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武帝前面那么喜欢卫子夫 汉武帝后面为何变了

汉武帝前面那么喜欢卫子夫 汉武帝后面为何变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690 更新时间:2024/1/23 2:16:51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武帝为什么开始喜欢卫子夫,后来又不喜欢她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汉武帝刘彻是一位阅女无数的风流皇帝,用他自己的原话就是:“三天可以不吃饭,但一日不能缺了女人伴宿。”

诚然,皇帝最不缺的就是女人,但卫子夫几乎伴汉武帝走完了一生。在四十八年的光阴里,汉武帝临幸过无数女子,可千帆过尽,身边一直还留有个卫子夫。

不过,卫子夫在汉武帝身边这种长久的陪伴,也只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存在。

他们的故事起源于汉武帝的一见钟情,结束于卫子夫绝望自杀。所以,他们的关系,并不能简单地用喜欢与不喜欢来衡量。

初相见:卫子夫轻歌曼舞,汉武帝一眼动情。

汉武帝刘彻与卫子夫的相识其实并不浪漫,当时的刘彻深陷“不孕不育”的风波之中,前朝后宫都为皇嗣之事急得焦头烂额。

毕竟刘彻7岁被封太子,16岁登基称帝,他后宫佳丽不少,几年来却没有一个人怀上孩子。

要知道,汉武帝的爷爷汉文帝刘恒在十五岁时,已经生下了汉景帝刘,而在汉景帝之前,汉文帝还生下了三个男孩。

正所谓“皇帝不急太监急”,时间一长,朝臣们议论纷纷,就连汉武帝的舅父田蚡,都认定刘彻造不出娃来。

田蚡甚至还曾对淮南王刘安说:“皇帝无太子,你多做仁义之事,未来天下谁当王尚不可知。”

田蚡这种倒戈言论,明摆着就是觉得刘彻的江山坐不长久。

面对“催生大队”的挖苦,刘彻焦不焦虑咱不清楚,但他的姐姐平阳公主可以说是操碎了心。

公元前139年的春天,17岁的刘彻前往霸上去祭祖祈福。回宫路上,他顺道去看望了自己的大姐平阳公主。

刘彻与姐姐平阳公主的感情极深,平阳公主深知弟弟多年来没有子嗣,便决定效仿姑姑馆陶公主,给自己这位皇帝弟弟进贡年轻漂亮的女子。

为此,平阳公主早早就做好了准备,她精挑细选了十几个才貌双全的女孩子,将她们精心打扮一番,迎接着汉武帝的到来。

待到汉武帝大驾光临,休憩片刻之后,平阳公主便瞅准机会,召来这十几个貌美如花的姑娘,供汉武帝欣赏。

然而,汉武帝只是瞥了一眼,脸上毫无惊喜之色。

平阳公主见状,连忙命姑娘们退下,传唤摆上酒菜开筵。

天色渐暗,平阳长公主府内灯火明亮,酒美菜香,鼓乐笙歌。

刘彻在案头上喝着酒,忽然听到丝竹悠扬,一个婀娜女子唱着婉转清越的歌声出场。

这位能歌善舞的美女正是卫子夫,他们四目相对的刹那间,刘彻感觉自己像是醉了。

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平阳公主也挺错愕,她精心准备的女子没有一个被弟弟看中,没想到这个舞女竟入了皇帝的眼。

