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神龙政变的主要发动者是谁

神龙政变的主要发动者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778 更新时间:2024/2/15 13:46:08

桓彦范是唐朝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宰相,字士则,古代润州曲阿人。那么桓彦范简介是怎样的呢?桓彦范为人性格豪爽,早年因为恩萌被调任右翊卫,后来因为其才华出众,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赏识,桓彦范因此青云直上,官位一度升任至司马寺主簿,后又被狄仁杰看中,又得以右迁为监察御史。

长安三年,桓彦范任职法司期间,发现当时担任司仆卿的张昌宗勾结奸人李弘,意欲谋反,然而御史中丞宋璟的数次弹劾都没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桓彦范因此上书武则天劝谏,然而并未得到武则天的答复。

长安四年时,武则天病重。桓彦范联合当时的大臣,如袁恕己张柬之等人发动了唐朝历史上颇为著名的神龙政变,成功逼迫武则天退位,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废除国号周,迎立中宗李显复辟。

在中宗李显复位之后,桓彦范因为作为发动神龙政变的五大功臣之一而被封侯拜相。不久,中宗恢复唐朝旧时制度,桓彦范也被改任为伺中。自中宗继位后,桓彦范一直尽心尽力辅助在帝王左右,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呕心沥血,披肝沥胆。

不过,在桓彦范身居要职以后,因为能力突出,遭奸人嫉妒。在劝中宗不能让皇后干涉政权未果之后,桓彦范就遭到了奸人韦皇后武三思等的陷害,桓彦范因此被剥夺了实权,不久,又被贬出了朝廷,后被人陷害而死。在景云元年至建中三年时,桓彦范才得以平反昭雪。

桓彦范的故事

桓彦范是唐朝历史上有名的大臣,作为神龙政变的主要发动者之一,桓彦范一生的仕途跌宕起伏,升官,贬官,被陷害致死,而后又得以平反。关于桓彦范,他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桓彦范是古代润州曲阿人,字士则,桓彦范早年曾担任过司马寺主簿,御史中丞等多个主要的官职。因为他出众的才华,优秀的个人品性,深受当时统治者的赏识。

桓彦范一生忠心于唐朝,对于武则天过分宠信奸臣张易之,张昌宗的行为,他自然是看不惯,因此在武则天病重之时,桓彦范及当时的一帮忠臣如袁恕己、张柬之等联合发动了神龙政变,逼退了武则天的帝位,国号周也被废除,唐中宗李显得以继位,大唐王朝又恢复了往昔李家的统治。

作为功臣,桓彦范被中宗委以重任,当时许多重要的官职皆是桓彦范担任。桓彦范深深明白身居高位,身上责任重大的道理,因此他对任何一件有关于国家的事,无论大小,都亲自操持。在看到韦皇后屡屡干涉皇帝政权之后,桓彦范担心中宗的政权被皇后左右,恐对社稷不利,就多次劝谏中宗不能让皇后干涉政权,不过,这个做法并未得到中宗的认可。

很快,因为桓彦范桓彦范的忠心影响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桓彦范就常常遭到陷害,终于,在韦皇后和武三思等人处心积虑的陷害下,桓彦范被中宗一贬再贬,最后赶出了朝廷,惨遭迫害后郁郁而死。

不过,历史终究不会辜负功臣,在景云元年,桓彦范被赐谥忠烈,后建中三年时,又被德宗追赠为司徒。

桓彦范的评价

桓彦范是唐朝历史上的著名宰相,发动神龙政变的五大功臣之一。那么关于桓彦范的评价是怎样的呢?

桓彦范早年在武则天时期就备受皇帝重用,身居要职,在得到狄仁杰赏识之后,更是官运亨通,官位最高时曾任司马寺主簿之职。

长安四年时,武帝病重,隐居迎仙宫,宠臣张易之,张昌宗把守大门,不准其他人进入,因看不惯奸人弄权,不忍心眼看着大唐王朝一步步走向衰败的局面,桓彦范联合张柬之,袁恕己等权臣发动了神龙政变,逼武则天交出了帝位,拥立中宗李显复位。从此可以看出,桓彦范等人身上对于家国的一腔热血,宁愿冒着死的风险,也要挽救于水火之中的唐王朝,用忠臣形容他,再合适不过。

