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末年,尤其是会稽王司马道子执政以来,社会风气败坏,纲纪废弛,朝廷威严不再,高门大族胡作非为,平民百姓无以立足。虽然从王导以来,东晋主朝一直是宽纵豪右,但是到如今老百姓已经不能忍受了,这对政权而育也是很危险的。桓玄执政的时候认识到了这一点,但他虽然订立了繁密的法令,仍然没有见效。刘穆之处理朝政以后,“斟酌时宜,随方矫正”,刘裕也带头遵守新制度,不出十日,京城的风俗就有了很大的改观。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这么优秀的成绩,刘裕对刘穆之更加信任了。把刘穆之升为主簿、记事录事参军,兼堂邑太守。
平灭桓玄后,刘裕以镇军将军侍中徐兖二州刺史都督十六州诸军事回镇丹徒(治京口)
,何无忌镇江州,刘毅领豫州,诸葛长民督淮北,孟昶任吏部尚书(后晋仆射)。曾经的战友如今各据一方,成了政治上的对手,虽然还没有撕破脸,将来互相残杀的苗头却隐然而现。
义熙三年(407)末扬州刺史王谧去世。王谧出身高门,声望甚隆,扬州刺史既是宰相之位,辖区又是江左诸朝的主要财敏来源,自然极其重要。王谧的死,刘裕在朝中失去了一颗重要的棋子。
王谧死后,对于谁应该入辅,出现了几种意见:对极人物,按照规矩是合理的,刘毅却想以自己同党谢琨领州;多数朝臣则主张将朝政付于孟昶,因为孟昶在朝3年,本身与朝臣联系紧密,工作又相当称职,比刘裕或者刘毅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究竟该该怎样决定,朝廷也拿不定主意,就派尚书右丞皮沈到丹徒询间刘裕的意见,皮沈知道刘穆之是刘裕的心腹谋士,所以先来探他的口风。
和皮沈的会见中,刘穆之什么也没说,中途找了个借口出去,派人给刘裕送去一经张便笺,笺上只有一句话:“皮沈刚来,他的话不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