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广为何难封 只能说李广的实力不好

李广为何难封 只能说李广的实力不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792 更新时间:2024/1/16 12:19:15

李广难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话说“初唐四杰”的王勃,当年在滕王阁以一篇《滕王阁序》闻名天下,而其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更是成为经典,时常被后人用来感叹自己“人生易老,有志难伸”的苦闷。

而“李广难封”这个典故,则是出自于汉朝名将李广的亲生经历。

同是汉武帝麾下将领,身为晚辈的卫青第一次出征就封侯,而随卫青的年轻将军也都一个一个封了侯,而李广经历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身经百战,战功赫赫,却始终不得封侯。

那么李广为何难封?

在汉朝,封侯算是武将的最高荣誉。众所周知,汉朝沿用秦制,而秦朝的军功爵位制度共分二十等。其中封侯是最高的两级,分别为关内侯和列侯。在汉武帝之前,列侯其实是叫彻侯,但由于汉武帝名字叫做刘彻,为了避皇帝名讳,于是改称列侯,又称通侯。

像李广这样毫无身份背景的武将,仅仅依靠军工积累,想要达到封侯的标准,那么必须得要有耀眼的战绩军功。比如卫青封关内侯,那是因为其率军直捣龙城,那可是匈奴的祭天圣地,影响力不可谓不大。而且当时是四路大军出击,其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唯有卫青战果丰硕。

基于这样的对比,汉武帝才给卫青封的侯,这里面还可能有着卫青是汉武帝小舅子的缘故。

然而,李广却没有这样的战绩。所处的时代,之前是汉景帝时期,那正好是汉朝休养生息,武功不算昌盛的时代,他没有机会去积累这样的军功。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李广的生涯履历。

传说李广是秦朝名将李信之后,世代习武练兵,属于根正苗红的将门子弟。但也仅此而已,毕竟是改朝换代了,李广参军是也就是一个普通的良家子弟,所以李广的起点并不高。当然,良家子弟也不错了。再配合李广高超的武艺与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出人头地也不是没有机会。

但,李广生错了时代。

李广活跃的时代是文景二帝的时代,此时的汉朝国策是休养生息,而不是征战,所以李广没有什么发挥的机会。就连汉文帝自己也可惜他李广生错了时代,说他如果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

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当然,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是个机会,当时李广在太尉周亚夫的麾下表现十分亮眼,曾单枪匹马于叛军中夺旗,时人无不叹其勇武。

但李广这时候却遇到了梁王,汉景帝的弟弟。他喜欢李广的勇武,想把它招揽到梁国当将军,并授予其将军印。这位懵懂的少年不懂政治的凶险,没有拒绝梁王私自授予的将军印,这使得朝廷在之后没有给其奖赏,而李广也因此失去了向上爬的最好机会。因为梁王虽然是汉景帝同胞兄弟,但毕竟不是皇帝,而封官只能是皇帝才能做的事情。

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史记·李将军列传》)

因此,才立下汗马功劳的李广不但没有被封侯,反而被调到了人迹罕至的地方右北平郡去对抗匈奴。

此后的李广,常年镇守边关,抵御匈奴,可谓是劳苦功高。

如果是在汉武帝时期,李广仅仅是镇守边关的这个飞将军的名头,其实就足以封侯,因为其不仅仅是战绩,还有着很大的象征意义。但由于当时汉朝对匈奴采取的是防御策略,所以李广与匈奴对战,首先都规模不算大,没有大的战果,也就谈不上立功封侯了;而且当时汉朝是想结好匈奴的,所以于情于理,都不可能将李广这样的人大肆宣传,大加封赏。

到了汉武帝时期,李广已经老了,虽然还在军中发挥余热,但他的年龄实在是不能得到汉武帝信任。

当然,只要还在军中,那就还有机会。

李广也是这样的觉得的,他在等,等那个能让他赚取足够军功的机会。

公元前129年,李广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当时匈奴骑兵大举入侵,汉武帝命久经沙场的李广和初出茅庐的卫青便共同去抵抗匈奴,因李广名声在外,所以在匈奴人的口中将李广被称之为“飞将军”。其实,这是第二次李广能够封侯的机会。

可能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正是因为李广的名声太大,所以遭到了匈奴大举围攻被俘,导致李广通过诈死的方式才能从匈奴手中逃脱。

而卫青不仅带领军队直捣匈奴的根据地取得了成功,还首次虏获了700人。班师回朝后,卫青便是通过这次的“龙城之战”被封为“关内侯”,而李广不但错失了这样的一个机会,还落得了一个“败军之将”的下场。

当然,李广其实还有机会,也是他最后一次机会。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鉴于自身实力已经足够强大,决定发动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以及数十万步兵,分两路出击匈奴。其中卫青由定襄出击,直击匈奴单于王庭。

此时的李广从军已经快五十年了,白发苍苍,汉武帝担心其禁不起塞外的风霜,便没打算派他出征。但李广知道,这是自己最后一次机会。于是屡次请战,汉武帝最终还是答应了,由李广任前将军,作为卫青的副手。

当时卫青计划兵分两路,一路由自己率军正面直击,一路由李广领兵迂回包抄。策略本来没问题,但是这个路线人选上却发生了分歧。李广率领这一路,因为要迂回包抄,势必会拖延时间,很可能他赶到时,仗都打完了,这样李广的功劳无疑要小很多。于是李广以自己为前将军为理由,请求换路。但是卫青不答应,李广无奈,只能服从命令。

果不其然,李广在半路上迷失了,耽误了行程,结果导致大军没能合围单于,使得单于逃跑,成为了漠北之战唯一的遗憾。李广身为主将,自然是要负责,同时为了不拖累部下,李广将所有责任揽在自己身上,然后自杀谢罪。