在一众轻歌曼舞的美女中,汉武帝一眼就看中了卫子夫,想必卫子夫的美貌是与众不同的。

宴席结束后,汉武帝起身更新,平阳公主顺水推舟,将卫子夫送进了刘彻更衣的轩车里。

随即,汉武帝便宠幸了卫子夫。

宠幸过后,平阳长公主又贴心地给卫子夫打点行囊,让她跟着汉武帝入了宫。

二度宠幸:冷落之后的荣宠逆袭。

然而,入宫后的卫子夫,并没有像初见之时惊艳到汉武帝的那般幸运。她入宫后如同透明人,被刘彻抛之脑后。

独守空闺的一年时间里,卫子夫悲哀地意识到,她不过是一个漂亮的玩偶,汉武帝兴趣过后就把自己忘得一干二净。

建元三年,汉武帝按照惯例释放宫中年迈体弱等无用处的宫人,为了表示皇恩浩荡,汉武帝亲自前去相送。

卫子夫抓住了这个能够见到刘彻的机会,她一把抱住汉武帝的大腿,来了一招“欲擒故纵”,哭着请求汉武帝放她出宫回家。

卫子夫跪在地上,梨花带雨,楚楚可怜,使得汉武帝想起了平阳公主府中那个美妙的夜晚。

于是,汉武帝心随意动,再一次临幸了卫子夫。

《史记·外戚世家》载:“入宫岁馀,竟不复幸。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卫子夫得见,涕泣请出。上怜之,复幸,遂有身,尊宠日隆。”

这次的宠幸与第一次不同,汉武帝对卫子夫的爱变得热烈且绵长。

第二次宠幸过后,卫子夫就怀孕了。

十月怀胎,瓜熟蒂落。刘彻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孩子,虽说是个女孩,但他依旧喜不自胜。

小公主一出生,就被封为了“长公主”。

这里需要说一下,在西汉时期,“长公主”不是排行,而是极其尊贵的封号。

一般而言,皇帝的女儿(帝女)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姑称“大长公主”。

可见汉武帝对这位女儿的珍爱。

卫长公主之所以有这样的殊荣,不仅是因为刘彻初为人父的喜悦,还因为她的降生,让汉武帝不孕不育的谣言不攻自破。

之后,卫子夫又接连生了2个女儿1个儿子,并成功问鼎皇后之位。

一荣俱荣,卫子夫的弟弟卫青也不断加官进爵,外甥霍去病更是少年成名,被封为骠骑将军。

舞女卫子夫的励志人生到这里已是巅峰。汉武帝之所以宠爱她,也是有迹可循的。

首先,卫子夫兼具外在美与内在美。

汉武帝不仅喜欢美女,更喜欢在音乐和歌舞方面有所造诣的美女。他后来宠爱的李夫人、钩弋夫人也都集中了这些特点。

当然了,卫子夫除了满足才貌的要求之外,她还有贤惠温柔的内在美。

卫子夫性格温顺,她从不妒忌汉武帝的其他宠妃,对待她们相当和善。

即便是后来得势,她也从不飞扬跋扈。将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

尽管后来汉武帝有了众多更加年轻美貌的妃嫔,不再迷恋她的身体,却对卫子夫的品德相当赞赏。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卫子夫生下了汉武帝的长子。

汉武帝29岁的时候,卫子夫生下了汉武帝的长子刘据,这简直让汉武帝欣喜若狂。

前面也提到了,汉武帝多年未有子嗣,以至于周围诸侯王都虎视眈眈地盯着皇位。汉武帝迫切需要一个儿子来巩固势力,稳固大汉王朝。

如今卫子夫给汉武帝生下了儿子,刘彻心中的大石也终于落地,他还将刘据立为了太子。

卫子夫生下汉武帝的长子,汉武帝对她多多少少是有一丝感激之情的,这些在卫子夫愈发受宠中也可以体现。

再次,卫家的男人们都很争气,成为了卫子夫的坚实后盾。

卫子夫能成功坐上皇后之位,她的弟弟卫青和外甥霍去病有很大的功劳。

早期卫子夫怀孕的时候,皇后陈阿娇妒火中烧,就向自己的母亲馆陶长公主诉说心中的不甘。

馆陶长公主为了帮女儿出气,便派人抓了卫子夫的弟弟卫青,想以此打击卫子夫。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卫青被人救了出来。

汉武帝听闻此事后勃然大怒,他早就对陈阿娇不满,正好趁着她犯错的机会,他决定狠狠打击一下陈阿娇。

于是,汉武帝接见了卫青,以示安抚。为了与陈阿娇背后的势力抗衡,汉武帝决定重用卫家。

卫青也没有令汉武帝失望,他犹如一匹黑马,他从公元前129年开始领兵抗击匈奴,大规模战役超过五次,小规模战役无数,斩杀敌军超过五万人,几乎没有败绩。

汉武帝对卫青大为称赞,还封他为大司马大将军,赐予他封邑两万多的长平侯爵位。

除了卫青,卫子夫的外甥霍去病也是个军事奇才。

霍去病跟着舅舅立下战功赫赫,还不到20岁就被封为冠军侯,大司马骠骑将军。

这两位战神对大汉朝的边疆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成为卫子夫稳坐皇后之位的坚实堡垒。

