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秀成被杀前为何要向死敌曾国藩献强兵之策吗

李秀成被杀前为何要向死敌曾国藩献强兵之策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583 更新时间:2023/12/17 23:03:51

太平天国在1856年“天京之变”后,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建国元老死的死、跑的跑,军事局面主要依靠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侍王李世贤等年轻将领勉力维持,其中尤以李秀成的功绩最为显著。

李秀成的战绩择其要者,包括1856年大破清军江北和江南大营;1858年,再破江北大营;1858年三河大捷,全歼湘军李续宾部;1860年再破江南大营,克常州、无锡、苏州、嘉兴,建苏福省;1861年克杭州、绍兴,建天浙省。

1862年夏,湘军开始包围天京(即南京),太平天国随即陷于困境。虽经李秀成等率部东奔西突,终因兵力不足、饷糈不继而成果寥寥。到1863年12月,天京崩溃之势不可挽回,李秀成特意从苏州返回,请求天王洪秀全不要再死守天京:

“京中人心不固,老小者多,战兵无有,俱是朝官,费粮费饷者多……曾妖兵困甚严,濠深垒固。内少粮草,外救不来,让城别走。”

此议遭洪秀全严厉斥责,他说:

“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者乎!尔怕死,便是会死,政事不与尔干。”

洪秀全在宫廷内参悟“天谕”,已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于现实他倒视而不见了。李秀成没有办法,只得继续向天王尽忠。当然,即便“让城别走”,也未必比死守更乐观。

1864年5月30日,洪秀全病逝。李秀成扶持16岁的洪天贵福继位,并由自己执掌一切军政大权。但此时局面已糜烂不可收拾,城内粮食断绝,出现人吃草、人吃人的惨况。李秀成回天乏术。

7月19日,湘军用20吨炸药将天京太平门附近城墙炸开一个60米长的缺口,进入城内与饥饿的太平军做最后的厮杀。当天深夜,李秀成挥泪告别母亲,然后带领一千余人的部队,全部穿上湘军服装,护送着幼天王,骑马疾驰冲过城墙缺口,消失在夜色中。

冲出天京之后,李秀成将自己的上等骏马让给幼天王,自己骑驽马。驽马不善奔驰,没多久就裹足不前。幼天王等人顾不了他,继续向南狂奔,李秀成和两名随从在后慢行。

黎明时分,又困又饿的李秀成行至南京城南20公里处的方山,在一座破庙里落脚。当地农民发现了他,跪求他剃发,同时将他秘密藏起来。此事不幸为八村村董陶大来知悉,陶遂报告湘军。7月22日,也就是出逃三天后,李秀成被曾国荃的部队抓获。

曾国荃大松一口气。他知道,李秀成是太平天国最后一位骁将,要是他成功逃脱,他就可以在别处重整旗鼓,继续反抗。现如今,李秀成被俘,太平天国和清廷的战争,实质上已经尘埃落定。

李秀成与曾氏兄弟这对冤家对头,都欲将对方食肉寝皮,彼此也不把对方当人看。因为李秀成戴眼镜之故,曾国藩常在家书中称他为“四眼狗”;而李秀成则在文书中称曾氏兄弟为“曾妖”。

现在,复仇的时刻到了!自己的亲兄弟曾国华、曾国葆被太平军打死,曾国荃心中郁积多年的深仇大恨终于可以发泄了。他在给李鸿章的信里,写到了自己如何虐待李秀成:“李秀成遭获后,弟遍刺以锥,血流如注,随即传置槛车中。”

另据跟随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记载:“(国荃)叱勇割其臂股,皆流血,忠酋殊不动。”也有记载说,李秀成大骂:“曾九(国荃)!各为其主,且兴灭无常,今偶得志遽刑我乎?”

7月30日起,李秀成在监牢中强忍伤痛,以每日7000字的速度,写了一个长篇自述。自述回顾了太平天国的建国历程,反思了一些重大决策的失误。最后,李秀成并没有哀求对方赦命免死,而是从中外关系的角度谈如何防范外国的侵略。

李秀成为什么要给曾国藩提这些建议呢?他自言:“我天朝已末,我乃大清民根,亦愿军民之好,免以惊动我大国人民。”也就是说,他不是从清朝或者天国的立场看问题的,而是从人民的角度出发,希望中国能“与洋鬼争衡”,实现“军民之好”。

有人认为,李秀成此举意在奉承曾氏兄弟,希望得到宽大处理,隐隐然有投降之意。正如戚本禹所论:

“封建反对派和外国侵略者同是太平天国革命的敌人。在太平天国的革命者看来,一个是‘妖’,一个是‘鬼’。投降了‘妖’,请他来防‘鬼’,或者投降了‘鬼’,请他来反‘妖’,同样都减轻不了他背叛革命事业的错误。”

这个“忠王到底忠不忠”的争论,持续多年,各说各有理。炳哥认为,忠王为天国尽了忠。如果他不忠,他有很多机会独自逃生。试举一例:1863年12月,李秀成明知天京守不住,侍王李世贤也劝他勿去,另寻出路,但他还是不顾阻拦,毅然率兵拱卫京城。他难道不知道后果吗?

