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季文子一生都做过什么 季文子生平事迹有哪些

季文子一生都做过什么 季文子生平事迹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087 更新时间:2023/12/8 1:41:26

文子(?—前568年),即季孙行父。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前601年—前568年执政。姬姓,季氏,谥文,史称“季文子”。

季孙行父之“孙”为尊称,“季孙”并不是氏称,“季孙某”仅限于对宗主的称谓,宗族一般成员只能称“季某”。故季孙行父为季氏,而非季孙氏。

其祖父是鲁桓公之子友,公子友按照排行称“季友”,季友辅佐鲁僖公执政多年,谥成,史称“成季”。成季有子无佚,无佚生行父。季孙行父为人谨小慎微,克俭持家,执掌鲁国朝政三十多年,厉行节俭,开一代俭朴风气;开初税亩,促进鲁国的改革发展。

季孙行父上承其祖成季之遗风,下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政治。正因为他的努力,鲁国三桓才得以顺利成长,从而成为日后凌驾于鲁君之上的强势卿家。

季文子生平事迹有哪些

襄仲时期

春秋鲁国,鲁桓公薨,子庄公同立;庄公薨,子僖公申立;僖公申薨,子文公兴立;文公薨,宣公俀立。即“桓公—庄公—僖公—文公——宣公”。

宣公之世,庄公子遂权势甚大,甚至把与他争权的孟孙氏都赶出了鲁国。公子遂,谥襄,史称“襄仲”。襄仲杀嫡立庶,把文公庶子立为国君,是为鲁宣公。彼时,军功甚大的叔孙氏也被襄仲压制得死死的。作为三桓之一,季文子谨小慎微,依附于襄仲而行事。

季文子推行初税亩,使得被困在井田制上面的奴隶、农民们解放出来,从而私田日益增多。作为首倡者的季氏及三桓纷纷抢占这些开垦私田的“隐民”,从而三桓日益壮大。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子家子语:“政自之出久矣,隐民多取食焉。为之徒者众矣,日入慝作,弗可知也。”其中所谓“隐民”实际上就是“新制”初税亩之后归附于季氏的依附农民。足见,鲁君失政的关键就在于“失民”,“无民而能逞其志者,未之有也。国君是以镇抚其民。……鲁君失民久矣,焉能逞其志?”(《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确实,对民众而言,“礼不下庶人”,老百姓本来就一个被传统礼仪遗忘的阶层,因而季文子关注是他们是否能够生存或生活得更好。鲁君“失民”,便是“失礼”,而季氏“得民”,便是“得礼”,这是后来孔子倡导“礼学”得以昌盛的主要原因。

宣公八年,襄仲卒,子公孙归父执政。三桓的强盛让宣公和权臣公孙归父倍感不安,于是襄仲前往晋国请兵。这里要说明的是,当时鲁国已经不是一流大国,而国力衰弱,只能依附于晋、齐、楚等大国,宣公时,鲁国与晋国交好。可惜公孙归父还没成功搬来晋国军队,宣公就死了,而季文子趁机发难,备述襄仲当政时的弊端,斥责他“南通於楚,既不能固,又不能坚事齐、晋”,使鲁国没有强援。鲁国司寇表示愿意随季文子除乱。公孙归父听到这样的消息,连忙逃到齐国躲起来。季文子开始执政。

文子执政

季文子辅佐宣公、成公、襄公三代鲁国国君。驱逐权臣公孙归父出境后,季氏掌握鲁国争权。季文子以自己的行动,向历史证明了他大权在握而克勤近邦的高风亮节。

据《史记·鲁世家》季文子当政时,“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

而《国语·鲁语》说:季文子身居位高权重的鲁国上卿大夫,掌握国政和统兵之权,有自己的田邑,但是他的妻子儿女却没有一个人穿绸缎衣裳;他家里的马匹,只喂青草不喂粟米。孟献子的儿子仲孙很瞧不起季文子这种做法,于是就问季文子:“你身为鲁国之正卿大夫,可是你的妻子不穿丝绸衣服,你的马匹不用粟米饲养。难道你不怕国中百官耻笑你吝啬吗?难道你不顾及与诸侯交往时会影响鲁国的声誉吗?”季文子回答:“我当然也愿意穿绸衣、骑良马,可是,我看到国内老百姓吃粗粮穿破衣的还很多,我不能让全国父老姐妹粗饭破衣,而我家里的妻子儿女却过分讲究衣着饮食。我只听说人们具有高尚品德才是国家最大的荣誉,没听说过炫耀自己的美妾良马会给国家争光。”孟献子闻知,怒而将儿子仲孙幽禁了7天。受到管教的仲孙,改过前非,亦仿而学之。消息不胫而走,在季文子的倡导下,鲁国朝野出现了俭朴的风气,并为后世所传颂。

