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是时代的思想巨人,他站在时代之巅,以敏锐的洞察力,深刻地分析封建社会的腐朽衰败。
他指出,自乾隆末年以来,社会风气十分腐败“不土、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又或飧烟草,习邪教,取诛戮,或冻馁以死,终不肯治一寸之丝、一粒之饭以益人。”因此,“自京师始,慨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者,四民之首,并走下贱,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支月日、奚暇问年岁”?
他指出“世有三等”,即“治世”、“乱世”、衰世”。社会处于何等之世,要看人才。这种人才,即包括将相、士民,也包括工商人等。在“衰世”,人们的忧愤、思虑、廉耻、作为之心统统被扼杀了。一切聪明才智都被扼杀了。从将相到士农工商皆如行尸走肉,没有独立意志,善恶不辩,黑白不辨,是非不清,整个社会已经形如稿木,无可救药了。社会到了这个地步,祸乱还有多远呢?而这一切都是由人造成的,是统治者压抑人才的结果。
龚自珍一再地抨击封建官僚制度。在这种官僚体制下,以资格为晋身之阶,造成了官吏的腐败无能和有识之士得不到重用。他根据当时用人的种种“资格”限制得出结论:“凡满洲、汉人之仕宦者,大抵由其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极速亦三十年。贤智者终不得越,而愚不肖者亦得以驯而到。”也就是说,个人进入一品大员之时,要经过二十至三十年的时间,到此时,这个人已是老态龙钟、精力衰竭了。
这样的老朽昏庸之官,如行尸走肉,占据权位是非常有害的,他们贪恋权位,顾及子孙,没有作为,年轻有为之人无法上来代替他们,这种用人制度腐蚀着整个官僚集团,论资排辈,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早晚能熬到尚书、侍郎之位,何必冒着风险,求大作为呢?
龚自珍还指出官员们为保住官位、资格,便一味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丧失了自已的独立人格,甚至沦为卑鄙无耻的小人。那些皇上身边的要员们,只知揣摸皇上的心理,无视江山社稷大事,结果必然会导致国家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