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郑吉立下了很多功劳,为何名气却那么低呢?

郑吉立下了很多功劳,为何名气却那么低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453 更新时间:2023/12/31 2:44:28

郑吉(?~前49)

西汉著名将领。西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卒伍出身,多次随军进出西域,升任为皇帝的侍卫郎官(郎官是个职小权微的最低级军官)。郑吉为人好强,有大志,专习外国事。自从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李广利征伐大宛之后,西汉王朝就开始在西域设置校尉官署,屯田渠犁(今新疆尉犁、轮台一带)。

汉宣帝时,又派郑吉以侍郎(略高于郎官的小官,并非唐宋时期,仅次于尚书的高官。)的身份去渠犁屯田积谷,以供应出使外国者中途之需。后来由于车师国勾结匈奴,劫杀汉使,郑吉乃发屯田区和城郭诸国兵攻破车师,并把车师一分为二划成两国,即车师前国(今吐鲁番地区)和车师后国(今昌吉州东四县一带)。郑吉也因功升内卫司马(相当于今天的团参谋长之职),使护鄯善以西,南道(即从古楼兰,经于阗、莎车,疏勒,翻葱岭之路)

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单于死,匈奴诸王争权夺位,住在匈奴西部的日逐王名叫先贤禅,他是单于的叔伯哥哥,身兼西域僮仆都尉,驻扎在焉耆一带,实行苛捐杂税,长期压榨城郭诸国,他深感单于一死,内部相互倾轧日甚,匈奴国势日趋衰败,他在西域的统治也危在旦夕。

他一想到,自己在匈奴诸王之中,又非单于的嫡系,就越加感到力单势孤,弄不好很可能被别人吞并,于是他找出一条自新之路,归顺汉朝。他秘密派出使者和郑吉联系,郑吉得信喜出望外,便准备起迎降的事宜。手下人却劝他说:“日逐王拥有上万名精骑兵将,我们屯田区只有三百多人,我们去迎他,如果有变,怎能消受得了。”

郑吉向手下人分析了汉匈两家势力,一消一长的动向和日逐王目下所处的困境。他劝大家说:“我认为日逐王要归顺汉朝,是出于形势所迫,他之所以约定我们到他指定的地点去受降,主要是试探一下,看我们是否有诚意。如果我们不敢去,他必然会产生疑心动摇起来。我们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安危,误了国家的大事。”接着,他又将起军来:“这样吧,怕死的留下,不怕死的就跟我走上一趟。”经他这么一讲,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道:“我们背井离乡,就是为了报效国家,一切听从司马调遣。”

到了约定日期,郑吉调动渠犁、龟兹诸国五万人马前往指定的地点迎接日逐王来降。日逐王一见郑吉来迎非常高兴,他对郑吉的气概十分赞赏。

郑吉先破车师,后又迎降日遂王,威震西域,汉宣帝看他很有能力,命他既护鄯善以西,南道,又护车师以西,北道(从楼兰,经车师前国、,焉耆、龟兹、温宿、疏勒,翻葱龄之路)。从此“丝绸之路”的南、北两条道路,都由他来领护,故此,号称都护。因而在我国历史上,都护一职的设置,就从郑吉开始了。

汉宣帝为了嘉奖郑吉的功劳,晋升他为都尉,并下诏颁示天下:

“西域都护、骑都尉郑吉,拊循外邦,宣明威信,迎匈奴单于从兄日逐王率众来归,击破车师兜訾城,功勋卓著。朕封吉为安远侯,食邑千户。”郑吉得旨,选择西域的中心地带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野云沟一带),开设西域都、护府(史称:“中西域而立幕府”),抚南控北,护东镇,从此汉朝之号令班西域矣!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西域,在汉武帝时,本为:三十六国;至哀,平二帝,实为五十五国,皆在匈奴之北,乌孙之南,南有昆仑,北有天山,中央有大河(古称计戌水,今名塔里木河),东则接汉地之玉门、阳关,西达葱岭为界。昆仑,东出金城(今兰州市),与汉之南山(今祁连山)相属。其河有二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今和田),于阗在昆仑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今叶尔羌河)汇合,东注蒲昌海(古有盐泽,拗泽、洛浦池诸称,今名罗布泊)。浦昌海距玉门、阳关,各三百余里,海宽方圆三百里,其水,冬夏不增不减。”

“西域诸国之民,多为土著,有城廓、耕田蓄畜。城郭,之人,与匈奴,乌孙,异语殊俗。在汉之西域都护府设置之前,诸国皆役属于匈奴,受制于僮仆都尉。所谓僮仆都尉乃”

是视诸国之民,为家僮奴仆。由于郑吉迎降日逐王,撤销了匈奴僮仆都尉,建立了汉朝都护府,从此,三十六国之人,皆为汉朝天子之臣民,三十六国之河山,皆入汉朝之版图,西域之一统于中国,由此始焉。”

其实,《汉书》的作者班固对于西域的如上概述,存属是狭义的,他圈定的西域,恰是今天新疆的南疆地区。然而,既不全面,也有失误之处。他为三十六国划定了范围:东到两关,南到昆仑是对的。西限葱岭,北到天山就错了。第一,三十六国中的大宛、桃槐、休循诸国都在葱岭之外的西部,第二,三十六国中的姑师,早在西域都护府建立之前,就由郑吉划分为前后两国,而这两国的划分又正是以天山为界。前国在天山之南,后国在天山之北,第三,在西域三十六国的西夜国条下说;

