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达芬奇是怎么画一棵树的

达芬奇是怎么画一棵树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673 更新时间:2023/12/4 18:52:36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达芬奇大佬画的这棵“平平无奇”的树。

当我看见这棵树时,确实没什么出奇的,没有希施金的树磅礴大气,不及俄罗斯风景画家的树漂亮。

算了,先不管它好看不好看,且来瞧瞧达芬奇论树。

论树枝:

一、任一棵树的任何一根枝条是被自身重量压低,都一律把它的末梢指天空。

二、下层树枝的桠枝比上层树枝上的枝杈粗。

三、往树心方向生长的枝权,因为过于荫蔽内即衰萎。

四、最茂盛的树枝长在树梢,这因为它们暴露在阳光空气中。

五、树枝长老后,夹角较钝。

六、细枝条夹的角较尖锐。

七、树的每处分枝合起时,与原来的树干一般粗。这是因为最粗的树干将其树汁分与各支。

八、主干的弯曲数等于由它生出的分支数。这些小枝之间并不正对着。

九、树枝的粗细愈相近之处,树枝弯曲愈甚。

十、树叶与树枝的连接处总在树枝上留有痕迹,这痕迹与树枝长在一起,直到树皮因树老而裂开为止。

论树的枝条及树叶:

某些树,例如榆树树枝疏而细,仿佛一只斜伸着的开的手。

它们是这样显示枝丛的形状:

低处的显出上面,最高的露出底面,中间的则部分显示上面,部分显示底面。显示上面的枝叶应向枝丛末端趋聚。中间的部分则在所有指向你的树枝中,显得具有最厉害的透视缩形。在树中央指向树顶的枝条最长,它们的枝丛形同生在河岸的柳树的叶子。

另外一些枝丛是圆形的,例如在抽枝生叶时,第六个叶或枝恰在第一个之上的那些树木就是如此,再一类的枝丛则稀疏而透明,如柳一类的树。

植物枝条的末梢,总尽其可能指向天空,除非被果实的重量压弯。

叶子的正面朝向天空,以便吸取夜间露水的滋养。

太阳给植物以精神与生命,土地则以水分滋润它。

当年生的最晚树枝上的树叶,其生长规律如下:两片兄弟叶按反方向运动,也就是说,叶子环枝生长,使上头第六片叶子恰在下头第六片叶子之上。而它们转动的方式如下:如果一片长在它同伴之右,另一片就长在左。

叶子是来年生长的树枝或果实的奶头甚至乳房。

叶子总将正面朝向天空,以便整个叶面接受从空气中徐降落的露珠,并且植物叶子的分布层层相错,尽量减少互相遮掩,有如盘在墙上的春藤那样。

这种相错有两个目的,第一目的是留出让空气和阳光穿透的空间,第二个目的则是从第一片叶子上落下的水珠,可以掉在第四片叶上(对某些树则掉在第六片叶上)。

论植物枝条的起点:

植物主干上抽枝的方式与当年的枝条上生叶的方式相同。

叶子一片在另一片之上,共有四种生长方式:

第一种:也就是最常见的方式,是上面的第六片叶子正在下面第六片叶子的上方。

第二种方式:上方三分之二在下方三分之二之上。第三种方式:上面第三片叶在下面第三叶之上。第四种是枞树,排列为层状。

叶子在枝干的生长:两片树叶之间的树枝变细的程度,不会超过叶上叶芽的大小,它正等于从此以上直到下一叶为止的一段树枝少去的厚度。

在许多树的最后的枝条上,自然将树叶安排得使第六片叶子正长在第一片叶之上方,如此类推,除非此律破坏。这对植物有两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在明年从长在叶腋部的双生芽中抽发新枝或果实的时候,用以润滋这一枝条的水分就能够循枝而下,积蓄在叶腋的凹处,以滋润双生的幼芽。

第二个好处:来年各枝条生长时不会互相遮挡,因为五根枝条朝五个方向生长,而第六枝在第一枝之上有一段距离,也不会发生遮挡。

枝条总从叶子的起点处之上抽枝,果实亦然。

树枝有两种排列法:

对生或不对生。如果不对生,中央的树干将忽而偏向一枝,忽而偏向另一枝。如果树枝对生,中央的树干是挺直的。

树木抽枝方式的不同——树木分枝的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方式:枝条往相对方向生长,一枝往东,—·枝往西,因而不直接相对,而是当中隔着一段空间遥遥相对。

