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蹇义是谁

蹇义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328 更新时间:2024/1/14 9:00:52

蹇义,字宜之,初名瑢,明太祖朱元璋赐名“义”,重庆府巴县(今重庆市)人,明初六朝重臣。洪武十八年(1385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少保、少傅、少师,卒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师,谥号“忠定”。

人物生平

太祖赐名

蹇瑢早年聪慧好学,师从中书左丞殷哲。郡守见而异之,引荐成为郡学弟子员,并评价说“是儿将来远到非吾所及,当成就之”。

洪武十七年(1384年),参加四川乡试,考中举人。洪武十八年(1385年)第三甲进士,擢升中书舍人,授征事郎。他奏事很合明太祖的心意,数次得到奖赏。朱元璋问道:“你是蹇叔的后代吗?”蹇瑢叩头不敢回答。朱元璋很喜欢他的诚实,为他改名为义,并亲手写下蹇义之名赐给他。丁罗夫人忧,得到特别恩赏,赐道里费,且命驰驿归。

服阕,仍任旧职。吏部上奏他任满三年,应当升迁,朱元璋特命满九年后再升,说:“朕将要用蹇义。”因此蹇义朝夕侍从皇上左右,凡机密文字,必交付给他。蹇义小心敬慎,不曾触怒皇上。

建文帝即位后,推测朱元璋之意,超升蹇义为吏部右侍郎,授嘉议大夫。当时齐泰黄子澄当国,外兴大师,内改制度,蹇义没有提出任何意见。国子博士王绅写信去责问他,蹇义无法回答。蹇义在建文一朝不得信用,处在政治边缘地带。

永乐重臣

朱棣的军队入京,杨荣、蹇义等人主动归附,升为吏部左侍郎。几个月之后,又升为吏部尚书,授资善大夫。当时正致力于纠正建文时期的政治,凡那时所更改的都全部废除。蹇义从容说道:“增补贵在适合时宜。先前所改固然不适当,如今一定要全部改回,也未必全部合适。”随即他举几件事为例加以说明。皇上很赞同,听从了他的意见。

永乐二年(1404年),朱高炽被册封为太子,蹇义兼任太子詹事。太子的师傅皆以勋臣兼之,而辅导责任由文臣詹事担任。皇上有什么要传谕太子,总是派蹇义去,蹇义总能准确地传达皇上的意思。皇上和太子都爱重他。

永乐五年(1407年),升任资政大夫。

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巡幸北京,命蹇义辅佐皇太子监国。蹇义熟悉典故,长于把握根本,军国大事都倚仗他办理。当时受到重用的前朝旧臣中,与户部尚书夏原吉齐名,世称“蹇、夏”。赐诰以其官秩封赠二代。

永乐九年(1411年),蹇义患背患背疽,朱棣亲命太医刘观看病。

永乐十年(1412年),皇上亲自在便殿设宴招待蹇义和夏原吉,并高度赞扬了他们。义多次奉命兼管礼部等其他部的事务,职务纷集,但他处之裕如。

永乐十七年(1419年),因父亲去世回家,皇上和太子都派官员赐祭。诏令他出来供职。起复,蹇义前往北京谢恩,明成祖慰劳再三,赐钞千缗,遣中官护送归南京。

永乐十九年(1421年),随太子朝北京。三殿失火,敕令二十六名廷臣巡行天下。蹇义和给事中马俊分巡直隶应天等府州,询问军民疾苦,废黜了几名骚扰百姓的文武长吏,还提出数十项应兴革的事情,上奏实行。回来后他治理本部事务。

永乐二十年(1422年),皇上北征回来,因为太子曲意宽宥礼部尚书吕震的女婿户部主事张鹤参见失仪之过,便怪罪蹇义不进行匡正,将杨士奇、吕震、蹇义逮捕,关进锦衣卫监狱。到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的春天蹇义才获释。