季文子行事以谨小慎微著名,凡事总要三思而后行,连孔子都认为他过于小心,“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据《左传》记载,鲁文公六年(前621年),季文子将要出使晋国,在准备好聘礼之后,又让属下“使求遭丧之礼以行”,随从都不理解其中的原因,季文子解释说:“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无之,实难。过求何害。”凡事总要做到有备无患,这是季文子的性格特征。

标签: 季文子春秋战国

更多文章

  • 鲁国正卿季文子生平简介 季文子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季文子,春秋战国

    季文子(?—前568年),即季孙行父。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前601年—前568年执政。姬姓,季氏,谥文,史称“季文子”。季孙行父之“孙”为尊称,“季孙”并不是氏称,“季孙某”仅限于对宗主的称谓,宗族一般成员只能称“季某”。故季孙行父为季氏,而非季孙氏。其祖父是鲁桓公之子友,公子友按照排行称“季友”,

  • 鲁桓公是谁 鲁桓公之死真的是由乱伦引起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鲁桓公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而这一时期礼崩乐坏,各诸侯国国君的地位和权威越来越受到挑战,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周天子的威仪有名无实,对各诸侯国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大大小小的诸侯国,

  • 为什么说鲁桓公是历史上死活都最窝囊的国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鲁桓公,齐僖公,文姜,齐襄公

    今天脑洞老师跟亲们聊一个春秋的事情。春秋时,齐国的国君齐僖公把女儿文姜嫁给鲁国的国君鲁桓公。谈妥婚事后,鲁国派出上卿公子翚到齐国来接亲。所谓上卿就是最高级的大夫。鲁国派上卿来接亲,说明还是很讲究的,可鲁国人没想到,齐国人更重视更讲究。齐僖公亲自出马,将女儿一直送到了鲁国的讙地。这一下讲究过头了。鲁国

  • 鲁国第十四代国君:鲁隐公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鲁隐公,春秋

    鲁隐公,名息姑,鲁国第十四代国君,在位十一年。隐,是谥号。惠公死时太子允还年幼,于是隐公代掌国君之位,后为桓公所弑。孔子所作之《春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由于春秋以鲁国国史为基础而编,故当时的国际大事都是以鲁国纪年来记录的。鲁隐公也因为其纪年年号常被提及而出名了。鲁隐公息是周公八世孙,鲁惠公

  • 鲁僖公做了什么?他是如何提升鲁国国力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鲁僖公,鲁国

    鲁僖公是春秋时期鲁国第十八任君主,在位33年,他在位期间鲁国的国力不降反升,他是如何做到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开创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政治模式,这个政治模式便是春秋时期的特有产物,即“霸主政治”。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春秋时期的众多小国,

  • 澹台灭明斩杀蛟龙是什么故事?为何会被孔子小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澹台灭明,春秋

    澹台灭明为何会被孔子小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后来更是被誉为“大成至圣先师”、“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等。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至今还被推崇认可,据说他门下弟子三千,出了七十二贤人,这些学生中的佼佼者将他的思想理念传播推广出去,

  • 闵子骞的故事有哪些 闵子骞的品质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闵子骞,闵子骞的品质

    闵子骞是孔子的弟子,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贤人,以孝行和刚正不阿的品格被孔子屡次称赞,也因此被后世作为孝子的楷模。关于闵子骞的故事,在孔子的言行录《论语》、司马迁《史记》以及宋代《闵子单衣记》中均有记载。孔门弟子画册闵子骞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当属“单衣顺母”。闵子的孝行被元人和明人编入《二十四孝图》,名

  • 闵子骞是否做过费宰 闵子骞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闵子骞,闵子骞的故事

    闵子骞是古代著名的贤人,为孔子七十二名贤弟子之一。闵子骞为人孝顺,且性格正直,当时的鲁国当权者季氏请他做费宰,被他推辞,不过在孔子的劝说下还是赴任了。所以,“闵子骞做过费宰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闵损像据《论语·雍也》记载,鲁国贵族季氏当权,听闻闵子骞的贤名,就想请闵子骞做自己的封地费邑的长官

  • 闵子骞的老师是谁?关于闵子骞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闵子骞,孔子,颜回

    闵子骞,春秋鲁国人,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孝子,不但其老师孔子对他赞誉有加,后世皇帝也对他屡屡加以追封。不过,这样一位千古大孝子,他的名字却有点“深奥”。闵子骞,名损,字子骞。闵子骞是孔子的弟子,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贤人,以孝行和刚正不阿的品格被孔子屡次称赞,也因此被后世作为孝子的楷模。关于闵子骞的故事

  • 古人奇特的饮食嗜好:阖闾通过烤鱼刺杀吴王僚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吴王阖闾,刺杀,饮食,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中国是饮食大国。一经形成文化,饮食就不仅仅果腹充饥了。所谓“五味令人口爽”(老子语),强烈满足私欲,贪图文化享受,于是,暴殄天物的饕餮辈出。毋容忽视,有的为着追求口爽,饮食嗜好千奇百怪,也就不失为一种特别的文化现象。大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姬昌尽管贵为商末周族的首领,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