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京城九门城楼是谁建造的

北京城九门城楼是谁建造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328 更新时间:2023/12/24 1:35:12

阮安(1381—1453),字阿留,明朝宦官,交趾(今属越南)人。明永乐初年,英国公张辅以交趾童美秀者,带回京城,选为阉童。初得成祖宠爱,教令读书,学习经史,善于笔札。

及长,成为宫史太监。精通数学、建筑学。正统二年(1437),代替蔡信负责修建北京城九门城楼。同时,加深护城河。次年,奉命整修通济河。竣工后英宗命杨士奇撰《通济河碑记》,立碑纪念他的功绩。后参与皇城三大殿重建及杨村河治理,均立有大功。十年(1445),与成国公朱勇、修武伯沈荣等督工修筑北京城墙,改墙体内土外砖为内外皆用砖石。景泰三年(1452)与工部尚书石璞筑成沙湾堤。次年,奉令治理张秋河,在赴任途中病逝,身上不足十两银子。刻有《营建绩纪成诗》和《营建纪》。

人生经历

阮安是个出色的建筑师,他无需查阅资料,只凭实地观测和思考,所制订的建设方案就完全能达到各方面的要求,而主管建筑的工部官员只需奉行就可以了。

正统元年(1436年),明英宗决定完成城池建设,开始所选的人是蔡信,然而蔡信提出的建设方案耗资太大,所需工力众多,最后改由阮安负责修建京城九门城楼。在此之前北京的城墙上所开九门只有城门洞,没有瓮城、城楼等建筑,有的城门连官军值班所用的铺舍也未建。

阮安施工调度中,北京城九门是依次营建,其施工人员主要取自在京师训练的军卒,将其中的1万多人操练停止,增加其月粮,安排好班次,每人增加月粮一斗,盐每月一斤;建筑费用和材料不再另外佥派,只使用官府积存的,永乐时营建北京剩余了大量建筑材料,此次均被派上用场。

正统二年(1437年)正月,西直门和平则门(平则门不久改称阜成门)开始营建;第二年营建的是东直门、朝阳门、德胜门等,最后完成的是正阳门等,时间是正统四年(1439年)四月。

整个工程包括门楼、城濠、桥闸三部分,具体为:正阳门正楼一座,月城楼中左右各一座,崇文、宣武、朝阳、阜成、东直、西直、安定、德胜八门各正楼一座,月城楼一座。城墙四角各立角楼一座。所谓正楼就是城门楼,今日可见者如正阳门楼(前门楼);月城楼就是俗称的箭楼,如幸存的德胜门的箭楼;角楼今日可见者只有内城东南角楼,在今北京东站附近。护城濠的整治包括河道疏浚、河岸的修整、砌筑。另外,九门外原来都是木桥,此次全部改为石桥,同时设置了九道水闸。

随着整个工程的完工,北京的面貌发生重大改变,当时的大学士杨荣杨溥带领其他翰林学士“登正阳门之楼而纵览”,只见“高山长川之环固,平原广甸之衍迤,泰坛清庙之崇严,宫阙楼观之壮丽,官府居民之鳞次,廛市衢道之棋布,朝觐会同之麇至,车骑往来之坌集。粲然明云霞,滃然含烟雾”。他们在观赏的同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阮安,对他善于谋划的能力,奉公尽责的精神大加赞颂。

阮安在随后的几年中,又先后主持了:皇宫三大殿(奉天、华盖、谨身)的重建工程,通济河的疏浚工程,固安河河堤加固工程,北京城墙的包砖改造工程。其中,北京城墙的改造工程,开始于正统十年(1445年)六月,完工于正统十二年(1447年),这项工程不仅使城墙愈加坚固,更美化了其外观。

评价

明代200多年京城建设中,工程管理者众多,而廉洁者少。然而据《明史》记载,阮安接受的最后一项工程是张秋河的治理工程,但他在前往张秋的途中去世,他去世的时候“囊无十金”(即行李中的银子不足十两)。对于一个主持过许多重大工程的太监来说,如此廉洁,实为少见!

