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迁为什么不愿肯定霍去病的功绩?原因是什么

司马迁为什么不愿肯定霍去病的功绩?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796 更新时间:2024/1/15 10:57:15

你们知道霍去病明明为汉朝立下巨大功劳,为什么司马迁不愿肯定他的功绩?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霍去病在打击匈奴时,立下的功劳到底有多大,可以说正因为有此人的存在,汉武帝才减少了很多忧虑。可是司马迁作为当时的史学家,对于霍去病的功绩却不那么认可。他在记录霍大将军的功劳时,表面上看似非常高,实际上在记录时却运用“春秋笔法”,加上种种现象,都表明他对这位大将军的不肯定。

为了记录霍去病以及卫青,司马迁特地为这二人写了一部列传。在书写这部列传的时候,运用的写法同样非常奇特,他虽然完整的记录了霍大将军带兵攻打匈奴的过程,但是他却从来不写霍大将军的功劳,而是通过皇帝的诏书,从侧面书写。如果不仔细品读,很少有人可以真正理解这位史学家的意图。他之所以用这种方法书写,可以理解为两种用途,第一个作用,是宣扬汉武帝对霍大将军的恩宠,也就是所谓的皇恩浩荡。同时也是对皇帝以及霍去病的否定,因为霍大将军原本并没有那么大的功劳,只是被皇帝夸大了而已。不管从哪一个作用出发,都潜藏了“汉武帝不断提拔和重用霍去病”的意思。

在司马迁记录霍去病最大的功劳时,特有意思,霍将军费了很多心思才收复了河西,匈奴的领导者带着他的子民前来投奔汉武帝。司马迁在原文中写道:“降者数万,号称十万”就是说原本降兵只有几万人而已,但是却说成了十万。就连皇帝在后来嘉奖霍大将军时,也认可这个数据。关于霍大将军收复河西,司马迁很明显偏向匈奴,原本应该歌颂自己朝代的将军才对,可是他却反而为匈奴写了一首悲歌。

司马迁在书写另一部列传时,同样使用了这种写法。他书写时,先是在前文写了三个人的名字,分别是邓通和赵同还有李延年,在文章的最后却又加上了霍去病的名字。咋看之下像是在表扬这位大将军,实际上却是讽刺他,依靠后宫的裙带关系升迁。总而言之,司马迁对于霍大将军的功绩并不肯定,最多只能算是叙述他的功劳而已。明明霍将军的功劳那么大,为什么司马迁却那么不看好他呢?在小编看来离不开这两个原因。

其一、他并不看好当时匈奴和汉朝之间的战争。他并不赞同汉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对匈奴穷打猛追,认为这是一种既不利敌人,又不利自己的做法。司马迁为了表述自己的政治立场,甚至特地为匈奴书写了一部列传,按理来说他作为汉朝的史学家,绝对不应该为敌国书写列传才对,他却偏偏就这么做了,这一点本身就足以让众人觉得奇怪了。更奇怪的是,他竟然觉得匈奴和汉朝之间竟然大有渊源。在他看来,汉朝应该把匈奴作为自己的臣子,厚待他们才对。而不应该把这样一个民族当做自己的敌国,迫使他们失去家园。

其二、司马迁并不赞同皇帝的用人观念。作为专门记录历史事件的人,司马迁对于皇帝的用人观念非常清楚,只要是他所喜欢的,都能够得到重用。如果遇上皇帝不喜欢的,哪怕此人的能力再强,立的功劳再大,同样得不到重用,这种用人方法绝对不是明君所为。司马迁在书写史记的时候,还特地加入了一件事情,当时立了大功的卫青回到京城,皇帝给了他很多物质和金钱方面的赏赐。当时后宫当中最受宠的是王夫人,于是宁乘就给卫青出主意,让他把皇帝赏赐的钱,拿去给王夫人的亲人做寿,卫青还真的拿出了五百金给王夫人的双亲。事关自己最受宠的夫人,皇帝自然比较上心,皇帝特地问卫青缘由,卫青就把宁乘的主意告诉他,于是宁乘就得到了重用。除了这个案例以外,司马迁还写了大量这类事件,他之所以这么写,无非是在告诉世人:汉武帝用人的方法不可取。

