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十五年,刚刚中举的陈廷敬,赶上朝廷举行会试。在科举史上,参加会试几十年的但依然落榜之人多如牛毛,但陈廷敬第一次考试即中了进士,之后顺风顺水。当时,陈廷敬的名字是“陈敬!因为他和别人同名,朝廷给他加了“廷”字,改名为陈廷敬。陈廷敬后人在《清史》中有所记载。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康熙即位,陈廷敬被授予七股竹日语讲师一职。他去翰林院担任讲师。他每天都在弘德殿演讲,得到康熙帝的高度评价。
康熙十二年(1673年),他转任学士,充武会试副考官,后历任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户部尚书。
据说康熙帝八岁时,陈廷敬是户部尚书,掌管财货。
有一天,他歪着头对陈廷敬说‘陈老官,借我点钱。’陈廷敬问:“万岁,你要钱干什么?”康熙说:“玩。”陈廷敬说:‘万岁,我把俸禄借给你。康熙哼了一声,说:‘你的俸禄能有多少钱?我想要国库的钱。给我拿个有3、5万,可以玩几天。据说陈廷敬拒绝了:国库有规定,谁也不能挪用。万岁,我不敢借给你!”康熙生气了:“那你走吧!”陈廷敬立马说:“遵旨”,接着他往后退了几步,正要离开,突然听到康熙说‘什么不能挪用?明明是觉得我没有亲政,看不起我。我上任后就砍了你的头!陈廷敬吓得不敢说话,赶紧走下来。
六年后,康熙亲政,已经忘记了这件事,但陈廷敬仍然记得,并几次辞职。康熙说:‘那是因为我太年轻不懂事,你做得对!’
陈廷敬长期掌管吏治,曾两次出任吏部尚书,两次出任左都御史,负责督抚、弹劾、谏议。都察院挑选合适的御史,皇帝钦点代表皇帝监督地方和部门。官员一旦贪污犯法,御史有权直接弹劾。陈廷敬主管国家监察事务,对省级官员的监察是他工作的重点。
康熙共在位第61年,陈廷敬辅佐他53年。可以说,君臣之间惺惺相惜,陈廷敬之前担任康熙老师,因此,康熙经常称陈廷敬为“先生”,正是长期的相处让康熙非常清楚陈廷敬的为人和品性。陈廷敬一生坚持为官清廉独立的原则,深受康熙信任,这也为陈廷敬在康熙王朝取得巨大成就、从严治官、整顿朝政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剧中,在皇帝的支持下,陈廷敬先后与与苏公图党和明珠党作战,并成功扳倒了两党,使得清朝的政事大清洗和官方风气大变,为后来的康干盛世奠定了基础。同时陈廷敬文学素养也很高,这是他年纪轻轻便得中举人的原因,同样陈廷敬厌烦党争,清正谦和,这使得多疑的康熙对他很是信任。
陈廷敬为清朝名相,他的儿子孙子也不差,他的二儿子陈豫朋和三子陈壮履都考上了进士。陈廷敬的孙子陈师俭也是进士,他们三人都去了翰林院。
此外,陈氏,皇城还有6名进士和10名举人。后来,陈廷敬故居被称为“皇城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