黄粱一梦,最是无情帝王家。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将卫子夫打入冷宫,他杀死太子刘据后,逼迫她悬梁自尽。

甚至在卫子夫死后,汉武帝也不愿意多看两眼她留给自己的申冤信。

想当初,汉武帝给了卫子夫最高等级的荣华富贵,为何如今又对这个陪伴自己四十余年的女人如此绝情呢?

这背后的原因也是复杂的。有卫子夫人老珠黄导致的“色衰而爱弛”,也有卫家权力没落的利益牵绊,更有汉武帝捍卫王权的狠心决裂。

公元前117年,23岁的霍去病英年早逝。霍去病去世11年后,卫家的顶梁柱卫青也去世了。

卫子夫身后的靠山轰然倒塌,汉武帝却长吁了一口气。以后,他再也不需要以宠爱卫子夫来拉拢卫家了。

更何况,他对卫子夫的感情,早就维系得十分勉强。

作为一个风流皇帝,面对老珠黄的卫子夫,即便她再贤惠大度,汉武帝对她已提不起任何兴趣。

或许,他们这么多年的紧密关系,都是靠亲情和利益支撑起来的。

随着卫家势力的没落,卫子夫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低。

皇帝对卫子夫的不屑一顾,很多人也开始上行下效,尤其是之前忌恨卫子夫的人,开始各种不怀好意的兴风作浪。

公元前92年,卫子夫的两个女儿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被牵扯进一场巫蛊大案,之后被汉武帝下令处死。

就连汉武帝当初最喜爱的长子刘据,也成为了汉武帝想要除掉的对象。

汉武帝野心勃勃,喜欢四处征战,开疆扩土,但太子刘据则仁慈宽厚,父子二人经常政见不同,这也引起了汉武帝的不悦。

再说了,后来的刘据,早已不是汉武帝唯一的皇子。刘据出生后,汉武帝的宠妃又给他生了几个儿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武帝与太子刘据的矛盾也越来越多,汉武帝心中多次产生了换掉太子的想法,但却一直没有合适的契机。

后来,汉武帝生了一场久治不愈的重病,宠臣江充便趁机在汉武帝跟前进献谗言,说汉武帝之所以久病不愈,是因为有人行巫蛊之术诅咒天子。

汉武帝听后自然是怒火上头,而江充便顺势领旨,在后宫中四处寻找行巫蛊之术的木偶人。他先是查办后宫中不受宠幸的夫人,随后又查到皇后卫子夫的椒房殿。将整个禁中的御座毁地面掘开以后,仍一无所获。

最后,江充表示,在太子的东宫找出了一个桐木人偶。

太子刘据百口莫辩,但他又无法面见汉武帝,便以为汉武帝已经被奸臣控制。

情急之下,刘据起兵诛杀奸臣,想要拯救汉武帝。

卫子夫也没搞清楚状况,但她毫不犹豫地选择相信自己的儿子,便用皇后的权力调动军队,帮助儿子镇压奸臣叛乱。

另一边的汉武帝在奸臣的谗言下,以为刘据在外边起兵造反,于是立马派人追杀刘据。最终,刘据自杀身亡。

刘据死后,汉武帝顿感大快人心,他还送了一封信给卫子夫:“你教导的好儿子竟然敢谋逆,我已经将他斩杀!”

