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窦太后要废刘彻的原因

窦太后要废刘彻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773 更新时间:2023/12/9 3:44:22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窦太后为什么要废掉这个刘彻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比较有意思,毕竟刘彻都是已经是皇帝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窦太后为什么要废刘彻其实这个问题不太对,因为窦太后想废刘彻但是并没有成功,那么窦太后为什么想废刘彻呢?

其实原因和简单,那就是窦太后希望自己的小儿子刘武当皇帝,但是事情的发展并不是如窦太后愿的,所以最后还是刘彻当了皇帝,但是其实也还是比较虚这个窦太后的,但是窦太后也是明白人,知道底线在那,所以事情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电视剧《大汉天子》放的是窦太后阻止刘彻,想让窦家人做皇帝!《美人心计》放的是窦太后暗中帮助刘彻成为汉武帝。但历史不是如此。

汉景帝册立了栗姬的儿子刘荣为太子,但栗姬因为政治幼稚,拒绝了长公主为女儿求婚的请求,这使怀恨在心的长公主和皇十子刘彘的母亲王美人联手,在汉景帝面前不断诋毁栗姬和栗太子,她们的目的,是想让汉景帝废掉太子刘荣,改立刘彘为太子。

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在皇位的继承权上,也是一个很有发言权的人,她因为喜欢小儿子梁王刘武,所以不顾汉朝的帝位父子相传的祖制,希望汉景帝百年之后,由梁王刘武来继承帝位。她的想法也有依据,因为中国古代有另一种皇位继承方式——“兄终弟及”,也就是哥哥死了,弟弟继承皇位。

但汉景帝心目中的储君人选并不是梁王,为了封堵梁王,汉景帝迅速把栗姬的儿子刘荣立为太子,但栗姬却因为一次不理智的行为,在汉景帝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样,栗姬就因为政治幼稚,在汉景帝重病托孤的事件中,表现出不理智的一面,埋下了汉景帝对她不满的隐患。再加上王夫人的煽风点火,这最终促使汉景帝做出决定,贬斥栗姬,废掉太子。

窦太后再次为梁王争夺储君之位,是在汉景帝废掉旧太子之后,尚未立新太子之时,可以说时间上恰到好处,但汉景帝并不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粱王刘武,所以他利用朝议的机会,让大臣们去阻止窦太后的提议。梁王刘武争夺储君之位又一次失败了。

梁王非常生气,他派刺客刺杀了阻止他被立为储君的大臣,这是景帝朝的一件大事,这件事追查的结果,最终牵出了幕后指使人梁王刘武,使他受到了严重打击,这样,有能力竞争储君的人,就只剩下了王夫人的儿子、皇十子刘彘。于是在公元前150年,汉景帝立王夫人为皇后,把王夫人的儿子刘彘改名为刘彻,立为太子。

但这里面也有了一个疑问,刘彻四岁被封为胶东王,七岁就被立为太子,这么小的孩子,他不能左右他的命运,那么,在景帝朝的储君之争中,他为什么最终会胜出呢?

这就要考虑到景帝朝中的几个女人:王夫人、薄皇后、栗姬、长公主、窦太后等人,她们在皇十子刘彘继位的问题上,不管有意还是无意,都起到了有利的作用。

栗姬是因为政治幼稚,使自己失去了当皇后的机会、儿子失去了继续做太子的机会,薄皇后是因为占着皇后的位置,客观上也阻止了栗姬被册立为皇后,而窦太后只把注意力放在栗姬和栗太子身上,忽视了王夫人的作用。她们主观上虽然并不是想帮助王夫人和她的儿子刘彘,但客观上起到了帮助的作用。王夫人和长公主因为从角度考虑,当然从主观和客观上都是促使刘彘继位太子。这样,在共同的合力下,刘彘最终成为景帝朝真正的太子。

公元前150年,皇十子刘彻成为继位太子,这表面上虽然是五个女人争斗四年的结果,实质上是汉景帝精于权术的表现。但是刘彻这一年才有7岁,他从太子到登基还是任重而道远,窦太后是辅佐了汉武帝。

首先,窦太后喜欢她的小儿子梁王刘武,一直希望汉景帝能讲皇位传给刘武,但是没有得逞。后来刘彻当了皇帝,有长公主刘嫖帮助;而刘嫖在窦太后那里说话很管用,所以窦太后很大程度上是支持刘彻的。

但是其中,窦太后掌握实际权力,与刘彻观点相悖时,刘彻都要屈服于她,刘彻的皇位归根结底是掌握在她手中的,如果她不支持刘彻,早可以把他废了;但要是说她出于对孙子的爱而支持辅佐他,又太过简单,因为她也有幕后掌权操纵刘彻的意思。

