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曾巩简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同样是能臣干吏?

曾巩简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同样是能臣干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848 更新时间:2024/1/10 16:51:27

曾巩简介,可见于《宋史》,曾巩出生在一个儒学世家,祖父曾致,父亲曾易占均是北宋著名官员。曾巩少时读诗书,能脱口成诵,且才华横溢,十二岁时即能为文。

1037年,

曾巩18岁时,随父赴京,同王安石结为挚友,并向欧阳修推荐王安石,20岁时入国子监,上书欧阳修,赠《时务策》。他不仅结识了欧阳修,王安石等人,还与杜衍范仲淹互通有无,撰写文章,针砭时政,阐述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从那以后,曾巩渐渐名声大噪。但是,因其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

嘉祐二年(1057年),曾巩才得中进士,后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熟知律法和量刑适当而闻名。在熙宁统治的第二年(1069年),任《宋英宗实录》审查,并很快被外放到越州一带担任审判。熙宁五年后,他先后在齐州,

襄州,洪州,福州,明州,

亳州和沧州等地担任知州,在元丰(1081)第四年,凭借出众史学才能,被任命为史官修撰。元丰五年(1082年),卒于江宁府。

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当代和后代古文学家心目中的地位并不低。尽管他的成就不如韩柳欧苏,但依然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曾巩思想属于儒家体系。他认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诚”,认为只要自己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就能认识世界,主宰世界。曾巩不仅在文学领域是佼佼者,他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能臣干吏。在政治上,他反对兼并政策,主张发展农业,广开言路。他当地方官时,以仁为心。且积极施行王安石的改革主张。

据说,曾巩在齐州做官时,有一个叫周姓富人,他的儿子周高,横行乡里,肆无忌惮,民愤极大。然而,周家并与当地官员勾结,为周高脱罪。曾巩是新齐州知州,他收集证据并将周高绳之以法。在章丘,一群被称为“霸王社”的土豪掠夺一切,无恶不作。曾巩派兵将他们全部抓获,刑判了31名罪犯,并将他们送往边境。他还在齐州,首创了“保伍”的方法,以五户为担保,监督出入,实施外来人口登记,有盗贼则鸣鼓相援。通过对曾巩的治理,齐州的盗窃、抢劫等犯罪明显减少,从治安案件频发到风气清平的齐州只差了一个曾巩。

曾巩勤政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了治理黄河,动员了各地的农民工,有2万人来自

齐州调丁,当曾巩听说一些地方存在漏记、瞒报的现象时立即决定开展人口普查工作,自下而上上报,反复核实。最后发现9丁抽1可以满足征收的需要。他务实的作风,使许多普通百姓免于徭役之苦,减轻了负担。

标签: 曾巩简介

更多文章

  • 陈廷敬后人,一代名相陈廷敬是怎么做到步步高升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陈廷敬后人

    清顺治十五年,刚刚中举的陈廷敬,赶上朝廷举行会试。在科举史上,参加会试几十年的但依然落榜之人多如牛毛,但陈廷敬第一次考试即中了进士,之后顺风顺水。当时,陈廷敬的名字是“陈敬!因为他和别人同名,朝廷给他加了“廷”字,改名为陈廷敬。陈廷敬后人在《清史》中有所记载。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康熙即位,

  • 公孙衍怎么死的,公孙衍的合纵策略为何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公孙衍怎么死的

    《孟子·滕文公下》:“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春秋战国在当时一些人眼里,公孙衍和张仪同样威名赫赫,但流传下来的故事不多。《孟子滕文公下》有公孙传系附于张仪传。《战国策》只有零星的几则记载。公孙衍怎么死的,可见《史记》。合纵连横的始作俑者,应该就是公孙衍和张仪。他们俩

  • 白居易的讽论诗有什么代表作?有什么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白居易

    《卖炭翁》揭露了唐代宫市制度的罪恶。所谓“宫市”,就是皇帝派出太监到市上买物,随便勒索、劫夺,“名为宫市,其实夺之”(韩愈《顺宗实录》)。这首诗对于当时入民的悲惨遭遇表示了莫大的愤慨,塑造人物形象是成功的。“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只是卖炭翁的外貌;“可怜身上衣正单”和“夜来城外一尺雪”,

  • 明史宋濂传,宋濂传讲了宋濂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史宋濂传

    明史宋濂传记载,宋濂生于元武宗至大三年,因与祖父同日生,故取名寿,后改名廉。他的祖先宋栢在南宋时举家迁徙到金华迁西。宋濂后迁居至金华浦江。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因为宋濂的母亲不足月便产下了宋濂,所以宋濂小小年纪便体弱多病,"每风眩辄昏迷数日"。由于祖母金氏和母亲陈氏的精心照顾,才得安

  • 苏辙简介,苏澈的政治生涯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苏辙简介

    苏辙简介,可见于《宋史》,苏辙出生在宋仁宗宝元二年,当时他的父亲苏洵三十一岁,四处游学。他的哥哥苏轼刚满四岁,庆历八年八年(1048年),苏洵为父丧事闭门不出,专心教导苏轼和苏辙。第二年(1055年),苏辙娶了十七岁的同里的女儿石渠,十五岁的史氏。嘉佑元年春,苏辙父子共游开封,途经成都时,拜访了知益

  • 毛遂怎么死的,毛遂自荐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毛遂怎么死的

    毛遂怎么死的,可见于《史记》公元前259年,秦军围困赵国首都赵国平原君的邯郸,打算从门下食客中挑选20名文武双全的人前往楚国求援。然而,选来选去,只凑够了十九人。这时,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他自告奋勇说:‘我愿同公子前去!’平原君问:‘先生在我赵胜门下呆了多少年?’毛遂说:‘三年’平原君说,有能力的

  • 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司马光和王安石是怎么从好友转为政敌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宋真宗三年,司马光生于光州光山,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被任命为光山县令,因此为其子起名为光。六岁时,司马池闲暇时开始教导司马光,七岁时,已能背诵《左氏春秋》,且向被人讲解这本书的主旨。他也是我们印象中砸缸救友的主人公司马光,有人好奇司马光长大后该有多大造化,其实他长大后也的确位极

  • 姜子牙的故事,大器晚成的姜子牙是怎么得周文王看中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姜子牙的故事

    姜子牙的故事,姜太公是齐国的创建者,周文王克殷时的谋士、军事统帅,齐文化的创始人,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军事家、政治家,几乎所有的典籍都承认了他的历史地位,儒释道兵纵横诸家尊他为本家人物,被尊称为“百大宗师”。姜子牙又名姜尚、吕尚,祖籍牧野或东海之滨。他的祖先曾经是四岳之官,帮助夏禹治理水有功。舜大禹时

  • 韩宜可简介,韩宜可“快嘴御史”的称号怎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韩宜可简介

    韩宜可简介,可见于明史,于浙江山阴出生,元朝至正年间,行御史台招募他为属官,但他拒不应召。后朱元璋洪武初年,他被推荐到山阴教谕,转任楚府录事。不久升任监察御史,他性格忠正坦率,弹劾不避讳权贵。在明朝的御史有很大的权力,甚至可以决定他人前途甚至生死。御史人员的品德素质,对明代官员的命运会有很大的影响。

  • 诸葛亮出师表,诸葛亮出师表中都提出了什么治国良方?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出师表

    诸葛亮出师表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是三国时期中原北伐前,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刘禅的一封信,阐述了北伐战争的必要性以及对蜀汉君主刘禅治国的期望。言辞诚恳,字字殷切,写的是诸葛亮的忠诚之心。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我们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在诸葛亮实施了一系列相对正确的政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