卫子夫心灰意冷,她决定追随儿子而去,于是就用一根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听闻卫子夫自尽的消息,汉武帝也没有表现出一丝难过和惋惜。

当年他爱她,有一见钟情的炽热冲动,也有对她生儿育女的感激,更有王权势力的利弊权衡。

如今,卫子夫容颜老去,也无法从外力上助他一臂之力,汉武帝如同厌弃一只破旧玩偶一般,毫不留情地将她弃之不顾。

当年,汉武帝对卫子夫的爱是真的,如今的不爱也是真的。只不过,对汉武帝而言,王权利益,才是值得他倾尽所有,终生捍卫的。

标签: 汉武帝卫子夫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程咬金一生是什么样的 程咬金到底活了多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程咬金

    对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到底活了多久?一生到底是什么样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活到了七十七岁,并没有演义小说里一百二十岁那么夸张。而程咬金的真实经历,也和演义小说里描述的形象相去甚远。当然,真实的程咬金,一生也是相当传奇的。程咬金本是山东东平县人,后来

  • 蜀汉军队只有十万人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北伐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北伐仅有10万兵力,少得可怜,为何明知必败还要打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其实诸葛亮北伐时期已经明白了蜀汉实力悬殊,当年自己给刘备制定战略计划的时候已经明确指出要交好东吴才可以有机会和曹魏争夺天下,但刘备因为关羽兵败身死和荆州丢失的原因迁怒于东吴,结果却

  • 曹操如此偏爱曹植 曹操为什么不让曹植继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曹植

    还不知道:曹操偏爱曹植,为何将大位传给曹丕?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丕和曹操的关系,还真的比不上曹植和曹操的关系。为什么?因为曹植有才,有才到什么程度呢?东汉末年写诗歌都是照着曹植的版本来写的。也就是说曹植写个模板出来,其他文人照着填词就行了。就连曹操都感叹,自己怎么生

  • 皇太极攻入北京后,袁崇焕回援造成了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袁崇焕,明朝

    袁崇焕是明朝著名军事将领,一生立下了赫赫战功。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从关外向中原挺进,越过蓟州,长途奔袭直捣北京。袁崇焕知道后,赶紧率军回北京救援。袁崇焕率军回北京救援的举动,可以说直接要了他的命。为什么说他回北京救援一事,直接要了他的命呢?

  • 李严和诸葛亮相比 刘备临死前为何不把兵权交给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李严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去世之前,为什么要把兵权交给了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事实上,直到刘备去世之前,刘备依旧没有放弃那个梦想——夺回荆州!这不仅仅关乎到自己的仇恨和耻辱,更关乎着蜀汉政权的前途和命运,至少从随后40年的发展来看,不打通荆州方向,蜀汉政权就

  • 司马懿有多少和妻妾和儿女 他们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懿,三国

    对司马懿究竟有多少妻妾和儿女,他们最终的结局又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人人都说司马懿在任何方面都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他身为一国军师,却只知道躲闪,甚至干出不战而退的事情。事实上,对诸葛军师的所有特点,绝对找不出第二个比司马军师更了解的人。在影视剧中,可能因为导演侧重于其

  • 古代妃子来例假时遇到皇帝侍寝 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古代,妃子,侍寝,例假

    对嫔妃身体“不方便”时,又遇到皇帝的宠幸怎么办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俗话说一入宫门深四海,皇帝后宫三宫六院的,更是有三千佳丽,她们可能有的人一辈子都没能被皇上宠幸一次,但还是乐此不疲的挤破头皮想要进入这深宫之中,。正所谓事情都有两面性,那么那些挤破头皮都想进入的她们,

  • 东方朔能言善辩,汉武帝却不重用他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东方朔,汉朝

    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东方朔是汉朝时期的著名大臣,为人诙谐幽默,能言善辩,曾多次对汉武帝进谏,很得武帝信任。那么东方朔是如何能言善辩的呢一,武帝求贤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

  • 李璧:南宋时期官员,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璧,南宋

    李璧(1158-1222),《宋史》写作李壁,字季章,号石林,又号雁湖居士,谥文懿。眉州丹棱人,南宋历史学家李焘之子,李埴之兄。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李壁仕至礼部尚书、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端明殿学士、赐资政殿学士。李壁少聪颖,日诵万余言,词精练,文采飞扬,

  • 李世民是如何扩大自己的势力的?李渊是什么态度?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世民,唐朝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兄逼父,夺得皇储之位。关于这次事变,唐朝官方参与修纂的史书记载的十分隐晦含糊,致使事变真相千年迷离。为此,史学界曾进行了长期努力,试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