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雍,出生于江南名门望族,他从小就聪明机灵,家里给他请了个老师叫蔡雍,教他学习弹琴和书法。这位蔡雍就是著名的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
蔡邕对顾雍的才华十分欣赏,对顾雍说:““你以后必成大器我把自己的名字送给你吧。”所以,顾雍与老师蔡雍同名,又因受到老师称赞,故字元叹,这在当时传为美谈。
顾雍不到20岁时,就由州郡官吏表举推荐,担任合肥长,后又调到娄县曲阿、上處等县任地方官。他在这些地方,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取得了良好的政绩。
建安五年,孙权兼任会稽太守,因为政事繁忙,不能亲自到郡中处理公务,就让顾雍担任郡丞代理太守处理一切事务。
在他的治理下,会稽郡政通人和,官吏服从他,老百姓拥护他。他为自己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更加受到孙权的器重。
几年后,顾雍内调,担任左司马。孙权称王后,顾雍累迁大理、奉常,兼领尚书令,封为阳遂乡候。
顾雍为人很内敛,封侯拜相也不告诉家人,最后家人还是从别人的口里得知的。唐人有诗咏顾雍曰:赞国经纶更有谁,蔡公相叹亦相师。贵为丞相封侯了,归后家人总不知。
黄武四年(225),顾雍进封醴陵侯。这一年,东吴的第一任丞相孙邵去世。孙邵死后,群臣都以为相位非张昭莫属。孙权力排众议以顾雍为相。孙权的这个决定相当聪明。顾雍的刚正不亚于张昭,但张昭只要他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就会直言不讳地对孙权进谏,常常让孙权丢面子。而顾雍善于变通,讲究灵活性,为人谦和,不发脾气。关键的是顾雍态度温和的同时,也从不放弃真理,只要是正确的,他也会坚持下去。所以孙权认为顾雍才是丞相的最合适人选。
顾雍总理朝政以后,一切以国家大事为重。从不以个人爱好恩怨利益去用人。他自己还时常到民间查访,了解民情,把调查的结果秘密报告给孙权。孙权采用了,当然是主上的功劳,孙权不采用,他也不会泄露出去。有这么为自己着想的臣下,孙权当然是特别的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