第二种方式:同时抽出相向的一对,但若第一对朝东与西,则第二对朝南与北。

第三种方式:第六枝条总在第一枝之正上方,依次类推不误。

可以根据树的分枝计算未遭人损伤的树的年龄。

树的主枝相差多少,它们的年龄也相差多少。

树的南边比北边更年轻,更有活力。

树皮的最老的部分总是最先开裂的,树上最老部分的树皮最厚最粗糙。

截断的树的年轮表示出树龄,并可依据其厚薄推出哪—年较湿润哪—年较干燥,还能指出树枝的朝向,因为朝南的一部分比朝北的一部分厚,因而树基(年轮)的中心离南边树皮近,离北边树皮远。

虽然这些事物与绘画无关,但我仍把它包括进来,使我对树的知识的遗漏减到最低程度。

树皮朝南一边的裂纹比朝北一面的裂纹宽。树木一切直立部分一般都略略弯曲,凸端朝南,并且树上南面的树枝比北面的树枝既长又粗,且更茂密,这是因为太阳把树汁吸引到树表面上最近太阳处。大家都可以注意到这点,除非太阳被其它树木遮挡。

所有见太阳的花朵都成熟结子,其它只见太阳的反射光的花朵则不然。

老树下方朝北的树皮上长满青苔。

树皮总顺着树身方向裂开,但樱桃的树皮则裂成圆圈。

长在最高的地方,生在最稀的林子里井离这林子中心最远的树,粗细最为畸形。

长在最低最狭的山谷里,长在最密的森林中并离森林边缘最远的树,粗细最合适,并且最高。

论树:

山谷底部与山谷周围的树木,比附近山顶的树木粗而高。山顶较山侧有更多树木盖覆,因为山顶不象山侧遭受那么多的流水冲刷。

论树的细桠枝:

构成树木最后的叶群的树叶,在树的上部比在—下部更明显可见。这一点胡桃树比其它树更甚。因为它的叶子是七片成一群,如图所示。这些叶子由于它们的重量而下垂,并且常常靠在一起,造成远距离也能看见的亮斑。当你靠近这一叶团时,就可见每一片叶上的高光,枝下的树叶从根上斜斜地挂下,把影子投在底下其它叶子上。

根据所述理由,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叶丛顶上的叶子比底下的叶子易于分辨,因为顶上的叶子不受其它叶子遮盖,而底下的叶子却被上方的叶子遮盖,因而眼睛不能完全分辨出一片片单独的叶子……

这都是发生在特殊光照射下的情况,若是在普遍光下,叶子只有光,没有高光,凡是叶子组成群的树木外观都如上述,即使它们叶子是阔的,例如筱悬木、白柠檬树、无花果树等。

树的枝叶的几种情况:

树木叶群有四种情况:泽光,亮光,透光,阴暗。

枝叶最稀疏的树阴影最少。

照射树木的普遍光:树上离地面最远的部分被最淡的阴影包着...但如果树有浓密的叶子,例如月桂、枞树或黄杨树,情形就不同。……这些树叶愈近中心阴影愈浓。

叶上光与阴之大小:——可从上、中,下三个方向观察树木的枝叶。若从下方看去,则光是普遍光,所见的阴较亮部多。若从顶上看去,亮部比阴部多。若从中央看则亮部与阴部大小相等。

眼睛高度不同,所见的树木的影和光也随之改变。高处见树木影子少,在低处见它影子多。

透明的树叶:光从东来,眼望西看,从下方看见树东半边,除了被其它树叶掩盖的部分之外,它的大部分都透明的。而西半边则因受到东半边树叶的遮挡显得阴暗。

论树:

正对太阳看树,可见树木的绿色比其本来鲜艳得多,这因为树叶已透光。但树中心的叶子仍是暗的。但若从太阳的对面观察枝叶茂密的树木,则见叶子上阴影少,闪光多。

当太阳在东,树木的所有的受光部分呈现最鲜艳的碧绿,因为在地平线的一半,即东半边受太阳照耀的树叶都是透明的。

在西半边的湿空气中,绿色则很难看,污浊如黑灰,因为这些树叶不象在东边的叶子,是不透明的,并且这里的空气又湿又亮。

论树叶的高光:

树叶的表面通常都很光滑,因此能部分地反映空气的颜色,因为空气和稀薄透明的云混合后是白色的。如果树叶的表面天然是黑色的,象榆树叶一样,又未曾蒙上尘土,那么叶面上将出现青色的高光,这是因为第四卷第七命题说亮与暗结合生蓝色。

反映在这些叶子上的空气愈纯愈蓝,叶面上的高光也愈蓝。假使树叶象五月时枝头的树叶那样柔嫩,叶色将是近于黄的绿色,蔚蓝的空气反映在这些叶上就产生绿色的高光,因为第四卷的第三命题说黄色与绿色混合必定产生绿色。

论灌木花枝上蓓蕾的种类:

长在灌木的枝条上的花,有的在枝条的最顶头,有的在茎的最下部开放第一朵花。

顺风看草地和树木比逆风看明亮得多,这是因为叶子的背面总比它的正面灰白。顺风看去,只能见背面,逆风看则因叶梢弯转,将阴影投向叶心,故见它有阴影。

枝条最修长的树如杨柳之类最易为风吹弯。

如果眼睛既看到树木迎风的一面,又看到它背风的一面,那就会见到树木的枝条在迎风的一面比背风的一面密,这是因为风吹打着向风的树顶将它压在粗枝上,使树叶密集而很不透明。但在对面的树枝却被透过叶缝的风吹离树心,因而显得较稀疏。

最高的树被风吹得最弯。叶子最茂密的树被风吹得最弯。

树叶最密最厚的树产生最浓的影子。例如月桂一类的树。

不被树叶或果实压坠的笔直的枝条,却指向它们分支的中心。

生在阴湿地方的老树的树干,下方总布满青苔。

幼树的树皮比老树的树皮光滑。

树的上层枝条的叶子,比下层枝条的叶子茂盛。

林子外周的树木的叶子,比林子中心的树木的叶子茂盛。

树林最密的地方地上草最少。

树叶的亮光有的是因为正好介于光和眼之间而通明,有的由于被空气照亮,再有的则由于高光。

通明的树叶颜色比原来的鲜艳,被大气照明的叶片更多显示本色,而叶的高光部则反映空气的颜色较多。

论树叶的阴影及透光:

因为叶子透明,所以投在被它掩蔽的叶子上的不是极暗的影子,而是淡淡的影子,结果阴影获得美观的绿色。在第一片树叶之下的第三片叶子的暗度是第二叶的暗度的两倍,因为上面有两片叶子阻蔽它,第三片叶子也同样投下影子,第四片亦然,依次类推,以至无穷。

因此,画家,当你绘制一丛丛大枝叶的时候,丛的外周比树的中心明亮,使最近光伪叶丛稍亮这些近光叶丛中,又使那些更近光的叶丛再亮些,片树叶更亮,而最亮的则是那向光的叶尖。

幼树及其叶子:——幼树的树叶和树皮比老树的柔嫩光滑,特别是胡桃树在五月比在九月鲜亮。

树影从来不曾是黑的,因为凡有空气透射的地方不可能绝对黑暗。

树木过一定距离后(由于透视缩形之故),就不将它的真形显示给眼睛,或者,它的叶形也是不准确的,可是,枝丛的形状还保留着,有一定的量和质。

如果由于距离,枝丛的形状也消失了,那么眼睛看到的就只剩下它的亮度和暗度,如果你从更远些的距离观看,就只能看见将它与其它物体区分开来的颜色,假使这颜色和别种物体的颜色无异,它们就完全不可分辨了。

远方的树在它们的天空背景上形成什么轮廓:树木愈远,它的枝叶在亮空气—卜造成的轮廓愈接近球形,愈近,愈不象球形。

例如第—棵树A离眼近,因此显示它枝条的真形。B树的枝条形状几乎消失,到C树已完全消失干净,不但枝条消失几尽,连整棵树都要用很大努力才能认出来。

每一件阴影物体,不论形状如何,在远距离处总象球形。所以如此,是因为如果物体是正方形的,那么它的角在短距离消失,再远些较小的边也消失。在整体消失之部分就这样首先消失,因为它比整体小。正如同人形前,部分就这样首先消失,因为它比整体小。