仁宣之治

明仁宗即位后,蹇义、夏原吉都因是元老而为中外所信赖。朱高炽又念蹇义辅佐监国时的旧劳,对他尤为倚重。他首先进封蹇义为少保,赐给冠服、象笏、玉带,并享受二职俸禄。蹇义接连晋升为少傅和少师,授荣禄大夫,赐银章一枚,上刻“绳愆纠缪”,上谕:“朕有过举,卿即具疏用此封识进来,盖望公等匡直也”。其后,赐诰授荣禄大夫,封赠三代及妻子,又赐给他玺书说:“先前朕监国时,卿以先朝旧臣,每天在左右侍候。两京刚建,政务正繁,卿劳心焦思,不顾身家,前后二十余年,多次挽救危难。朕继承大统后,卿赞佐治理,毫不松懈,而且更加恭谨。这些朕都深念不忘,兹以自己之意,创制‘蹇忠贞印’一枚赐予爱卿,望卿藏于家中,传给后世,知道朕君臣共济艰难,共同做出了成就。”当时只有杨士奇也得赐给“贞一”印和敕书。

不久命蹇义和英国公张辅以及夏原吉一同监修《太宗实录》。蹇义比夏原吉尤为忠厚,但过于周慎。杨士奇曾在朱棣面前对蹇义说:“为什么过于忧虑?”蹇义说:“恐怕因为卤莽而留有后患而已。”皇上对两人的意见都赞同。杨荣曾诋毁蹇义。朱高炽觉得杨荣不正直。蹇义叩头说道:“杨荣没有别的意思。如果左右有诬陷杨荣的人,愿陛下慎重考察。”朱高炽笑道:“我本不信他的话。 ”

明宣宗即位后,对蹇义的委寄更重,奉命监修《仁宗实录》,书成,赐白金、文绮、鞍马。当时正修建献陵,朱瞻基想遵从遗诏要俭约,便问蹇义和夏原吉,两人极力赞扬说:“圣见高远,又出于至孝,此万世之利也。” 朱瞻基亲自规划,三个月后陵墓建成,它不如长陵那么宏丽,其后的各个皇帝都参照献陵的规制。后来明世宗营建永陵,才更加崇尚侈华。

告老还乡

朱瞻基征乐安,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时,蹇义、夏原吉以及各个学士都随从,参预军中机务,被赐给鞍马甲胄和弓剑。回来后,朱瞻基赐予非常丰厚。

宣德三年(1428年),蹇义随从皇上巡边回来。皇上因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四人都已老了,赐给他们玺书说:“卿等都是祖宗的遗老,辅佐朕躬。现在已是黄发危齿,不宜再让你们处理冗繁的事务,从而有伤朝廷优老待贤之礼。你们可以放下所管的事务,朝夕在朕左右讨论至理,共同维持国家的安宁,官衔和俸禄都照旧。”因此,郭璡代为吏部尚书。不久因胡濙的建议,皇上命蹇义等四人讨论天下官吏和军民的章奏和建议。赐给蹇义银章,上刻“忠厚宽宏”。

宣德七年(1432年),诏令有关部门在文明门(北京崇文门前身)内为蹇义修建新的宅第。吏部言蹇义历少师九年,降勑褒谕,赐宴礼部。该年生日,赐钞万缗,廄马一匹。

临终嘱托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明宣宗驾崩,明英宗即位,赐白金、文绮。蹇义因斋戒得病,正月十一日,皇上派太监范弘带御医去探视,赐钞万缗。次日,范弘再次带众御医来探视。第三日,病情危急,范弘第三次来问他有什么话要说。蹇义说:“陛下初嗣大宝,义独寡佑,不能效分寸裨益。然区区犬马之诚,所望于圣明者,惟望敬守洪武成宪,始终不渝”。

正月十五日,蹇义去世,终年七十三岁。明英宗听到讣告,深悼叹:“属时国有大事,悉停诸祀”,特赐钞万缗,命工部治丧葬,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师,谥忠定,并赐葬巴县故乡(即今重庆北部新区大竹林镇五云村)。

标签:

更多文章

  • 北京城九门城楼是谁建造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北京城,阮安

    阮安(1381—1453),字阿留,明朝宦官,交趾(今属越南)人。明永乐初年,英国公张辅以交趾童美秀者,带回京城,选为阉童。初得成祖宠爱,教令读书,学习经史,善于笔札。及长,成为宫史太监。精通数学、建筑学。正统二年(1437),代替蔡信负责修建北京城九门城楼。同时,加深护城河。次年,奉命整修通济河。