他只为私利不顾天国的话,他或许还不至于落入清军的囚牢。不能根据他被捕后写给曾氏兄弟的几句奉承话,来判断忠王的忠心。

标签: 李秀成

更多文章

  • 李秀成的27万军队为何还打不过4万湘军?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秀成,清朝

    太平天国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晚清的时候,因为贪污的现象太严重,导致天底下的百姓都民不聊生,洪秀全杨秀清这些人,用自己是“救世主”的身份,招收了不少的教徒。然而史上最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只想安稳过日子的老百姓也参与到了其中,此次起义的原因,

  • 曾国藩抓到李秀成后,为何立刻就把他处决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曾国藩,清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曾国藩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1864年,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被曾国荃所率领的湘军团团包围。同年4月19日,天王洪秀全死去,太平天国的担子最后落到了忠王李秀成肩上。李秀成携幼天王洪天贵福死守天京城,湘军掘地三尺,耗费整整一个月时间,挖了一条通往城门

  • 曾国藩处死李秀成时,为什么没让他受凌迟之刑?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曾国藩,清朝

    大家好,说起曾国藩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太平天国在历史上只存在了13年,却让本就不安定的清朝行走的越发沉重,于太平天国而言,他们至少辉煌过,但对清朝来说,太平天国的存在以及壮大不仅是威胁,更是耻辱。所以,在最后关头,当清军捕获了太平天国的将领后大多数都以凌迟之刑将其处死,而这其中唯有李秀成是个

  • 郑板桥与吴敬梓之间发生过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郑板桥,吴敬梓

    郑板桥与吴敬梓是同时代人,一生历经清康、雍、乾三朝。郑板桥,兴化人,生于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十月二十五日(1693年11月22日),卒于乾隆三十年乙酉十二月十二日(1766年1月22日),享年73岁。许多著述,尤其是《辞海》关于郑燮的词条以及党明放先生所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的《郑板桥年谱》

  • 郑板桥是个怎样的人郑板桥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郑板桥,郑板桥评价

    郑板桥是个怎样的人郑板桥,原名郑燮,号板桥,所以人称板桥先生。郑燮祖籍苏州,1736年进士。在郑板桥做官前后,他都是居住在扬州,以书画为生。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被后人世称“三绝”。他也是清代非常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他的著作有《板桥全集》。那么郑板桥是个怎样的人呢?其实,从经历来看

  • 郑板桥《竹石》的诗作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郑板桥,《竹石》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词注释咬定:咬紧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韧:坚强有力。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诗句译文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作品

  • 孝献皇后跟贞妃同是两姐妹,为什么结局却是天差地别?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贞妃,清朝

    说到孝献皇后,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贞妃,是顺治帝的妃嫔,一等阿达哈哈番(爵位名,乾隆年间改为轻车都尉)巴度之女,孝献皇后的族妹。同出董鄂一族,姐姐是宠冠六宫的皇贵妃,妹妹却是后宫中的小透明,姐姐死后被追封为皇后,妹妹却身殉顺治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一、宠冠六宫,无人能及顺治帝后宫中的高位嫔妃尽皆出自蒙

  • 孝献皇后有多受宠?顺治唯一认定的皇后,顺治为她写4000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孝献皇后,清朝

    大家好,说起孝献皇后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说起顺治,我们在前面有提到过顺治的废后以及当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皇太后的孝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的废后虽然长得十分美貌,又是孝庄娘家人,但由于善妒和奢靡被废,据《李朝实录》中记载,她最后怀着孩子回到了娘家,同样,孝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也是孝庄娘家人,也一样

  • 清朝顺治帝:孝献端敬皇后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孝献端敬皇后

    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为贤妃。仅一月有余晋封皇贵妃,升迁速度之快实为少见,其父亦进三等

  • 历史上暧昧的叔嫂关系:慈禧与小叔子奕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慈禧与小叔子奕訢

    咸丰皇帝在驾崩前,苦思冥想,做了他认为最妥善的安排。他挑选了八位顾命大臣,辅佐年仅6岁的小皇帝;同时赐予慈禧慈安,一人一枚印章,八位大臣草拟旨意,两宫太后同时加盖印章,才能够最终生效。咸丰皇帝希望他们之间相互牵制,任何人都不至于独揽政权。然而,事情真的像他想象的这么简单吗?网络配图从咸丰的安排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