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升长生殿,洪升出生在世宦之家。于康熙第七年(1668年)留学国子监,经历了20年科举不第,终身身白衣。他的代表作《长生殿》历经十年,三易其稿,于二十七年(1688年)在康熙出版后,引起了社会轰动。
康熙二十七年(1688),《长生殿》稿成,京城剧团内聚班得到了剧本,在宫廷演出非常成功。受到康熙皇帝的称赞,赐白金二十二两。康熙皇帝也把它推荐给了诸亲王。上有所好下必趋之。于是,王公大臣“凡有宴会,必演此剧,而缠头之赏,其数悉如御赐”。剧团的演员们喜出望外。他们不仅得到了皇帝的认可,还得到了皇族、王公大臣的丰厚赏赐。他们商定,请作者洪升吃顿饭,席间专演一场《长生殿》。宾客由洪升决定“凡君所交游,当延之俱来”。
洪升在《长生殿例言》中所述,初稿是在杭州写的,题目是《沉香亭》。中心是要写李白的经历,大约康熙十二年前在完成(1673)。第二稿是搬到北京后写的,因为有朋友说《沉香亭》是"排场近熟",所以把李白情节删掉了,重写为李泌辅佐肃宗中兴,改名为《舞霓裳》,写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最后一稿,删除了李泌的情节,“专写钗合情缘,以《长生殿》题名”,完成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
洪升成功地写出了李隆基厌倦了政治事务,耽于安乐,‘弛了朝纲,占了情场’,使国家陷入了苦难的深渊。
而第二年秋天,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康熙皇帝贵妃佟佳氏,病重。为了“冲喜”,被封为皇后。不想“喜”没冲成,佟佳氏第二天就去世了。由于佟佳氏身份的不同,她的葬礼期成了“国丧”。洪升,赵秋谷和其他官员在国丧未除的时候看戏,这是“大不敬”。黄六鸿王室的御状发出后,包括洪升和赵秋谷在内的50名官员立即被撤,这在之前从未有之。
一百多年后,有清代学者考证此事,才知道“告密”的人分别是赵星瞻和黄六鸿。而赵星瞻和可能和洪升有隙,所以想了这么一出,给黄六鸿出主意告了这么一出御状。当时,洪升是国子监监生籍,而不是什么官员,但他的名声却毁了。当时,有人写了一首诗,哀叹所发生的一切。其中曰:“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