  • 郑和下西洋的副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郑和下西洋

    侯显,明朝宦官,藏族,藏名可能为洪保希绕。祖籍为洮州(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流顺乡寺底下村)。在促进中国和亚洲各国交流经济、文化方面,他的成就突出;在民族关系方面,他为沟通民族感情、增进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是汉、藏关系史上一位极有影响的藏族人物。最后圆寂于临潭侯家寺。侯显生于元末,出身西

  • 明初名臣杨荣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杨荣,明朝

    杨荣,原名道应、子荣,字勉仁,福建建宁府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明朝初年政治家、文学家,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东杨”。早年经历杨荣生于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九日(1372年1月15日) ,出生时名道应,当时杨荣的祖父杨达卿听到他的啼声,说:“雄壮啊!这个孩子一定

  • 郑和去世后是谁领导船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郑和下西洋

    王景弘,福建漳平人,生卒不详。洪武年间(1368~1398年),入宫为宦官。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偕同郑和等人首下西洋。永乐五年(1407年),二下西洋。宣德五年与郑和同为正使,人称王三保。宣德五年(1430年)六月,六下西洋。宣德八年(1433年),七下西洋,郑和病逝于印度古里。王景弘率队归

  • 明初大臣夏原吉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

    夏原吉,字维喆。湖广长沙府湘阴(今湖南省湘阴县)人,祖籍江西德兴。明朝初年重臣。宣德五年(1430年)正月二十七日,夏原吉逝世,享年六十五岁。获赠太师,谥号“忠靖”。夏原吉政绩卓著,尤以理财为专长,为明初杰出的政治家,经济改革的倡导者。夏原吉降生于贫困之家。时值元朝末年,夏氏败落之后,夏父携妻母流徙

  • 明朝胡广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明朝,朱棣

    胡广(1370年-1418年6月11日),字光大,号晃庵,江西吉水县人。明朝大臣、文学家,南宋名臣胡铨的十二世孙。建文二年(1400年),考中状元,赐名胡靖,授翰林院修撰。靖难之乱后,归附于朱棣,出任太子侍读,恢复原名胡广。永乐年间,历任太子右庶子、内阁学士、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跟随明成祖北征蒙

  • 明朝著名水利官员宋礼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

    宋礼(1361-1422)字大本,河南永宁人,明朝著名水利官员,侍奉过明朝四个皇帝。洪武年间,历任山西按察司佥事,左迁户部主事。永乐时,担任工部尚书、太子太保。宋礼,字大本,河南永宁人。洪武中,以国子生擢山西按察司佥事,左迁户部主事。建文初,荐授陕西按察佥事,复坐事左迁刑部员外郎。成祖即位,命署礼部

  • 明朝大臣郑赐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

    郑赐,字彦嘉,建宁府瓯宁县人(今福建省建瓯市小桥镇阳泽村人)。洪武十八年间进士,被授予监察御史的职务,因善待囚犯、百姓等,使得湖广等地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苗、僚等少数民族也都归服。明成祖朱棣起兵时,郑赐率军抵挡。朱棣攻入京师后,将郑赐赦免,并任命其为刑部尚书。永乐六年(1408年)病死于任上。获赠太

  • 明朝首辅黄淮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首辅,明朝

    黄淮(1367年6月1日-1449年6月22日),字宗豫,号介庵,浙江温州府永嘉(今温州市鹿城区)人,明朝初年政治家、内阁首辅。黄淮是“永嘉黄氏族系”始迁祖黄中(794~887)字大本,号潜夫,于唐太和八年(834)自南京迁居永嘉左厢南郭育材坊定居之第十七世裔孙。元惠宗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五月

  • 明朝首辅杨溥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首辅

    杨溥,字弘济,号澹庵。湖广石首人。明朝初年政治家、诗人,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荣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南杨”。建文二年(1400年),杨溥登进士第,授翰林编修。永乐初年,任太子洗马,侍奉太子朱高炽(明仁宗)。后因汉王朱高煦诬陷,被关进诏狱,在狱中仍勤奋读书,从不间断。十年之间,将经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