正如同人形在这种情形下舱、臂、头比身躯先消失,随后躯干长度的两端比宽度的两端先消失一样。如果这些端线是相等的,在棱角仍保留的时候,它们将构成一个正方形,如果棱角也消失,就成圆形。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达芬奇是怎么获得成功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列奥纳多属于人类。他敏锐的观察力并非一种超能力。相反,这是他刻意练习的结果。这一点很重要,它意味着如果我们想拥有这样的能力,也可以努力带着好奇和专注去观察事物,向列奥纳多学习,而不只是望洋兴叹。”达芬奇的成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绘画&几何阿尔贝蒂的《论绘画》拓展了布鲁内莱斯基的透视分析,前者用几

  • 达芬奇从戏剧舞台获得了什么经验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列奥纳多属于人类。他敏锐的观察力并非一种超能力。相反,这是他刻意练习的结果。这一点很重要,它意味着如果我们想拥有这样的能力,也可以努力带着好奇和专注去观察事物,向列奥纳多学习,而不只是望洋兴叹。”对于佛罗伦萨作坊里的艺术家和工程师来说,为美第奇家族的庆典表演服务是他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达芬奇身兼

  • 达芬奇创造的绘画方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列奥纳多属于人类。他敏锐的观察力并非一种超能力。相反,这是他刻意练习的结果。这一点很重要,它意味着如果我们想拥有这样的能力,也可以努力带着好奇和专注去观察事物,向列奥纳多学习,而不只是望洋兴叹。”1.技法1)明暗法(Chiaroscuro):一词来自意大利文,原意是“明暗”,这里指用光线和阴影的对

  • 达芬奇的实践和创新精神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列奥纳多属于人类。他敏锐的观察力并非一种超能力。相反,这是他刻意练习的结果。这一点很重要,它意味着如果我们想拥有这样的能力,也可以努力带着好奇和专注去观察事物,向列奥纳多学习,而不只是望洋兴叹。”敢于实验和犯错,哪怕这意味着短期内的利益受损。《天使报喜》显示出二十多岁的列奥纳多正在不断进行各种试验

  • 达芬奇的绘画理论和艺术观点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达芬奇从30岁左右开始记录自己艺术创作的心得和科学研究成果,准备写成绘画论、力学和解剖学3部著作,可惜未能实现,只遗留下大批笔记。达芬奇的绘画论笔记按内容大致可分为美学理论和绘画的基本科学两部分:前者主要讨论绘画和现实的关系,绘画和其他艺术的关系;后者则阐述透视学、光影学、人体比例和解剖学,人们的动

  • 达芬奇的天才为什么是因为多动症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莱昂纳多·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家、科学家、建筑师、发明家。一篇发表于Brain上的文章让我们对这位旷世奇才又有了些新的认识。伦敦国王学院的神经科学家Marco Catani通过分析达·芬奇的作品和有关他行为的历史记录,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达·芬奇可能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即我们常说的

  • 达芬奇为什么会被认为是素食主义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名字出现在素食主义者与杂食者的辩论中。达芬奇甚至被素食主义者称为自己的一员。但为什么?为什么我们认为我们知道生活在500年前的发明家和画家的饮食习惯?“人是百兽之王,因为他们的残暴超过了野兽。我们靠着它们的死活着,我们是埋葬它们的地方!我

  • 达芬奇的独特绘画技巧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晕涂法”是达·芬奇作画时为人所熟知的一种手法。达芬奇较早期画作《美丽公主》和名画《蒙娜丽莎》,两幅画中的女性笑容均利用了达芬奇最擅长的“晕涂法”,令观众产生错觉。达芬奇在两幅画中混合了不同色彩,使人在不同角度看到不同的口形。直接看,会觉得嘴角向下。视线若移向其他五官,就会觉得嘴角向上,好像是在微笑

  • 新航路的开辟者迪亚士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迪亚士出生于葡萄牙的一个王族世家,青年时代就喜欢海上的探险活动,曾随船到过西非的一些国家,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Bartholmeu Dias,约1450年—1500年5月24日),为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于1488年春天最早探险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尔湾,为后来另一位葡萄牙航

  • 哥伦布的四次出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哥伦布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年,1493~1496年,1498~1500年,1502~1504年)。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