标签: 刘彻

更多文章

  • 古代唯一被皇帝亲自抚养的公主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公主,唐朝,唐太宗,公主

    晋阳公主(生卒年不详),字明达,乳名兕子,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太宗与文德皇后之女。皇后去世后由唐太宗带在身边亲自抚养,是唐太宗最为疼爱的女儿,幼年即享公主实封。公主为人聪慧善良,性情温和。每次李世民因故发怒,她都能明晓父亲心理,慢慢劝解,对大臣等起到了很好的庇护作用。 由于自幼由李世民亲

  • 朱棣为什么封朱瞻基为皇太孙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封长子朱标为太子。朱标早死,朱元璋没有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而是册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允炆在朱元璋百年之后,继位登基,成为大明第二位皇帝。朱允炆之后,大明第三位皇帝就是朱棣。而朱棣能当上皇帝,与一个梦脱不开关系,这个梦还让他指定了隔代继承人明宣宗朱瞻基。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后

  • 道光传位给咸丰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道光

    道光去世后,咸丰登基,加快了大清沉沦的步伐。咸丰在历史上并没有给大清带来任何的新气象,反而迎来了一次暴风雨般的农民起义,在大清的历史上,这就是个非常窝囊的皇帝,甚至为了躲避洋人而一直呆在热河,那么为什么道光要传位给咸丰呢?在历史上道光有9个儿子,而根据历史记载道光将咸丰立为太子的年份是在1846年,

  • 郑板桥教子理念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是“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他为官清廉,体察民情,留下许多佳话。郑板桥是兴化人的骄傲,在民间流传着他的故事家喻户晓。相传,52岁那年,他的儿子出生了,全家人以他为宝,取名小宝。虽说是晚年得子,十分疼爱,但他并不溺爱。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做县官,儿子在老家,他写

  • 朱瞻基对明朝都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朱瞻基出生于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二月初九日。据《明史》记载,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爷爷朱棣梦到他太爷爷朱元璋授予象征皇权的大圭,并说道:“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朱棣睡醒后下人跑来向他禀报说世子朱高炽家刚刚诞生了一大胖小子,此子便是朱瞻基。在离奇梦境的暗示下,朱棣开始致力于筹备造反事业。

  • 郑板桥嫁女分文不取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郑板桥

    有一天,郑板桥对女儿说道:“我明天带你去一个好地方游玩!”第二天郑板桥把女儿带到一个朋友家里说道:“以后这就是你的家了,你就安心住下吧!”郑板桥就这样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了……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人,清朝著名的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善于书画,尤其兰草竹石神形兼备,自成一

  • 郑板桥吟诗退贼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郑板桥吟诗退小偷的故事,也称:郑板桥吟诗赶小偷,郑板桥妙诗退小偷。郑板桥辞官回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隐居乡里,潜心钻研诗词绘画安贫度日。一夜,一小偷打起他的主意,认为做过官的一定家中藏有金银,趁着细雨,小偷悄悄地潜进他家中。天冷月黑,而郑板桥此时刚写完文章躺在床上,辗转不眠。小偷进来被郑板桥看

  • 郑板桥辞官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公元1753年(乾隆十八年),郑板桥辞去山东潍县县令一职,回到了他的家乡江苏兴化县。这一年,郑板桥六十一岁。郑板桥辞官回乡,并不是回家养老。虽然当了十二年县令,但此时的郑板桥却是“华发萧萧两袖寒”。且由于两个儿子均早夭,郑板桥回乡后无所依靠,只好去扬州以卖画为生。郑板桥既然如此穷困,为什么还要辞官呢

  • 郑板桥一生不画梅花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郑板桥

    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在到扬州之前住在苏州。他在苏州城的桃花巷东头开了一家画寓。以卖画为生。当时在桃花巷的西头,画家吕子敬也开了一家画寓。吕擅长画梅花,并标榜自己画的梅花是‘远看花影动,近闻有花香’。郑板桥来到苏州后,只画竹子,山石,就是不画梅花。而且若有人请郑画梅花时,他总是笑道:“我画的梅花比吕先生

  • 朱棣为什么偏爱长孙朱瞻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棣

    朱棣确实非常偏爱长孙朱瞻基。说朱棣偏爱长孙朱瞻基,有以下几个理由。其一,朱棣除了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外,还立了朱瞻基为皇太孙。一般皇帝在确定储位的时候,都会只考虑自己继承人的问题,不会考虑儿子继承人的问题。毕竟儿子的继承人,应该由儿子自己来考虑,他不能把儿子的事情都给干了。但是,朱棣因为特别喜欢朱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