密使职务,给他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外调陈州担任通判。狄青不服气,跑到中书门下找说法,宰相文彦博直截了当地说:“没有其他原因,就是朝廷有些怀疑你。”狄青一听,真是又气又恼又怕,但在文官集团的强势面前,他也没办法,只能含悲忍怒到外地上任,上任不到半年,就忧思得病去世了,终年49岁。

演义故事里的狄青

狄青的心态估计一直不太好,才会积抑成病,一病不起。作为一名威名赫赫的武将,处在大宋朝重文轻武、重科场功名轻疆场厮杀的大环境里,脸上刺字的狄青始终处在一种自卑压抑的状态中。在西北战场时,有一次军中韩琦请客,有个叫白牡丹的妓女喝多了点,竟扭到狄青面前,轻飘飘地说了一句“斑儿请饮一杯酒”,公然取笑狄青脸上的刺字,狄青恼怒至极,韩琦与在场众人却哈哈大笑。在这一片笑声中,狄青那颗孤傲而又自卑的心冷到了极点!

还有一次,狄青的旧将焦用来看他,两人交情很深,喝酒拉呱很开心。不料焦用却被手下告状,说他克扣军饷,主帅韩琦查实后,当着狄青的面,就把焦用抓了,而且按照战时条例判了死刑。狄青赶紧求情,说了句“焦用是好儿郎,有军功。”韩琦却把嘴一撇,不屑地说“东华门外以状元身份唱名者才是好儿郎,焦用算个啥!”随即将焦用斩首示众。看着兄弟血淋淋的尸体,狄青呆立了许久,既为兄弟难过,又为韩琦对武人的轻蔑寒心,那一刻,他的内心是崩溃的。

因为狄青终于明白了,不管你在沙场上立下怎样的战功,在宋朝文人的眼中,也不过是一个出身行伍的大头兵!就算是重用自己的韩琦,他的内心深处也是轻视武人的,整个社会重文轻武的情结、氛围根深蒂固、不可动摇!只可惜这一情结,最终害了狄青,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军心,动摇了国本,把北宋拖入了覆亡的深渊。

标签: 宋朝狄青

更多文章

  • 狄青是北宋名将,他为什么不被重用?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狄青,宋朝

    狄青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说起狄青,大家都比较熟悉,毕竟那是被称为宋朝名将的人物。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却在不被重用中郁郁而终。那么狄青为何不被重用呢?原因有这些。首先我们要了解宋朝的制度,宋朝的主要制度是二府三司制。其中掌管军事的叫做枢密院,是二府之一。但比

  • 欧阳修为什么要陷害狄青?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欧阳修,宋朝

    欧阳修为什么要陷害狄青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句词写得温柔小意,像是哪个闺中女子在抱怨天色将暗的苦恼,但其实这首词出自于一个男子笔下。没错,这首词《蝶恋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所著。说起来,这欧阳修和我也算是半个老乡,

  • 武官在宋朝是什么地位?连狄青这样的牛人都要低头做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官,宋朝

    宋朝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两宋,整个文官集团都歧视武官,这当然与太祖赵匡胤有关,太祖是从五代十国过来的,目睹一个个军事强人黄袍加身,他自己也抢了周家的江山。感触很深,每每夜阑人静,想着江山永固,只有重文抑武,于是用〝杯酒释兵权〞让武将名宿回乡养老。并给后

  • 为北宋立下赫赫战功的狄青,为什么会被文官集团猜忌?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狄青,北宋

    狄青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北宋仁宗景祐五年,党项首领李元昊建西夏、自立为帝。当消息从苍茫的西北传至富庶的关中后,宋仁宗当即下诏征讨西夏。于是这般,北宋的边境线上又燃起了一段新的战火。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松散的宋军一如之前数次大战那般——被敌军轻易击溃。连战

  • 为北宋立下不世战功的狄青,为什么会受到欧阳修的迫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欧阳修,宋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狄青的故事。国有城兮城四方,城有君兮仁以长。今年一部热门电视剧《清平乐》的片头曲《愿歌行》,开头便以稚气可爱的童声吟诵,很好地点出了宋代仁宗皇帝的“仁”,仁宗朝或许是北宋乃至之后每个儒家子弟都津

  • 狄青一生战功赫赫官居枢密使,怎么总是被打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狄青,北宋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狄青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大家都知道,每个朝代都有出名的将军,在北宋时期就出了一位非常厉害的将军叫狄青。他打仗的时候喜欢挡着自己的脸,然后带着士兵,一起拼命地向了敌方军队里冲,把敌人杀得是血流成河,没有多少人可以活下来,后来敌人只要在战场上看到蒙面的人就

  • 解密:北宋文人范仲淹的推举信的威力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宋,范仲淹,推举,

    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时,周围大多数文武官员得到过他的推荐,只有苏麟,因在外县担任巡检,没有得到提拔。苏麟有次因事到范仲淹府中汇报工作,便趁机献上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范仲淹笑了笑,便为他写了一封推举信,后来苏麟也得到了升迁。范仲淹,字希文,汉族,北宋

  • 名臣范仲淹的“供给侧改革”:着重开拓新兴产业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范仲淹,宋朝,庆历新政,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促进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原话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充满了先贤智慧——早在北宋期间,范仲淹即成功地探索过“供给侧改革”。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思想

  • 范仲淹主政杭州 用经济学手段化解两次经济危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范仲淹,经济学,经济危机,

    提起范仲淹,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确,在人们的心目中,范仲淹是以文学家的形象为人们所熟知的。但其实,范仲淹不但有文学才华,还很有经济头脑,他在杭州太守任上,曾运用现代经济学手段化解了两次经济危机,显示出了非凡的经济才能。范仲淹主政杭州时,适逢浙江地区发生饥荒,谷

  • 范仲淹家族竟八百年兴盛不衰的秘诀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范仲淹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宋朝名相范仲淹的名言,也古往今来无数知识分子的座右铭。范仲淹出身非常清寒,年轻时极穷,生活艰难,心想将来若能出人头地,定要救济贫苦者。后来当了宰相,便把俸禄拿出来购置义田,给贫穷无田地者耕作。网络配图范仲淹年轻时在寺庙里念书,每一天煮一锅粥(我们现在叫稀饭),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