一代飞将军,就此落幕。

纵观历史,不管是处于朝代更替,还是处于集团内部的政治斗争。我们都能看到,一个人若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光有报国之材以及报国之心是远远不够的,他还需要机会。李广一生,真的是运气太差,其历经了文、景、武三朝,为国征战数十载,立下了赫赫战功却未能封侯,不管对于当时的人以及后世来说都未尝不替李广感到可惜。司马迁都评价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或许这一切都是时间的安排,飞将军能改变的东西不多,汉文帝的那句“惜乎,子不遇时!”真的就成了折磨他一生的诅咒。

而且不光光是李广,李家三代其实都挺惨的。

李广之子李敢,因为李广之死而嫉恨卫青,认为是他害死了自己父亲,将其暴打。虽然卫青并未追究此事,但其外甥霍去病,硬要为舅舅出头,于猎场中,射杀李敢。而霍去病仗着汉武帝宠爱,逃过了制裁。

李广之孙李陵,被匈奴俘获,导致李氏一族,被汉武帝灭满门。

不过话,说回来,李陵投降匈奴之后,当了驸马,封了王爵,虽然背井离乡,但也算是善终。这在汉武帝身边的那些文臣武将中,算是比较难得的了。

标签: 汉朝李广

更多文章

  • 李广明明很体恤下属,为何手下人才凋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广,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汉前中期经"文景之治"后,汉武帝刘彻成功击溃匈奴。卫青、霍去病、李广,等绝世猛将,也在这段时间叱诧风云。不同于司马迁对李广赞不绝口,喜欢历史的朋友都觉得:李广此人生平并无任何大战胜绩。到老也没封王拜侯,这点他肯定是比不

  • 历史上真正的“龙城飞将”是谁?是“飞将军”李广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广,汉朝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李广的故事。在古代,“龙城飞将”是将军勇猛和智慧的代名词, 但关于“龙城飞将”到底是谁,却起了争执;很多人都认为“龙城飞将”应该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名将李广,因为李广的绰号就是“飞将军”,而且这个绰号还是匈奴人起的。但“龙城飞将”真的就

  • 李广的失败真的只是运气不好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广,汉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李广的故事。匈奴问题由来已久,秦朝实力最强时也只能修长城防守,汉朝不举全国之力根本无法应对。在卫霍之前,汉军与匈奴交战几无胜绩,只能被动防守,更不要说主动出击。衡量一个军队统帅不能单纯靠斩首数量,而是

  • 辛弃疾读《李广传》写下的一首词,读后引人深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辛弃疾,宋朝

    "飞将军"李广的事迹我想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我们都知道李广家族世代练习弓箭,所以他也因为超高的箭术屡立战功,在英勇无敌的李广将军的带领下平定了七国之乱、解救了被叛军围困的梁王。也正是这次营救梁王的战斗使么李广将军站错了队,致使他这下一辈子也没有被封侯,李广难封侯也成为了"功高不爵,命运多舛"的标志。

  • 李广的战绩拿不出手吗?为什么他难以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广,西汉

    说到李广,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西汉名将李广,出生于将门世家,长得身材高大,手臂修长,受家传弓法,射得一手好箭。一生中,经历大小战斗七十余次,无不身先士卒,勇猛异常,被匈奴人称之为“飞将军”。唐人王昌龄有诗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高适

  • 袁绍四大谋士田丰、沮授、逢纪、审配谁更有才能?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谋士,田丰,沮授,逢纪,审配,三国

    自从接触三国以来,只有是谈到袁绍手下的谋臣大家都会说田丰,沮授有远见有才能,而逢纪,审配则是误国误君的奸臣。可是我不这么认为,其实我想把你放在袁绍的角度你也是会重用他们的。先说说田丰吧,这个人一直是被人认为是河北最有见识,最有才能的人,可是这是凭哪点呢?真实的人不像游戏可以用4维来评价能力的高低,而

  • 袁绍当初如果听取了田丰的建议没有开战 袁绍的结果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田丰,袁绍

    对田丰的建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三国总让人热血沸腾,名将良臣汇聚,谋士智谋百出,战火纷纷。而三国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更是被后人津津乐道,评价其得失。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第一场两大军阀之间的生死对决,经过多番激烈鏖战最终曹操以火烧乌巢,

  • 袁绍部下的谋臣,揭秘历史上真正的田丰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田丰,东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田丰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田丰,字元浩,出生在古时钜鹿一带,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巨鹿一带,在袁绍手下做事,为人刚正不阿,性格十分的直,就连曹操的部下荀彧也曾说过他性格他过于刚硬,后来,因为他多次极力劝阻袁绍攻打曹操而被囚禁起来,在官渡之战后,被杀害。

  • 桑弘羊的平准法究竟是什么样的 为何会在刘晏手里得到发展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桑弘羊,刘晏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桑弘羊的平准法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桑弘羊的平准法,在刘晏手里是有了很大的发展的。血可叫常平也好,平准也好,这种官营商业活动并非以单纯营利为首要的、唯一的目的,而有调节供求、稳定市场的任务在肩没有忘记前代常平制度建立的初意。刘晏理财,大量的经济收入是来自食盐

  • 桑弘羊:西汉著名的理财专家,如何评价他的经济政策?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桑弘羊,西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桑弘羊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桑弘羊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理财专家和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因能“言利事,析秋毫”深得汉武帝赏识,被委以重任,历任大农丞、大农令、搜粟都尉兼大司农等要职,统管中央财政近四十年之久。桑弘羊为汉武帝竭尽全力聚敛资财以增强国力,为武帝屡败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