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瞻基对明朝都做了哪些贡献

朱瞻基对明朝都做了哪些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773 更新时间:2023/12/12 20:52:41

朱瞻基出生于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二月初九日。据《明史》记载,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爷爷朱棣梦到他太爷爷朱元璋授予象征皇权的大圭,并说道:“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朱棣睡醒后下人跑来向他禀报说世子朱高炽家刚刚诞生了一大胖小子,此子便是朱瞻基。

在离奇梦境的暗示下,朱棣开始致力于筹备造反事业。也正是因为梦境的原因,他对朱瞻基特别喜爱,认为这小子是老天爷赏赐的特殊“礼物”。

1399年8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靖国难”名义正式起兵对抗建文帝朝廷。经过三年时间的“靖难之役”,朱棣打败建文帝,成功夺取了皇位,成为明朝历史上的第三任皇帝,史称永乐皇帝。

在当上皇帝后,朱棣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决定,那就是册立谁为太子的问题。老大朱高炽宅心仁厚,善于处理行政事务;老二朱高煦强悍果断,擅长军事谋略。两个儿子各有优点,这令朱棣感到很难取舍。关键时刻,“世子党”成员解缙抛出了“好圣孙”理论,这让朱棣茅塞顿开。于是他宣布册封世子朱高炽为皇太子。永乐九年(1411年),朱瞻基以嫡长孙身份被立为皇太孙,正式成为朱棣皇位的第三代接班人。

真实历史上的朱瞻基早年生涯比较平稳,并没有《大明风华》中那么波澜起伏。当时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虽然觊觎皇位,但始终没有掀起什么大的风浪。朱棣去世后,朱高炽继承皇位,朱瞻基则成为了皇太子。

朱高炽在位时间只有短短八个月,他在执政最后阶段确实派朱瞻基前往南京。不过目的并非像《大明风华》中所说的那样是为了防备已公然造反的朱高煦和朱高燧,而是为迁都回南京做准备。事实上,在这个阶段朱高煦还没有起兵。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八日,明仁宗朱高炽驾崩,朱瞻基以皇太子身份承袭帝位,史称宣德皇帝(明宣宗)。

真实历史上的朱高煦造反发生在朱瞻基即位一年后。当时朱高煦以朱瞻基违背先帝定下的规矩且用人不当为由正式起兵,打算重新复制当年的“靖难之役”。然而这场叛乱的影响程度远没有《大明风华》中所演绎的那么猛烈,事实上整个叛乱只持续了二十来天,朱瞻基御驾亲征,但他所率的主力部队还没抵达,朱高煦就被老将薛禄所率的先头部队给拿下了。

在平定了朱高煦叛乱后,朱瞻基又下旨召回了驻扎在安南(今越南)的明军,结束了明朝对安南的统治。此举虽然是放弃了当年好不容易打下的领土,但也为明朝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因为安南各阶层人民二十多年来一直反抗明朝统治,朝廷为此投入了无数人力、物力、财力,却看不到任何平复反抗的希望。与其坚持徒劳无功的军事行动,不如早点“割肉”为帝国积攒更多实力。

朱高炽与朱瞻基父子在位的这段时间被后世称为“仁宣之治”,是明朝276年时间中,国力最强、政治最清明的时期。朱高炽虽只在位八个月,但永乐朝遗留下的不少弊政都是在这短短八个月时间中被扭转过来的,因此后世对洪熙皇帝朱高炽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而宣德皇帝朱瞻基则是在父亲一系列仁政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深化改革,使得大明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在行政方面,朱瞻基执政期间强化了御史的监察职能,使得监察工作可以渗透到大明王朝的各个领域,有效整顿风纪,淘汰了大批尸位素餐的官员。此外,朱瞻基还正式将“巡抚”职务制度化,有效解决了地方平级部门之间互不协调的局面。

在军事方面,朱瞻基执政初期解决了朱高煦叛乱和安南问题。之后又通过重建兵员花名册的方式,确定各军事单位实际兵员人数和所需的粮饷,搞定了军队中吃空饷以及军官侵吞士兵口粮等问题。

在经济方面,朱瞻基执政期间重新组织财政和实施救济措施。大幅减轻百姓的负担,并让许多在永乐末年为逃避沉重税负背井离乡的百姓重回故乡。

总而言之,朱瞻基统治下的大明王朝没有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没有文官集团之间的党争,没有宦官专权的局面。整个国家呈现政治清明,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如果要让一个现代人穿越到明朝,那穿越到朱瞻基在位时期肯定是个不错的选择。

标签:

更多文章

  • 郑板桥嫁女分文不取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郑板桥

    有一天,郑板桥对女儿说道:“我明天带你去一个好地方游玩!”第二天郑板桥把女儿带到一个朋友家里说道:“以后这就是你的家了,你就安心住下吧!”郑板桥就这样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了……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人,清朝著名的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善于书画,尤其兰草竹石神形兼备,自成一

  • 郑板桥吟诗退贼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郑板桥吟诗退小偷的故事,也称:郑板桥吟诗赶小偷,郑板桥妙诗退小偷。郑板桥辞官回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隐居乡里,潜心钻研诗词绘画安贫度日。一夜,一小偷打起他的主意,认为做过官的一定家中藏有金银,趁着细雨,小偷悄悄地潜进他家中。天冷月黑,而郑板桥此时刚写完文章躺在床上,辗转不眠。小偷进来被郑板桥看

  • 郑板桥辞官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公元1753年(乾隆十八年),郑板桥辞去山东潍县县令一职,回到了他的家乡江苏兴化县。这一年,郑板桥六十一岁。郑板桥辞官回乡,并不是回家养老。虽然当了十二年县令,但此时的郑板桥却是“华发萧萧两袖寒”。且由于两个儿子均早夭,郑板桥回乡后无所依靠,只好去扬州以卖画为生。郑板桥既然如此穷困,为什么还要辞官呢

  • 郑板桥一生不画梅花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郑板桥

    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在到扬州之前住在苏州。他在苏州城的桃花巷东头开了一家画寓。以卖画为生。当时在桃花巷的西头,画家吕子敬也开了一家画寓。吕擅长画梅花,并标榜自己画的梅花是‘远看花影动,近闻有花香’。郑板桥来到苏州后,只画竹子,山石,就是不画梅花。而且若有人请郑画梅花时,他总是笑道:“我画的梅花比吕先生

  • 朱棣为什么偏爱长孙朱瞻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棣

    朱棣确实非常偏爱长孙朱瞻基。说朱棣偏爱长孙朱瞻基,有以下几个理由。其一,朱棣除了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外,还立了朱瞻基为皇太孙。一般皇帝在确定储位的时候,都会只考虑自己继承人的问题,不会考虑儿子继承人的问题。毕竟儿子的继承人,应该由儿子自己来考虑,他不能把儿子的事情都给干了。但是,朱棣因为特别喜欢朱瞻基,

  • 扬州八怪怪的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扬州八怪”究竟“怪”在哪里,说法也不一。有人认为扬州八怪为人怪,从实际看,并不如此。八怪本身,经历坎坷,他们有着不平之气,有无限激愤,对贫民阶层深表同情。扬州八怪凭着知识分子的敏锐洞察力和善良的同情心,对丑恶的事物和人,加以抨击,或著于诗文,或表诸书画。这类事在中国历史上虽不少见,但也不是多见,人

  • 吕后执政时期的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汉高祖十一年春,淮阴侯韩信谋反,吕后与萧何用计,诛杀韩信。同年三月,梁王彭越谋反,刘邦将其废为庶人、削职流放蜀地。途中遇吕后,彭诉说无罪,吕后答应为他说情,将其带回咸阳。她抱怨刘邦:“你把彭越放走,等于放虎归山。”刘邦遂将其处死,并夷其三族。刘邦称帝八年间,吕后协助刘邦,镇压叛逆、打击割据势力,对巩

  • 朱瞻基为什么被叫做促织天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朱瞻基品行上的瑕疵通常在野史里和一些文学作品中有记录。比如,他喜好促织,有“太平天子,促织皇帝”之名。促织者,蟋蟀也,民间叫蛐蛐。称“太平天子”尚好,呼“促织皇帝”好像就不太中听了吧。而且他“好促织”的有点过了头,明人吕毖《明朝小史》里载:“帝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时枫桥一粮

  • 刘邦不杀秦王子婴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

    大秦帝国历经嬴政、胡亥、子婴三王,享国15年。汉元年十月,刘邦率先入关,军霸上,并在此受降末代秦王子婴,那入关后的刘邦对秦政策是何,刘邦为什么不杀秦王子婴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在入关前,怀王与起事诸人有约在先:“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早年曾以役夫的身份到过咸阳,如今的刘邦摇身一变成为了未来的秦

  • 唐朝清河公主李敬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清河公主(624年~664年),本名李敬,字德贤,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一女。贞观二年,册封清河公主,时年五岁。贞观七年,嫁给卢国公程知节之子程处亮,时年十岁。唐高宗即位,晋封清河郡长公主。 麟德元年(664年),去世,时年四十一岁,陪葬于昭陵。《大唐故清河长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