中宗继位之后,每次临朝,韦皇后必在帐后听闻国家大事,并在要事之上常常干涉中宗,以致中宗不能客观的做决定。桓彦范知道此事之后,因为担心皇后左右政权,数次劝谏中宗不能让皇后干预国家大事,但中宗并未听从于桓彦范之言。为了国家的安危,桓彦范即使是面对当朝皇后也并未有丝毫怯懦,因为在他心中,家国天下早已是远超过个人安危的头等大事,为人臣子的忠义,良心在桓彦范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桓彦范不光为官忠义正直,平常对待朋友和亲人也都是慷慨豪爽,可以说桓彦范是一个君子,身居要职又豁然自达。正是由于这样优秀人物的存在,唐朝历史才可以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风起洛阳》武攸决是好是坏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风起洛阳》持续更新,最新的剧情中,巽山公临川别业被查抄,高秉烛独自一人去找巽山公,想要从他口中得知春秋道的真相。然而,此时巽山公已经是一枚弃子,早就做好了自我了断的准备,话没说完,就中毒下线了。而高秉烛经公子楚点拨,发现不良井内有问题。高秉烛和百里弘毅想到了一块儿,两人联手捣毁了兵部宋凉所隐匿的铸

  • 敬晖在神龙政变后为什么被凌迟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敬晖(?-706年),字仲晔,绛州太平县(今山西临汾市)人。唐朝宰相,澄城县令敬山松之子。敬晖早年曾历任卫州刺史、夏官侍郎、泰州刺史、洛州长史台御史右丞,后与桓彦范、张柬之、崔玄暐、袁恕己一同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被任命为侍中。后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被夺去实权,进封平阳郡王。神龙二年(

  • 崔玄暐在神龙政变后为什么被流放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崔玄暐(639年~706年),本名崔晔,字玄暐,博陵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唐朝宰相,前燕秘书监、博陵崔懿后裔,胡苏县令崔慎之子。出身博陵崔氏大房。早年历任库部员外郎、天官郎中、凤阁舍人、天官侍郎等职。武周长安三年(703年),拜相,授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崔玄暐联

  • 张柬之在神龙政变后为什么被贬官流放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襄州襄阳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唐朝名相、诗人。涉猎经史,进士出身,授清源县丞。通过贤良方正科考试,擢监察御史、中书舍人。论事得罪武则天,出任合蜀二州刺史、荆州长史。得到宰相狄仁杰举荐,迁洛州司马,拜刑部侍郎。再得姚崇推荐,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神龙元

  • 袁恕己在神龙政变后为什么被害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袁恕己(?-706年),沧州东光(今河北东光)人,唐朝宰相。袁恕己出身汝南袁氏后裔。早年曾任司刑少卿、相王府司马,后与桓彦范、敬晖、张柬之、崔玄暐一同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被任命为中书令。后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被夺去实权,进封南阳郡王。706年(神龙二年),武三思以五王诬陷韦后为由,通

  • 神龙政变之后的武则天是怎么度过晚年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705年对于武则天和她的大周朝来说终将不再是平静的一年。这一年已是81岁高龄的大周女皇帝武则天终于还是倒下了,不过此时的武则天虽已知自己命不久矣,但还是幻想着希望做些事情来让自己能多活几年,继续统治着这万里河山。她先是在正月初一宣布改元神龙,后大赦天下,规定凡不是非扬、豫、博三州谋反案以及各种叛

  • 张柬之为什么要发动神龙政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是一个杰出地女性,也是一个铁腕政治家,很多知名的权臣都败在了她的手上,比如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但是武则天最终被张柬之击败,无奈退位。张柬之在亲手发动了“神龙政变”之后,将一代女皇武则天逼的退位,那么对于历史来说,逼迫皇帝退位的张柬之是一个忠臣吗?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现在小编就为大家讲述这个比武

  • 武则天在神龙政变之后到底是太上皇还是亡国之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是太上皇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705年,太子李显和宰相张柬之发动了神龙政变,逼迫女皇武则天退位。由于继任者是武则天的儿子——太子李显,而且武则天并没有被清算。因此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一次正常的皇位交替。那么在神龙政变以后

  • 李显本来就是太子为何要发动神龙政变上位呢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首先要弄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神龙政变并不是李显主导的。神龙政变的实质就是大臣们为了自保而发动的一场政变,而且最开始的目标也只是武力解决掉武则天的男宠二张兄弟。逼武则天退位只是政变的副产物,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当时的太子李显。对于这场政变,李显虽然是太子,但并没有什么话语权,大家要的不过是李显在场,好做一

  • 《风起洛阳》高秉烛有历史原型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的历史原型,有人认为是少年时期的狄仁杰,身上有少年狄仁杰的影子,但细究起来年纪上有对不太上,因为在武周年时,狄仁杰已经中年。所以,应该人设有狄仁杰的影子吧。《风起洛阳》的男主高秉烛出身于唐朝洛阳的贫民窟(不良井)。他少年时候,对贫民窟着一群鼻涕吸溜的小屁孩,吹比说我将来总有一天带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