《七修类稿》卷十四对阮安的评价是:“清介善谋,尤长于工作之事。北京城池、九门、两宫、三殿、五府、六部及塞杨村驿诸河,凡语诸役,一受成算而已。后为治张秋河道卒,平生赐予,悉上之。”

古文记载

[明]永乐时太监,有巧思,奉明成祖命营北京城池、宫殿及百司府廨。目量意营,悉中规制,工部奉行而已。正统(一四三六-一四四九)时重建三殿,洽杨村河并有功。景泰(一四五o-一四五七)中洽张秋河道卒,囊无十金。除营建外,兼称著名之水利工程师。《明史、文物参考资料·一九五三年十期》

标签: 北京城阮安

更多文章

  • 郑和下西洋的副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郑和下西洋

    侯显,明朝宦官,藏族,藏名可能为洪保希绕。祖籍为洮州(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流顺乡寺底下村)。在促进中国和亚洲各国交流经济、文化方面,他的成就突出;在民族关系方面,他为沟通民族感情、增进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是汉、藏关系史上一位极有影响的藏族人物。最后圆寂于临潭侯家寺。侯显生于元末,出身西

  • 明初名臣杨荣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杨荣,明朝

    杨荣,原名道应、子荣,字勉仁,福建建宁府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明朝初年政治家、文学家,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东杨”。早年经历杨荣生于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九日(1372年1月15日) ,出生时名道应,当时杨荣的祖父杨达卿听到他的啼声,说:“雄壮啊!这个孩子一定

  • 郑和去世后是谁领导船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郑和下西洋

    王景弘,福建漳平人,生卒不详。洪武年间(1368~1398年),入宫为宦官。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偕同郑和等人首下西洋。永乐五年(1407年),二下西洋。宣德五年与郑和同为正使,人称王三保。宣德五年(1430年)六月,六下西洋。宣德八年(1433年),七下西洋,郑和病逝于印度古里。王景弘率队归

  • 明初大臣夏原吉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

    夏原吉,字维喆。湖广长沙府湘阴(今湖南省湘阴县)人,祖籍江西德兴。明朝初年重臣。宣德五年(1430年)正月二十七日,夏原吉逝世,享年六十五岁。获赠太师,谥号“忠靖”。夏原吉政绩卓著,尤以理财为专长,为明初杰出的政治家,经济改革的倡导者。夏原吉降生于贫困之家。时值元朝末年,夏氏败落之后,夏父携妻母流徙

  • 明朝胡广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明朝,朱棣

    胡广(1370年-1418年6月11日),字光大,号晃庵,江西吉水县人。明朝大臣、文学家,南宋名臣胡铨的十二世孙。建文二年(1400年),考中状元,赐名胡靖,授翰林院修撰。靖难之乱后,归附于朱棣,出任太子侍读,恢复原名胡广。永乐年间,历任太子右庶子、内阁学士、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跟随明成祖北征蒙

  • 明朝著名水利官员宋礼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

    宋礼(1361-1422)字大本,河南永宁人,明朝著名水利官员,侍奉过明朝四个皇帝。洪武年间,历任山西按察司佥事,左迁户部主事。永乐时,担任工部尚书、太子太保。宋礼,字大本,河南永宁人。洪武中,以国子生擢山西按察司佥事,左迁户部主事。建文初,荐授陕西按察佥事,复坐事左迁刑部员外郎。成祖即位,命署礼部

  • 明朝大臣郑赐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

    郑赐,字彦嘉,建宁府瓯宁县人(今福建省建瓯市小桥镇阳泽村人)。洪武十八年间进士,被授予监察御史的职务,因善待囚犯、百姓等,使得湖广等地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苗、僚等少数民族也都归服。明成祖朱棣起兵时,郑赐率军抵挡。朱棣攻入京师后,将郑赐赦免,并任命其为刑部尚书。永乐六年(1408年)病死于任上。获赠太

  • 明朝首辅黄淮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首辅,明朝

    黄淮(1367年6月1日-1449年6月22日),字宗豫,号介庵,浙江温州府永嘉(今温州市鹿城区)人,明朝初年政治家、内阁首辅。黄淮是“永嘉黄氏族系”始迁祖黄中(794~887)字大本,号潜夫,于唐太和八年(834)自南京迁居永嘉左厢南郭育材坊定居之第十七世裔孙。元惠宗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五月

  • 明朝首辅杨溥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首辅

    杨溥,字弘济,号澹庵。湖广石首人。明朝初年政治家、诗人,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荣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南杨”。建文二年(1400年),杨溥登进士第,授翰林编修。永乐初年,任太子洗马,侍奉太子朱高炽(明仁宗)。后因汉王朱高煦诬陷,被关进诏狱,在狱中仍勤奋读书,从不间断。十年之间,将经书史

  • 明朝大臣金幼孜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

    金幼孜(1368年5月26日-1432年1月19日),名善,以字行,号退庵。今属江西峡江县罗田镇徘山村人,明代大臣。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年),迁右谕德兼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