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达芬奇是怎么获得成功的

达芬奇是怎么获得成功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263 更新时间:2023/12/5 1:55:26

“列奥纳多属于人类。他敏锐的观察力并非一种超能力。相反,这是他刻意练习的结果。这一点很重要,它意味着如果我们想拥有这样的能力,也可以努力带着好奇专注去观察事物,列奥纳多学习,而不只是望洋兴叹。”

达芬奇的成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绘画&几

尔贝蒂的《论绘画》拓展了布鲁内莱斯基的透视分析,前者用几何学的方法计算出如何在二维平面上绘制远处物体的透视线。为了准确记录轮廓,他建议画家在面前悬挂由细线织成的纱幕,这样就可以把纱幕后面物体的轮廓在纱幕的小格子上标画出来。

这一新方法不仅方便了绘画,还影响了地图绘制和舞台设计。通过把数学应用于艺术,阿尔贝蒂不仅提升了画家的地位,还有力地支持了视觉艺术应该与其他人学科拥有平等的地位,后来,列奥纳多在这一点上取得了胜利。

韦罗基奥(达芬奇的老师)和他的工匠们仔细地雕刻出成比例的彩色矩形和半圆形,它们不仅符合传统的调和比例,还符合毕达哥拉斯音阶的比例原则。列奥纳多从中学到了比例中有和谐之美,而数学是大自然的画笔。

2.遵从阿尔贝蒂的建议

艺术家在勾画人体时应该由内而外,首先构想出骨骼,然后是皮肤,最后是服饰。

描绘“心理活动”并不是一个新概念。阿里斯蒂德是公元前4世纪底比斯城的一位画家,老普林尼曾称赞他是“第一位表现出人物的精神、情感、性格和激情”的画家。阿尔贝蒂在《论绘画》中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强调了这一概念的重要性:“通过身体的运动获知灵魂的活动。”

阿尔贝蒂的书深深地影响了列奥纳多,他反复在自己的笔记本里重复这一训示。“优秀的画家必须画出两个最主要的元素:人和他的心理动机。”他写道。“画前者易,画后者难,因为后者必须通过肢体的姿态和运动呈现。”在为计划中的绘画专著所做的笔记里,他用了一大段文字详述了这一概念:“动作刻画必须适合人物的精神状态。动作和姿势应该毫无歧义地表达出人物的真实内心。躯体运动应该披露心理活动。”

列奥纳多致力于描绘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这不仅推动了他的艺术,还促使他进行了一些解剖学研究。他需要知道哪些神经来自大脑,哪些来自脊髓,它们都激活哪些肌肉,哪些面部活动彼此有联系。他在解剖大脑时,甚至试着找出感知觉、情绪和运动之间神经联系的精确位置。在他的事业接近终点时,他几乎执迷于探索大脑和神经如何将情绪转化为运动。蒙娜丽莎的微笑就来源于此。

列奥纳多强调使用阴影作为塑造物体立体感的要素,这一点打破了当时的惯例。在阿尔贝蒂之后,大部分艺术家都在强调轮廓线的重要性。“在绘画中,阴影和轮廓线,哪个更重要?”列奥纳多在为专著写的笔记中问道。他相信前者才是正确的答案。“比起只勾勒线条,让画面的阴影变得完美需要更多的观察和研究。

3.尊重科学

《博士来拜》按照数学原理精确描画的网格线与狂乱的动作和情绪互相配合,这是充满想象力的艺术与光学科学的非凡结合,它展示了列奥纳多是如何在科学框架上建构他的艺术的。

在画《博士来拜》的时候,他想表现的是耶稣显现时,从天堂照耀下来的光亮,以及反射光的每一次再反射对每一处阴影颜色和层次的影响。“如何平衡那些人物彼此之间的反光,如何在这么大的范围内控制无数的光线、阴影和情绪变化,这些一定曾让他很踌躇。”艺术史学家弗朗西丝卡·菲奥拉尼认为。“与其他艺术家不同,他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光学问题。

列奥纳多一直在用他的科学知识来完善自己的艺术,第一幅《岩间圣母》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圣母和岩石都是这幅画的主题。在一项名为“列奥纳多的地质学”的研究中,安·皮佐鲁索指出岩穴结构“在地质学上的精确程度令人震惊”。

大部分石头都是风化的砂岩,这是一种沉积岩。但是在圣母头顶的正上方和画面的右上方,突出的嶙峋岩石在阳光的照耀下,表面泛着微光。这些是辉绿岩,是火山岩浆却后形成的侵入岩。列奥纳多甚至精确地画出了这些火成岩上因冷却产生的垂直裂缝,还细致地绘制出圣母头顶上方砂岩和侵入岩之间的水平接缝。

不过,列奥纳多在这个场景中并非只是在忠实记录他看到的自然景象,这个岩穴显然是他想象的产物,并非他见过的实景。要想构思出如此有想象力又如此真实的情景,必须要有深厚的地质学知识。画中植物的生长位置完全符合自然规律,它们无法在坚硬的火成岩中生长,只能在风化程度足够高的砂岩区域扎根,包括岩洞的顶部和底部。

这些植物的种类也都符合植物本身的特点和季节规律:在潮湿的岩洞中,列奥纳多画的那些植物都会在一年中的同一时间出现。在重重限制下,他依然能够找到那些可以传达他要表现的象征意义和艺术美感的植物。

威廉·恩博登在他的《列奥纳多·达·芬奇论植物和园艺》一书中指出,“他在画中引入这些植物是因为它们的象征意义,可是他仍然认真地将它们绘制在合适的环境中”。例如,白玫瑰经被用来象征基督的纯洁,但是它不会生长在那样的岩洞中;所以列奥纳多在基督抬起的胳膊下面画了报春花(欧樱草),因为它的花朵是白色的,也被视为美德的象征。