在司马迁的眼中,不管是霍去病也好,卫青也罢,虽说他们功劳确实很大,但是如果不是卫子夫在后宫的作用,想必这二人的成就也不会如此之高。甚至也在告诉世人,这两人的功劳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大,只是汉武帝有意提携他们而已。世人都非常相信司马迁所写内容的真实性,很少人怀疑他在书写历史内容时,是否带着个人观念。所以大家在看待他所记录的历史事件时,也应该带着理智的眼光去阅读。

标签: 司马迁汉朝

更多文章

  • 田文唯一攻破函谷关名将,他为什么会被被司马迁埋没两千余年?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田文,战国

    唯一攻破函谷关名将,却因怯战,而被司马迁埋没两千余年,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前298年,孟尝君田文回齐为相后,发起齐、魏、韩三国联合攻秦,再次由匡章统帅联军,前后有三年之久,最后终于攻入函谷关,迫使秦国投降求和。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不得

  • 司马迁是怎么下狱的?司马迁为什么坚持为李陵辩解?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朝,司马迁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迁被下狱的原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大家肯定都知道《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但可能很多朋友不清楚,《史记》是在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发奋完成的史籍。那司马迁到底犯了什么罪,导致他被处以宫刑的呢?其实现在看来司马迁并没有犯下什么穷凶极恶的罪行,相反司马迁还是

  • 吕后从未称帝,司马迁为何将她列入本纪?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迁,西汉

    汉惠帝刘盈是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的孩子。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刘邦在遭遇彭城惨败之后,在重新稳固局势之后,便立刘盈为王太子,令其驻守栎阳。三年之后,即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二月,在击败项羽之后,刘邦即皇帝位,刘盈则顺理成章成为了皇太子。刘邦晚年起了易储之心然而,在汉高祖十年(前1

  • 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真实可靠吗?揭秘历史上的三大骗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康乾盛世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历史上的三大骗局,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该如何去辨别历史事件的真伪?这是很多历史爱好者的初步疑问。而如今我们眼见《史记》上所记载的关于公叔痤在临死之前与商鞅之间的对话;再看瞻项羽在乌江自刎之前与爱妻虞姬之间的对话,我们经常会想,作为一个史学家,司马迁本人与这段历史相隔

  • 司马迁将刘邦写的那么不堪 后世皇帝为什么一点意见都没有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司马迁,刘邦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司马迁和刘邦故事,欢迎关注哦。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刘邦确实不是一个很光辉的形象。一是无赖。在吕太公的酒席上,为了骗吃骗喝,他就开始耍赖。后来让他押运囚徒,他看守不力,竟然把囚徒全部给放了。二是好色。不管是攻下秦朝的咸阳宫,还是攻下项羽的彭城,第一件事

  • 汉文帝的三个儿子为什么被杀 司马迁又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汉文帝

    对汉文帝杀儿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要说汉武帝的三个嫡子在汉武帝登基前后死亡的原因,就要从诸吕之乱说起。诸吕之乱,是西汉前期,刘姓宗室及其支持者诛杀吕氏的政变行为。刘邦之死改变了汉初的政治格局,刘邦死后,十六岁的刘盈继承皇位,皇帝年幼,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吕

  • 司马迁为什么将刘邦和项羽写成这样 汉武帝为什么不生气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项羽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邦和项羽形象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史记》中的刘邦形象,肯定不是酒色之徒,项羽也不全是阳光。这就是司马迁的伟大之处,他笔下的人物既饱含个人的情感色彩,同时又不失真实性,怎么解读,全凭读者个人把握。自古读《史记》者,虽不全然赞同司马迁的立场,但是无人不为其中的精

  • 司马迁是怎么知道秦始皇里边的结构的 其实也没有想的那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司马迁,秦始皇

    很多人都不了解司马迁和秦始皇皇陵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司马迁为什么可以详细描述皇陵内的结构?其实也没那么复杂,他能取得一手资料罢了。很多从《史记》文本中找答案,我就从时间线来说说吧。首先,秦始皇什么时候修的始皇陵?是从他年轻的时候,他刚即位成为秦王不久,也就是公元前246年。

  • 司马迁有什么家世背景?祖先司马错曾与张仪辩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迁,家世背景

    司马迁自称其先祖是颛顼时期的天官,《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昔在颛顼,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周宣王时期,司马迁的祖上来到秦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他的直系八世祖先是战国中后期秦国著名的武

  • 司马迁《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迁,《史记》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