“西与蒲犁接”。在蒲犁国条下说: “南与西夜接”,也是混乱不清的。西域号称三十六图,实际上郑吉首创的西域都护府,它所管辖的范围,就已经超过三十六国了。

通览西汉之经营西域史,始于张骞,而成于郑吉。张骞创凿空功,郑吉开拓疆之业。张骞、郑吉出身于伍卒小吏,功成于异域而封侯,究其因果,实乃时势造英雄耳。若无汉武之勃勃雄心,岂有万里之博望,西域之安远乎?后继都护十七人,有所建树者不过二、三人。条件相似,功业出自坚毅和勤奋。千里马遇伯乐,方是立业成功之两大动因。

标签: 汉朝郑吉

更多文章

  • 虞诩简介 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尚书令虞诩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虞诩,汉朝,汉朝大臣

    虞诩(?~137),东汉名将。字升卿。武平(今河南鹿邑西北)人。长于谋略,初任太尉府郎中。汉安帝永初四年(110),羌人攻掠并州、凉州,大将军邓骘等欲弃凉州专保北方,被虞诩劝阻。后受命为朝歌长,镇压当地农民起义。元初二年(115)秋,羌人复起,大败汉兵。虞诩针对羌骑行动快速的特点,献计改编汉军,主张

  • 耿恭是怎么用数百人扛住匈奴两万人猛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耿恭,汉朝

    耿恭以数百人扛住匈奴两万人猛攻,守城一年,他是如何做到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后汉书·耿弇列传》中曾记载了一个“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说,耿恭等十三名将士,在北匈奴两万人的进攻下,守住城池长达一年,最终获救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一听

  • 东汉名将耿恭坚守西域宁死不屈,为何两年后被汉章帝撵回老家?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东汉,耿恭

    东汉名将耿恭坚守西域宁死不屈,为何两年后被汉章帝撵回老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耿恭是东汉名将,耿广之子,好畤侯耿弇之侄。耿恭早年跟随过窦固、耿秉等人,慢慢展现出了将帅之才。此后耿恭两次率军击败北匈奴,立下战功,回朝后升为骑都尉。当时耿家的三位将领耿弇、耿恭、耿秉都十分出众,但耿恭最后

  • 张安世: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揭秘其生平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安世,西汉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张安世,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西汉时期著名的酷吏张汤乃是张安世的父亲,张安世则是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是西汉时期的名臣。张安世和张汤的性格迥然不同,张汤执法严苛,铁面无私,他也因此而受到皇帝的宠信,而张安世则生性谨小慎微,虽然依靠父亲的地位而做了郎官

  • 张汤之子张安世,他这一生都经历过什么?位极人臣却低调内敛,结局圆满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安世,汉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张安世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今天就来说说汉朝时期的著名人物张安世,他不仅地位比霍光尊贵,财富也远胜霍光,位极人臣却低调内敛,一生圆满。这位比霍光显贵的人名为张安世,是汉武帝是

  • 魏相在什么时候官至丞相?魏相的字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魏相,汉宣帝,丞相

    魏相,西汉名相,出生年月不详,去世于公元前59年4月20日,是能和汉高祖时期的丞相萧何,曹参相提并论的一位贤相,历任茂陵令、河南太守、扬州刺史、大司农、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职,在汉宣帝时官至丞相,被封高平侯,去世后,获赐谥号宪侯。魏相为人刚正不阿,严峻律已,做事守规合理,才能卓著,非常受当时人们的尊

  • 公元前322年 张仪相魏,纵横家活跃于政治舞台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张仪,政治舞台

    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魏国谋划联合各国共同抗秦,张仪与齐、楚大臣在啮桑(今江苏沛县西南)相会,商议联合齐、楚破坏魏国合纵计划之策,但未能阻止魏、赵、韩、燕、中山等国结盟。次年,张仪自啮桑返秦,被免去相职,遂来到魏。张仪向魏惠王进献联合秦、韩以伐齐、楚之策,为魏惠王采纳,并任用他为相。张仪坚决主

  • 丙吉:从小小的监狱长到封侯拜相,只因他干了这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丙吉,西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丙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前74年七月,年仅十八岁的汉宣帝刘询继位,又名刘病已,字次卿,又字谋。他是汉武帝嫡长曾孙,是汉武帝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因当年“巫蛊”事件被迫自杀,他的子女都被斩杀,只有刘询因尚在襁褓之中才躲过一劫,在牢狱中度过了很长的

  • 丙吉冒死救下婴儿死囚,成就一代明君后一路高升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丙吉,西汉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丙吉。武帝晚年发生“巫蛊之祸”,冤死者甚多丙吉少时研习律令,起初担任鲁国狱史,因为断案水平高被提拔到朝廷,渐渐升迁至廷尉右监。丙吉任职数年后,不知为何受到相关案件的牵连被免,回到州里面担任佐吏。等到征和二年(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后,朝廷由于缺乏断案的能

  • 西汉名臣丙吉,他是如何判断八旬老人的儿子是否是亲生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丙吉,西汉

    丙吉,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西汉有一个名臣叫丙吉,很多人可能没听过他的名字,他是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也是汉宣帝的救命恩人,按照目前的分工来看,他是一个很好的法官。丙吉非常擅长律令,因此曾经在鲁国做狱史,后来慢慢的通过熬资历成为了廷尉监,列位九卿,为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