在马利亚左手上方依稀可见是一丛蓬子菜。“这种植物早就被称为圣母的垫子草,是马槽里常用的垫草。”恩博登写道。约瑟夫用它给马利亚铺床,当耶稣降生的时候,白色的叶子变成了金色。

因为对螺旋和旋涡造型的迷恋,列奥纳多有时候会为了满足他的艺术喜好,略微改变植物的造型。例如,在画面左下方是黄色的鸢尾花(黄花鸢尾),它像剑一样的叶子没有排列成扇形,而是稍微扭曲成螺旋形,与圣约翰和圣母扭转的身体相呼应。

4.融合多人的正确看法

这个理论融合了观察、光学和数学,是一种列奥纳多式的融会通,让他更确信艺术家不应该在绘画中使用线条。“不要勾勒明确的轮廓,虽然轮廓以线条的形式呈现,但无论是近看还是远看,这些线条其实是无形的。”他写道,“如果数学上的点和线是无形的,那么既然物体的轮廓也是线条,那也应该是无形的,哪怕它们近在咫尺。”所以,艺术家要用光影来表现物体的形状和体积。“物体表面界线的宽度是无形的。

因此,画家不要用线条来勾画物体的轮廓。”这颠覆了瓦萨里推崇的佛罗伦萨传统的线条设计,它的基础就是在绘画中用精确的线条来勾勒形状和构图。列奥纳多坚持认为,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艺术作品中,所有边界都应该是模糊的,这让他成为晕涂法的开创者,这种技法描绘的轮廓如烟雾笼罩一般朦胧,《蒙娜丽莎》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这种技法也象征了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模糊边界,这是列奥纳多一生的核心主题之一。他融合了现实与幻想、体验与奥秘、物体和周遭环境之间的边界,正如他让艺术与科学不再泾渭分明一样。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达芬奇从戏剧舞台获得了什么经验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列奥纳多属于人类。他敏锐的观察力并非一种超能力。相反,这是他刻意练习的结果。这一点很重要,它意味着如果我们想拥有这样的能力,也可以努力带着好奇和专注去观察事物,向列奥纳多学习,而不只是望洋兴叹。”对于佛罗伦萨作坊里的艺术家和工程师来说,为美第奇家族的庆典表演服务是他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达芬奇身兼

  • 达芬奇创造的绘画方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列奥纳多属于人类。他敏锐的观察力并非一种超能力。相反,这是他刻意练习的结果。这一点很重要,它意味着如果我们想拥有这样的能力,也可以努力带着好奇和专注去观察事物,向列奥纳多学习,而不只是望洋兴叹。”1.技法1)明暗法(Chiaroscuro):一词来自意大利文,原意是“明暗”,这里指用光线和阴影的对

  • 达芬奇的实践和创新精神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列奥纳多属于人类。他敏锐的观察力并非一种超能力。相反,这是他刻意练习的结果。这一点很重要,它意味着如果我们想拥有这样的能力,也可以努力带着好奇和专注去观察事物,向列奥纳多学习,而不只是望洋兴叹。”敢于实验和犯错,哪怕这意味着短期内的利益受损。《天使报喜》显示出二十多岁的列奥纳多正在不断进行各种试验

  • 达芬奇的绘画理论和艺术观点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达芬奇从30岁左右开始记录自己艺术创作的心得和科学研究成果,准备写成绘画论、力学和解剖学3部著作,可惜未能实现,只遗留下大批笔记。达芬奇的绘画论笔记按内容大致可分为美学理论和绘画的基本科学两部分:前者主要讨论绘画和现实的关系,绘画和其他艺术的关系;后者则阐述透视学、光影学、人体比例和解剖学,人们的动

  • 达芬奇的天才为什么是因为多动症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莱昂纳多·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家、科学家、建筑师、发明家。一篇发表于Brain上的文章让我们对这位旷世奇才又有了些新的认识。伦敦国王学院的神经科学家Marco Catani通过分析达·芬奇的作品和有关他行为的历史记录,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达·芬奇可能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即我们常说的

  • 达芬奇为什么会被认为是素食主义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名字出现在素食主义者与杂食者的辩论中。达芬奇甚至被素食主义者称为自己的一员。但为什么?为什么我们认为我们知道生活在500年前的发明家和画家的饮食习惯?“人是百兽之王,因为他们的残暴超过了野兽。我们靠着它们的死活着,我们是埋葬它们的地方!我

  • 达芬奇的独特绘画技巧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晕涂法”是达·芬奇作画时为人所熟知的一种手法。达芬奇较早期画作《美丽公主》和名画《蒙娜丽莎》,两幅画中的女性笑容均利用了达芬奇最擅长的“晕涂法”,令观众产生错觉。达芬奇在两幅画中混合了不同色彩,使人在不同角度看到不同的口形。直接看,会觉得嘴角向下。视线若移向其他五官,就会觉得嘴角向上,好像是在微笑

  • 新航路的开辟者迪亚士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迪亚士出生于葡萄牙的一个王族世家,青年时代就喜欢海上的探险活动,曾随船到过西非的一些国家,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Bartholmeu Dias,约1450年—1500年5月24日),为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于1488年春天最早探险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尔湾,为后来另一位葡萄牙航

  • 哥伦布的四次出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哥伦布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年,1493~1496年,1498~1500年,1502~1504年)。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加、

  • 麦哲伦率领的环球航行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成就,是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率领的探险船队于1519年9月20日出发,至1522年9月6日成功归来,历时1082天。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不仅开辟了新航线,还通过他的探险船队进行的探险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地球是个圆球。探险队出发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探险船队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