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宁王朱权,是朱元璋十七子,齿序第十六子。自小,他身材高大,聪明好学,被称为‘贤王奇士”。
朱权15岁时,朱元璋防守蒙古,朱权被封在宁地(今内蒙古赤峰市
宁县),与燕王朱棣等亲王共同控制边境兵防,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帝孙朱允炆即位,为建文帝。次年,也就是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进军南京,发动了长达四年的靖难之战,
在朱棣起兵之前,他迫使朱权出兵相助,并许诺攻破南京,与之共治。经过四年的战争,朱棣打败了建文,夺取明廷政权,也就是皇帝的宝座,并为明成祖。年号为永乐。朱权自持有功,颇骄恣。朱棣即位后,不仅不说分治天下的话,还把朱权从河北迁到江西南昌,夺其军权。朱权当时25岁。
本来朱权是想去江南那种富庶之地,但他试探着和朱棣提了提,朱棣给直接驳回了,朱权更委屈了,就觉着钱塘也行啊!朱棣不耐烦了,直接让他打包袱去了南昌。朱权作为藩王,是明代著名的道教学者,修养极高。因封南昌后,他深感前途无望,即韬光养晦、志存高远、与文人交游、喜戏曲、娱乐、写作、佛学、与第四十三任道教天师张宇初交好、拜为师父、研习道法、扬道教义。朱权在南昌郊外构筑精庐,曾在西山缑岭建了道观和陵墓,成为朱棣赐“南极仙宫”的牌匾。道教专著《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八卷,成书于正统九年,收入《续道藏》。
朱权数百部作品中有三分之一以上可以归入道教。许多其中丢失了,但是最重要的一部《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保存了下来。这本书的内容在这里没有充分描述,而只是其中所表达的朱权思想的要点
而且明代宁献王朱权制造的“中和”钢琴是明代第一琴。古琴飞瀑连珠为明代四王琴之首,(明代按其顺序和年代应排列为宁、衡、益、潞),为明朝宁献王朱权亲制,至今已有500多年。“云庵道人”是明代宁献王朱权的别称。此人多才多艺,是明代戏剧理论家、剧作家、琴学大师。他除了完成许多戏剧、历史方面的著作外,还收集古代琴曲,加以解说。著有《神奇秘谱》和《太和正音谱》。他还精心制作了钢琴,并传给了后人。
朱权一生都极为憋屈,据野史记载,朱权在弥留之际,仍忍不住将自己埋藏在心底半辈子的怨恨告诉他的孙子朱奠培,近50年来他一直被诸代皇帝欺骗、鄙视和贬低,拉着朱奠培的手告诉他:
“子孙后代绝不能忘记宁藩的这些耻辱,他们必须永远记住。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们一定要报仇!”可见他也不是这么无欲无求,心如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